第一章 帝國之都
長安即今日的西安市,位於渭河平原中部。渭河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農業生產發達,古代曾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由於有函谷關(今河南靈寶縣東)、南有武關(今陝西丹鳳縣境內)、西有散關(今陝西寶雞市境內)、北有蕭關(今甘肅固原縣東南),故自古以來就稱為「關中之地」,形勢非常險要。佔據關中後,進可攻退可守,因此,史上有西周、秦、西漢、隋、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而今日的西安市,則正是一千多年前隋唐首都安城的舊址。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他寫的一首《帝京篇》中,以雄渾的氣魄,描繪了唐都長安的壯觀景象。
帝京篇(選一)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綺殿十尋起,離宮百雉餘。
連甍遙接漢,飛觀迥淩虛。
雲目隱層闕,風煙出綺疏。
〔譯文〕秦地的平川是雄偉的帝王之家,函谷關拱衛著皇家的居留之地(「秦川」泛指由陝西潼關至寶雞之間的渭河平原;「函谷關」在潼關之東,秦時是極其險要的關隘)。你看那華麗的殿堂高有千尋,離宮的外牆足有一百餘雉(「尋」為古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雉」,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離宮」是皇帝出行時臨時居住的宮殿,亦稱行宮)。那接連不斷的屋脊似乎碰到了天上的銀河,高聳的樓觀飛凌在虛空之上。在陽光照射的霧氣中,隱約見到一層又一層的宮闕,微風吹散了輕煙,露出雕鏤了精美花紋的窗格。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也寫了一首《帝京篇》,可以從中看到長安城的威嚴和壯麗。
帝京篇(摘錄) [駱賓王]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
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八水分流橫地軸。
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譯文〕我大唐的山河縱橫千里,首都城闕門有九重。您如果沒有見過這皇家宮殿的雄壯,又怎能知道天子的尊貴。涇、渭、灃、灞、滻、、滈、潏等八條河流環繞著長安。秦地的關塞險固,有二萬精兵足以抵擋百萬大軍;長安附近,漢家的離宮多達三十六處。
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唐代首都長安城的概貌,已經大致清楚了。城市為長方形,東西長九千七百二十一米,南北為八千六百五十一米,全城面積約八十四平方公里,比現存城牆(明代修建)所圈的西安城,幾乎大十倍。城四周有高達六米的城牆,牆基厚九米至十二米,全由板築夯土而成(俗稱乾打壘),牆面均未砌磚。城牆共開有十二座城門,每邊三座,以南邊的明德門規模最大。根據考古研究,
明德門東西長約五十六米,南北約十八米,有五個城門洞。長安城內有筆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由這些大街劃分出的一塊塊像菜畦一樣的面積叫做「坊」,長安城共有一百一十坊,每個坊都有名字。坊內是房屋建築,即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詩人白居易在一首七絕中,描述了登高眺望長安城的情景:
登觀音台望城 [白居易]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譯文〕長安城內百千家的分布像圍棋盤一樣,十二條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齊的菜田。遠遠望見官員們上朝打的火把,像一串星宿一樣在大明宮的宮門附近。
唐代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在長安的「坊」裡住過。例如白居易先後住在新昌坊、宣平坊、昭國坊和常樂坊,文學家韓愈住在靖安坊,柳宗元住在親仁坊,書法家褚遂良住在平康坊,名臣魏徵住在永興坊,名將郭子儀住在親仁坊,而奸相楊國忠和虢國夫人則住在宣陽坊等。
在長安城內外,共有三處皇帝居住的宮殿。即城北中部的太極宮(稱為西內)、城東北角外的大明宮(稱為東內)和城東的興慶宮(稱為南內)。這三處皇宮合稱三大內。其中太極宮在隋朝就已建成,唐初皇帝唐太宗就住在這裡主持政務,取得了著名的「貞觀之治」。大明宮和興慶宮則都是唐代修建的。
天街小雨潤如酥
長安地處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唐代時,氣候比現代要溫暖濕潤,因此,更適宜居住和生活。
我們從中唐詩人韓愈所寫的絕句中,看看長安春天的開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綿綿的春雨,像油一樣滋潤著首都長安大街小巷的土地。遙望初萌的春草已有綠意,可近看反而不明顯。一年最美好的時候就是現在,這比春深之時全長安都滿是煙柳要強多了啊!
由詩題可知,此詩是韓愈寫給他的好友詩人張籍的,張籍當時官職為水部員外郎,他在叔伯兄弟中排行十八。據記載,韓愈此詩寫於唐穆宗長慶三年(西元823年)。
韓愈此詩,寫早春之景之異常美妙,尤其是「草色遙看近卻無」,是人人都有親身體驗的初春現象,可被觀察敏銳的詩人先總括出來了。
著名詩人賀知章在年輕時離開家鄉,到長安考進士,於武則天證聖元年(西元695年)考中後,一直在朝廷做官,到天寶三年(西元744年)八十多歲時才返回故鄉。他離家五六十年,家鄉的親朋好友多已亡故,而一些孩子們不認識他,常把他當作外來的客人。對此,詩人感慨繫之,遂寫出了名作七絕《回鄉偶書二首》:
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
(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第一首詩寫得明白如談話,可又非常生動,孩子們問這位鬚髮雪白的老公公時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在第二首詩中,詩人深感幾十年來故鄉風景依舊,可人事已非,情調有些低沉。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這高高的柳樹像是用碧玉妝飾而成,垂下的萬千枝條猶如綠色絲帶。那尖尖的細小柳葉是誰剪裁的?原來是二月間春風那像拿了剪刀一樣的巧手啊!
詩人韋應物是長安人,老家住在杜陵。有一年的寒食節,他出門在外,一人感到非常孤寂,寫下了七絕《寒食寄京師諸弟》,很好地表達了旅居在外的人,在節日中倍加思念親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