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癌末病患會因施打嗎啡而提早往生。
但若想讓病患舒服一點,只有這個辦法
真的嗎?
嗎啡。
聽到這個詞時你有什麼感覺呢?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知道嗎啡是用於醫療的藥物。可是,似乎仍有不少人對醫療用麻醉藥(包含嗎啡)有所誤解,就連一些醫療從業人員(醫生或護理師等)對這類藥物也不甚熟悉,讓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當這些醫護人員做出錯誤說明,患者和家屬就會有所誤解,於是錯誤的資訊便廣為流傳。
當既定的觀念占據人們腦中,尤其消息來源還是來自與自己較親的人,或是具影響力的人時,往往更加難以更正。
相信也有人聽過「最後請醫生來施打嗎啡,所以輕鬆了不少」、「施打嗎啡後,終於可以好好睡覺」或是「比起痛苦不堪,就算會提早死,打嗎啡還是比較舒服啊!」等例子。
其實,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我是從事安寧緩和醫療的醫師,為了替患者緩解疼痛,所以經常使用嗎啡。嗎啡尤其對癌症引發的疼痛特別有效。現今以嗎啡為代表的醫療用麻醉藥有三種,除了嗎啡之外,還有Oxycodone與Fentanyl。
Oxycodone的副作用比嗎啡少一些(開立嗎啡處方時,最先要注意的副作用,大概就是便祕和嘔吐〈兩者均有方法解決〉),近來經常為人使用。比起前兩者,Fentanyl的副作用更少,而且它是貼片,其藥效不只發揮在黏貼處,還會從皮下送到全身,是一種非常精良的藥物。由於Oxycodone與Fentanyl各有優點,因此近來嗎啡的使用率也為之下降。不過,嗎啡在呼吸困難時能夠發揮藥效,目前仍是非常重要的藥物。
另一件必須知道的事是,有些疼痛靠嗎啡就能有效緩解,有些則否。若嗎啡的止痛效果不彰,治療時就可借助其他藥物。
話說回來,我們使用嗎啡或其他醫療用麻醉藥時,「是在完全不改變患者知覺的情況下消除疼痛」。讓患者睡著或變得神智不清以消除痛苦的,不能稱為醫療用麻醉藥。實際上,即使是醫護人員,有些人仍有這種誤解。嗎啡並不適合當作幫助患者入眠的藥物。這是因為讓患者嗜睡的藥劑濃度,與抑制呼吸的濃度相近之故。不過,雖說是抑制呼吸,也不會立刻導致死亡,關於這點還請放心。
最近的醫療用麻醉藥,都是以內服藥和貼片為主。如果是一口氣便投入藥物的注射方式,會讓藥物濃度一下子就升高。如此一來,很容易就會超出鎮痛應有的濃度,也容易讓病患昏昏欲睡,甚至抑制呼吸。如果是採取點滴等緩慢投藥的方法,還算是安全。
再說一次,嗎啡等醫療用麻醉藥,讓意識模糊的作用很薄弱,本來就不適合當作鎮靜藥劑(讓患者迷糊入睡,藉以消除痛苦)使用。
我過去也曾為超過數千名以上的患者,施以嗎啡等醫療用麻醉藥。在適當使用下,用嗎啡「讓患者睡著以消除痛苦」的確是困難的。不,應該說沒這個必要,因為嗎啡本來就是在不影響知覺的情況下,消除痛苦的藥物。
那麼,為什麼大眾會對嗎啡有這麼深的誤解呢?
我認為,這與嗎啡總是在病情加重後才開始施打有關。如今,嗎啡被認為只要適當運用在消除痛苦上,甚至有延續剩餘生命的可能性。因為當過度痛苦而感到身心俱疲時,有可能導致壽命減短。使用嗎啡等藥物後,不再感覺疼痛,反而能存活得比較久。因此,目前的趨勢是從疾病早期階段,就傾向於更積極的在有疼痛問題的病患身上施打嗎啡。
雖然這是題外話,平常我們頭痛時,偶爾也會服用止痛藥來消除疼痛,所以,絕對沒有因為罹患癌症,反而不要使用嗎啡這種事。醫療用麻醉藥,始終都是在必要時,就要開立的處方。
然而,過去許多醫護人員並沒有充分理解「(對必要的人而言)不用嗎啡才不好」的道理,因此往往到了病情嚴重、來日無多時,才會使用嗎啡治療。當醫生對壽命只剩幾天的患者說:「差不多可以開始打嗎啡了。」家屬會怎麼想呢?又或者醫生向家屬說明:「用嗎啡來讓患者睡一下吧!」把嗎啡用在本來就不該使用的鎮靜目的上,狀況又會如何呢?
家屬一定會誤以為,一定是用了嗎啡,才會讓患者壽命減短。
就是因為醫護人員的誤解與錯誤說明,才讓「嗎啡是要做好心理準備,用了就會短命的藥物」、「嗎啡是讓病患睡著好結束生命並消除痛苦的藥物」,這些錯誤的知識流傳開來。
當生命只剩下幾天,會感覺身體變得比想像中還要疲倦。比起疼痛,更多人會覺得這種疲憊感尤其難受。感覺身體好累好累,卻又無法睡得很熟,非常痛苦。這個時候,能有效讓病患嗜睡、入睡,並且消除痛苦的是「鎮靜劑」,而不是嗎啡等醫療用麻醉藥。此外,鎮靜劑也不會減短壽命,只會讓病患睏倦然後睡著,藉此消除痛苦。而且,鎮靜劑物要在病患者與家屬的同意下才會使用,醫生並不會擅自以此方式剝奪病患的意識。
這種時候,會由擅長使用鎮靜劑藥物的「安寧緩和醫療醫師」來介入。只要鎮靜劑發揮療效,患者就會輕鬆不少。容我再次強調,這並不會縮短患者的壽命。
假設有一個離臨終不遠的人施打嗎啡,然後過世了。其實不用嗎啡,離臨終之日的長短也不會有所改變,可是人們很容易誤以為:「因為打了嗎啡,他才死掉的吧?」所以才給人「最後打了嗎啡,病患才輕鬆一點」、「打了嗎啡後,終於可以好好睡覺」的誤解。
前陣子,我讀了某位精通另類療法的醫師所出版的雜誌,文章裡把嗎啡貶得一文不值,形容得像是惡魔的化身一樣。甚至還有一些醫界權威在文章中提出「嗎啡安樂死」的概念。當然,一般是無法用嗎啡安樂死的。他們究竟是在有多熟知嗎啡的前提下,說出這些話呢?光想到這裡,就令我感到悲哀。因為就是有人被這種錯誤資訊迷惑,真正有需要的人,才無法取得必用藥物。
在資訊氾濫的今天,社會上充斥各種相對的資訊。就連膽固醇,也是有些意見認為降低較好,有些則認為就算降低膽固醇,也不會有太大差別,甚至有人覺得降低膽固醇會引發危險。癌症健檢也是,有的觀點覺得有效,有些則否。有看法指出早期癌症是假性癌症,當然也有些覺得不可一概而論。
說得直接一點,我們面對這些資訊時,只能在充分研究、調查後,選擇相信其一。因為大家都會引用許多數據來補強自己的論點,使得每一種論點聽起來好像都很正確。因此,我認為普羅大眾面對各種資訊,最好都能抱持懷疑態度,然後去探究「這是真的嗎?」,凡事都不要過於相信會比較好。(若是讀了《另類療法的騙局》(《Trick or Treatment: The Undeniable Facts About Alternative Medicine》這本書,將有助您了解判斷數據真偽的方法)。
各位一定要避免輕易相信單一資訊。有一種醫生,在醫界不太為人所知,但他們會以一般大眾為對象大量曝光,因此在社會上享有驚人的高知名度,當中有些人提出的論點其實很危險。如果相信這種人說的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不過,對大家而言,難以辨別真偽的事太多了,畢竟連醫生要完全判斷真偽都很困難,所以最終也只能選擇相信某一種說法或論點。
當然,我所說的話也不例外。希望各位不妨先帶著批判眼光,聽聽我怎麼說。不過,只要大家願意聽我的看法,我將倍感榮幸。如果覺得我說得對,我也很樂意收到各位的回饋意見。我不說好聽的話,但我比誰都更希望各位的人生幸福美滿。我之所以道出殘酷的醫療事實,也是因為我認為,如果各位能夠知道這些,應該更能在事前做好完善準備,度過美滿的一生。
【前言】
不知為何,在醫療第一線發生的事實,往往不為普羅大眾所知。如果知道醫療前線所發生的事實,相信大家在選擇醫院或看病時,就會變得更明智,而所有人都會面臨到的臨終期,也能在更為理想的狀態下落幕……身為醫生的我,對此總是感到非常遺憾。
誰都不想生病。如果世上存在所謂不生病的方法,大家當然都會倍感興趣。
盡可能不生病的生活方式,或許真的存在。但遺憾的是,長生不死的生活方式,並不存在。事實上,所有人都會生病,也終將一死。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面臨人生的臨終期,然後如同過去曾活在世上的人一樣死去。
如今,社會上流行著一股養生熱潮。人們為了尋求有助於健康、美麗的食品、藥物四處奔走、不知所措。他們的身影甚至可以形容成是一齣健康狂想曲。在物資富饒、太平盛世的現代社會,只要身體健康,就能享受種種幸福。人們希望盡可能保持年輕、健康長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對生活在豐裕國家的人而言,這或許是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無論吃了再怎麼健康的食品,服用再怎麼有效的藥物,人最後還是會生病,也一定會死亡。
各位一定會覺得我這個醫生很掃興,淨說些沒有夢想,也沒有希望的事對吧?
我曾經是一位從事安寧緩和醫療的醫生。所謂的安寧療護機構,是指專門照護現行醫療難以治癒之患者的地方,以癌末患者為主。每年平均有超過兩百位的患者在這裡過世。陪伴他們走向生命終點的過程中,我也接觸到他們對人生的態度與想法。
我所體會到的——也是患者們告訴我的事實——就是人在身體健康時,就要思考生病時的情況;還有,提早開始思索如何面對自己臨終時刻的人,當實際生病或面臨死亡時,猶豫不決的狀況也較少。
我深切體認到,愈能夠接受人終將一死,並在面對事實後,仍努力活得更好的人,人生最後一段日子,反而更多姿多彩、安穩圓滿,說不定連生命也因此延長。寫下這本書,就是希望各位能盡可能以自己理想中的方式,迎向人生終點,不要徒留太多遺憾。
反過來說,如今在日本死去的人,也算是無知便是福,因為不少人的臨終時刻,其實並不如他們所預期般的理想,但這個事實卻鮮為人知。人生的最後一段日子,應該都和醫院脫離不了關係,但許多人並不真正清楚醫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也不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在那個約莫長智齒時父母就死去的年代裡,父母的離世,或許正是他們教給我們的最後一件事。親身經歷家人或親近之人的臨終,應該能讓我們的人生學到很多事。
如今,由於超高齡化與核心家庭化的緣故,恐怕有很多人都從未親眼目睹過「人類的死亡」。這的確是件幸福的事。然而,也因此錯失重要的學習機會。
我尤其希望這些「無臨終經驗者」能好好思考一下,「死」究竟為何?為了擁有更理想的臨終,究竟該怎麼做?
本書將一一打破一些關於臨終與死亡的謬誤:
1. 癌末病患會因施打嗎啡而提早往生,但若想讓病患舒服一點,只有這個辦法。
2. 臨終之際會像連續劇演的一樣,在呼喚所愛之人的名字後,生命戛然而止。
3. 非自願的維生治療只會用在部分患者身上,只要事先表達意願,就絕對不會用在自己身上。
4. 持續使用抗癌藥物直到最後,較能延長壽命。或相反的,抗癌藥物只會帶給病患痛苦。
5. 癌症患者最可憐,希望至少不要罹患癌症。
6. 有錯的是不認真的醫師,只要醫師做得好,醫療就會改變。
以上幾點,哪些是真的?那些又是錯的?答案將在本書中揭曉。敬請期待。
當然,也有些狀況明明是錯的,卻也可能是對的。答案也將在本書最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