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永恆的莎士比亞改寫劇本(6):暴風雨The Tempest(25K彩色+1MP3)的圖書 |
暴風雨The Tempest:永恆的莎士比亞改寫劇本(6)(25K彩色+1MP3) 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Brady Timoney / 譯者:李為堯 出版社: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9-14 語言:繁體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94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246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246 |
iRead灰熊愛讀書 |
英文 |
$ 252 |
博客來 |
故事讀本 |
$ 252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小說/文學 |
$ 252 |
三民網路書店 |
文學作品 |
$ 252 |
誠品網路書店 |
英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暴風雨》揭幕於前米蘭公爵普洛斯帕羅,在被放逐了十二年受盡屈辱後,藉魔法與精靈之助,在海上掀起暴風雨,擊沉了敵人的船隻。對於上岸的生還者,他將終於展開復仇?或會泯棄仇恨,為他的女兒與敵人的兒子締結良緣?
“Hell is empty. All the devils are here!”
地獄空了,所有的魔鬼都在這裡了!(Act I, Scene II)
“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f, and our little life is rounded off with a sleep.”
我們都是夢裡的幻影,我們的渺小生命都將在睡眠中循環輪迴。(Act IV, Scene I)
“Oh, wonder! How many fine people there are here! How lovely mankind is! Oh, brave new world that has such people in it!”
啊,真是奇蹟!這麼多美善的人出現在我眼前!人類真是美麗!啊,這個美麗的新世界,有這樣的人兒住在這裡!(Act V, Scene I)
莎翁名劇雋永優美,細膩的角色刻畫讓故事穿越文化與時空,引起廣大世人的迴響與共鳴。本書為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改寫,並保留劇本格式。經過精心改寫的文字,使莎劇簡明易懂又不失文學內涵,適合英語學習者閱讀,不再受古英文之苦,輕鬆享受閱讀經典的樂趣。
本書附有
● 故事簡介和人物介紹 ● 中文翻譯 ● 全文朗讀MP3
《永恆的莎士比亞劇本改寫》套書
1. 《哈姆雷特》Hamlet
2.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
3. 《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
4. 《馬克白》Macbeth
5. 《李爾王》King Lear
6. 《暴風雨》The Tempest
7.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8. 《奧賽羅》Othello
9. 《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0.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作者簡介:
Brady Timoney
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於英國,被公認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父親在他十三歲時因經商失敗而破產,他因此無法上大學。他十八歲時娶了大他八歲的Anne Hathaway,育有三名小孩。莎士比亞在1590年成為劇作家,起初只是模仿別的作家寫故事,藉此磨練寫作技巧,後來他越漸歡迎,最後成為成功的演員與劇作家。
莎士比亞擅於刻畫人物心理,運用生動的戲劇語言扣動讀者心弦,他的故事結構嚴謹、情節豐富多元,更富含人生哲理。他一生共寫了37部作品,可分成四個時期:歷史劇、喜劇、悲劇和浪漫喜悲劇。其中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馬克白》寫於悲劇時期。這些戲劇故事在世界各地不斷地改編、上演,數百年來雋永不朽,為他贏得最偉大的劇作家的聲譽。
譯者簡介:
李為堯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博士。現任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應用英語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包括莎士比亞與英國浪漫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