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領導力(Leadership)與領導人才(Leader)的發展,一向是管理學院重要的研究與教學主題,也是相當具挑戰性的教育課題。一則因為領導能力與個人(天生)特質有關,後天的學習效果究竟能貢獻多少,仍未有定論,二則因為領導具有多層次與多元的內涵,從知識的內化到行為的轉化,甚至態度與視野的養成,都需要行動學習與時間歷練,絕非單純課堂講授便可以產生效果。
儘管如此,由於企業界(尤其西方企業界)對領導能力的重視與傳承的需要,不論在制度或學習活動上,都願意投入較多的訓練發展能量,以實務作法補充學校因偏重學理而產生的不足。本書作者,柯普朗(Robert Steven Kaplan)教授,便是在金融服務業服務超過25年後,回到哈佛大學商學院擔任管理實務講座,致力於將企業界的領導發展作法,以及其個人擔任指導教練的經驗,轉化為不一樣的領導發展課程。
不同於常見的領導學理,柯普朗教授在本書中明確地強調,一個人的「成功」必須建立在找到能夠發揮自我潛能與長處(potential and strength)的工作上,正因為是自己的熱情(passion)之所在,責任感(ownership)自然較為強烈,創新構想也較可能在工作中產生,進而對工作所及的範圍,產生影響與改變。因此,發展自己、發覺自己的潛能(或謂天命),才是每個人職涯發展中最核心的任務,所創造的「成功」也將會是獨一無二的。領導力的發揮來自於每個人「了解自己的信念,並累積勇氣、恰如其分地實踐它們,從而為組織帶來價值、為他人帶來正面的影響」。簡單的說,柯普朗教授認為,領導力就是將自己的天賦能力做最佳的發揮,要發展領導力,需要先了解自己、進而發展自我,而非僅限於不同的領導技巧的學習。
柯普朗教授所提的觀察與論點,看似老生常談,有趣的是,愈是優秀的人才,愈可能(不知不覺)被社會或家庭所設定的成功基準所限制,而「暫時放棄」了對自我興趣、潛能發展的追求,因為他們對「與多數人走不一樣的路」的風險知覺過高,常會在抉擇的關口卻步,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條「安全」的道路走。即使在職場已身經百戰的的經理人,也常易陷在工作的「舒適圈」中,不敢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吶喊,毅然去選擇一條適合自己、但可能較為顛簸的道路。換句話說,自我慣性與風險知覺,反而往往成為領導力難以發展的內在限制因素。
根據這些觀察,柯普朗教授強烈建議每位專業工作者,要隨時剖析自己在未來發展方向上的不足之處,要主動尋找可以給予協助的導師或教練,要學習寫日記、寫自己故事,解析自己的熱情與潛能所在,學習從與上司或資深同仁的溝通中了解自己的弱點與改善之道。換句話說,必須要求自己成為發展領導力的主人,領導自己是領導力的起點。
許多年前我所教過的一位極為優秀的大學部學生,畢業後跟多數優秀同學一樣,以進入一流的顧問公司為自我發展的目標,後來也真的如願進入了每年只錄取一、二名新進人才的國際知名顧問公司。工作三年後,他打電話告訴我,他已於半年前離職了,並且剛考上競爭激烈的學士後醫學系,準備從頭開始唸醫科。我好奇地問他:「什麼事情讓你選擇離開令人稱羨的高薪工作、而要從頭開始發展一個新的專業?」他告訴我,經過多次關乎是非對錯與利害關係的兩難抉擇時,他才了解到自己的信念與商業決定並不相容,因此無法持續有熱情的做下去。我又問他:「你又怎麼知道當醫生是你的真正興趣所在?」他告訴我,當他在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走,自問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他才發現他是家裡最會與長輩溝通的人,他對年長者似乎有過人的敏銳感覺,他因此決心專攻老年醫學專科,為未來的人口老化貢獻心力。雖然,我許久沒有再跟這位學生聯絡,不過,我相信這個社會或許少了一個不快樂的顧問,但肯定會多一個柯普朗教授所定義具領導力的熱情醫師。
領導力的發展,真的不必捨近求遠,就從傾聽自己內心的渴望開始吧!
李吉仁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臺大創意與創業學程主任
序
怎樣才算是「成功」?你又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擁有人人稱羨不已的成就?還是坐擁顯赫的財富、地位或權力?又或者是與家人親友和樂融融呢?
本書將回答上述問題,並規劃出一條清楚指引你實現願望的路線圖。你會經歷一連串的步驟與一些問題,以導引自己向內探索,而非一味向外找尋方向。在這個過程裡,你將學習到新的技能與習慣,有些對你來說是個挑戰,甚至感到不自在。
走不同的路
過去三十年來,我時常反覆思索這類議題,終於發現:實現夢想的關鍵不在於「努力出人頭地」,而是「努力發掘自己獨特的潛能」。也因此,我們必須有自己的成功定義,不應該套用別人的結論。
這條路對許多人來說困難重重,逼得我們不得不認清自己,篩選那些深深左右我們看待工作與生活的外來力量。行走在這條道路上,或許還得建立一層防護罩,在面對親朋好友與同事的善意勸說(或強烈反對)時,能保護自己刀槍不入。
本書描述的是一條截然不同、但我深信最終能實現你我夢想的道路。它以我個人事業與人生經歷,以及我協助各色人物發掘潛能的經驗所鋪成。
選擇這條路需要勇氣與努力。它不會冒出簡單的答案,也不會直接把你送往目的地。你一生都得為個別的人生階段付出不同的努力,而且必須顛覆原有的思維模式與工作習慣。
我是在進入金融服務業時開始接觸這項議題。經過了二十多年,我的企業客戶遍布全球各地,期間處理眾多大大小小的疑難雜症,為形形色色的客戶提供諮詢。這些豐富經驗讓我對於領導的角色、個人發展、以及人類潛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05年秋天到哈佛大學任教後,我開始更有系統地探索這些議題,並在課堂教授這類概念。後來我寫了一篇相關主題的文章,刊載在2008年七八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獲得相當熱烈的迴響,時常接到讀者的電話、電子郵件、甚至親自上門討教,希望了解該如何應用在自己身上。
從與學生和主管進行諮商的過程中,我不斷觀察到:卓越的企業與非營利機構能夠營造出培育並鼓勵員工發揮獨特潛力的環境。
2009年起,我在哈佛商學院教授「真誠領導」的課程。這門課最初是由醫療科技大廠美敦利(Medtronic)前執行長比爾.喬治(Bill George)所開設,以其精湛著作《領導的真誠修練》(True North )為原型。這段教學經驗,不僅進一步形塑我的個人觀點,也讓我開設的領導力活動與諮詢納入更多值得思考的層面。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每個人在處理各種情況時,都各憑自己獨特的技能與本事,畢竟我們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生經歷、長處、短處、熱情、擔憂與習性。這麼說來,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也理當會不一樣,不是嗎?然而,為什麼我們卻常常想要模仿他人,逼著自己追逐千篇一律的成功定義呢?
想想你認識的人,有沒有哪一位選擇走出自己的道路?這些人或許投身創業,進入某個看來沒什麼賺頭的行業,付出努力不求報償,或者選擇一個從當時社會觀點看來一點也不「夯」、不「酷」的產業。
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有些沒沒無聞,有些經常出現在各大商業雜誌封面,譬如賈伯斯與比爾.蓋茲等人。然而,當他們從大學輟學在自家車庫創業時,有誰支持他們、替他們加油打氣呢?
為什麼這些人有勇氣選擇這條道路?是因為他們太有才華,不管選擇哪一條路都一定會大鳴大放嗎?還是因為他們培養了某個習慣與心態,得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找出你的天職
我相信,只要你培養了某種心態、採取某些行為,勢必能更進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此外,當你養成某些習慣並持之以恆,必然會更加了解自己、改善自身能力、並堅定自己的信念。同時,你還可以運用一些方法,有效規劃出自己人生和事業的藍圖。
本書的目的不在於教導你如何贏得更多的財富、地位或權力,也不會教你如何「出人頭地」,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這是一本關於自我發現的書籍,幫助你更加了解自己的才能、看清自己的真實面貌、找出你真心想要的東西。本書也會教你發展一些技巧,好讓你順利航行於人生與事業的旅途。本書有系統地歸納出一套完整的思考與學習方法,讓你更容易發掘出自身的獨特潛能。
接下來的各章,是一系列講求高度紀律的學習過程,不以情感為訴求,也不是簡易或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請不要把這本書當作精神科醫生、心理醫師等心理諮商專家的替代品,但如果你認為他們有幫助,我非常鼓勵你去找他們。本書的用意在於幫助你強化現有能力,並且培養出新的「自我發展能力」。
本書的某些內容可以現學現用,有些則可能花上你幾年功夫才能體悟、派上用場。要知道,本書重點不在於幫助你到達某個目的地,或是建立一個明確的時間表,而是教導你如何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你一輩子的功課
條條大路通羅馬,要實現潛能,每個人都有非常多的道路可以選擇。世界不斷改變,人生也有不同階段,我們的潛力極可能隨著外在世界而演變,也會隨著個人持續學習、成長與能力精進而轉變。
要發揮潛能,不光只是靠夢想或光說不練。它是一個你得付諸行動、練習、紀律與努力的過程。這段過程有挑戰,有收穫,是你一輩子的功課。到最後你會發現,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長遠的將來,這段過程將讓你從工作與生活獲得更高的滿意度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