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台積電浪漫的綠色行動∕資深媒體人陳文茜
今年初我為自己七年來第一回放長假,重回紐約。結束旅程從JFK機場起飛,夜裡十二點,紐約燈光閃爍,在我眼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燈火的壯觀說明了它的創造力,也說明了它的破壞力。飛機乘載著我,穿越各形各色的雲朵,每個雲朵的形狀都在改變,十五個小時之後,我抵達了桃園機場。相比之下,桃園當然燈火闌珊;但我想念著這裡的一切,我告訴自己:是的,居住這裡的人,很難登上國際舞台,但它卻是我最好的家。
收到天下文化即將出版的書籍《台積電的綠色力量:21個關鍵行動打造永續競爭力》和《台積電的綠色行動:高效率綠廠房的實務應用》兩本書,我再度調整了自己的想法。或許某些國際事件,台灣沒有角色;但其他領域這個侷促世界角落的島嶼,從來都不小;讓她變小的是人的志氣。身為一個國際半導體大廠,打從台積電成立第一天起,創辦人張忠謀董事長即告訴當時的孫運璿院長,「半導體這個行業,要做就得做世界頂尖。若趨於保守,只做第二、第三流的半導體,它不可能生存;很快被淘汰。」
「國際頂尖的視野」,這是創辦人張忠謀為台積電一開始即注入的企業基因。他的心夠大,侷促的島嶼限制不了他;歷經戰亂、移民,看盡上一代的滄桑;對張忠謀而言,世界是闖出來的。人生如此,企業亦復如此。地域大小不是問題,問題在視野大小。
數十年來,台積電如奇蹟般於世界半導體戰場上爭戰群雄,一開始即以破壞式創新的後勤製造鍊概念,登上國際舞台;幾代下來,晶圓一廠、二廠、三廠…十二廠…十四廠;它始終沒有冷場,始終引領改變。
2006年張忠謀董事長與高階主管分享一則「德州儀器」綠建築新聞,台積電「國際視野」的基因,又開始於綠色廠房領域裡蠢蠢欲動。
對一般人而言,「浪漫」僅僅代表個人愛情的追逐,或者沙漠中自我放逐。對台積電工程師而言,「浪漫」是相信小小的一個舉動,可以變大,可以改變世界;在別人還看不到路的時候,已「直心行去」。從張董事長分享一則新聞開始,台積電式的浪漫在幾位高階主管腦海中蔓延。這是一個企業可以做夢及創新的重要元素;做夢的、敢做夢的不只是創業的老闆,還包括落實的中階主管。
數年前採訪台積電綠色廠房時,我腦海裡第一個想請教的是張忠謀,結果張董事長馬上回答我:「關於這部分的問題,我不夠清楚,你得找莊子壽。」他提出夢想,然後授權屬下,勇敢追夢。
儘管至今為止「碳足跡」認證尚未成為國際採購標準,但台積電在2006年已斷定全球氣候變遷下,這是世界必然趨勢。於是「浪漫」來了,還沒看到路的形狀,但行已前往之。2006年台積電先成立綠廠房規劃團隊,鑽研綠色建築規範;2008年8月完成全台首座。之後每一棟新的廠房建築,皆以國際綠建築認證為目標。
我非常感動的是工程領域裡很少人會提出「感性」,台積電莊子壽處長在我們採訪他時不斷強調國際LEED認證的意義,不是技術表面上迎合其分數,而是建築者打從內心裡真正信仰綠建築。於是台積電邀請機電、水資源專家參與建築綠色廠房,使完成後的綠色廠房一年可以減少35%用水量及20%用電量。
當人們「反核」對「核電廠疑慮」時,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問題不只在核電,而是我們用電的貪婪。我們控訴核能安全容易,有誰願意以自身的努力降低用電?當人們為漲水電油價憤怒時,多少人捫心自問我及我自己所屬的企業,在節電的領域裡,做了什麼?
台積電從來沒有高調的口號,他們只是「浪漫地」永遠把自己放在一個位置;「從源頭開始做對的事」。
完成數座綠色廠房,在張忠謀夫人張淑芬鼓勵下,台積電決定把綠色廠房的技術、設計、規劃等一路摸索的知識結集成書,成為公共財。他們有一個很大的新夢,希望綠色廠房可以拓及各科學園區,未來所謂「Made In Taiwan」(MIT)台灣製造等同綠色產品。
小小的島嶼,大大的夢。這一回台積電想帶著「MIT」穿越雲朵,起飛;飛到一條最浪漫的路上,告訴國際「頂尖台灣製造」的綠色意義。
推薦序二
打造永續競爭力,以六面向價值破除半盲文化∕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
我是在2000年時開始擔任台積電的獨立董事,因此有機會較了解台積電的經營策略發展。台積電是很王道的企業,且張董事長的經營思維也很符合王道的思維,所謂王道的三個基本核心精神就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
台積電在經營過程中,張董事長十分注重兼顧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平衡,就連對不會發出聲音的社會與環境,他的經營理念也是要加以照顧,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也不忘投入對環境的保護,而且全公司上上下下對此核心價值觀都十分清楚
此次藉由出版《台積電的綠色力量:21個關鍵行動打造永續競爭力》和《台積電的綠色行動:高效能綠廠房的實務應用》兩書,台積電現身說法,把投入企業社會責任或環境保護的力,與大家分享,不留一手,相信對於社會創造「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有很大的影響。
如同我所提出的「六面向價值總帳論」,企業創造的價值除了「有形」、「直接」、「現在」之外,「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也同樣要加以重視,才不致造成半盲的思維與半盲文化,相信台積電在書中分享的心路歷程,可以供大家學習參考,一起努力讓環境變得更好。
我也期待藉由書中分享的具體行動,從把追求永續當做企業使命到以綠色價值鏈串起社會責任,讓台灣各領域的不同產業都能得到啟發,一同關注社會與環境這些不會出聲的利益相關者,一起創造價值,為打造台灣的永續競爭力來共同努力!
前言
超越時代,預見未來的TSMC綠色力量
1987年,在台灣高科技整整落後美國兩個世代的時空背景下,台積電從這塊土地出發。它首創的全球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的商業模式,不僅打造出數兆的市值,更因為這個商業模式的成功,帶動大大小小的無晶圓廠設計公司(IC Fabless Industry)應運而生,無論在台灣的科學園區或美國矽谷,均激勵了一股創業家精神。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些晶片設計公司的產品共同打造了當年前無法想像的數位生活;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台積電一路堅定的支持與陪伴。
當年,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創立台積電時即錨定了方向,要把台積電做到世界級,教導台積人要有「to be a great company,成為一家受人尊敬公司」的思維,這個信念成為台積電一路走來重要的成長力量。
啟動綠色願景工程
走過了二十五個年頭,台積電在製程技術不斷地往更先進世代推進的同時,也以同等高度的視野看待我們的環境與社會永續。2006年,張忠謀董事長剪下紐約時報的一則「綠建築是即將到來的產業革命」報導,帶到高階主管會議上分享,開展台積電的綠建築旅程。
這個新任務啟動了綠色願景工程。企業從廠房開始變「綠」,從綠建築到綠園區,納入人文與環保的思考,達成生產、生活與生態的「三生」平衡;再向外擴散,從綠色設計、製造、產品到綠色服務,打造綠色供應鏈,創造組織利潤、自然資源和人類社群的「三重」盈餘。
這個新任務的背後,亦為半導體教父的綠色夢想,是浪漫的人文情懷,更是嚴肅的世界課題。氣候變遷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命運,當各國政府在全球氣候大會協商減碳數字時,台積電卻早已默默進行從「I Green」到「We Green」的環保與社會行動(見圖1)。
啟動綠色力量的台積電,以永續之心為起點,透過志工服務,讓個人與組織共創永續社會。2010年,張忠謀的夫人張淑芬女士擔任台積電志工社社長,帶領員工,把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到組織內部(見第一部)。
他們以綠建築為綠色行動邁開第一個步伐,從融合、共生的永續精神出發,承諾在人與自然之間,在企業與環保中間,創造和諧關係,更將多年學習綠建築所得專業知識視作公共財,主動分享給外界(見第二部)。
一個時代的建築往往是時代價值觀的反應,當代建築不僅要能適應氣候變遷,也要能夠保護自然環境免於人類的傷害。台積電的綠建築除了呈現美學與生活的融合,同時建立台積人的「生態我」,讓分布於北中南的三大綠園區生態與當地環境一起呼吸(見第三部)。
台積電也期待各界齊心協力,共同邁向綠城市、綠國家的理想。所以,他們率先轉型,從IT跨越到ET,在前進未來的路上,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化身綠色CEO,佈局再生能源與綠能產業,領導台積電,蛻變為綠色力量的使者,打造產業的綠色供應鏈(見第四部)。
由永續之心出發的台積電,承諾以綠色行動,持續展開與自然生態、人類社群的綠色對話,儼然形成世界另一股綠色力量。。
事實上,台積電已經連續12年同時名列道瓊永續指數的世界指數(DJSI-World)及亞太指數(DJSI-Asia Pacific)成份股,2010及2012登上半導體類組積分最高的領導者,還是全球通過最多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的半導體廠商。
能夠如此,不僅要在營運上擁有卓越績效,在環境與社會面向亦須積極創新。
台積電的綠色DNA
25歲,是一個人的自我與信念皆成熟,有能力展翅高飛、貢獻社會之際。歷經綠色蛻變的台積電令人熟悉,更為驚艷。不變的是張忠謀從創立之初就堅持的「誠信正直」原則,熟悉的是,每人的數位產品裡有一半以上的晶片是來由台積電製造。。
驚艷的是新樣貌的台積電,從綠建築到綠園區,由綠色供應鏈到志工服務,就像是一場人類對永續環境的覺醒旅程,也是一個企業的自我進化歷程。
累積七年的時間,全新的GDNA(Green DNA)進入台積人的血液裡,他們研發節能省水技術跟晶圓製程一樣認真;他們達成綠色效益與績效指標同等重要;他們服務社會與成就個人平行並進。
過去的台積電是理性主導,現在的台積電是理性與感性並重,使命必達的目標導向之下,蘊藏著柔軟的初衷,是企業對人才的心意、人們對土地的感恩、集體對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