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台帛關係的新階段
中華民國以及帛琉共和國,兩者都是被太平洋所環繞的島國,也皆以替人民謀求國家發展作為共同的信念與價值。自從兩國在一九九九年建立外交關係後,台灣與帛琉就展開各種雙邊合作計畫,從農業、漁業、教育、文化、觀光到人才交流、醫療照護等等,不一而足。
相對而言,帛琉尚屬新興國家,在很多環節還有改進空間,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方面。中華民國在醫療範疇素來極為先進,足以協助帛琉改善醫療體系;在帛琉共和國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之間所建立的合作,是奠基於建立一個健康國家的願景上所形成的夥伴關係。
這種夥伴關係可以回溯至二○○七年雙方首度簽訂備忘錄、建立醫療交流計畫起始;不過要到二○一三年,在我的執政推動下,帛琉共和國才開始將病患後送至新光醫院,成為轉診計畫一部分。
自此之後,新光醫院展現了絕佳的醫療照護水準,藉由符合成本效益、高品質的治療,讓帛琉病患在經歷如此的醫療交流後,都能心滿意足地返鄉。這種高素質的醫療照護,的確符合了我的主要期望,即確保每位帛琉國民,不論是何種身分、地位或是收入水平,都能夠接受最佳醫療照護。我始終堅定相信,一個國家只有聚焦在人民健康上,才能真正富強康樂。
我個人曾經造訪過中華民國許多次,而我總是一再讚嘆著台灣優質醫療服務的先進,這種發展模式,也是我對帛琉未來的願景。
這些年來,許多帛琉國民已接受過新光醫院以最新醫療技術所施行的高水準照護,而健康醫療,也將永遠被我列為施政的首要優先項目之一;來自帛琉人民的強烈支持,以及兩國之間所建立的夥伴關係將會更進一步,持續提供帛琉國民需要的高品質醫療照護與服務。
放眼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我預見台帛雙邊關係,以及新光醫療計畫與帛琉衛生部的夥伴關係,都會有更進一步的增長,共同改善帛琉人民的健康照護服務。
我滿懷期待,未來我們兩國的合作,可以更加鞏固、增強。
帛琉共和國總統/湯米.雷蒙傑索二世
推薦序二
醫療創新域,外交創新局
在南太平洋浩瀚無垠的海上,有一個自然景色極其美麗的島嶼國家,它叫帛琉。那裡有從台灣前往的一群人,默默地在為當地人民作出不同的貢獻。其中有一些是醫療專業人員,他們秉持著濟世救人的情懷,為帛琉人民的健康福祉,熱忱奉獻,他們是台北新光醫院的醫師和護理人員,在新光醫院院本部的策劃下,為我國醫療援外的工作上,創造了一個動人的範例。的確,他們是跨海的守護者,守護著中華民國與帛琉間的邦誼,更守護著救人無私、愛人如己的崇高信念。
帛琉原本是當地或附近島嶼土著居住的世外桃源,但自十八世紀以來,歷經西班牙、德國、日本、以及美國的殖民統治或託管,一直到一九九四年十月一日,方才正式獨立。帛琉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若干發展,難免也落在世界潮流之後,包括醫療設施在內。
我國與帛琉接觸甚早,我國漁船很早就到當地海域捕魚,也有若干華人移居帛琉。一九八四年,我國與帛琉簽署了「技術合作協定」,隨即派遣農技團前往協助帛琉發展農業及漁畜養殖。帛琉獨立前後,雙方朝野交往益趨頻繁,前往帛琉觀光國人不斷增加,投資也節節上升。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初,雙方簽訂了空運協定。十二月下旬,在我擔任外交部長時,前往帛琉訪問,與當時帛琉總統中村國雄就兩國建交事,作最後談判,並達成協議,十二月二十九日簽署了建交公報,帛琉成為中華民國在全球地理上距離最近的邦交國,雙方各項合作關係,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二○○○年三月,我率領訪問團再訪帛琉,團員中包括當時中華民國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張錦文等醫界人士在內。訪問期間,除曾參訪帛琉國立醫院、特殊教育等機構之外,並曾與帛琉醫療及教育主管部門就我方所能提供的協助交換意見。帛琉方面認為我國醫療水準極高,亟盼我國能協助帛國醫療設施以及代訓相關醫事人員,且同意與我方作成備忘錄並據以推動各項交流計畫。這也開啟了兩國醫療合作的努力。
在我國多年對外援助中,醫療援助一直是重要項目之一。早年多由政府安排、或派遣醫療團隊前往、或提供經費器材、或協助訓練人員、或協建醫院等。隨著國內外環境及需求的改變,我援助的內涵及方式,亦在不斷調整。近年來,政府進一步擴大參與層面,善納資源,結合國內各大醫療院所及民間非政府團體,推動我與邦交國及友我國家間的醫療衛生合作。
新光醫院即為主要參與的重要醫院之一。新光集團在吳東進董事長的主持下,數十年來曾以投資、捐助、醫療等不同方式協助及配合政府,拓展外交,貢獻良多。二○○九年馬英九總統出訪尼加拉瓜時,新光關係機構又再捐贈尼加拉瓜救護車,以支援當地衛生醫療需求。而在推動與帛琉的醫療合作上,亦復如此。
二○○七年,在我駐帛琉大使李世明的聯繫下,新光開始派遣醫師及護理師常駐帛琉,並與帛琉國立醫院簽訂備忘錄並締結為姊妹院。二○一四年,進一步建立與帛琉間的國際轉診安排。除此之外,新光更超越一般醫療,進而關懷帛琉人民長期健康,協助帛琉改善當地民眾的食物與營養,換言之,新光不僅為這一代的帛琉人民的醫療作出直接貢獻,也為帛琉人民的未來,用心規劃耕耘。
帛琉國家雖然不大,但是,新光醫院在與帛琉醫療的合作上,無論是觀念、態度、策劃、執行,都有創新的作法,而新光醫院從上到下所展現的熱忱、愛心、專業、投入,更是令人感佩。現在由天下文化將這一難得可貴的經驗,整理成專書予以付梓,非但可以將這一有意義的故事,作一詳盡的紀錄,提供各界參考,更能啟發未來我國在國際事務上有更務實、更有效的作法,也有更長遠、更廣闊的思考。我樂於應邀作序。
中華民國外交部前部長/程建人
推薦序三
為國際醫療援外服務寫下新頁
台灣的外交困境與國際處境的艱難,反映在拓展醫療援外工作上,台灣醫療人員一直都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不僅協助政府,也以醫療專業於國際衛生舞台上,贏得世人尊重。一九八○至一九九○年間,我曾參與沙國醫療外交工作,當時台灣的醫療技術,不僅獲得國人信賴,更是載譽海外,並以團隊力量滿足了友邦期待,此一難得的服務經驗,仍然歷歷在目。
擔任新光醫院院長期間,秉持著以病人為中心、以優質醫療服務回饋社會、培育優秀專業人才及創新醫學研究等宗旨,提供社會大眾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為了提升院內醫療水準,每年均舉辦各式研討會,積極與國外醫療機構交流合作,期與國際醫療發展趨勢接軌。當站穩腳步後,我不斷思考,新光醫院還可以做什麼?正如我曾參與的沙國醫療外交工作,走出台灣、回饋國際社會,是一個不容易,但必須做的選項,也因此展開了與帛琉的合作。
新光醫院與帛琉原本即有淵源,帛琉總統伉儷、政府官員及民間人士曾多次前來院內接受健康檢查,多少促成了新光醫院與帛琉國家醫院在二○○七年締結為姊妹院。之後,考慮帛琉重大傷病患者亟需醫療協助,我責成院內自行負擔費用,每月固定派駐急診專科醫師與護理師,前往帛琉國家醫院服務,同時代為訓練帛琉醫事人員。直到二○○八年,雙方簽署醫療轉診協定,由新光醫院提供帛琉病患來台後醫療服務,雙方關係又邁入一個新階段;接著由侯勝茂院長繼續建立轉診制度,於帛琉深耕衛生教育,進而在國家醫院成立營養教室等,為帛琉人民健康把關。
雖然帛琉過去與菲律賓簽訂轉診合約,且台灣飛到帛琉的航程較菲律賓,但由於兩國因之前合作所建立彼此的信賴與重視下,仍促成了這項難能可貴的國際合作,使台灣成為帛琉人民海外就醫首選。醫療行動原本就超越國界與種族,也不受時間與空間所限制,台帛的醫療合作案,讓新光醫院懷抱救人使命的醫師傳承「異域行醫」另一層面的時代意義。
本書細述了新光醫院推動國際醫療外交的來龍去脈與成果,未來希望藉由本書號召更多醫療人員,投入這項具有意義不凡的醫療援外活動,於國際醫療援外服務寫下新頁。
新光醫院榮譽院長/洪啟仁
推薦序四
台帛醫療合作,開創外交新典範
台灣與帛琉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是一九九九年底,差不多是在前總統李登輝卸任前,距今也才十六年時間。
不過認真追溯起來,台灣跟帛琉的關係,可以遠溯至三十年前即已開始,當時台灣農業技術團,就已經派遣專才,前來當時尚屬美國託管地的帛琉建立合作關係,因此等到帛琉獨立後選擇與台灣建交,看來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除了農業技術,台灣近年來也提供了水產、畜產等技術指導及交流。可是要說到台帛關係的更上層樓,新光醫院與帛琉國家醫院的醫療合作計畫,無疑是台帛交流的一個關鍵面向。
台灣醫療發展到現在,已成為一種珍貴的軟實力,藉由這種軟實力來推動外交工作,是中華民國政府最近這幾年的政策。恰好在帛琉,這種軟實力可以大大派上用場。因此你可以看到,雖然我們在南太平洋其他邦交國,也進行了不少國際醫療協助,但是相較起來,帛琉在此方面的績效最為顯著。
早在二○○七年,新光醫院就已經自費派遣醫師與護理師前來駐診,扎根得非常早,這也是他們自動發起的善行,很讓人敬佩他們的遠見。
而新光醫院在二○一一年針對帛琉展開的SKMP計畫也很重要,因為由外交部主導,向帛琉、諾魯、吐瓦魯、吉里巴斯提供醫療協助的「台灣醫療計畫」其實在二○一二年才開始,因此新光醫院可謂開路先鋒,創造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國際醫療合作模式,也更加深了帛琉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神來一筆。
尤其新光醫院自從與帛琉簽訂醫療轉診備忘錄後,光是二○一四年,帛琉至新光醫院轉診的病患就有兩百多人。這數字乍看之下也許不多,但帛琉全國只有兩萬多人,而其中又有五千多人是來自菲律賓等地的外來人口,真正的帛琉人據推估只有一萬六千人左右;因此從比例上看,已經相當可觀。
回首僅僅三、四年前,這些轉診病患都還需要至菲律賓接受醫療,現在他們都已改至台灣,連帛琉總統也到新光醫院進行健檢,雙方的關係要不緊密都很難。
二○一四年十二月我結束駐愛爾蘭代表處的工作,回到台北準備帛琉赴任簡報、並進行相關拜會時,第一個前往的單位就是新光醫院,我從他們積極的態度,可以看出新光醫院十分投入這個計畫,且願意永續經營。
我今年初到帛琉赴任後,很快就發現新光醫院在帛琉已成為台灣的招牌看板,幾乎可說是家喻戶曉,因為很多患者上飛機到台灣轉診前奄奄一息,回到帛琉時,卻重拾活力、回復健康,新光醫院妙手回春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廣為人知。
新光醫院的轉診計畫可以做得這麼好,除了他們自己的努力,還有一些天時地利的條件配合。像是帛琉政府因為推出國民健保基金制度,在財政上有餘裕能協助國民轉診。另外,華航開闢的直航航班,也功不可沒,因為其他南太平洋邦交國就沒有這樣的條件,可以提供這麼便捷的交通路線。
另外,新光醫院不但提供醫療服務,也更關切帛琉民眾健康。新光醫院的SKMP計畫與外交部的TMP計畫結合起來後,不再只是推動轉診跟駐診,更深入帛琉民間,從最根源的教育,改變帛琉孩子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從營養午餐與生活化的課程,從小培養正確的運動與均衡飲食概念。利用現有資源,我們大使館目前積極推動改善學童營養午餐的計畫,受到帛琉高層的感激與肯定。
經過新光醫院這一系列令人矚目的國際合作計畫,我相信台灣與帛琉的醫療合作經驗,可以變成一個全球矚目的案例。我相信在現今這樣一個「醫療無國界」的世界,假以時日,連世界衛生組織都會注意到台帛之間這個案例的特殊性;而身為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的帛琉,也可以替台灣在國際社會發聲,讓這個美好的雙邊交流,可以被全世界看見。
中華民國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曾厚仁
前言 你所不知道的帛琉
一般台灣人的認知中,帛琉,是一個充滿碧海藍天的渡假天堂。
但是對另外一些台灣人來說,
帛琉的特殊環境與需求,促使他們到這裡來開疆闢土。
因此你可以看到,帛琉處處有著台灣的身影。
飛機在夜晚的星空間,緩緩下降,整個客艙一片寂靜。乘客收起餐桌,豎直椅背,連孩子也停止哭鬧,屏息等待飛機降落的一剎那。
從機艙的小小窗戶望出去,見不著星羅棋布的珊瑚礁島,也看不到回返台灣時常見的璀璨萬家燈火,華航七三八-八○○客機,乘載幾乎滿座的一百八十多人,低調地滑進科羅國際機場(Koror Airport),把人們從東亞的台北,帶到太平洋另一端的帛琉。
整個停機坪上,沒有其他大型客機,兩層樓的航廈,只有一條空橋還有人影晃動。步出機艙,這座非密閉式的空橋,讓人馬上感受到帛琉的溫度,暖暖的微風,帶點微微濕潤,瀰漫著熱帶島國的氣息。
車子在帛琉公路飛快奔馳,很快地,你會發現,路旁看板,不時看到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國旗。台灣自一九九九年底與帛琉建交以來,以貸款、捐贈的方式,協助帛琉修造了不少公路,串連起主要島嶼間的交通。
台灣人在帛琉
車子駛近帛琉美麗丘(Melekeok),新建首都的宏偉殿堂前方,立起了一座紀念碑,上面並列帛琉與中華民國國旗,一旁題著「友誼長存」四字。
這座號稱「小白宮」、二○○六年落成的總統府,也是由台灣提供貸款建成。駐足帛琉期間,你在帛琉國家水族館、帛琉國家博物館、帛琉國家醫院,都可以看到類似情形。來自台灣的捐贈與贊助,以各種形式輪番出現。
不過,對台灣遊客來說,最有感的,可能要數觀光酒店了。在帛琉,除了帛琉泛太平洋酒店(Palau Pacific Resort)為日資經營之外,其他比較知名的幾家高檔觀光旅館,包括:帛琉大飯店(Palasia Hotel Palau)、帛琉老爺大酒店(Palau Royal Resort)、日暉帛琉國際度假村(Papago International Resort)、帛琉愛來渡假會館(Airai Water Paradise Hotel & Spa)等,都由台灣人所投資。
但台灣人在帛琉的足跡,只有表面上看到的這些嗎?其實不然。農業與水產技術交流,還有國家醫療合作,同樣也為台帛之間,築起了更強而有力的連結。
默默耕耘三十年
場景轉到帛琉大島──愛蜜麗州(Aimeliik),這裡有一座台帛合作的示範農場,廣達十公頃的土地上,栽種著各種蔬果與農作物。這裡墾殖的許多作物當中,火龍果算是十分出名的一種,因為它上市時,曾經引起搶購,帛琉人為了爭買台灣技術團所培育的火龍果,還打起架來,一時傳為趣談。
不只火龍果,這裡出產的芋頭,在帛琉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走在開闊的示範農場田埂間,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的中華民國駐帛琉技術團(Taiwan Technical Mission in the Republic of Palau)前團長孫國祥,娓娓道來台灣人這三十年在這片土地耕耘的種種。
一九八五年,技術團在還被稱為農技團時,就已經到帛琉進行交流。孫國祥身為帛琉技術團第七任團長,之前曾到世界各地服務,帛琉是他走過的第四十五個國家,也是讓人最難尋求農業發展的一個國家。
現在技術團所開墾的農場,之前美國與日本都經營過,卻相繼失敗。因此帛琉人認為,如果台灣可以搞定這塊地,帛琉的農業也就可以發展。
這塊地之所以難耕作,有幾個原因:首先,為了保護環境,帛琉很早就禁用農藥跟化肥,因此耕作不易;其次,島上大多是黏性很重的黏土,非常不利於耕種;加上同一塊農地裡,常混有多種性質不同的土壤,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對於農業專家來說是個大考驗。
打造有機無毒農場
「真的要感謝三十年來,許多專家、技師與團長,打下很好的基礎,」孫國祥說,「以現今大家重視食安的程度來看,三十年前的帛琉,已經朝向有機、無害農業發展,成為很特殊的典型。從這個角度來看,帛琉技術團足台足比別人早發展了三十年,可以被視為是最好的技術團。」
為了朝向無毒發展,農場內的堆肥場有大量割除的雜草、樹葉、樹幹與作物枝條,這些原料被絞碎後,製成堆肥,再循環、再利用,幾個月後,就成為天然肥料。另外,技術團也利用培養土、堆肥、帛琉當地表層土各三分之一的比例,混合出適合耕植的土壤。
孫國祥解釋,目前示範農場的發展重點,是培育芋頭與芋頭種苗:
我們提供帛琉全國全年所需,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芋頭種苗用量,而且栽種的存活率,高達九成到九成五。我常說,如果技術團從帛琉農場撤離,帛琉農業勢必走向衰微,因為如此高比例的芋頭種苗,都是由台灣的技術團示範農場產出。
芋頭與土地,對帛琉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兩件事。
芋頭代表帛琉文化
芋頭在帛琉人的生活中,具有很神聖的地位,不論婚喪喜慶,一定會出現在聚會中。
孫國祥剛到帛琉時,曾經向一位婆婆學過種植芋頭的技巧,因為她的芋頭品質非常好。這位婆婆的女兒不喜歡農業,所以她不將技術傳給女兒;孫女雖然喜歡耕作,卻嫁給了美國人,在家傳技巧不外流的想法下,她也不教給孫女。從這裡,可以看到帛琉面對社會轉型所潛藏的問題。
孫國祥發現,這位婆婆會帶著芋頭去參加很多傳統禮俗活動,因此在她過世前,曾問她,稻米的價格比較便宜,也比較好保存與烹煮,為什麼沒想過把芋頭換成米?她堅定地回答,把芋頭換成米,就像要帛琉更改國名一樣;除非帛琉改名,她才可能把芋頭換成米。
在轉型中與土地疏離
帛琉的社會發展過程,跟台灣十分類似,為了維持生計,原本以漁業與觀光業為主的社會,在發展觀光休閒產業的過程中,年輕人離鄉背井,到都市尋求更好的生活,農地因此廢耕。
但土地在帛琉始終有著神聖的地位,也被視為財富與權力的象徵,因此老一輩帛琉人十分珍惜,不希望年輕一輩在土地上胡作非為,即使不再耕種,也不願輕易讓年輕人接手,年輕一代只有等到長輩離世,才可能接手土地。也因為這樣長期的疏離,造成帛琉土地與農事的荒廢。
校園「營養午餐」計畫開跑
除了培育芋頭種苗,台灣駐帛琉技術團的技師,未來還有一個新任務:為帛琉的小學學童供應營養午餐的蔬菜。
走在示範農場的菜園中,孫國祥提到茄子、秋葵、空心菜、皇宮菜、南瓜、冬瓜等,都是預備要栽植的蔬果,除了搭配營養師設計的菜單,還要考量當地學童接受的程度,技術團則斟酌選擇能夠計畫生產、產量也可以預估的蔬果品類來栽植。
在台灣人初至帛琉三十年後的今日,校園「營養午餐」這由國合會、外交部、新光醫院三方攜手合作的實驗計畫,為什麼會在帛琉落地生根?
故事的緣起,就要再回到台灣與帛琉的國際醫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