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擔心教育嗎?我承認我很擔心。
--Ken Robinson (肯‧羅賓森,本書作者)
教育革命,迫在眉睫,也正在發生!
讓教育回到最初的原點,讓學校成為學習如何做人和做事的地方。
2006年在TED發表演講之後
肯‧羅賓森到世界各地
每個人都問他一樣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讓學生了解世界和自身的天份,幫助他們擁有充實的人生,
並成為有熱情、有生產力的公民,是教育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但現今越來越講求標準化、形式上公平的學校組織,
卻一直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如果我們可以重新規畫理想的教育,我們該把它設計成什麼樣子?
學校裡應該要教什麼?
每個人都能為改變教育盡一份力,應該從哪兒開始?
無論科技如何進步,「學校」仍然會是最重要的學習場所。
為了不讓標準化思維的教育系統成為學習的阻礙,
為了讓下一代的天賦得以自由發揮,
肯‧羅賓森帶我們一同重新思考學校應該如何運作,
巡禮世界各國成功案例、建立大家對不同教育制度的信心。
為這場已經啟動、你我都應參與的教育革命,提出明確的建議。
延伸閱讀:
BBPG001B《讓天賦自由》
BBP294《讓創意自由》
BBP330《發現天賦之旅》
BBP359《追尋吧!過你的夢想人生》
作者簡介:
肯˙羅賓森(Ken Robinson)/著
被譽為「世界教育部長」的肯‧羅賓森,投入教育工作長達40年,同時也是國際知名創新、創造力與人力資源專家。他一直與歐洲、亞洲和美國政府,以及國際機構、世界500強公司、非營利組織和世界頂尖的文化組織合作。
他的演說充滿熱情,鼓舞人心,善於以幽默勵志的方式傳遞深奧的知識,廣受歡迎。2006年在TED的演講「學校如何扼殺創意?」創下史上最高點擊率,估計全球超過3億人瀏覽,至今仍是TED最受歡迎的演講。本書即是最新迴響作品。
2005年,他被《時代》、《財富》與CNN聯合評為「主流之音」。2003年,因為對文化藝術所做的卓越貢獻,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著有《讓天賦自由》、《讓創意自由》、《發現天賦之旅》等書(中文版皆由天下文化出版),告訴全世界讀者,在全球經濟的新形勢下,個人、商業、教育與組織的需求應如何變化。
盧˙亞若尼卡(Lou Aronica)/著
曾創作兩本小說,並與他人合著非文學類作品,包含與拉派爾(Clotaire Rapaille)合著的暢銷書《情感行銷的符碼》(The Culture Code,中文版由天下文化出版),現與妻子凱莉及四名子女居於美國康乃迪克州。
譯者簡介:
卓妙容/譯
臺灣大學會計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企管碩士。曾任職矽谷科技公司財務部十餘年。喜歡在文字裡悠遊多過在數字裡打滾。現為專職譯者。翻譯作品有《打造暢銷書》、《金融吃人魔:如何與高風險市場共舞》、《美人心機》、《血衣安娜》系列、《松林異境》三部曲、《重生世界》等書。
推薦序
【推薦語】
也許,您是父母?是老師?也許都是……
書裡兩句關鍵的話,請記得:
一:文明,是「災難」與「教育」間的一場競賽(我們都參與其中,也令人害怕)。
二:討論「教育的目的」之前,先釐清我們似懂非懂的四個名詞:「學習」,「教育」,「訓練」與「學校」(作者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說明這個)。
最難的部分,是我們要一邊閱讀一邊體會,每個生命各有天賦,也各有意志,教育者如何做到「既放手,又照顧」?這是最難,也最關鍵的功課。
大小創意齋負責人 姚仁祿
【推薦文一】標準化教育的傷害
秀山國小校長、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林文生
學校是一個充滿標準的地方,家長希望學生的成績都能夠很好,老師期待學生都能坐在座位上乖乖地聽課,政府希望學生的成績能夠不斷進步。學生一進學校就必須按照這個格式,標準化地成長。
有一次我在教室裡,看到一個被孤立坐在前面的孩子,我很好奇,於是我向老師借了一節數學課,發現他不斷想舉手想發表,因為他的程度已經可以挑戰四年級的課程,可是現在上的是二年級的進度。我請他自製一張九九乘法表,他已經算到37 ,可是課本的內容還在處理10以內的倍數關係。如何兼顧全班的需求與個別學生的發展,一直是教育的難題也是教師的挑戰。
政策的引導,會造成教師教學流程的標準化,「這單元會考嗎?」變成老師不得不重視的議題。老師太重視考試,就讓兒童多元的天賦,減少嘗試的空間。不管孩子有沒有數學天賦,在標準化的教育下,一定要通過國家的考試,要不然就要參加永無止境的補救教學。
有一次校務評鑑,一群學者專家到偏鄉海濱學校評鑑,校長簡報時說,這裡的孩子,每個人都會潛水、游泳,這裡的海產養殖也需要具有這些能力的人才。可是孩子的學業表現,國英數成績都在平均數以下,所以這所學校還是沒有通過嚴格的評鑑標準,而被列為追蹤輔導的學校。
我們真的需要將每一個孩子教成同一標準,還是讓每個地區的每一個小孩,都有他伸展跳躍的空間?(本文摘錄自林文生教授推薦文)
【推薦文二】昨天你教了什麼?
國家教育研究院長 柯華葳
學生都有渴望學習的天賦,但不一定對學校科目有興趣,甚或就是不喜歡。這些學生絕大多數被學校放棄。主因是我們辦學思維仍囿於工業革命氛圍,統一設計教學、教材及測驗,以培養工廠人才。工廠作業線上大量生產,一定有瑕疵品。同理,學校也產生沒跟上的學生、不適應的學生、成績落後的學生。生產線上的瑕疵品可以挑出來丟棄,但我們若違反基本人權,不義與不公的丟棄學生,導致的結果,不只是個別學生受苦,社會集體都要面對此一困境。
羅賓森爵士引用因應工業化農場所產生的問題,所形成的有機農場四原則,提出 「有機教育」 四原則,是本書創意學校的原則。其中關鍵莫如學校不能離世索居,所有教學、課程、人際互動都要與社會發展出相互依存的關係。 我們的任務就是 「活化學校的環境和文化」,創造學生有意願學習的環境,而老師在其中不斷吸引學生注意力、賦予能力、表達期望以及賦予權力(4E)。本書的後半部,作者談到課程、教學、評量、家長扮演的角色等並以學校為主,介紹由幼兒園到大學各種讓學生學習有成效的案例,讓讀者知道創意學校是做得到的。
身為教育人,讀過這些案例,非常感嘆,因其中不乏是「沒有傳統的教育背景」, 是 「非」教育相關的專業人士,帶出的草根革命。我們在教育體系內是否麻木,沒看到因學習受苦的學生?亦或許我們看到了問題,可惜身陷其中,找不到出路,日復一日,忽然可以退休了,只剩嘆息,沒早點為學生做點事。或是我們有太多藉口,認為是行政不配合、家長不關心等不利條件,又擔心牽一髮動全身,只好以不變應萬變?
或許沉重,大家不妨先放下書,想想5年、10年後班上每一位學生會成為的樣子。基於未來的特色就是變動。你的學生有沒有信心面對未來,是否有能力自學以面對各種新知。即使還有許多工作尚未產生,我們更不知道新型態工作的需求,只要學生有行動力,迅速轉換跑道,自學新知,就有工作機會。我們給學生面對改變的能力了嗎?
改變不保證立竿見影。但只要給想學習的學生機會,也讓自己常因應學生學習需求有創意的變化一下,必滿足自己的專業成長,更成就學生。第一屆全球最佳教師獎(Global Teacher Prize Award)今年產生,百萬美元獎金頒給美國的南西‧艾特威爾(Nancie Atwell)。艾特威爾老師喜歡和老師們談 「昨天你教了什麼,怎麼教?」。這是反省。就讓我們從討論自己的教學開始。這一定會帶出改變。受益的自然是我們未來的主人翁。(本文摘錄自柯華葳教授推薦文)
導讀
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草根革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閱讀肯・羅賓森的《讓天賦發光》這本新書,我的感慨跟別人很不相同。
約莫五年前,我帶著肯・羅賓森《讓天賦自由》一書,去拜訪教育部的首長。當時的我認為,如果能夠讓世界級的教育專家,將全世界教育現場改變的現況反映給政府、提醒政府,那就是更好的教育改革方向,如果政府能夠進一步直接被這本書說服,那我就不需要再採取什麼行動了。
後來,我發現我這個想法有點天真!因為,教育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專屬於哪一位首長在任的問題。一來,我們的教育政策並不寬鬆;再來,不論大學教育或一般教育,政府都以公平為最高考量,進而利用考試成績來衡量所有孩子的能力,並以各種方法管制老師的教學內容。也因此,從肯・羅賓森的書來看,所有從上而下的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過去幾年,我出了兩本跟教育相關的書。從《讓天賦發光》一書的全球高度來看,我感到非常意外,原來過去我在書中所描繪的現象,並非台灣獨有,而是普世皆然的問題。也就是說,每個國家為了公平起見、建立清楚的管制,都採用標準化的教育。現在這種死背式的教育,或者我所提到的代工式訓練,都非常容易被開發中國家,或經濟比較弱勢的國家取代。因為只要有工資更便宜的地方存在,有一天,中國也可能會被孟加拉取代、孟加拉也可能會被非洲的某一個國家取代,這是非常反映世界真實面貌的問題,台灣亦是如此。
你就是教育系統
由於政府難以從上而下進行改革,因此,在我的上一本書《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我就將責任指回老師與家長的身上。
教改必須走到基層,必須以老師和校長的角色,去觀察自己的系統需要面對怎麼樣的改變。以前我一直希望影響政府,認為只要決策者的眼光正確就能帶來改變,但是經過幾年來的實地歷練,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是「你就是改變的起點」。肯・羅賓森讓我再度印證,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而是全世界的問題。
這是全世界官僚體制的問題,以及隱藏在官僚體制背後的力量的問題,我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中就提醒「醒醒吧,家長!你就是扼殺子女的天賦的殺手。」家長與選民,是影響教育及政府政策的最大力量。
從整體社會來看教育問題,書中還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社會排除」現象(social exclusion)。也就是我所謂的「弱勢翻身的機會消失了」。
一部份的人擁有某些能力或資源之後,就會試圖排除其他人。例如,貧富差距變大了,受困於貧窮與匱乏的孩子就愈多;都市資源多了,偏鄉的問題就被忽略了,都市人也就期待大家都照他那一套標準做事。
肯・羅賓森強調,教育是非常草根性的,不再是從國家整體或全世界的角度來進行。如果說,你是卑南鄉的老師,你就要和阿美族的老師不一樣;如果你是蘭嶼或阿里山上的校長,你就要和當地的學校及社群互動,從中找到自己的優勢。一方面你可以連結主流和全球的價值,但是更應該關注於找到在地的優勢、形成草根性的革命或改變。
你必須知道世界的發展,但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優點。一個國家如此、一個地區如此,個人更是如此。如果你只能看到別人的能力,而別人的能力卻可能是你的弱點,那麼你就會永遠浸泡在沒有自信的痛苦裡。
找到自己的優點或在地的優勢,從中萃取出可以連結社會、走向世界的能力,或者當國際人士走進來時,你要有能力表現自己,這樣就能面對國際的挑戰。
如果你不相信嚴長壽的話,請相信世界教育專家的話,顯然這是大家非常一致的看法。(摘錄自本書導讀)
【推薦語】
也許,您是父母?是老師?也許都是……
書裡兩句關鍵的話,請記得:
一:文明,是「災難」與「教育」間的一場競賽(我們都參與其中,也令人害怕)。
二:討論「教育的目的」之前,先釐清我們似懂非懂的四個名詞:「學習」,「教育」,「訓練」與「學校」(作者花了整本書的篇幅,說明這個)。
最難的部分,是我們要一邊閱讀一邊體會,每個生命各有天賦,也各有意志,教育者如何做到「既放手,又照顧」?這是最難,也最關鍵的功課。
大小創意齋負責人 姚仁祿
【推薦文一】標準化教育的傷害
秀山國小校長、淡江大學課程...
作者序
前言
改變,迫在眉睫
你擔心教育嗎?我承認我很擔心。看到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進行教育改革,可是其中不少卻是由根本不懂孩子該怎麼學習、好學校該怎麼運作的外行人主導,還將政治權力和商業利益列為優先考量,更是讓我擔心得不得了。
我想在這本書裡陳述標準化對學生和學校所造成的嚴重傷害,也想請大家跳出固有觀念,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同時,我也想讓你知道,不管你是誰、身在哪裡,你都有改變現有教育系統的能力。
我曾經在二○○六年加州的TED年會上發表過一場名為「學校扼殺了創意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的演講,這場演講創下了 史上的最高點擊率。它在網路上被播放了三千多萬次,估計全世界有超過三億人看過。我知道這和偶像小天后麥莉‧希拉比起來不算什麼。不過,我走的也不是電臀舞路線(至少在公共場合時不跳)。
自從那場演講被放上網路之後,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迴響。熱烈的反應讓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人,同時也證明了大家的不滿早已壓抑許久,不是最近冒出的新問題。
我已經投入教育超過四十年。而在這四十年中,我一直很努力地提倡更均衡、更個別化、更有創意的教育方法。尤其在過去十年裡,我聽過太多人說他們有多痛恨僵化的標準教育和測驗制度,他們本身、孩子、親友又是如何深受其害,但是通常最後的結論卻是感到很無助,認為自己沒辦法改變教育。
現有教改不但沒有解決原本宣稱會解決的問題,反而讓它們更加惡化。政治決策者往往想不通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有時,他們會處罰達不到預定標準的學校。有時,他們會另外撥出預算辦補救教學,想將成績拉回正軌。可是問題依然存在,在許多方面甚至愈來愈糟。為什麼?因為系統本身才是造成問題的主因,所以只要系統不變,不管其他方面再怎麼努力,產生的效果都很有限。
簡單的說,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公共教育系統依然和十九世紀中葉時差不多。這些教育系統原本只是為了滿足工業革命後的大量勞工需求,而設計架構則以「大量製造」為基本原則。後來的標準運動更是以加強這些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為目標。問題是,這些老舊的教育系統早就不適合截然不同的二十一世紀的環境了。
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很糟糕,整個教育系統一無是處。
對無數的人而言,公共教育為他們開了一條路,讓他們能脫離貧困和不利的環境,擁有充實的人生。許許多多人能適應這個系統,而且表現傑出。如果刻意去扭曲這一點,未免太過可笑。但是更多人在漫長的教育路途上卻只是虛擲時光,並沒有得到教育應該給他們的好處。為了少數在這個系統中表現傑出的佼佼者,卻犧牲了大多數人,這樣昂貴的代價真的值得嗎?尤其是在標準運動介入之後,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更何況這些佼佼者能在這個系統裡成功,大多是因為沒有別的選擇,而不是因為這個系統栽培了他們,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
所以,你能做些什麼?不管你是個學生、老師、家長、行政人員或政治決策者,只要你和教育沾得上邊,你就能為改變教育出一份力。
我所提倡的教育革命是以和標準運動完全不同的原則為基礎。它推崇個人價值、保留自行判斷的權利,相信人人都有進化和發展充實人生的潛力,同時強調公民責任和尊重他人的重要。對我來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和自身的天份,以幫助他們擁有充實人生,並成為有熱情、有生產力的公民。
我對教育承受的巨大政治壓力非常清楚。面對這些壓力,政治決策者必須接受挑戰,做出改變。一直以來,我都主張政治決策者要勇於面對急劇變化的改變需求,但革命不會為等待法律修正而停下腳步。第一線的人開始動手之後,力量就會團結起來。
教育並不發生在立法機關的會議室裡,也不藏身於政客的華麗辭藻中。教育只存在於真正的學校裡,只存在於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中。如果你是老師,對學生來說,你就是教育系統。如果你是校長,對你的社區來說,你就是教育系統。如果你是政治決策者,對所有你負責的學校,你就是教育系統。
面對非常不確定的未來,我們該做的不是把以前一直在做的事做得更好。那樣無法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必須做的是找出一條完全不同路。教育系統需要的不是修正微調,而是徹底改變。在舊有的系統上設法改良是不夠的,它需要的是脫胎換骨的轉化。諷刺的是,雖然對現有教育不滿,但我們其實曉得應該怎麼教導孩子,只是有幸被以正確方式輔導的孩子實在太少。現今,有了現代科技的幫助,加上自身的創意,我們比以前任何時代的人都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現在的我們不但有無數機會去激發年輕人的想像力,甚至還有能力為每個孩子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教學模式。
雖然教育是當今世界共同的問題,但既然所有孩子都深受影響,教育絕對是個在地的、草根的過程。明白這一點是我們改造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全世界都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動,教育也需要一場大革命。就像歷史上多數的革命一樣,它已經蘊釀了好長一段時間,而許多地方早就等不及地揭竿起義了。這不會是一場由上而下的革命。因為這是一場注定由下而上、遍地開花的草根革命。
前言
改變,迫在眉睫
你擔心教育嗎?我承認我很擔心。看到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在進行教育改革,可是其中不少卻是由根本不懂孩子該怎麼學習、好學校該怎麼運作的外行人主導,還將政治權力和商業利益列為優先考量,更是讓我擔心得不得了。
我想在這本書裡陳述標準化對學生和學校所造成的嚴重傷害,也想請大家跳出固有觀念,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同時,我也想讓你知道,不管你是誰、身在哪裡,你都有改變現有教育系統的能力。
我曾經在二○○六年加州的TED年會上發表過一場名為「學校扼殺了創意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的...
目錄
推薦語 姚仁祿
推薦文一 標準化教育的傷害 林文生
推薦文二 昨天你教了什麼? 柯華葳
推薦文三 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草根革命 嚴長壽
前言 改變,迫在眉睫
第一章 回歸基本
第二章 改變認知
第三章 改變學校
第四章 天生的學習者
第五章 教學的藝術
第六章 什麼值得學?
第七章 測驗測驗
第八章 校長的原則
第九章 讓一切歸於原點
第十章 改變氛圍
結語 為了所有人的革命
附注
推薦語 姚仁祿
推薦文一 標準化教育的傷害 林文生
推薦文二 昨天你教了什麼? 柯華葳
推薦文三 這是一場由下而上的草根革命 嚴長壽
前言 改變,迫在眉睫
第一章 回歸基本
第二章 改變認知
第三章 改變學校
第四章 天生的學習者
第五章 教學的藝術
第六章 什麼值得學?
第七章 測驗測驗
第八章 校長的原則
第九章 讓一切歸於原點
第十章 改變氛圍
結語 為了所有人的革命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