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
全心熱愛(Compassion);
決心投入(Commitment);
用心理解(Comprehension);
精心創新(Creativity);
同心合作(Cooperation);
推心溝通(Communication);
盡心完成(Consummation);
一切事都由「心」出發,用「心」來待人處事,一定會成功。
這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錢煦的人生回憶,更是一個科學家的精彩人生。橫跨血液流變學,分子、細胞及組織生物工程學,與幹細胞生物工程學研究,綜合生物醫學與工程領域,錢煦在不同範疇均有傑出貢獻。
錢煦一生經歷與科學研究歷程精彩豐富,除身為中央研究院士外,更身兼美國四大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國家工程科學院、國家科學院、藝術及科學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當今華人科學家中之唯一者。他特別在書中提出「7C」人生觀,與年輕一代分享人生經歷與心路歷程,希望能做為年輕朋友的借鏡。
《學習、奉獻、創造:錢煦回憶錄》有三部。第一部是講我的祖先、父母兄弟、妻女孫輩;家庭五代使我有極幸福愉快的人生。第二部是我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的經歷。我一生有極好的師長、同學、同事和學生,使我能不停地學習、成長、研究、創新和教育下一代。第三部是我參與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與服務。我認為參與社團是我們的職責與人生的樂趣;這方面的努力有助於整個學術界。
我回顧一生,感覺到非常幸運、無限感恩。我把求學就業的經驗心得寫下來,包括選擇方向、熱忱奉獻、迎接挑戰、保持樂觀、終身學習、把握時間、追求卓越、努力前進、尊重品格。這些是我一生處事的準則。
――錢煦
延伸閱讀:
BGB236生醫開拓手:吳成文傳
BGB241X錢復回憶錄(卷一及卷二)
BGB292改變成功的定義:白袍CEO蔡長海的利他願景學
BGH151醫療革命:善用競爭策略,創造醫病雙贏的療護體制
作者簡介:
錢煦
一九三一年生於北京,父親為前台灣大學校長與前中央研究院院長錢思亮。專攻血液流變學,分子、細胞及組織生物工程學,與幹細胞生物工程學研究,綜合生物醫學與工程領域,在不同研究範疇均有傑出貢獻。
一九七六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二○○六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更在不同時間獲頒美國四大科學院(國家醫學科學院、國家工程科學院、國家科學院、藝術及科學學院)院士頭銜,是當今華人科學家中之唯一者。
二○○九年獲馬英九總統頒授中華民國總統生命科學獎獎章,二○一一年獲美國總統歐巴馬頒授美國國家科學獎獎章。發表經典論文,作育天下英才,領導國際學術團體,誠為當代學界典範。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陳建仁、張博雅、李遠哲、楊泮池、吳成文、吳妍華、錢復等各界名人誠摯推薦
錢煦院士是我最景仰的長輩。他的待人處世,舉世聞名的學術成就與奉獻社會的熱誠,是最高的典範。他精彩的一生,更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遠哲
錢院士家學淵博,在研究、教學與行政上是一位成就裴然的學者。這一本回憶錄記錄他精彩的一生,在事業上學習、奉獻、創造的精神,以及謙和、圓融、助人的態度,值得做為青年學子的楷模。
――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成文
錢煦院士是一位心胸寬闊、懷抱大我的醫師科學家,具有大師風範。他的光輝燦爛一生、無私奉獻及言行事蹟,對國內外學術界、醫學界、社會及政府具有深遠影響,足為全球跨領域生物醫學及工程界的典範。
―― 前陽明大學及交通大學校長 吳妍華
謙沖和藹的醫界泰斗與學術領袖,是錢院士的最佳寫照。多次與錢院士共事,無論在做人或為學上,我都能夠經由見賢思齊而日益精進,他是我學習的楷模典範。
――中華民國副總統 陳建仁
謙和、智慧、愛己及人;領導頂尖醫學科學團隊鑽研醫學生理,成就非凡。除獲得我國壹等衛生獎章及總統科學獎外,更囊括美國五大科學與藝術大獎;醫界完人,非錢煦院士莫屬。
―― 監察院院長 張博雅
錢煦院士對提昇國內醫學研究水準及培養專業人才不遺餘力,替台灣生醫研究領域打下扎實基礎。他令人敬佩的人生哲學與學術成就,是立志於專業研究的年輕學者的典範。
―― 台灣大學校長 楊泮池
本書是家兄認真而精確地對他的家庭、求學、工作和獲得眾多榮譽的翔實紀錄。可讀性極高,對於青年朋友更是勵志好書。
―― 前監察院院長 錢復
(以上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陳建仁、張博雅、李遠哲、楊泮池、吳成文、吳妍華、錢復等各界名人誠摯推薦
錢煦院士是我最景仰的長輩。他的待人處世,舉世聞名的學術成就與奉獻社會的熱誠,是最高的典範。他精彩的一生,更是年輕人學習的好榜樣。
――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遠哲
錢院士家學淵博,在研究、教學與行政上是一位成就裴然的學者。這一本回憶錄記錄他精彩的一生,在事業上學習、奉獻、創造的精神,以及謙和、圓融、助人的態度,值得做為青年學子的楷模。
――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成文
錢煦院士是一位心胸寬闊、懷抱大我的醫師科學家,具有大師風範。他...
章節試閱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育
北京大學
我沒有念小學一年級和高三,所以在一九四七年十六歲時進北大讀醫預科的時 候,比我同班同學要小兩歲。我在前面說過,北大醫預科的課程有一門必修課是定性 分析化學,是我父親教的。我很幸運能夠上他的課,他是一位極好的老師,花很多時 間來準備課程。他會用很簡單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概念,讓學生容易理解。我想這激 發了我對科學和教育的興趣,導致我決定了終生的方向。北大有很多極好的教授,例 如教比較解剖的醫預科主任李汝祺教授、教英文的夏濟安教授、教有機化學的袁翰青教授等。
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國共內戰激烈,時局非常不穩定,幾乎每兩週就有一次罷課遊行,雖然對我們學習有影響,但也因此使我這個跳班的學生很容易跟上所有課程。本來我在醫預科讀兩年後,應該到醫學院繼續再讀五年的醫本科,但一九四八年十二月,我們全家坐最後一架飛機離開北京到南京,最後轉至台北。
那時我如果沒有離開北京,我這一生就不會和現在一樣;但是我相信如果我留在大陸,我也會在環境許可之內盡量保持快樂。一個人能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是會被環境所限制,但在某種程度之內,我們還是應該在困難環境下使自己快樂。我的原則是既然選擇了一條路,就朝那個方向盡力去做,而不去想如果不這麼做會怎麼樣。在任何情形下,盡我的能力,努力向前。
北大醫預科同學韓伯平是我同班同學中,唯一另一位從北京來到台灣的人。他和我一樣可以到台大轉入醫學院,但當時他的父親不幸中風。伯平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所以他就決定開始做事養家,扶植弟妹求學。他在其後幾年的大學聯考,每次都考進台大醫學院,那是非常難的事。但他因為需要賺錢養家,不能去讀課程很重的醫學院,因此進了台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 現在是國立台北大學〉,晚上上課,白天做事,努力勤奮地從大專畢業,讓弟妹都完成學業、成家立業。我對伯平真是由衷的崇敬欽佩,他是為人的表率。伯平在中華航空公司做事,遇到匡政在中學和大學的好友郭吉光,情投意合,締結良緣。匡政和我雖然沒有介紹之功,但是非常高興我們兩位 好友佳偶天成。
台灣大學
一九四九年一月我到台北後,轉學就讀台大醫學院二年級。那時台大的醫學院課程只有六年,包括一年預科、四年本科和一年實習。這次轉學使我在醫學院的課程縮短了一年,所以我在受教育的階段中一共跳了三年。有幾位同學是在二次大戰時做了多年的事才回來讀大學,所以他們比我要大好幾歲,但我們大家在一起都很融洽快樂〈圖二十六〉。
台大醫學院有很好的老師,可是那時有些教授還不能用國語講課,而用台語或日語。我用鋼板蠟紙抄寫好幾位教授的講義發給同學,這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那時學校研究經費很少,但教授都潛心努力,用很少的資源做優良的研究,對我有很大啟發。
台大醫學院學生在畢業前要寫一篇學術論文,我選了原發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為題,由內科宋瑞樓老師指導,寫了一篇英文論文。這是我在台大醫學院唯一的研究經驗,當時並沒有在實驗室做過研究。台大醫學院教授陣容極強,杜聰明先生是醫學院院長,他是台大前身台北帝大的第一位台灣籍畢業生,精通中西醫藥,而且甲骨文寫得極好。我們那班一百位畢業生,每人都得到杜院長親自寫的精美珍貴的甲骨文字。在台大念書時我很喜歡球類運動,我是桌球和足球校隊的一員,籃球則是醫學院的院隊。我和許森貴、吳季成、黃慶鍾、王學善曾代表台大桌球隊環島旅行,到各縣市進行友誼比賽。除了賽球之外,也和各處很多球友相識交誼,其樂融融。我對足球和籃球特別有興趣,因為那是團隊的運動,可以與很多隊友一起玩,給我機會學習和隊友合作,共同為團體努力。
我在台大足球隊與沈君山和王主德一起踢過球。畢業後王主德與我搭同一班飛機由台赴美。後來他從明尼蘇達,我從紐約都搬來聖地牙哥,都是仁社的社友。在台大醫學院,我那一班籃球隊隊員主要是林鼎禮、孫如星、劉彭壽、李紹祖和我。我們一起打球,像兄弟一樣,有極深的默契與無限的快樂。我們班隊在醫學院很強,但代表醫學院到全校比賽時,總是輸多贏少。
我在失敗中學習到很多,特別是學到如何接受失敗,不要互相抱怨,而要互相鼓勵;不停的進取,把失敗做為成功之母。我把這些經驗用在後來的學習和工作中,這是我在受教育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收穫。個人優秀是不夠的,一定要有團隊合作才能 把事情做好。此外,不爭太多,我是願意做百分之六十的事,得百分之四十的認可就夠了。愈是願意多給別人,從長遠來看,自己也得到愈多;大我和小我之間,常常要想到大我。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育
北京大學
我沒有念小學一年級和高三,所以在一九四七年十六歲時進北大讀醫預科的時 候,比我同班同學要小兩歲。我在前面說過,北大醫預科的課程有一門必修課是定性 分析化學,是我父親教的。我很幸運能夠上他的課,他是一位極好的老師,花很多時 間來準備課程。他會用很簡單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概念,讓學生容易理解。我想這激 發了我對科學和教育的興趣,導致我決定了終生的方向。北大有很多極好的教授,例 如教比較解剖的醫預科主任李汝祺教授、教英文的夏濟安教授、教有機化學的袁翰青教授等。
我在...
推薦序
【推薦序】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陳建仁
在中學和大學唸書的時候,就常常聽到國立台灣大學錢思亮校長「一門父子四傑」的佳話,當時社會各界也對於錢校長的教子有方,深表欽佩與仰慕。第一次和錢煦院士共事,是我在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擔任合聘研究員的時候。當時生醫所還在草創階段,錢院士毅然決然自美返台擔當重任,為生醫所奠定堅強的基礎。在這堅固的磐石上,接任的吳成文所長也因此得以讓生醫所更加茁壯,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之一。
錢院士的領導風格是「以身作則,以德服人」。謙沖和藹的醫界泰斗與學術領袖,是錢院士的最佳寫照。多次與錢院士共事,無論在做人或為學上,我都能夠經由見賢思齊而日益精進,他是我學習的楷模典範。在我心目中,錢院士真正實踐了「立功、立言、立德」的三不朽。我很慶幸能認識錢院士,更有幸能為這本回憶錄寫序文。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副總統)
【推薦序】一門皆國士,醫界有完人/張博雅
錢院士煦暨夫人的言行,總是令所有人欣羨。在春秋鼎盛之年,賢伉儷依然樂在學習、奉獻,並在創造中給予人們及團體,無限溫馨與感佩,真是醫界完人。
錢院士的回憶錄,含括:成長與血脈親情;學習、研究、教育與就業的途程;相關服務與學術研究的心得與成就;及一生回顧等四個部分。他認為:「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並以此為書名。整本書,用字精準且簡練,在娓娓道來中,平和的語氣、溫馨的感覺、層次分明與無所不在的分享暨感恩,理所當然般的迎面而來。開卷怡然,獲益良多。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籌設,錢院士是當時的諮詢委員之一,更是主要挑大梁的第一任籌備處主任;後來的首任所長,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首任院長的吳成文院士在其回憶錄中,對錢院士日以繼夜的扎根與對國家衛生研究院催生的貢獻,表達了無限欽敬之意。這是個人親炙,且足以見證的一段歷史。顯見,錢院士的貢獻不僅在中華民國,也是國際所公認。
欣見錢院士賢伉儷的康健照人,也深深領受令人如沐春風的謙和、智慧、愛己及人;領導頂尖醫學科學團隊鑽研醫學生理,成就非凡;除獲得我國壹等衛生獎章及總統科學獎外,更囊括美國五大科學與藝術大獎。錢院士對父祖的孺慕,對手足的珍視與對晚輩的慈愛,全都化做對專業與人類的貢獻。錢府一門可謂皆是國士,而院士亦為醫界難得的完人。這本回憶錄,不僅是院士個人的傳記,大加推廣,更會是芬芳廣被的春風,嘉惠無限。
(本文作者為監察院院長)
【推薦序】作育春風,學者典範/楊泮池
錢煦院士長年致力於生物工程及醫學生理研究,是流體力學與微循環學的世界頂尖學者,在此領域有卓越的成就與深遠的影響。以往生理領域的研究多以生理刺激反應之流體動力學與動物研究為主,錢煦院士卻先知卓見地了解到需要跨領域的研究才能有所突破。一九八八年我與錢煦院士參加同一研討會,當時錢院士演講生理刺激及流體力學如何影響細胞訊息傳遞的改變,新穎的理論造成現場的轟動並獲得許多讚賞,令人印象深刻。錢院士的研究闡明健康和疾病時的循環生理調控原理、血液流體力學的細胞與分子基礎及細胞信息傳遞和基因表達的生物力學與分子生物機制,錢院士實為循環生理學之一代宗師。
錢煦院士為學的態度令人欽佩,為學處事風範,更是年輕學者的典範。錢煦院士雖然旅居國外,但是對於提昇國內生物醫學研究水準不遺餘力,延攬許多國外優秀學者歸國,目前台灣許多生醫領域之優秀學者,許多都是在錢煦院士直接或是間接的協助及引領下,歸國服務,他對於台灣生醫研究之人才培育,有很大的貢獻。
錢煦院士把他一生學習、奉獻、創造的寶貴經驗,寫成這本自傳。是我們(尤其年輕人)為人處事的典範與楷模。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校長)
【推薦序】生命中美好的共事與友誼/吳成文
我很高興天下文化出版社邀請我為錢煦院士的回憶錄寫序。錢院士用生動的文筆寫下他珍貴的人生經驗、為人處事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以此為榜樣。
我與錢院士的友誼,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從家庭的互動、家鄉學術理想的耕耘,甚而後來籌設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到擔任國衛院院長十年,長長二十年奮鬥的日子,都得到錢院士鼎力相助,無論我遇到何種困難,需要奧援助力時,錢院士一定是我第一個諮詢以及請益的對象。這一段為台灣開拓生命科學研究的流光,也是我們共有可以引吭擊掌的回憶。
往事歷歷,說之難以載卷。倒是有幾件我和錢院士的事情,可以在這裡特別一提。我在美國是以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進行基因轉錄的研究,當時分子生物學方興未艾,錢院士也有高度興趣。他原本在微循環的研究已有很高的成就,錢院士為了擴展研究領域至分子生物學,有時也到長島來跟我討論,有一年還特別去上了分子生物學暑期的課程。對一位已經知名的科學家,為了進入另一新研究領域,依舊一絲不苟地重新學習,這樣的學術態度與精神,讓人欽佩。
錢院士處事圓融,與人相待,人如其名,溫煦如風。他的才思無礙,敏捷具條理,尤其是錢院士能一心二用,一邊聽演講、一邊在電腦上寫文章,如此聰穎過人,都是我難望其項背,最欽敬他的地方。
時間真的飛快,算算我們自上一世紀一九八○年代開始相識,悠忽半甲子。我對這一位老友有無限祝福與敬意。想想,我們的友誼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期待未來如同這三十年一樣,情誼愈陳愈香。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推薦序】卓越醫師科學家的大師典範/吳妍華
錢煦院士在國際上的學術成就及影響力無人向其右,是首位榮膺美國五大國家學院(科學院、工程學院、醫學院、藝術與科學學院、發明家學院)院士的華裔人士。近年他亦獲美國總統頒授國家科學獎獎章,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榮耀。除此之外,雖然他長期旅居國外,但是始終心繫台灣,對於台灣生醫研究與教育的推動不遺餘力,對現今台灣在國際生醫界的貢獻與地位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因此獲頒二○○九年總統科學獎的殊榮。
在我服務於陽明大學期間,錢院士擔任校務諮詢委員會的召集人,為校務發展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言與協助,陽明大學這幾年的進步,錢院士的貢獻居功厥偉。二○○九年錢院士獲頒陽明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他當時以「在生醫科技領域發展生涯」為題演講,與師生分享他的7C(Compassion、Commitment、Comprehension、Creativity、Cooperation、Communication、Consummation)人生觀,讓台下師生獲益良多。
二○一○年國科會創設跨國頂尖研究中心計畫(International research-Intensive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Taiwan, I-RiCE),台聯大的交大與陽明兩校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共同合作,申請以生醫工程為研究主題的I-RiCE 跨國頂尖研究中心,因此又有機會與錢院士一起工作,他對這研究中心有很高的期待;在中心的規劃與執行上他扮演領導的角色,而這個頂尖中心五年的研究成果及績效非常優異,被認定為國際學術合作的楷模。此頂尖中心於二○一五年底結束後,我們三校與北榮以「運用生醫工程解決台灣二大重要健康問題」為題,再度申請科技部「自由型卓越學研計畫」,獲得通過四年期(二○一六—二○一九)的計畫。不可諱言,錢院士在台聯大邁向生醫工程的校務發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推手。
錢院士的回憶錄記載他成長過程、學術生涯及社會的貢獻,字字珠璣。文中呈現父子、兄弟、夫妻、子女與同事、後輩之愛與感念。我也藉此文章表達我與錢院士近十年的合作與學習中對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之尊崇,並對這位溫文儒雅、親切謙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學者,獻上最真誠的祝福。深信他的言行事蹟、光輝燦爛的一生足為各界人士的典範。
(本文作者為前陽明大學及交通大學校長)
【推薦序】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陳建仁
在中學和大學唸書的時候,就常常聽到國立台灣大學錢思亮校長「一門父子四傑」的佳話,當時社會各界也對於錢校長的教子有方,深表欽佩與仰慕。第一次和錢煦院士共事,是我在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擔任合聘研究員的時候。當時生醫所還在草創階段,錢院士毅然決然自美返台擔當重任,為生醫所奠定堅強的基礎。在這堅固的磐石上,接任的吳成文所長也因此得以讓生醫所更加茁壯,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醫藥衛生研究機構之一。
錢院士的領導風格是「以身作則,以德服人」。謙沖和...
作者序
二○○一年我七十歲生日時,宋曾藍萍教授和內人匡政請親友寫了一百多篇珍貴的英文慶賀文章,編成一本書Shu Chien,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在二○○三年出版。我在全書最後寫了一篇英文的感謝文,其中包括我那時的一些人生回憶。
二○一一年八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李小媛博士為慶祝匡政和我的八十歲生日,請師友寫了六十六篇可貴的文章,由生醫所印製成為一本紀念集。李博士和我商量以我七十歲時寫的英文文章為起點,把我八十多年來的生平寫成一本中文自傳,找一家最好的出版公司來編印出版。我立即就想到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我和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有幾十年深交;三十年前,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王力行發行人曾專程到紐約訪問我,寫文章在《遠見》雜誌創刊號登載。當我去問高教授時,他立即就慨允出版,承安排請副總編輯吳佩穎和編輯賴仕豪負責編纂,對編印進行給了極大幫助,並且建議把生醫所印製的六十六篇文章,以及我在本書內未列入的其他學術活動,刊在天下文化網站上(http://bookzone.cwgv.com.tw/books/details/BGB427)。此外我也設了一個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a/eng.ucsd.edu/shu-chien/),其中包含有關照片、文件、報導等。在本書出版後,我將繼續登載資料。李小媛博士對這本書的編寫給了很多寶貴建議,數次陪同我至出版社討論本書出版事宜;文稿多次修改的版本也承她盡心校對,深為感激。我也感謝匡政和復弟為我詳細校讀修改,詹恭明教授和李怡萱博士分別對哥倫比亞大學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代作校對修正,以及王震邦先生的校讀建議。承陳建仁、張博雅、楊泮池、吳成文、吳妍華等各位賜寫序文,使本書大為生色,並蒙賜厚譽、愧不敢當。敬此恭致最誠摯的謝意。
這本書有三部。第一部是講我的祖先、父母兄弟、妻女孫輩。我的祖先及父母給我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教養恩情;我長大時有兄弟親朋的友愛;成人後有匡政的恩愛、兒孫輩的孝愛;家庭五代使我有極幸福愉快的人生。第二部是我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的經歷。我幼年在北京上海長大,然後在北大和台大受醫學教育;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學位後,在哥大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有極好的師長、同學、同事和學生,使我能不停地學習、成長、研究、創新和教育下一代。第二部內還有我在紐約和聖地牙哥的生活散記,包括一些趣事和我對人生的觀點。第三部是我參與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與服務。我認為參與社團是我們的職責與人生的樂趣;這方面的努力有助於整個學術界。我幸有機遇在美國、國際、台灣和大陸,參與創建和發展學術團體,希望我少許的成果能有益於人群。最後一節,我回顧一生,感覺到非常幸運、無限感恩。我把求學就業的經驗心得寫下來,包括選擇方向、熱忱奉獻、迎接挑戰、保持樂觀、終身學習、把握時間、追求卓越、努力前進、尊重品格。這些是我一生處事的準則。在這一節內,我說:「人生的樂趣在學習;人生的收穫在奉獻;人生的意義在創造。」所以我就以《學習、奉獻、創造》為書名。
這本書從我的祖先和父母起始,最後回到祖先的錢王祠。我珍惜祖先給我的生命、智慧和能力,也感激家人、社會及人群給我的啟發、愛護、機會和賜助。我把我一生的經歷心路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得到賜正共鳴,更希望能做為年輕朋友的借鏡,如果對某些讀者將來的發展小有稗益,那就達到了寫這本書的目的。
二○○一年我七十歲生日時,宋曾藍萍教授和內人匡政請親友寫了一百多篇珍貴的英文慶賀文章,編成一本書Shu Chien,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在二○○三年出版。我在全書最後寫了一篇英文的感謝文,其中包括我那時的一些人生回憶。
二○一一年八月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李小媛博士為慶祝匡政和我的八十歲生日,請師友寫了六十六篇可貴的文章,由生醫所印製成為一本紀念集。李博士和我商量以我七十歲時寫的英文文章為起點,把我八十多年來的生平寫成一本中文自傳,找一家最好的出版公司來編印出版。我立即就想到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推薦序 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 陳建仁
推薦序 一門皆國士,醫界有完人 張博雅
推薦序 作育春風,學者典範 楊泮池
推薦序 生命中美好的共事與友誼 吳成文
推薦序 卓越醫師科學家的大師典範 吳妍華
自 序
第一部 家世恩情
第一章 我的祖先與父母親
第二章 我的兄弟
第三章 我的婚姻和家庭
第二部 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
第四章 兒童時代和早年教育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育
第六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教育
第七章 紐約生活散記
第八章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光
第九章 聖地牙哥生活散記
第三部 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與服務
第十章 美國及國際學術研究團體的活動
第十一章 在台灣的學術活動
第十二章 在中國大陸的學術及家族活動
結語 回顧與前瞻
後記 李小媛
錢煦院士大事紀
美國與國際學術機構及學會名稱中英文對照表
參考文獻
推薦序 謙沖的醫界泰斗,和藹的學術領袖 陳建仁
推薦序 一門皆國士,醫界有完人 張博雅
推薦序 作育春風,學者典範 楊泮池
推薦序 生命中美好的共事與友誼 吳成文
推薦序 卓越醫師科學家的大師典範 吳妍華
自 序
第一部 家世恩情
第一章 我的祖先與父母親
第二章 我的兄弟
第三章 我的婚姻和家庭
第二部 學習、研究、教育和創業
第四章 兒童時代和早年教育
第五章 北大與台大:我的大學教育
第六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教育
第七章 紐約生活散記
第八章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光
第九章 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