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像化學一樣從本質改變了林文義,詩提供給他的不是感風吟月,而是思維、生命節奏,以及前衛叛逆的品質。這部詩集有不少詩篇,以更寬闊的視野,隱喻指涉、關懷台灣家園的政經、社會與人文。透過詩反覆自省、淘洗,了解在現世可能「沒有理想國度,不會有烏托邦,只有在文學書寫過程中,始能編織一方淨土。」林文義載著真愛飛翔,俯瞰這座島,在心中翻轉思辯,並非要飛向一己之幸福,而是以詩去扺抗不公不義。──李進文
任何一首詩完成後都是既完整又孤伶的,是由不即不離既隔又透的手法所產出的,在生活的實踐中我們卻很難是既「即」又能「離」,既入又能出的,誰能勇於在最熱中抽離自身的?但「不眠四十年」的林文義卻可以,那是他由生活困境、憂鬱的頓挫中練就的本領,卻既是他的痛他的「錨」也是他「穩住海流方向」的能力。他的詩,源自天性中始終率真、無偽、亦無畏、所謂「思無邪」的另一種展現。──白靈
作者簡介:
林文義
1953年生於台灣台北市。少時追隨小說、漫畫名家李費蒙(牛哥)先生習繪,早年曾出版漫畫集6冊,後專注於文學。曾任《自立副刊》主編、廣播與電視節目主持人、時政評論員,現專事寫作。著有散文集:《歡愛》、《迷走尋路》、《邊境之書》等37冊。短篇小說集:《鮭魚的故鄉》、《革命家的夜間生活》、《妳的威尼斯》3冊。長篇小說集:《北風之南》、《藍眼睛》、《流旅》3冊。詩集:《旅人與戀人》、《顏色的抵抗》2冊。主編:《九十六年散文選》等書。2011年6月出版大散文《遺事八帖》,榮獲2012台灣文學獎圖書類散文金典獎。
章節試閱
1 SAMOS
口袋最深處的沉甸
琺瑯燒出希臘之藍
狗狀的吠然防衛姿態
鑰匙環上靜止的島
彷彿剛過四十歲
耶誕夜微寒的黃昏
愛琴海東岸最後
一抹銀亮之水色如魅
只是路過的旅人
傾聽潮音以及沉默
那時仍不諳寫詩
等候末班船夜遊渡邊境
禮品店白髮老者抽著菸斗
雅典退休返鄉的教授
笑談特洛伊以及奧德賽
我答以這冬之星光好美
或者這邊境之島只有
閒散的羊群也許
夏季開滿番紅花
可惜我卻在嚴冬前來
渡海就是伊斯蘭之地
我夢寐傾往的土耳其
百年前鄂圖曼後宮女子
是否今日還覆著夢的面紗?
焦糖菸氣猶若節慶
老教授的煙斗是歷史無語
曾經紀載著海戰以及
種族屠殺,還有,愛
東正教派黑色鑲金聖像
於我僅是無意的一方風景
買枚印著SAMOS的鑰匙環
如同穿越邊境的海關戳印
像愛琴海底沉船的銀幣
深埋千年曖曖含光之
典雅和憂鬱的一九九四
旅人在SANOS選擇:遺忘
20080318 自由副刊
2詩集
深藍。詩集的外衣
一生傾往之海
猶若靈魂眺看
夢終於完成
所有文字說的是愛
遠遊的飄鳥
安心返回溫美的森林
濕濡羽翼有花葉香息
陌生的詩曾經遠如
海域與雲之距離
隔著窗若有似無
探看一種冷以及不確定
原來是以美麗抵抗
如同新幾內亞叢林深處
紅寶、翡翠之羽的鳥群
兀自鳴唱不予人聽
只有詩才能真實尋得
靈魂深處的動與靜
所以用心詩
剝開自我如鏡之純淨
浪漫不止於年少
也許延綿永遠的想像
相信有人等在那裡
像一首詩誕生
猶若貝德麗采之於但丁
五百年前佛羅倫斯
動亂後終於拿起筆
才知詩比聖經虔誠
200712 創世紀詩雜誌
3顏色的抵抗
紅色袈裟飄起……
穿過不是雲的白茫
蓮花般一朵又一朵
潮湧之憤怒不流淚
沒有秋季的城卻悲涼
綠衣軍人痛擊紅衣僧侶
催淚瓦斯是心虛的背景
金色寺院裡的佛暗泣
多年前翁山蘇姬從英國回來
諾貝爾和平獎失去意義
軟禁是祖國的回答
清癯女子堅強而美麗
你看公主婚宴如此華麗
只有人民貧弱無語
紅寶石為傲的白象之土
壓迫及鮮血是人民的名字
仰光。獨裁者給你黑暗
名不符實的首都動亂
猶若我置身的島國
人民在混沌歷史中迷路
綠色統治,聖火接力
虛矯孔雀,國王新衣
藍色在野,只剩口水
愚昧龜行,不知所措
不需坦克車不用催淚彈
無能的憂悒讓人民自囚
一閃而逝的紅色只是
螢火般之茶餘悵然……
20071216 聯合副刊
20071228 美國世界日報
4雙身
我們,決定逆向
背叛體制之指令及引領
偽善還有笑裡藏刀
像鼠類試探貓
剃刀小心滑過氣球
想像皂沫是一層鮮奶油
我們,決定站出來
明亮地行進在陽光下
人們訕笑的「理想主義」
我們以耽美印證孤獨
不是沒有考慮現實
諸如:教職、文學、妻兒……
異議應該不會上斷頭臺
萬里之外,作家被暗殺
我們譴責卻冷汗涔涔
雖說革命,還是要察言觀色
切格瓦拉日記擱在桌邊
別忘了泡盃熱咖啡
小布爾喬亞的我依然浪漫
似青春時顧盼大學的女孩
多年後開始學講官話
麥克風前,兩字(暫緩)兩字
回家,妻兒笑我:鸚鵡學舌
威嚴之必要
應對之必要
一點點矯情與尊貴之必要……
怎麼偶爾還會想起詩?
猶若陌生的學術論文
漸行漸遠的友伴,稀微
稀微在心,似乎虛偽
昔時友伴還在街頭
吶喊、抗議:不可以
不可以。暗夜對我說
權勢也說不可以,失去
雖然那人依然如許陌生
我們曾經炙熱的革命
烈愛般虔誠的堅信
晚風悄然吹下落葉
像一首未完成的詩……
200712 聯合文學
5殘荷
枯萎之葉如同潑墨
公園裡一潭死水
寂靜的風吹過
人與景,無聲
翻尋垃圾桶
充飢的小希望
連貓和狗都不屑
接近的,秋冷
所有衣物穿裡在身
一生怎如此蒼涼
提袋裡的塑膠杯飛走了
保麗龍碗,僅有的收藏
不想追回,人生已累
夕照殘荷猶若映照
不思記憶的從前
意志宣告一切停歇
放棄所有預期與願望
最後的美麗留予
來年夏季再綻之荷
枯與榮是螢火一瞬
他們悲憫又嫌惡
我是人比不上狗
狗被人深擁於懷
一池殘荷笑看我
秋天靜美適宜沉眠
夢中曾是青春的孩子
殘荷夜來會冷嗎?
今晚我何處夜泊
200802 林家詩刊
6遠行
秋涼的時候
朋友不告而別
闔眼前最後眸色
猶若枯葉飄零……
連綿秋雨預告
不曾獲取的驚愕
無淚之凝滯
冰冷的心惦念
朋友一個個離開
最決絕之堅執
留下好死賴活的我
寫他們讀不到之詩
二十年前或更遠的
夏花怒放的年華
痛飲於怒斥不公不義
之後的沉靜子夜
二十年前……青春純淨
而今朋友不告而別
依然是熟悉的抗爭方式
只是,不再回眸一笑
我看不見您
笑,並然淒楚
曾經熱切之夢
破鏡般已經碎裂
秋雨不歇的子夜
您如落葉靜靜飄遠
彷彿無語之迷霧
孤獨去旅行
200802 林家詩刊
7花嫁
新娘為新郎唱歌
彩蝶般舞踊
堅信一定要幸福
舞臺下的我靜思
新娘真的是:女兒
歲月果然悄默無聲
滄桑的父親啊
你給女兒何是涵養
文學的父親啊
碎夢因女兒花嫁圓滿
三十年前相彷的深秋
雨後濕潤的楓樹下
年輕父親撐傘
懷抱八月大嬰孩
告訴女兒關於葉落
秋天的種種傳說以及
單純祈盼好好長大
比女兒新婚更年少
其實心還是孩子
相信未來是更美麗的
幸福等候在遠方
三十年後依然深秋
披著嫁衣的女兒
以歌聲宣示:一定要幸福
幸福是彩蝶閃熠
父親卻期許是月暈
曖曖含光之明暗
人生還正遙長……
20071127 中華副刊
8錦秋四題
1.
深秋之色:紅與黃
綠乃寧謐背景
莫非是眷戀不捨
旅人的去春回眸
楓若霞,金色銀杏
葉片可寫俳句
松尾芭蕉行過
不朽的奧之細道
總念及春櫻四月
尋訪花信卻遲開
瓣葉羞怯含苞
猶若詩人等待多時
於是深秋相互允諾
年華般紅熟的心思
我們已葉片印證
花開葉落靜好無聲
2.
三十年後京都重逢
記憶仍是小白馬奔過
你研修日本古典文學
二十年醫師之後想些什麼
從木屋町行至高瀨川
垂柳月色應喝上一盃
半生未竟之酒
就是大稻埕青春紀念
相互點菸微笑對看
說讀我文學至今
依然是浪漫之人
笑你從醫更要冷靜
鴨川子夜散步先斗町
藝伎天鵝般頸線極美
三味弦古老之吟唱
你還要趁酒意獨回大阪
3.
詠嘆調時低時吭
咖啡香醇的倒影
木窗外一樹霞火
老婦牽著秋田狗穿過
描寫以詩或是散文
也許靜坐就好
幾冊琴譜依偎取暖
不關悠揚的聲樂遊蕩
趁熱喝完咖啡
雲,緩緩漫過來……
4.
佛像,不說話
沉默,靜靜看花
無我?
表參道旁的地藏菩薩
低首垂眉思索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輪迴千年的母親呢?
苔石以及枯山水靜著
任俗人探看風雅
三十三間堂擁擠
觀光客及數不清佛像
佇立千年是否腳痠了?
只有金閣寺的鳳凰
浴火成了小說想像
三島切腹得太刀血跡
抵不過金泊俗麗
月雲輕攏子夜五重塔
所有秋葉入眠了
我乃魚般浸泡溫泉……
20080102 自由副刊
1 SAMOS
口袋最深處的沉甸
琺瑯燒出希臘之藍
狗狀的吠然防衛姿態
鑰匙環上靜止的島
彷彿剛過四十歲
耶誕夜微寒的黃昏
愛琴海東岸最後
一抹銀亮之水色如魅
只是路過的旅人
傾聽潮音以及沉默
那時仍不諳寫詩
等候末班船夜遊渡邊境
禮品店白髮老者抽著菸斗
雅典退休返鄉的教授
笑談特洛伊以及奧德賽
我答以這冬之星光好美
或者這邊境之島只有
閒散的羊群也許
夏季開滿番紅花
可惜我卻在嚴冬前來
渡海就是伊斯蘭之地
我夢寐傾往的土耳其
百年前鄂圖曼後宮女子
是否今日還覆著夢的面紗?
焦糖菸氣猶若節慶
老教授的煙...
作者序
最後與最初 白靈
——林文義《顏色的抵抗》序
散文家寫詩,林文義不是第一個,王鼎鈞、張曉風、簡媜、隱地都試過,而除了隱地外,多為淺嚐則止。林氏與前述諸位不同的是,最初在青少年18歲時他早就從想當一個詩人涉入文學,卻被上世紀六o年代的晦澀詩的狂風給掃退。此願未了,在七、八o年代他又廁身陽光小集詩社,以辛辣的漫畫針砭詩壇亂象,與當時諸多詩人過從密切。此後他在記者、主編、評論人、旅行家、散文家、漫畫家、小說家等諸多不同身分中遊走,他最在意的應該是成為一個坦言不諱、一等一的文字工作者,他的諸多身分轉換最終都由三十餘本散文集和六本小說集記錄了下來,產量可謂十分驚人。其文筆既冷冽又熱情,介在蕭索與華麗之間,而詩其實早就隱身在其中,只是他自己不知道或不在意罷了,直到他所謂「初老」(53歲)時,才因一場情愛獲得真正引發。
但他是必須不斷在完整與孤伶之間漂泊的人,那像是華麗與蕭索的兩極,此種因心境巨大的起落造成精神的困挫,由其溫和的外表是看不出的。雖然不安人人皆有,但林文義的不安卻特別深重,「離開子宮就學習尋索地方」本是人類與母體分離即潛藏的漂泊天性,但「回家的路一生都難抵達」、「流亡是他永遠的名字」(〈薩依德紀念〉),林文義說的不是薩依德或巴勒斯坦人,而是他自己。尤其對一個中堅代本省籍文人而言,背負了過重的歷史創傷,因此似乎都患了一種母語的匱乏症(受壓抑的非官方語言),乃至一種土地的匱乏感(遭到亂墾爛伐的山山水水),加上台灣的身分認同始終無法底定,讓他們身心俱疲、無法安寧,幾十年面對的卻是從極度的鄉間到成為自己都不認得的土地和城市,那種失落是再多的文字或口說的語言都記錄不了的。這或是他走遍全臺各大小鄉鎮和離島之後還要一而再再而三旅行世界各地的緣由,而會不會也是他到近年想要用詩試圖同時抓住華麗(色)與蕭索(空)的兩極,來填補那巨大的匱乏症的理由?他的詩,即是他的不安他的匱乏之更純淨更超脫的填補方式,也是源自他天性中始終率真、無偽、亦無畏、所謂「思無邪」的另一種展現。
文字能成篇代表的是「神」的短瞬的完整,日常生活則如同破碎的日常語言、和無法被記錄下成為固定文字的母語,代表的是「形」的孤伶。他長年便不斷地在這完整與孤伶的兩頭奔波、盲撞、張望。當他無法書寫,又處於支離與孤憤狀態時,這塵世的虛假和偽善會令他疲乏、抓狂,他不能不暫時離去,免得讓自己陷於躁鬱。
他是文人中少數旅行頻率極高的異類,旅行像是他一種飛翔、休息、舔傷、自我反思的方式,那看似孤伶單飛的形式,卻更彷若是他選擇「完整自我」的一項儀式,每每「離開故鄉島嶼萬里之外」為的是「要細密的、嚴慎的將支離破碎的自我重新裝填」(見《三十五歲的情書》一書,1989)。旅行讓他能在群我與孤我之間來來回回,不斷地自我洗滌、調整。時空轉換中,在不停移動的點線面之間上下縱躍,遂令他具有極大的介入與抽離生活的能量,出入夢與現實、虛與實、白天與黑夜之快速變動間,他積聚了極大的創作衝勁,使他作品源源不絕。文學成了他的救贖,他藉語言的重整、書寫、創造,拼貼零碎的自身,文字的一點一滴即是他自我療癒和完整記錄整個歷程。
他的詩中不斷提到的「純淨」二字,即是他在完整與孤伶的兩端均希望達到的極致:「迢遙無垠,蒼墨海域/那是人跡滅絕之純淨」、「純淨,可不就是未曾顯影」、「最初的嬰兒,我的純淨」、「文學比擬聖經反而純淨」,「剝開自我如鏡之純淨」、「詩的名字叫做:純淨」、「純淨就是一朵山茶花/靜謐地私語以及/只有詩能夠宣示的/某種靈犀於心的符碼」、「誓以古老的手寫只為淨心/純然與堅執相信/最初的許諾還以最後之純淨」、「不渝地尋找純淨/彷彿乍見戀人耳畔山茶花之紅」、「再鹹澀的波濤因詩而純淨」、「文字信徒只求心靈純淨」、「尋索一個字/純淨一顆心」……。他不斷提出「純淨」二字以警醒自己,說的正是「純淨」之不易之匱乏之短暫,「人跡滅絕」是去不了或一瞬之幻覺,「未曾顯影」是不可能的,「最初的嬰兒」是回不去的,而當他說「彷彿乍見戀人耳畔山茶花之紅」,也只能是「彷彿」、「乍見」、短瞬之花「紅」,不是常態,是非常態的。那就如同絕對的完整與絕對的孤伶之難達至或難以長久駐守任一端一般。
他在2007年的詩集《旅人與戀人》〈幸福練習〉一詩中即明白了「純淨」只能是某一瞬的一種發現,以及「詩的名字叫做:純淨」的原因。此詩前三節說:
練習寫詩的初老之年
賦格與句法猶若
春來初綻的青芽
探首凜冽的大氣
練習寫詩從京都歸來
像祇園一盞紅燈籠
乍見的靜卻暈然的暖
妳的微笑是內裡之焰
練習寫詩但願求得純淨
猶若悄入寺院噤聲
敬謹參拜一樹綻放之櫻
回眸靜候妳的到來
首節「春來初綻的青芽/探首凜冽的大氣」說的是一種不畏、未染、喜悅和好奇,如初生之犢般,無懼外在環境如何「凜冽」,該綻即綻。二節「祇園」指的是京都一塊區域的名稱,景點有北邊白川岸邊,南邊的花見小路,說的是旅次中對「紅燈籠」的「暈」「暖」和「乍見的靜」印象深刻,起因於「妳的微笑是內裡之焰」,景因情而別具意涵。三節說「悄入寺院噤聲」為的是「敬謹參拜一樹綻放之櫻」以及「回眸靜候妳的到來」,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敬謹」有如修持及「求得純淨」的一種行動。此三節由一己如「初綻的青芽」寫起,到藉「一盞紅燈籠」的「靜」「暖」「焰」與戀人互動,到共同敬謹修持,由單修到雙修,正是人生由孤伶到完整的路徑,卻不可能永恆駐守,只能在這兩端來來回回,一朝執著一端,即陷困境。
於是我們看到一種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心境,是使他較能趨近安頓自身的最佳狀態,即使用於處理情感時亦然,也是他近年感受到詩、乃至感受到幸福的一種情境模式。此種狀態宛如他的上本詩集《旅人與戀人》不斷提及的「旅人」與「戀人」兩種複雜、既可重合又難以時時重合的關係,「戀人」是求取重合,是「即」,「旅人」常求取獨行,是「離」,偶而合二為一,又非能長時間,則短短數日,也能記憶遙長。而若「戀人」日常彼此的重合若也非要求日日相聚,互讓對方有極大的轉圜空間,則如此關係,就進入了《圓覺經》所謂「不即不離,無縛無脫」的狀態。然而既不離戀人、又要離戀人,既不離人間、又要離人間,這是多麼難的境界!
不即不離、若即若離如放在生活的實踐中,是既即又能離,既入又能出,勇於在最熱中抽離自身;在生命領悟上是明白沒有事物可以真正穿透,所有真理均是相對性的,沒有絕對性,因此只能達至一種「亦隔亦透、不隱不顯」或「望而難即,見而仍蔽」的狀態;而在詩的創作中則是採用「欲離欲近」(離得開才靠得近/或「分則胡越、合則肝膽」)或「似斷而實連」的手法,使事物看似陌生或反常,反而越能貼近那不易貼近的。此種意蘊與古人寫詩求索的所謂鏡中花、水中月、「妙處不可湊泊」、「妙在含糊」均相似。
然而在人際關係或生活周遭上要在最熱中抽離自身,是多麼不易為啊。但幸好在詩的追尋上仍可接近,更幸好林文義與他「初老」的戀人Daphne有類似的共見,這是林文義理想中的情感關係,因這其中才會有源源不絕的思念和守候。因此即使是一對「戀人」(要求完整重合),也要有「旅人」(常需孤伶獨行)的思維和行動,則完整感會因孤伶感而更完整。因此當他說「妳的向晚華燈初上/我的子夜星已成眠」、「我點燃一盞燭光守候/妳在遠方一定看得見」(〈維也納簡訊〉,見《旅人與戀人》),說的是兩地相隔的思和甜。到了這本新詩集《顏色的抵抗》中更見其「欲離欲近」的實踐能力,離得開才靠得近,說得可容易,世人要做起來是極不易的,若非有相當共見和同等智慧,乃至皆「歷經滄桑」,其可能性極微。而林文義與他的Daphne顯然能同此慧心,何況Daphne也有不凡的詩才,比如她寫在林著《旅人與戀人》最前頭的序詩,簡單數句就有驚人的力量:
夏天裡愛情過海洋,
山風和著海風齊聲歡唱。
張開帆,憂鬱變成錨,
穩住海流的方向。
(〈深藍〉後半)
「憂鬱」指的當然是詩集主角林文義,本與「張開帆」是相同主角的本質,卻「變成錨」,可以「穩住」外在的「海流的方向」,憂鬱的不動(錨)反而穩住了海流的動(方向),缺憾反倒成了優點和主導力量。「孤伶」(帆/憂鬱/錨)反而驅使生命「完整」(穩住海流方向),反常反而合道,不可能反成可能,「即」(憂鬱/錨/不動或動不了)主導了「離」(方向/動),既即又離,若即或離,末了在詩中成了不即不離的佳詩,Daphne重新詮解乃至解構了憂鬱的意義,指出它潛在的意義、隱藏的力量和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即與離」其實即「完整與孤伶」的另一面貌,「欲離」(孤伶)反而「欲近」(完整),不孤伶則?p完整,而這或正是「詩的名字叫做:純淨」的本意。
因此當林文義在這本新詩集《顏色的抵抗》中拓展他的詩境和題材,即比《旅人與戀人》有更大的斬獲,除了從情詩向政治向倫理向友情行注目禮,也向翁山蘇姬向薩依德向切.格瓦拉向詩人向畫家向社運向天地一切可學習者學習,他知道寫詩之一途著實不易,因此我們就看到了林文義追求「純淨」的努力和痕跡。即使延續前集的情詩也有不凡的表現,尤其是〈胭脂〉與〈冷的華麗〉二詩,而且應均是獨自旅行後及在旅行中所展現兩人「欲離欲近」的心境。〈胭脂〉一詩是「我從海那邊歸來」,腳步挪近家時,假想妻在家等待的「剪影」和「想妳必在菱鏡前靜坐/苦思迎我的胭脂唇色」,「我必在最深的子夜探看/秉以燭光照亮你殷紅之唇」,寫出了「孤伶」後對「完整」的期待。
〈冷的華麗〉一詩他則以厚沉的筆調大筆塗抹異鄉景致及旅人的孤伶感,隱微帶出情詩中求取完整重合的韻味:
水晶吊燈暈紅一盃酒
窗外冷冽古城石板路
婦人讓黃金獵犬前行
尾隨是她太陽般的髮色
瞅入窗裡的綠眸等待春暖
狹長的湖光被雨雲緊掩
對岸山脈冬雪卻頑抗
天鵝以及鴿群依偎
羨慕我剛盡紅酒一盃而後
好整以暇翻點菜單
午後冷雨不歇莫非晚來欲雪
那就決定帶瓶好酒回去
回到離家九千公里的旅店
輕倚流蘇窗前等待夜來
雪落悄然如妻子笑意溫婉
晨起的教堂鐘聲喚醒初萌的
紫藤也許松果還覆著霜冷
在昨夜微醺後的夢中
細碎白花以及流過邊境
萊茵河女妖的水歌魅惑
忠誠不必鐫刻在家徽或
以碑偈記載歷史榮辱
鷹之矯健蛇的深沉
陌生的華麗我以冷冽探看
妻子說:再尋一瓶好酒就是
詩分五段,首段由酒(餐)館近景的酒杯和吊燈寫到窗外動態的溜狗金髮婦人形貌,並與窗內人對望的眼色。二段寫遠景(雨雲/山脈)到中景(天鵝/鴿群)又再回到窗內動態近景(剛盡紅酒一盃/翻點菜單)。三段又推出去寫窗外天色,時間則推到下午乃至晚上,空間推至另一端暫歇的旅店看落雪,中間以「帶瓶紅酒回去」省略了酒館到旅店的過程、乃至由九千里外的家到此的原因。第四段將時間則再推到隔日清晨,省略了「昨夜微醺後的夢中」的所有過程,只簡單交待夢中有「細碎白花以及流過邊境/萊茵河女妖的水歌魅惑」等場景,顯然是一好夢、乃至是一春夢。末段是感懷及對好夢或春夢做一交待,「忠誠不必鐫刻在家徽或/以碑偈記載歷史榮辱/鷹之矯健蛇的深沉」是他在異國所見的琳瑯雄偉的各種歷史標記,對他而言只是「陌生的華麗」,都不如詩末句「妻子說:再尋一瓶好酒就是」來得暢快。而此詩讓人看不出待在酒館究竟是孤伶一人或兩人,但「雪落悄然如妻子笑意溫婉」和「妻子說:再尋一瓶好酒就是」兩句看起來像是實況又像是虛擬句,而實情經過向作者驗証後雖知不是一人,但寫出來又讓讀者不免有些狐疑,正是使「即」若「離」,達至「不即不離」、「欲離欲近」的妙處。此詩宛如油畫的筆調,寫情而情含而不露、生動地描繪了旅人形與神自如來去、已接近一種能即能離的能力,說「詩的名字叫做:純淨」,則此詩已庶幾乎近之。
他對「不即不離」的意蘊時有體會,尤其在記敘上,比如〈特洛伊〉、〈彷彿一朵山茶〉、〈凱達格蘭〉等詩均有林文義擅長敘事的味道。抒情則如上舉〈胭脂〉、〈冷而華麗〉二詩,感懷則如〈詩集〉一詩的二至四節:
所有文字說的是愛
遠遊的飄鳥
安心返回溫暖的森林
濕濡羽翼有花葉香息
陌生的詩曾經遠如
海域與雲之距離
隔著窗若有似無
探看一種冷以及不確定
原來是以美麗抵抗
如同新幾內亞叢林深處
紅寶、翡翠之羽的鳥群
兀自鳴唱不予人聽
漂鳥「遠遊」後能「安心返回」,代表倦遊和已有所安頓,「濕濡羽翼有花葉香息」便是收穫,至於以何種文字表現,取捨雖有不同,但說的無非是「愛」,然而詩姿勢似乎有異,「隔著窗若有似無/探看一種冷以及不確定」,即如前所述「不即不離,若即若離」,不知其意向為何?說了又像沒說,沒說又像說了什麽。原來只是「紅寶、翡翠之羽的鳥群/兀自鳴唱不予人聽」,以其宛如自然天成的文字或林文義所謂的「純淨」扺抗著世俗的認知和凡常價值,即使深藏美麗於「如同新幾內亞叢林深處」,亦要有所堅持。他領會的詩不正是宇宙萬物始終處於色空、有無、虛實互動之「不確定」狀態的的體悟?
又比如下列段落:
詠嘆調時低時吭
咖啡香醇的倒影
木窗外一樹霞火
老婦牽著秋田狗穿過
(〈錦秋四題〉之三,首段)
燈塔靜默百年
向晚就用力睜開眼睛
夢的回憶是海盜或者
戀人含淚看星
(〈燕鷗對看〉摘錄)
地獄之火留予政客
早綻櫻紅入我眸中
千萬句謊言不如一朵花
花美人惡的亂世年華……
(〈早櫻〉摘錄)
西班牙老地圖怎像
少年夢遺之痕
暈開的羞恥朦朧泛黃
彷彿經緯及航路
初諳女體的陌生……
(〈地圖辨識〉摘錄)
一闕艷色華麗的絕句
墨分五色如何竟筆
長牆內椿花悄落
白淨宣紙之紋理晃動
怎是暗影間明月來窺探
(〈彷彿一朵山茶〉摘錄)
軍隊逐戶搜索逼以利劍
驚醒的嬰兒嚎哭,母親尖叫
油燈顫慄在灰牆的亂影
野獸們呼喊:詩人何在?
奧德賽離開的子夜
羊皮紙遺落在未喝完的
酒瓶左側留下一串葡萄
渾圓若海倫皇后的項鍊
(〈特洛伊〉摘錄)
這些段落均生動鮮麗、清新可誦,體現了林文義在詩藝上的精進和題材拓寬上的努力。而他對時事或政治上或人物詩的抒寫則較多了些「即」、稍少了些「離」。如果轉換角度如〈殘荷〉、推離對象的距離如〈薩依德紀念〉,而抒情若「不予花訊兀自開與落/像詩之形成悄默無聲」即若即若離如〈冷的華麗〉,則林文義的詩能量必然極具爆發力。
任何一首詩完成後都是既完整又孤伶的,是由不即不離既隔又透的手法所產出的,在生活的實踐中我們卻很難是既「即」又能「離」,既入又能出的,誰能勇於在最熱中抽離自身的?但「不眠四十年」 (〈夜醒者〉)的林文義卻可以,那是他由生活困境、憂鬱的頓挫中練就的本領,卻既是他的痛他的「錨」也是他「穩住海流方向」的能力。而能寫出大散文《遺事八帖》(2011)的人,對詩既然是「最初」之愛(18歲,見〈自序〉),會不會也是他「最後」要攻掠的堅堡呢?他在詩的書寫方式和題材的注目方向顯然有其自身獨特的見解,由前舉數例中可見出他又已另闢蹊徑,不走一般詩人路數,因此對他未來的可能性——將會去「穩住」什麼樣的「海流」和「方向」——我們豈能不有所期待呢?
最後與最初 白靈
——林文義《顏色的抵抗》序
散文家寫詩,林文義不是第一個,王鼎鈞、張曉風、簡媜、隱地都試過,而除了隱地外,多為淺嚐則止。林氏與前述諸位不同的是,最初在青少年18歲時他早就從想當一個詩人涉入文學,卻被上世紀六o年代的晦澀詩的狂風給掃退。此願未了,在七、八o年代他又廁身陽光小集詩社,以辛辣的漫畫針砭詩壇亂象,與當時諸多詩人過從密切。此後他在記者、主編、評論人、旅行家、散文家、漫畫家、小說家等諸多不同身分中遊走,他最在意的應該是成為一個坦言不諱、一等一的文字工作者,...
目錄
【推薦序1】 最後與最初 白靈
【推薦序2】愛與革命的思辯 李進文
【自序】詩的時間 林文義
Ⅰ美德的動搖
1 SAMOS
2 詩集
3 顏色的抵抗
4 雙身
5 殘荷
6 遠行
7 花嫁
8 錦秋四題
9 書店有河
10 新北投車站
11 美德的動搖
12 燕鷗對看
13 早櫻
14 地圖辨識
15夜醒者
Ⅱ 石灣藍
16 致:沈臨彬
17 請以真實說服我
18 編選
19公審
20石灣藍
21看海
22 特洛伊
23 彷彿一朵山茶
24秋季荒野
25 漢堡店評文學
26 凱達格蘭
27 模擬飛行
Ⅲ 給郁雯
28 昭和之顏
29 純淨
30 靜靜生活
31 墨水瓶養花
32 航渡
33 胭脂
34 冷的華麗
35 南方
36 月蝕
37 千山一水
38 雲靜日月
39 綠苔攀岩
Ⅳ 因為天安門
40 畫冊
41薩依德紀念
42波濤留言
43 剪詩
44 音樂劇
45 東引
46 因為天安門
47 飯島愛
48 我,不知道的
49 留葉
50 解剖宴
51 素面
52 濾過性病毒
Ⅴ 浮夢紀
53 衣服的遊戲
54 風滿樓
55 觀畫
56 群島
57 北西北
58 致:席慕蓉
59 魚問
60 秋高粱
61 浮夢紀
62 百花大教堂
63 長和短
64 手或者年
65 Man’s talk
66 故宮
67 雕像
68 簡訊
【後記】愛詩,所以習詩
【附錄】靜好有聲 評析四首詩 李若鶯
【推薦序1】 最後與最初 白靈
【推薦序2】愛與革命的思辯 李進文
【自序】詩的時間 林文義
Ⅰ美德的動搖
1 SAMOS
2 詩集
3 顏色的抵抗
4 雙身
5 殘荷
6 遠行
7 花嫁
8 錦秋四題
9 書店有河
10 新北投車站
11 美德的動搖
12 燕鷗對看
13 早櫻
14 地圖辨識
15夜醒者
Ⅱ 石灣藍
16 致:沈臨彬
17 請以真實說服我
18 編選
19公審
20石灣藍
21看海
22 特洛伊
23 彷彿一朵山茶
24秋季荒野
25 漢堡店評文學
26 凱達格蘭
27 模擬飛行
Ⅲ 給郁雯
28 昭和之顏
29 純淨
30 靜靜生活
31 墨水瓶養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