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在開演前
有人當年勸我別寫劇本,因為「年輕人懂什麼?至少要過了中年,有了人生歷練,才寫得出像樣劇本」。說話的人當年自己是個中年人,到今天都快過去了二十年,已經是個很切實際的老頭兒了,也沒見他寫個劇本。不識愁滋味的少年的我,當年寫了幾個現在自己看都要笑話的劇本,而我執意認為,如果不趁早練習,到了中年,可能還是寫不出像樣的劇本。
另一方面,我剛過中年的時候,大勸學生趁早開始習作,而且大力鼓吹閱讀劇本。我們這個扭曲的教育制度,人類兩千多年來的戲劇文體,被刻意輕忽偏廢,到了大學戲劇系,意圖主修劇本創作卻其實不曾好好讀過幾個劇本的大有人在!政治人物與所謂媒體人,更加推波助瀾地,不負責任地套用,浮泛濫用「戲劇」、「劇本」等名詞,引導曲解、誤解,只求自己語出驚人,追收視率、宣傳績效,不惜架空文明、架空文化,年輕人居然以為聽過名嘴講解,看過兩齣電視劇,上網搜尋一個劇本架構軟體,就算會了?
如今,已過中年,選了一樁吃力不討好的活路,一條少人陪伴的思考路線,還特別愛寫「不正統」的喜劇。
《迷香》是我即將寫出最好、最像樣的劇本之前,接近理想的劇本。每一頁、每一場初稿,內人薇薇忠誠地當第一讀者,她最常詢問人物何以這麼想、這麼做?其實,劇中幾個動人的點都是隨她而來,本身是芳療師,「玳瑁貓」也是聽她說的。【相聲瓦舍】的兩位經理曾雅瑜、黃旭慶,被我強迫冠上「責任評論員」的兼職,既要挑毛病也要叫好,這是《迷香》之所以好的幕後原因,它誕生的過程中,不斷被稱讚哪。
政大的學生宇佐美貴子,以台日雙文化血緣,輕鬆地迸出本劇所需要的日文。【瓦舍】同仁郭怡君,以曾居法國的親身體驗,謹慎地為我梳理出本劇所需要的法文。《迷香》,不止我一個人在動腦。
既知天命,視力退化,老花散光乾眼併發,打字愈發吃力,首度邀請創作助理。鄭依庭這個年輕人,是我在師大的學生,聰慧靈巧,而且難能可貴地完全不怕我,她延伸我的手眼,勝任這件古怪的工作,《迷香》誕生,也是迎接她成為【相聲瓦舍】新進夥伴的頭一樁成品。
《迷香》在2013年五月三日首演,老搭檔宋少卿、黃士偉之外,又請來兩位新朋友楊千霈、亞里。千霈台大戲劇系科班出身,在影劇圈風雲闖蕩多年,回歸效力劇場藝術,我對她萬分期待。亞里參與多項優質電視節目的主持、演出,能請到她來作客,更是萬分榮幸。當年一起創辦【相聲瓦舍】的同窗、學伴、舊情……現今一如家人的王琄,在她獲頒了兩座金鐘獎之後,出任本劇導演,真是了得!
好了,有些事情,得要看過劇本再聊,比較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