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普林斯頓高研院大師群像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立時,為了...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2/21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立時,為了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加入,院方三顧茅廬,簽下的第一位巨星叫: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1905奇蹟年以相對論震驚世人後,瞬間變成巨星。 有女人看到他就暈死過去、有劇場請他參與演出,酬勞隨便他開。 就連他問普林斯頓高研院年薪開三千美金可以嗎? 普林斯...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普林斯頓高研院大師群像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普林斯頓高研院大師群像

作者:瑞吉斯 / 譯者:邱顯正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6-3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普林斯頓高研院大師群像

內容簡介

曾經是諾貝爾獎得主雲集的高研院,
有可能培育出下一個愛因斯坦嗎?

  獲《紐約時報書評》推選為年度重要科學書

  愛因斯坦用相對論,為人類敲開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這位物理大師告別人世時,除了留下無限惆悵,也遺下曾經充滿他睿智哲思的辦公室。

  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愛因斯坦的辦公室,傳給了誰?
  而繼承愛因斯坦辦公室的幸運兒,能否再掀起二十一世紀的知識革命?

  這間傳奇辦公室,位於普林斯頓鄉間的高研院。這座研究院曾讓數論大師哥德爾、電腦之父馮諾伊曼、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等人,聚集在此鑽研新知、窮究宇宙。沒有高研院群雄,人類知識的疆域不知得退幾里路。作者瑞吉斯親訪高研院,記錄大師群像,讓活生生的歷史躍然紙上。他也開啟了想像:究竟高研院的新一代人才,能否展現大師的光芒?

得獎紀錄

  中國時報開卷版一週好書推薦
  聯合報讀書人版每週好書推薦
  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三個月
  金石堂年度暢銷書榜TOP 100
  國際物理年推薦100本中文物理書

國際媒體好評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實在讓我讚不絕口,瑞吉斯能擠身一流科學作家之列,絕對當之無愧。──葛登能,《科學美國人》數學專欄作家

  真摯的啟發人心,完美的愉悅體驗。──《洛杉磯時報》

  碎形、格狀自動機、複雜系統、宇宙泡泡、超弦理論等難解的奧祕,讓瑞吉斯的妙筆一揮,在書中顯得活靈活現。──《紐約時報書評》

  瑞吉斯總是有辦法把最艱澀的科學,轉成最愉悅的閱讀經驗,讓讀者透過字裡行間,一聞柏拉圖夢土的耳語。──《華爾街日報》

  《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是高研院生動的歷史,記述科學天才如何群聚高等研究院,把人類思想推至極致。──《出版人週刊》

  瑞吉斯寫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由萌芽到茁壯的歷程,著眼於院內大師如何發展絕妙的點子,又如何連繫更大的科學社群;書中科學原理言簡意賅,人情描述引人入勝!──《圖書館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吉斯


  美國著名暢銷作家,紐約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霍華德大學哲學副教授。

  瑞吉斯擅長描寫人類與科技碰撞後產生的火花,主題包含了科學哲學、人工智慧、生物倫理、奈米科技與科學史,他用獨特的哲學思維重新思考人類科技的演進。《愛因斯坦的辦公室給了誰?》是瑞吉斯初試啼聲之作,他親自造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發掘史料、訪談研究員,記錄了院內在二十世紀的輝煌歷史,畫下了這座諾貝爾獎殿堂的動人面貌。

  瑞吉斯的作品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如《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連線》(Wired)。最新著作為《巨獸:興登堡號的殞落與病態科技的崛起》(Monsters: The Hindenburg Disaster and the Birth of Pathological Technology)。

譯者簡介

邱顯正


  成功大學電機系畢業、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超高速雷射光學實驗室研究。曾任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工程官、大華技術學院講師、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理。1997年自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畢業後,任教會傳道,2000年起加入中華威克理夫翻譯會,從事少數民族聖經翻譯、識字教育、醫療服務及社區營造等工程。另譯有《宇宙波瀾》。
 

目錄

導讀 榆樹後的智慧巨岩 黃宇廷 4
作者序 記錄偉大心智之旅 10

緣起
第1章 科學夢土 16

宇宙的祭司
第2章 物理教宗──愛因斯坦 36
第3章 謎樣人物──哥德爾 66
第4章 碎形之美 100

卓爾不群
第5章 奇才異士──馮諾伊曼 134
第6章 傲世才情──歐本海默 168

優游於天地之間
第7章 放眼宇宙──天文幫 210
第8章 薪火相傳 246
第9章 狂狷不馴     280

終極
第10章 生命遊戲──渥富仁 306
第11章 「理型」的真相──超弦 338

歸宿
第12章 智慧樂園 366

附錄 384
 

導讀

榆樹後的智慧巨岩 黃宇廷


  第一次造訪高研院,是在2008年的一個夏夜。我那時還是研究生,獨自一人從紐約長島搭著火車,輾轉了三條線,要去參加高能理論暑期學校。五個多小時的旅途,最後一段是要搭只有兩節車廂的「Dinky」老火車,它一百多年來忠實的載著外地學子進普林斯頓鎮。

  由於小時候看過《柏拉圖的天空》(本書改版前的書名),在火車上我腦海裡浮出兒時的想像:一位穿西裝打領帶的年輕人,疲憊的斜靠在車廂的窗邊,手中的鋼筆靜靜的落在膝上的筆記本上;他凝視窗外,無視手底下正在擴散的災難。或許他希冀這片段的呆滯能帶來新的啟發,抑或是在一片空白的未來前,他不知如何下筆。

  一聲如釋重負的歎氣把我從夢遊中驚醒,我慌張的張羅行李,然後隨著一陣騷動來到了深夜的月台上。月台旁有間叫「WaWa」的不起眼便利商店,窗上貼滿了各種廣告,好像宣告這是鎮上唯一可以交換資訊的地方。讀者若看過 2015年在台灣上映的紀錄片「粒子狂熱」(Particle Fever),或許會對這家小便利店有些印象。那時隨意的瞄了一眼,我就迫不及待的向店後的黑夜走去,殊不知這家小便利店對許多高研院人而言,是深夜裡靈魂的休憩站。

  雖然火車站已經位在普林斯頓大學裡,但離高等研究院還是有約四十分鐘步行的距離。只知道大約方向的我,原本打算沿途問路,但從校園裡遇到的學生身上,只能得到了模稜兩可的指引。於是我只好根據出發前下載在印象裡的 Google Map 摸索前進,先沿著一座高爾夫球場的邊際緩緩向上爬,不久就走到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生宿舍。在黑夜裡的這座哥德式建築,看似燈火通明的城堡,唯獨角落上的巨塔倔強的披著黑衣,在星空下用沉默來標示普林斯頓校園的邊境。

  初見高研院

  高等研究院就在黑塔旁一排榆樹的後面了。我還記得那時行李下的滾輪嘎嘎作響,催促著我心裡的焦躁,一方面擔心太晚我會拿不到宿舍的鑰匙,另一方面擔心這噪音會擾醒一間間躲在樹林裡的老木屋。就在心中該跑快點或走慢點的爭論瀕臨臨界點時,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巨大的草原向天邊展開。草原中間有兩排楓樹,之間點綴著一隻隻好像想要分散你惺忪視線的螢火蟲,以防你注意到靜靜座落在遠端的福德大樓。就在那入口處的警衛室裡,有一件等待我的小信封。

  福德大樓是高等研究院創始時的主要建築,也是附近樹林裡唯一晚上不眠的燈火。它的樓上是一座很老的圖書館,沿用著老式填書卡借書的系統。很多時候在這些書卡上,你可以找到一些大師的借書紀錄,看到他們也曾和你一樣生澀的查閱基本教科書,有時候你會不禁猜想,他們借這本書時是被什麼問題困擾,好奇他是否就在這些平凡無奇的字句與公式間,看出下一個問題的雛形。傳統的延續,即是給我們機會參與某一種傳承,我一直覺得高研院的借書卡,是這種論調的最佳範例。

  往後的幾年間,我以訪客或成員的身分前前後後待了三年,中間歷經了許多自己在研究上,以及人生上的轉變;但不變的是,每一次看到晚上燈火通明的福德大樓,心裡就會升起泰然的安心,知道不論是什麼時候或什麼狀況,裡面總有某一樣東西靜靜等著自己。

  今天的高研院在某些方面,和書裡的描述有不少落差。最鮮明的差異就是年輕人在高研院裡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自然科學院裡,每年都大約會有四十名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任職,分屬天文物理、高能物理以及系統生物三個領域。這些多半二十來歲,在各自領域已經頗有名聲的學者,他們的辦公室面對面的緊密座落在只有兩層樓的彭博大樓(Bloomberg Hall)內。

  在高研院的一天,通常約上午十到十一點開始,這裡所謂的開始,是開始討論。事實上在自然科學院裡,白天的活動除了午餐和研討會外,大部分的活動就是一群一群的人,聚集在不同角落的黑板前討論。黑板在自然科學院裡基本上和牆壁是同義詞,除了每間辦公室外,所有公共區域只要有足夠的空間,黑板漆就會毫不猶豫的由地面延伸到天花板將它占滿。下午三點是下午茶時間,這些討論就會移師到已備好咖啡、茶以及各式餅乾水果的福德大樓。準備要在辦公室待到晚上的人,就會趁這個時間搜刮儲糧,所以從每個人手中抓了多少餅乾,你就可約略猜到他今天晚上會待到多晚。

  如果是在溫暖的春天,人們會自動聚向福德大樓前的湖邊。但即便是澈寒的冬天,也是會有幾位不耐室內暖氣的靈魂,向湖後的森林走去,重溯當年狄拉克用斧頭闢出來的林道。

  人才交織的樂曲

  約略在晚上六點,研究院裡的氣氛開始慵懶的轉向。這時候熱絡的討論聲開始漸漸歇息,老教授抱著他們晚上的作業回去,而已經和大家成為老朋友的清潔人員,也準備開始他們的第二份工作。這個時候,就輪到高研院裡的年輕人開始正式上工了,把白天討論出的臆測,用紙筆或程式去測試,將黑板上還沒擦掉的論述,用解析的式子建構出嚴謹的論證。晚上的高研院是一種奇妙的生態,走廊上的聲音是由不同人的工作習性所交織出的小調。我還記得有一年,每天晚上走廊上可聽到謝丹(現任職於哈佛大學)播放的美式足球轉播,山崎雅人(現任職於東京大學)用力敲寫黑板,拉馬林金(Loganayagam Ramalingam,現任職於ICTS)徘徊於走廊上清唱家鄉老歌,以及何頌(現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理論所)在辦公室裡與人朗聲討論。

  能夠吸引、並且聘用這些博士後人員,事實上是高等研究院很重要的資產。不論是美國或是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由於經費來源主要是政府單位,以致於招聘人才時,都是以既定的研究方向或題目做為考量。高等研究院由於經費來源有大約百分之七十是私人基金,因此招聘人才的時候,反而沒有既定的研究題目,只以他是否已經(或是有能力)在自己的領域裡開拓新方向做為考量。因此在研究院工作時,遇到任何困難往往只需踏出自己的辦公室,你所需要的指引就在走廊上的某一扇門後。

  相反的,高研院成員唯一的責任就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高等研究院一路傳承下來的精神,或許就是深信人類有能力享有絕對的學術自由,並且承擔自由所帶來的責任。這也反映在很多時候我在高研院聽到的研究成果,是當事人不打算發表的;因為一方面他並不覺得有非發表不可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發表文章並不是他做研究的目的。因此我常跟人說,物理學家的能力是跟他有多少未發表的成果成正比的。

  我在高研院的日子裡,有幸遇見各式各樣的頂尖學者。他們的研究習性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有的朝九晚五,桌上擺著整整齊齊的論文以及計算紙;有的偶爾睡辦公室、偶爾長期消失,桌上除了一排排的可樂罐什麼都沒有,但他們的共通點是無可言喻的誠懇。或許當你每天追尋的是知識上的真相時,誠實就成為你唯一流暢的語言。

  在我成為院內成員那一年的迎新晚宴上,現任高研院院長戴克拉夫(Robbert Dijkgraaf),說了一個老先生帶小女孩在林子裡找到千年智慧巨石的故事。細節我不是記得很清楚,但最後那老先生從石頭上敲下了一塊小石子,給了那小女生要她帶回去。戴克拉夫以此勉勵我們,希望我們最後都能把高等研究院的精神,像這小石子般帶回我們各自的家鄉。我不是很確定是否有帶回來什麼,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親眼看過那顆巨石,而它就在那排榆樹後等你。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專任助理教授)

作者序

記錄偉大心智之旅


  83年秋,我為了製作雜誌的專題報導,第一次踏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抵達校園之前,僅對高研院的聲譽略有耳聞,知道愛因斯坦以及大數學家哥德爾(Kurt Gödel),在此地為科學奉獻了大半生的心血。就和其他對科學有興趣的門外漢一樣,以愛因斯坦舊辦公室為場景,於愛氏死後不久的1955年4月拍攝完成的那些照片,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它們在各種傳記文學中出現過,也在以二十世紀科學為題材的書上露過臉,都為世人所熟知。其中一張,正中央掛著寫滿了方程式的黑板,旁邊有一張轉向一側的空椅子,可能是愛氏最後一次起身離座時的準確位置。書架上隨意排列著書冊。尤其看到愛氏凌亂的桌面,更令人難以忘懷,紙張、期刊、草稿、墨水、菸斗、菸盒子⋯⋯散發出一股宇宙大業未竟全功的遺憾。我很好奇,在一片凌亂的背後,隱藏的是怎樣不為人知的宇宙奧祕。

  記憶中還有另外一位科學家的照片,是在院內的數學圖書館拍攝的,照片上面是一位骨瘦如柴的人,幾乎全白的頭髮上斜掛著一綹黑髮;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摩和克族(Mohawk)印第安人;而他臉上的表情,更加強了這種戲劇效果:怒目圓睜的瞪著照相機,好像在對攝影師說:「滾回你的老巢!」。他就是哥德爾。

  記錄大師的事蹟

  對我而言,愛因斯坦和哥德爾是當代科學界數一數二的天才,而兩個人竟然同一時間,在同一地點—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共事,實在是有點玄。到底他們二人是如何因緣際會,同時來到高等研究院的?當時這間研究院是何等光景?兩位科學巨擘在此究竟做了些什麼事?愛因斯坦和哥德爾過世以後,此地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不過,無論如何,我倒是未曾懷疑高等研究院的了不起。事實俱在,幾乎所有二十世紀物理界和數學界赫赫有名的大師,或早或晚均造訪過此地,包括十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像波耳(N. Bohr)、狄拉克(P. A. M. Dirac)、包立(W. Pauli)、拉比(I. I. Rabi )、葛爾曼(M. Gell-Mann)、楊振寧以及李政道。1980年,高研院出版了一本書,稱為《學者名錄》(A Community of Scholars),書中記載了該院成立最初十五年間,到訪及從事各項研究的專家事蹟。這部巨著厚達五百餘頁,二十世紀頂尖科學家的名字,幾乎無一遺漏。

  人文學家也在受邀之列,但是數目遠遜於科學家,名氣也較不響亮,其中唯一的例外是詩人艾略特(T. S. Eliot)。艾略特以降,高研院就沒有再支持過文學或文學評論方面的研究,轉而集中於社會科學和歷史方面。但是這方面的成果有限,高研院成立迄今達五十多年,文史方面的進展顯然無法與科學方面的成就相比。能夠進入高等研究院的科學家,均是在物理界有革命性貢獻的一時之選,他們的努力已使人類智識趨近或許是最完整的理論階段,從量子力學的一線曙光,進到大一統理論的邊緣—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其中花費的時間,恰好約是人一生的光陰。高等研究院的歷史,就是這群科學家的故事,也就是本書所要介紹的內容。

  偉大心智

  全部算起來,高研院的科學家為數還真不少,這相當可以理解。畢竟,他們的目標是任何群體所能建立的目標中,最大、最難的一個。他們差不多是想⋯⋯大小通吃,要明白並解釋一切的自然現象。他們要知道宇宙本體為何是現在的面貌,為什麼這樣運行。高研院的存在,似乎正是要誇耀人類偉大的心智,而此目標需要的是一群桀驁不馴、自信能有所貢獻的人。本書則是筆者小小的嘗試,帶你一窺學術堂奧,以及其中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雪泥鴻爪。
 
——瑞吉斯  1986年12月5日於馬里蘭州長老堡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09898
  • 叢書系列: 科學經典
  • 規格:平裝 / 39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立時,為了...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2/21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立時,為了吸引全球頂尖科學家加入,院方三顧茅廬,簽下的第一位巨星叫: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1905奇蹟年以相對論震驚世人後,瞬間變成巨星。
有女人看到他就暈死過去、有劇場請他參與演出,酬勞隨便他開。
就連他問普林斯頓高研院年薪開三千美金可以嗎?
普林斯頓說三千怎麼夠?我們給您一萬!

本書作者深入高研院,與各高手交談,想了解這些與愛因斯坦相處過的頂尖科學家,以及在愛因斯坦遠去後,加入這裡的新進,
是否還有人能夠以迷人的方程式、有趣的理論,成為科學界下一個搖滾巨星?

高研院成立的初衷是建立一個純理論研究的柏拉圖式的學院(因此本書不時出現"柏拉圖的天空"這句話)。
研究院不授予學位,加入的成員不受任何科研資金、教學計畫或者贊助商壓力限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研究自己喜歡的主題,這裡成了科學家的天堂樂園。
愛因斯坦甚至擔心高等研究院有天會成為科學家的"高等養老院"XD

這本書也揭露一些科學家的八卦,曾有另一位作家研究高研院長達九年之久,但後來高研院不准她公布厚達八百頁報告書的內容,令人好奇到底她記錄了什麼? 所有被她採訪過的科學家也不透露,只說她寫得不好。

書中也有提到楊振寧、李政道的小故事,他們為了論文中誰該排名第一,甚至諾貝爾獎頒獎,誰要先領獎,有了心結。

此書英文版於1987年出版,高研院至少就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待過這。

我以下就稍微提一下書中4位有趣的大師事蹟,其他科學界菁英的故事就留待讀者自行去翻閱:

被譽為"亞里斯多德之後最偉大的邏輯學家"歌德爾,曾發現美國憲法有瑕疵,可以將美國變成獨裁國家。
愛因斯坦和另一位經濟學家曾阻止他在聽證時講出這段話,才順利使他成為美國公民。
晚年時變得有點神經兮兮,當他終於鼓起勇氣去看心理醫師,卻在預約時間快到之前,取消預約。
有次又突然沒預約就出現在門診。
看病時又質疑醫師是否就是醫師本人。
他身為高研究盛名儘次於愛因斯坦的學者,發表的論文出奇地少。
天才數學家艾迪胥曾對他說:你身為大數學家,是讓別人去研究你,不是你去研究其他人。

被稱為"電腦之父"馮諾伊曼想過機器有天會自行複製,而他想出的結構,跟DNA結構非常相近,比華生和克里克提出DNA結構還早幾年。
他的心算能力特強,曾經算得比當時的電腦還快。

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的歐本海默,曾經號召六千名科學家投入研發原子彈的工程。
後來可能得罪軍方,被檢舉與共產黨過於親密,被艾森豪總統下令不得接觸跟原子彈有關的研發。還出動FBI竊聽並監控他的言行。
史特勞斯將軍要求高研院開除他,二十六位永久成員與名譽教授(含愛因斯坦)挺身連署支持他。

24歲就提出"包立不相容原理"的包立非常有自信,曾說過"愛因斯坦教授說的話,也沒這麼愚蠢嘛"這樣狂妄的話。
而愛因斯坦日後仍很有風度地在諾貝爾獎提名他。
包立倒是在領獎時,罕見地講出謙虛的話。

柏拉圖的天空,讀來真是有意思。
他們的天空每天都充滿著驚奇,宇宙沒義務讓我們了解,只留下一個個謎團留待高手們去破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從內做起:頂尖領導大師淬鍊25年的10堂課
作者:約翰.麥斯威爾
出版社:天恩
出版日期:2020-11-04
$ 37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活用技術分析寶典:飆股上校朱家泓40年實戰精華 從K線、均線到交易高手的養成祕笈 (上、下冊)
作者:朱家泓
出版社:金尉
出版日期:2024-11-21
$ 94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 一九六四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27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上)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ONE-PUNCH MAN 一拳超人 31
作者:ONE、村田雄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31
$ 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勇敢與真實:Liv創辦人杜綉珍的顛覆與創造
出版日期:2024-12-20
$ 434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