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9 項符合

全球大變革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全球大變革》讀後 這不是書...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8/17
《全球大變革》讀後 這不是書評也不完全是讀後感,只是有許多感觸想說出來給想看的人看,大家一起來比較我們台灣的處境與作者許多看法的差異,我們是不是要做些甚麼? 這書有一個副題「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How the Global South Belt Will Res...
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作者:約翰・奈思比桃樂絲・奈思比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4-27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全球大變革

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已經不再是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體系中,被壓在底層的配角。他們現在正在統一口徑,建立新的同盟,努力在國際社會創造更平等的互動模式。在過渡時期,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更加靈活機動。

這是一個提出質疑的時代,也是一個發展新戰略,制定新目標的時代。

——約翰・奈思比

「南環經濟帶」一詞,是由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夫人桃樂絲,綜合其長期研究提出的創新概念。奈思比夫婦以其多年來觀察中國的心得,融合當代國際社會變化,提出大膽預測――包括中國在內的南環經濟帶諸國,將主導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格局。其中,實力最強的中國將是這場大變革的重要領導者。

和平崛起的中國,是南環經濟帶國家中的要角,也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其所主張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大戰略,更引領二十一世紀的未來發展。過往以西方歐美國家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將因中國興起而出現變化:政經局勢由單一核心獨大,轉變為多核心共同發展。一個更加開放與兼容並蓄的「南環經濟帶」,是全球發展無法忽視的代表。

這是一場既深且廣的全球大變革,牽涉範圍涵蓋所有國家,無人能置身事外。多極化將取代單一國家獨霸的歷史軌跡,全球局勢將在人類的協同合作當中,創造輝煌的全新篇章。
 

 

作者介紹

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201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第五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得主,擁有人文科學、科技等領域的19個榮譽博士學位,南開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及莫斯科國立大學客座教授。曾任美國甘迺迪政府教育部副部長、詹森總統特別助理,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榮譽國際研究員。

1982年出版的《大趨勢》一書,銷量已經超過1,400萬冊,奠定其做為未來學家的堅實地位。2009年,在多年深入調查中國的基礎上,出版了《中國大趨勢》一書,在全球廣受好評。他每年都會周遊世界數次,幾乎在全球各大型企業都發表過演講。其著作有《2000年大趨勢》、《全球弔詭》、《亞洲大趨勢》、《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中國大趨勢》、《全球大變革》(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桃樂絲・奈思比(Doris Naisdbitt)

全球社會、經濟、政治趨勢觀察家,奈思比中國研究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及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空中大學客座教授。獲韓國釜慶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做為享譽海內外的專家和暢銷書作家,曾在中國出版《中國大趨勢》、《對話中國模式》、《創新中國》、《成都調查》,專著《梅琳:我的中國》、《勇敢追夢》等書。

曾擔任位於維也納的希格諾(Signum Verlag)出版社負責人,力邀多位世界知名作者加盟,其中即包括約翰・奈思比,任內更將業務範圍拓展到整個德語世界。

桃樂絲・奈思比著重以教育和經濟雙核心,來觀察與研究國家的發展趨勢,她在《中國青年報》的專欄「名師大講堂」有各行各業的支持者,許多學生、老師及家長都從中獲得了中肯的建議與指導。
 

圖書評論 -   評分:
 《全球大變革》讀後 這不是書...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5/08/17
《全球大變革》讀後
這不是書評也不完全是讀後感,只是有許多感觸想說出來給想看的人看,大家一起來比較我們台灣的處境與作者許多看法的差異,我們是不是要做些甚麼?

這書有一個副題「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How the Global South Belt Will Reshape Our World)」,副題清楚的點出書的內容是偏重在「南環經濟帶」未來對世界的影響,書中所指的「南環經濟帶」包括亞洲、拉丁美洲與非洲。作者調查、蒐集、訪問、研究了幾乎所有南環經濟帶的國家,同時列舉了這些國家的重要指標,包括:人口、城市人口比率、國民生產毛額、國民生產毛額構成(以農業、工業、服務業來分)、年成長率、人均所得毛額和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等,並且做了些相關的描述,讓讀者可以大體了解這些國家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發展。
以作者的地理標準來說,台灣也應該是在南環經濟帶的範圍內,但我很難過地告訴各位,這裡居然沒對台灣提一個字,作者為什麼忽略了台灣呢?他所提的國家有比我們人口少的,有比我們面積小的,更有哪些經濟指標不如我們的,那為什麼就沒有我們呢?在書中我完全找不到答案。台灣也曾經是亞洲是小龍之首,合理的推論應該是臺灣這幾年的表現,顯然已被世界忽略,作者可能認為台灣雖在南環經濟帶,但其影響,在今天、在未來或許都微不足道了。經濟的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不用作者這位大師來說,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就是做不來,我們還在「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這句全世界最大的謊話中陶醉。看完這本書,對我最大震撼就是「台灣不見了」!
在南環經濟帶的影響之下,作者下了本書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場全球大變革將會在21世紀上半葉完成,以西方為核心的世界終將轉變為多核心的世界…無論我們是否樂見,毫無疑問,多核心世界格局中的領導者是中國(註1)」。
這又是一個台灣的痛,顯然作者也同意大家對中國大陸沒甚麼大的好感,所以特別說「無論我們是否樂見」,這真的講到台灣,無論你喜歡不喜歡,它就是在那裡,今天它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何況它的未來經濟更將強大,對世界的影響力無日不在加強。更可怕的是它的政治影響力業在與日俱增。台灣面臨中國崛起的局面,不是將其視為敵人逢中必反,就是視而無睹,反而安慰自己說:「從國際進入中國」,而不是「從中國進入世界」,天啊!當你家門口站著一位兇惡的巨人,請問你如何出去?唯一的方法不是將其擊倒就是和他和解,甚或藉由他的力量走出去,台灣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台灣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現實和未來的領導者?對抗它還是利用它?
在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當中,亞洲還是最強大的,而東南亞各國更不能忽視,作者特別提到東協加三(10+3)體系的經濟規模和國際地位。東協10+3到目前已經是10+6了,我們又在這個貿易組職之外,東南亞一直是我們貿易夥伴,目前對東南亞出口的比重約為19%,而東協10+6中的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尤其是韓國一直是我們各項產業的競爭對手,試想他們相互都不要關稅了,我們的產業要如何跟這16個國家競爭。為什麼我們被排出在外,當然又是中國大陸的問題,僅此一例就知道到底是「從國際進入中國」,可行還是「從中國進入世界」可行。徒有口號只是政客騙人民的把戲,不幸他會害死台灣。
繼WTO後,世界各國都在簽類似東協10+6的協議,不管他叫甚麼FTA(自由貿易協定)或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或其他有關貿易關稅的協定,台灣要加入或簽訂通常都是非常困難的,中國大陸的態度當然是個主要的問題,正如同作者所說「多核心世界格局中的領導者是中國」,當這個領導者有意見時,台灣的處境自是困難的,因此唯一的方式就是先與這位領導者打好交道,本來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是個絕佳的機會,一來可以繼續就服貿、貨貿繼續加強兩岸的貿易,二來可以在中國大陸默許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訂關稅優惠的協議,可惜在台灣內部一些逢中必反與恐共的政客,為己之利阻擋所有開放的政策,不僅ECFA後續的服貿協議被擱置,貨貿談判相對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所有對外的協議談判都受阻,台灣自外於這些新興國家與中國大陸,隨即在全球經濟體系裡邊緣化,競爭力的喪失是必然的事。太陽花的真學生與假學生勢必成為台灣經濟衰退的罪人。在野黨對執政黨的政策杯葛是可以理解的事,但遇到這種攸關台灣未來前途的政策仍一味阻擋,並鼓動學生抗爭,也將是台灣經濟衰退的罪人。執政黨雖提出好的政策。卻無力對抗在野黨與其挑起的民粹,亦無法說服低智商的群眾與社會,一再以國家利益交換來安撫民粹,甚至由民粹指導國家政策與立法,一樣是台灣經濟衰退的罪人。
書中特別提到了,中國大陸的「新絲綢之路」和「新海上絲綢之路」的計畫,這個現在一般稱之為「一帶一路」的計畫,是在2013年由習近平提出,如今(才2015年)配合「亞投行」的成立,已經是個要執行的大計畫,這計畫中的「一帶」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運的通道,形成連結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路,「一路」則串連中國和東南亞臨海港口城市,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為發展長期目標,沿線有28個國家或地區。
這個計畫的偉大在於計劃本身不僅僅是在中國大陸本土,而真的是放眼在世界(跨亞、非、歐三洲)了,簡直是回到當年中國強盛的年代,豈不是喚回中國當年的榮光。
回頭看看我們政府的計畫,最長的計畫大概是四年一次選總統時的政見,先不論真實性,那些計畫也不過是短期的四、五年,看看對岸,看看被我們嘲笑、看不起的對岸,居然提出五十年、一百年的計畫。單就「格局」我們就輸了,看看對岸是甚麼格局,是甚麼氣度、是甚麼企圖心,我們呢?我們這幾年陶醉在「小確幸」,連前任行政院長喬了多放一天假都說是小確幸,天呀,連院長都在做小確幸的決策,難怪全民陶醉的是「手工餅乾」、是「巷子裡的咖啡」、是「下午茶」是「伴手禮」、;學生關注的是「拔河比賽」、是「迎新表演」、是「半夜上網」是「逛夜市」;媒體關注的是「哪個男人跟哪個女人睡覺」、是「哪輛車跟哪輛車擦撞」,台灣這幾年已經完全昏迷在「小確幸」裡,我們看不到政府有大格局的產業、建設計畫,我們看不到企業有大規模的投資,我們看不到年輕人有立志做「總統」、立志做「CEO」的偉大志向。台灣已經是個沒有願景、甚至沒有夢想的地方,看看對岸、看看本書中作者論及的南環經濟帶新興經濟體的國家,就理解我們的競爭力是快消失了,我們已經邊緣化了,人家已經懶得理「你」了。
作者特別闢專章討論中國大陸(中國),章名是「中國:扭轉乾坤」,我不想再將中國大陸與我們做比較,以下僅摘錄專章中一些作者對中國大陸的介紹或評論(當然我的選擇是主觀的),然後我再發表些短暫的讀後感。
作者:中國對外開放最突出的特點和最根本的力量,就在於其願意進行跨越式的改革。1978年,中國的國策以「意識形態」為中心,轉變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我:請注意「跨越式的改革」。台灣正好相反,從「經濟建設」轉變成了「意識形態」,真是他媽的天才。
作者: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就表達了要對世界開放的明確意願。中國從一開始就強調對世界開放,但西方世界卻認為世界就是西方。
我:還記得清末嗎?鎖國不開放,結果西方人打進來了,隨即清朝也玩完了。中國大陸卻徹底對西方先進國家開放,差別就在「開放」與否。台灣呢?在意識形態下走向鎖國,尤其在太陽花胡鬧以後,台灣幾乎是完全鎖國了,再回頭想想清末吧!
作者: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中國從來都不認為自己在這個地球上位置是相對於西方而言的東方。數千年來,所謂中國,就是「中央之邦」。在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中國重視跟西方的經濟關係,並不是因為中國有意變成西方。
我:充滿自信,而不是狂妄。我們缺乏自信,因而恐懼開放,高度的自卑又導致高度的自傲。
作者:毫無疑問,中國和美國將是21世紀上半葉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但是,我們還不清楚它們將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
未來十年,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和來自新大陸僅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將會有一番龍爭虎鬥,以確定各自在這個多核心世界的位置。
我:這個趨勢,恐怕是無法擋了,我們還決定不跟「它」往來、繼續唱衰「它」、仇視「它」嗎?我們還幻想沒有「它」,我們在世界上還可以活得很好嗎?
作者:2014年10月,按照購買力平價標準(PPP)計算,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這並非中國第一次成為世界經濟的參與者,它只不過是從新奪回有歷史記載以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它壟斷的稱號而已。
1820年,中國的經濟總產值幾乎是全球經濟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在此之前的兩千年裡,中國一直是個強大的國家。美國超越中國的日子就像是個小插曲,如今也該謝幕了。
我:非常有趣,作者大概以這樣的敘述,最為這專章的結束。1820年大約是清朝嘉慶年間,沒想到不到一百年,清朝就被中華民國取代了。
雖然本書沒提及,其實中國大陸還是有許多問題,如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貪腐、不民主、不重視人權等,但恐怕都不會影響它對世界的影響力了。

作者在第四章特別談到了國家的治理,其中談到許多西方的民主和一些新興國家的治理。他認為「民主」的根本原則是人民當家作主,但是人民當家作主,已面臨到選舉的挑戰,因為選民不能從戰略的高度來選擇那些最符合長期利益的政策,反而以短期利益做選擇,為了維護政權,政治人物或領導者也開始端出短期政策,因此喪失了精英治國的理念,他特別提到福利政策,以舉債來滿足短期需求已是許多民主國家習以為常的做法,它認為西方國家的沒落與此有相當關聯,它進一步說:「西方世界崛起的重要基石是敬業精神,勤奮和進取心。但是,現在卻忙著爭取更短的工作時間和更好的社會福利…」
看到這一章,我的感觸特別深,書中許多敘述幾乎與台灣一樣(台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一直引以為傲的民主,走到今天看起來已經不是真正的民主了,在政黨、政客、所謂的公民團體、社運團體及媒體操弄再加上人民的無知,民主已經走到民粹治國的境界,福利預算的加碼已經是選舉必要的戲碼,當有選舉權的人民對政治對國家政策無知或毫不在乎的時候,民主或許就是災難。
雖然書中,作者一直認為南環經濟帶國家的民主並沒有走西方的路,但我認為這些國家的政治並未定型,未來如何扔有待觀察(台灣的民主路比那些國家走得更久了)。
我是一個堅決贊成民主的人,民主會有許多問題,但至少不會把國家交給一個專制的人,但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書中提出了一個與我想法接近的想法,作者用大標題標示著:「要開車你得有駕照,要投票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你得接受政治教育」。大哉斯言!作者進一步闡釋說:「既然我們人民是說了算的人,那麼該為這個體系完善負責的,也是我們這些人民。要對關乎國家未來,同時非常複雜的問題進行決斷,至少要接受一些基本教育。」我想這也是我們必須要走的路,問題是如何才能達到呢?作者也說了:「除非是創造出有利於提升政治自覺的環境,否則沒有甚麼別的辦法能夠領導一個國家朝公正平等民主的方向發展,教育….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完全能同意這樣的觀點。
教育真的太重要,作者在書中特別倡導致勝法寶是「雙E」,就是教育
(Education)和經濟(Economics),在台灣這幾年,教育也被意識形態綁住,政治進入教育,教改失敗。經濟也從開放走向封閉,雙E都不見了,只剩下政治1P(Politics),真是可悲!
在我看這本書以前從沒想過城市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腳色,作者卻單闢「城市的天下」專章來討論,立論非常清楚也有獨到的看法。確實,城市在今天不管在經濟,在交通、在外交、在政治上都足以互相抗衡,足以互相競爭。這使我想到2008年馬政府執政時,規劃松山機場為城市機場往來韓國首爾和日本成天機場還是滿有道理的。
書讀完了,讀後也寫完了,其實心中的澎拜並未止歇,我周邊的人都知道,雖然我是外省人,是眷村第二代,但我是真的愛台灣,我也一直關注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變動和發展,說真的這幾年來越來越失望,我覺得失望的是整體社會的沉淪,人群的無知,政治駕凌一切,社會沒有真理、沒有是非、沒有人認真的對待一些政策(不論贊成或反對),所有這些、那些原因導致一個可怕的結果,哪就是不敢或不願意「開放」,對內,法令不敢大幅開放,對外來的大型投資以許多理由阻擋;對外無法開放參與國際社會(尤其是有關貿易的),這種不開放造成內部如同一盤死水,國際上邊緣化。看完這本書,與南環經濟帶的國家比較,我更是擔憂,在其他國家努力致力於經濟、國際化和大幅開放之際,我們還鎖在島內鬥爭、自我感覺良好,當世界都忘掉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花了些時間,寫這篇讀後,希望看過的人能完整的看這本《全球大變革》、至少也能喚起我們危機的警惕。

註1:我一直不喜歡用中國稱呼對岸,我認為這種稱呼是矮化了我們自己,不管是依憲法或者企圖心來看,我們沒必要自外於中國大陸,而把中國這個稱號徒手讓於對岸,而只拘於現在台灣(何況還有金門馬祖)這個稱號,為什麼我們不能有格局一點、有企圖心一點,或許有一天對岸也是我們的呢?

                                              2015.08.16.清晨
贊助商廣告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生活小麻吉】OK繃雨果愛幫忙:好朋友要互相打氣!(中英雙語+線上朗讀)
作者:茱莉.布里耶(Julie Bullier)
出版社:水滴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02
66折: $ 211 
博客來 - 今日66折
【1書+1日記】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作者:山田弘美、濱田真由美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21-11-01
66折: $ 211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善待自己的一年: 12個月的療傷練習×生活提案,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照顧自我
作者:布莉姬.勞瑞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23-11-03
66折: $ 2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未必故意的戀愛史上部1
作者:Uzutokkeng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06-13
$ 27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寶寶探索科學繪本-移動的陸地【彩色書+故事CD】
作者:羅曦
出版社:幼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 7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初戀所向無敵!(全)
作者:依子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0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初戀所向無敵! 特裝版
出版日期:2024-06-20
$ 5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我們賴以為生的規則:從量尺、食譜、法律到演算法,人類如何確立和打破一切?
作者:洛琳.達斯頓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01
$ 47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單行戀(3完)
作者:TR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24
$ 30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