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漂木(精裝典藏版)限量珍藏親筆簽名版

的圖書
漂木(精裝典藏版) 漂木(精裝典藏版)

作者:洛夫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2-15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漂木(精裝典藏版)限量珍藏親筆簽名版

內容簡介

洛夫,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
世界級詩人,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獨有之漂泊的天涯美學,直指生命的無常和宿命的無奈
  陳芳明、簡政珍、龍彼德……海內外名家專文深刻推薦

  《漂木》三千行長詩  重磅回歸

  文學必讀之經典《漂木》集合了洛夫畢生的創作,以及生命各階段菁華之總和經過種種歷程的試煉,終於鑄成龐沛博大的作品

  本書為「詩魔」洛夫長詩力作,全詩三千行,氣勢磅礡,結構井然,充分展現他重謀篇煉意又不忘煉字煉句、講究結構藝術、使詩思的發展方向趨於穩定、引入散文句法加強詩的傳達效果等特色。

  作者透過如「漂木」、「鮭」、「浮瓶」、「廢墟」等意象與各種精心設計的詩行起伏的韻律,運用多種手法,進行對人生的詮釋,宏觀地表述了他個人的形上思維、對生命的關照、美學觀念以及宗教情懷,以及他獨有之漂泊的天涯美學,直指生命的無常和宿命的無奈,可說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的精品,也是當代詩壇的重要收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洛夫


  詩人、評論家、散文家、書法家。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洛夫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三十餘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五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四十多年來評論不斷,英譯本已於一九九四年十月由美國舊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他的長詩〈血的再版〉獲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同年,詩集《時間之傷》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一九八六年獲吳三連文藝獎,一九九一年復獲國家文藝獎,二〇〇三年獲中國文藝協會贈終生成就榮譽獎章,二〇〇四年獲北京新詩界首屆國際詩歌獎。一九九九年,洛夫詩集《魔歌》被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之一,二〇〇一年三千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同年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
 

目錄

序 意象「離心」的向心力──論洛夫的長詩《漂木》簡政珍

第一章 漂木

第二章 鮭,垂死的逼視
附錄偉大的流浪者

第三章 浮瓶中的書札
瓶中書札之一:致母親
瓶中書札之二:致詩人
瓶中書札之三:致時間
瓶中書札之四:致諸神

第四章 向廢墟致敬

附錄
《漂木》創作記事
飆升在新高度上的輝煌龍彼德
漂泊與晚期抒情陳芳明
漂泊的,天涯美學蔡素芬/採訪
洛夫書目(一九五七~二〇一四)
 

自序

意象「離心」的向心力──論洛夫的長詩《漂木》簡政珍


  步入二十一世紀,洛夫給詩壇帶來驚喜──他完成了一首約三千行的詩!當然,詩的成就,不能以量計。若是純粹以詩行的量來計算,三0年代的朱湘及當代大陸某些詩人也有類似的作品。但朱湘這些人的長詩,大都以詩來說故事,而缺乏詩的意象性所顯現的詩質。西方古希臘的時代,荷馬的史詩,即是故事的敘述超越意象和抒情。二十世紀艾略特早期的詩,詩質濃密。但晚期的〈四首四重奏〉已流於抽象理念的傳輸。洛夫的可貴在於在這麼長的詩裡,詩行的流轉,仍然保持意象思維,而非抽象論述。

  詩和哲學交相辯證,來探討錯綜複雜的人生。沒有哲學的深度,詩容易流於皮相膚淺。但要表現深度,文字又時常受到抽象論述的誘惑,而墜入詩行自我構築的的陷阱。詩人要在這麼長的詩裡,純以意象來觀照世界,需要非凡的想像力。洛夫這首長詩,無疑推翻了那些認為步入高齡即無法寫作的論斷。其實,長詩的寫作是檢驗詩人成就的指標。洛夫這首詩是想像力的典範。觀之當代寫詩的情境,時下流行短詩創作,若是和這一首詩相對照,很多詩人終其一生的作品,仍然還在造句的階段。很多詩人大都只有詩句,難得有詩篇,更何況是意象繽紛的詩篇。

I

  以詩的縱貫書寫觀察,這首詩分為四章,其中第三章〈瓶中書札〉又分為四部分。整體說來,第一章的〈漂木〉,第四章的〈向廢墟致敬〉及第三章的「致詩人」及「致時間」最能展現雄渾而帶有諧趣的意象,也最能刻畫深邃弔詭的人生。

  第一章〈漂木〉是一塊木頭的「一種/形而上的漂泊」,它歷經時空,更重要的是,它從此岸到彼岸,穿透深入兩岸的現實。洛夫雖然觸及當代時空的詩作比他同一輩的詩人要多一些,但和他自己的詩比較,這類詩的比例不算高。但在這一章裡,洛夫對現實的敏感,透過意象思維,造就了一些撼人的意象,如:「颱風。頑固的癬瘡/選舉。牆上沾滿了帶菌的口水/國會的拳頭。烏鴉從瞌睡中驚起/兩國論。淡水的落日」。有時意象讓讀者啼笑皆非:「綠燈戶送客。最短期的政黨輪替」。時空的距離,卻使身在加拿大的洛夫觸摸到已遍體鱗傷的台灣。本章有關現實的意象,有歷歷在目的臨即感。
  
  第二章〈鮭魚的逼視〉的文字帶有較強的敘述性,描寫加拿大鮭魚回流產卵的歷程。和第一章比較,意象的譜成,節奏比較和緩。當然有時以鮭魚的眼光,反諷人世,觀點的跳躍,引人深思。如:「我們從不追問/裝在骨灰甕裡粉狀的東西/是變質的碳水化合物/或是涅槃」

  第三章〈浮瓶中的書札〉分四部分:「之一:致母親」,「之二:致詩人」,「之三:致時間」,「之四:致諸神」。「致母親」以懷念在大陸已過世的母親為主。母親已死,詩不免以意象思考生死和所謂的永生。
「致詩人」反諷了一些詩人,甚至自我解嘲。詩人這時以另一個自我,質疑詩人的存有。其中「以詩論詩」討論了西方幾個詩人,如里爾克,梵樂希、馬拉美等。詩行也諷刺了當代流行的一些詩潮,有些詩人無時無刻都在追隨新的主義。

  自古以來,詩人最常對話的對象,就是時間。「致時間」這一節順理成章地成為本詩的力作。在玄學及哲學的基礎上,意象有力地遊走於時間與歷史。詩的結尾試圖以各種手段或是方法來阻止時間的行進。但時間「躲進我的骨頭裡繼續滴答,滴答」。

  「致諸神」以質疑「神在那裡」及「神無所不在」兩種思維的糾結,來推展敘述。當然,所有的敘述仍然是意象思維。

  最後一章以《金剛經》的引文作前言,展開存在的意象論述。題目〈向廢墟致敬〉已暗指這是「實」與「空」的辯證,而「空」正是本詩結構上終極標的。「空」落實於「實」。人經常是面對「空」的威嚇時,才開始體會到「實空」交相滲透的本質。

  從第一章的漂泊到最後一章面對「空」的思維,整首詩綿延成一個虛實相濟的結構。

II

  在這一本詩集裡,洛夫以慣常的機智展延語言的可能性和包容力。語言不只是個工具,它暗藏一種思維,和人生態度。《漂木》所顯現的是,語言在表象克服制約時,內在存在另一種拉扯。思維似乎在稜線上遊走,文字可能滾落成泡影,也可能在高處展望另一個向度。語言在解構的危機感裡建構詩的殿堂。因為可能的破壞,而有更紮實的基礎。因為可能的自我塗消,詩行更要留下明顯的印記。詩人的思維的方向似乎暗指:一切將只是風中的耳語,因而更需要在當下吐納(articulate)有力的音符。否定會結集而成為一種肯定。表象失卻重心的逸走隱藏另一個向心力。本詩的趣味,不在於存有的悲觀或是樂觀,而是這種兩相撞擊的思維所營造的詩美學及哲學層次。

漂泊的意象

  首先,漂泊或是放逐就是一個表象離心,而底層向心的現象。放逐者或是流放者本身就是離心和向心複雜的化身。離心是對故鄉因為有所期盼而有所失望,而失望後又因為遠離,而有潛在的自責。自責可能變成更大的期盼和牽掛,雖然這個牽掛夾雜著離心和向心的心路歷程。譴責是因為關愛,但關愛卻導向更大的譴責。基本上,在這個特定的時空裡,心靈的追求總會伴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艾克諾(Richard Exner)說:「二十世紀的知識追尋是一種放逐」。喬埃思寫過一個劇本叫《放逐者》,而他本人就是一個「藝術家……從培養他的中產社會中放逐」。追求心靈知識的藝術家會深沉體會到在現實環境中的放逐感。但正如上述,實際空間的距離反而增加心靈空間的牽繫。喬埃思離開愛爾蘭後,所描寫的都是愛爾蘭。《漂木》所寫的就是那個又心悸又尷尬的中國。洛夫本人移民加拿大,就是「漂木」的另一個身世。放逐者的語調裡總是夾雜了悲喜的雙重回音。遠離故土騰出空間的距離,使觀照富於冷靜的智慧。但空間的距離也使表象抽離的情感更加暗潮洶湧。詩裡的第一章也以「漂木」為名,充滿了類似的意象。鞋子以及漂木以及被水沖擊的木頭,以及木頭燒成灰而進行形上學之旅,都是漂泊的化身。在形而上的觀照下,意象帶出兩岸迥然不同的風景。有笑聲,也有欲哭無淚的場景。不論是哭笑悲喜,那不是空間的斷絕,而是心神的相繫。

  大陸(故國)的山水,在現代化的旗幟下,成為特異的拼圖:「黃浦江。脂肪過多而日趨色衰/秦淮河的夜色。趕走了麻雀飛來了蒼蠅」。風景變色,而人世呢?「泛白的牛仔褲。吞下三粒威而剛也不管用」。大陸在成長中過渡,在過渡中成長。但成長的悲劇卻使既有的價值煙消雲散。成長引來對過去鄉愁,這對放逐者更是如此。空間性的放逐總和時間性的放逐,相互糾葛。

  台灣呢?更是啼笑皆非。「寶島林木蔥鬱/內部藏著日趨膨脹的情慾,和/大量貪婪的沉澱物」。林木蔥鬱,蘊藏生機,但只是醞釀情慾和貪婪。最後整個「寶島」只是沉澱了這些錯誤情緒的排泄物。為什麼會如此?「大地為何一再懷孕卻多怪胎」?這是形上學的問題,答案似有似無。懷孕當然是延伸上述所謂的生機,但這塊島上,總是時常基因突變,生下來總是一個一個怪胎。不僅如此,事實上,這塊土地已發展出特異的島國文化,一種反淘汰的倫理。越是怪異,越能受到島民的推崇。詩中人對這個現象已無意置評:「詮釋似無必要/空虛有時也是一種充盈」。假如語言的嘲諷,讓被嘲諷的對象痛苦難當。最極致的嘲諷,當是語言的沉默。以虛實相對應,假如海德格說:啞巴沒有沉默的權力,那麼沉默是語言趨於飽滿的狀態,「空虛有時也是一種充盈」。「不予置評」(no comment)是嘲諷者最絕望的嘲諷。對於這樣反淘汰的社會,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詩所顯現的兩岸,啼笑皆非。情感的表現也在稜線雜沓的交融,向心和離心的交會。對於這樣的現象,表象「詮釋似無必要」,但又洋洋灑灑三千行。文字是充塞紙張後的沉默,說無心卻有心。

弔詭的思辯

  再其次,《漂木》的意象充滿弔詭的思辯。詩是詩人對人生的一種詮釋,透過意象,透過詩行起伏的韻律。《漂木》有很多話要說。但那不是純然的哲學的抽象論證。是意象的觀照和思維。但意象本身就是自我反思(self-reflexive)。意象不可能完全被規範;即使不是巴特所說的「第三意義」,意象經常在理念的往前的投射下逸走迂迴。《漂木》展現幾乎就是這種「逸走」的詩學。整首詩是一個曲折的辯證。不是說教,是非說教的言說。詩的書寫絕對是一個有所為的活動,但卻不是目的論直接的投射。直線思考在詩中經常遊晃進入小徑,但在小徑裡並沒有迷失,仍然有一個大方向。而通常,這首詩所顯現的是,大路和小徑可能交互變換身份,互為主從。有時,詩想所達到的結論在言語之間搖晃這個結論。有時,文字在搖晃躲閃之間,已暗藏結論。

  如本詩的第三章第一部有如下的詩行:「蟑螂/億萬年前就已找到了永恆」。以蟑螂和永恆的連結,是以詩想推翻制式的邏輯思考。蟑螂是人類心目中最卑微的生物,但是得到了人所盼望的永恆。人的永恆,只有去除形體,才能在宗教裡找到救贖。但是所謂蟑螂找到永恆,並非形體不滅,而是億萬年前就已開始步入輪迴。

  因此,這個詩行是雙重反諷,一個弔詭的辯證。一方面,相對於人,最低下的生物反而得到永恆。另一方面,對於蟑螂來說,從億萬年前步入輪迴,蟑螂的物種並沒有提升,還是一隻蟑螂。

  另外,像這樣的詩行:「詩人便笑了/笑聲滴落在稿紙上溼了一片」。「溼」應該跟眼淚有關,但詩行裡卻是由笑聲引起。表面上,不合常理,但實際上,詩所觸及的一個更深沉的真實。笑會引發眼淚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笑到身體無法控制的狀態,二是笑聲裡所暗藏的悲哀。詩人的笑聲可能是一個人生的悲劇的始末,但只有濫情詩人才在詩裡傾訴眼淚。一個嚴謹面對人生思維的詩人,只有苦澀的笑聲。

苦澀的笑聲

  苦澀的笑聲所指引的人生,不是悲劇也不喜劇。但在正反的糾葛中,讓人對生命正色凜然。批評家曾經在我的詩裡聽到苦澀的笑聲。在這首〈漂木〉裡,也充滿了這樣的意象。事實上,在台灣的時空裡,八0年代以後的人生,假如濫情的人生氾濫著眼淚,一個以文字面對荒謬現實的人,絕不會妄想以眼淚來洗滌這個世界。但是世界的荒謬依舊,流轉的歷史,荒謬依舊。從小我的個人到周遭的情境,無不是一個掉了筋骨的圖像:

  正因為無常便有了無奈無助不洗澡換衣的藉口
  把歷史,寫成/帝王流血不止的痔瘡
  他特別突出某個雄強有力的句子/猶之廣場上/那座雕像作勢欲起的陽具
  老人斑邂逅青春痘的錯愕中
  從落日酒吧步出便怒氣全消/敵人只剩下一個/明日勢將崩盤的股市

  這些詩句使讀者哭笑不得。帝王的痔瘡之血流成歷史,雕像在視覺裡最突出的印象是那「作勢欲起的陽具」。老人斑和青春痘的邂逅,是對時間快速消失的驚呼。如果時間無常,空間無理,人們可以輕易找到不洗澡的藉口。如果一切將隨落日成黑暗,還有什麼能再挑逗怒氣,雖然心理知道明日的股市仍然繼續沉淪。

  對於這樣的世界,我們不需要眼淚。眼淚,是虛假的濫情。眼淚,並不是悲劇真正的體驗。不,我們也可以說,苦澀的笑聲,是嚴肅詩人唯一流下的「乾涸」的眼淚。

詩人自我的解構

  身為詩人的洛夫在《漂木》裡解構詩人。詩人在文學傳統裡幾近神話式的行徑,常常被視為浪漫理念的化身。詩人飲酒賦詩,賞月乘風,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模樣。當代的詩人雖然不得不面對人間。但很多詩人,字裡行間,還在黏滯的情愛裡翻轉,還在自我神話裡沉迷。其實,詩人和常人一樣,每天仍然要刮舌苔、刷齒垢、蹲馬桶。但有多少詩人能以生活的題材為詩?能在生活的情境裡看到本真,而以語言化解現實?

  《漂木》不僅觸及到現實,也觸及到詩人的本真。因為觸及本真,詩人嘲諷、「調戲」詩人。調戲的語調並不是對詩或詩人完全的否定,因為《漂木》本身就是一首詩。但也絕不是典型的浪漫詩人理直氣壯的為自己加上冠冕。也許在傷口的碰觸裡,人才真正感知神經的走向。在自我揶揄的過程中,詩人才真正看到自我:

  李白從河裡撈起的/只是一件褪了色的褻衣
  他的詩,一輛破舊的車子/拿什麼去載道?
  不知何時/詩人的顏面上/又多了幾顆後現代主義的雀斑
 
  李白撈月是一再被轉述的美麗神話。但那是透過漫長的時間所顯現的浪漫朦朧之美。若是逼臨現場,撈起的也許「只是一件褪了色的褻衣」。洛夫和李白都是詩人的身份,但是洛夫知道堆積在詩人身上的一些美麗傳言或是神話,大都可能遠離真實。痛苦地褪去這一層裝扮的外袍,才看到詩人的真貌。同樣,有些詩人喜歡說教。但作為載道工具的詩,只是「一輛破舊的車子」。形式和內容的孰重孰輕,只是概而化之的分類。好詩,在說與不說之間。好詩,不是隨意為之,但也不是目的論的化身。要載道,先要體會「道」並非有形的郵遞包裹。不是多了一個後現代主義的粉飾,就增添了幾分姿色,它也許更曝顯自己的雀斑。不是因為會說教,就是好詩。要先是好詩,才可能迂迴說教。類似的詩行在「致詩人」裡瀟灑地蔓延。攬鏡自照,多少所謂的詩人會流下觸及本真的冷汗?

  「致詩人」這一節裡,提到梵樂希:「思想死了/詩,才開始飛翔」。這當然是一個以非為是的反諷。假如「詩是他(梵樂希)的一種特殊思考方式」,思想並沒有死。只是詩的思考,不是常理邏輯的僵化思考。常理思考在路上歪斜地行走,詩跳開這樣的方式,才能「開始飛翔」。事實上,好的詩是最豐富的思想。《漂木》的文字在這樣聲東擊西的撞擊中,讀者需要把握住詩行中真正的語調,否則很容易在其「語言的迷宮」中走失。

  假如讀者能在這些意象紛飛的詩作裡,聽到詩存在的本貌。他將在「致詩人」的結尾裡聽到令人心驚的苦澀的笑聲:

  詩人沒有歷史
  只有生存,以及
  生存的荒謬
  偶爾追求
  壞女人那樣的墮落
  其專注
  亦如追求永恆

  「歷史」是一個高韜的言辭。「永恆」通常也是一個詩人自瀆的字眼。追求永恆和追求壞女人劃上等號。以其強調歷史,不如強調當下的生存。這也許荒謬,但這是存在的本真。因為能坦然面對自我的本真,詩的思維反而跨越自我設限的籓籬。表象是詩人的自我解構,實際上是自我超越的建構。

虛實的辯證

  《漂木》是人間和形上世界的對話,是意象的哲學思考。我曾經在拙作《語言與文學空間》裡論述「瀕死的閱讀與瀕死的寫作」,《漂木》裡也有類似的「詩想」:「詩是逼近死亡的沉默」。但這首詩最醒目的哲思是最後一章裡的「虛實」辯證。

  詩是這樣開始的:

  我低頭向自己內部的深處窺探
  果然是那預期的樣子
  片瓦無存

  只見遠處一隻土撥鼠踮起後腳
  向一片廢墟
  致敬

  詩的哲學是意象的思維。因為只有意象才讓我們體會這是人間。「內部的深處」已經「片瓦無存」,這是實必須回歸於虛。土撥鼠踮起後腳向廢墟致敬是一個動人而深沉的意象。身在人間,人何時才能體悟到「虛」無限的包容力?但只有真實世界的情景才能反襯虛空的浩瀚無涯。只有人世真實的意象才能切入虛空的堂奧:

  一把提琴從幽渺的夢中回來/不巧,路上遇到/一隻剛從巴哈樂譜中出來的蛀蟲
  被自己擊潰/就再也沒有  向/池邊的倒影道歉的必要
  除了虛無/肉體各個部位都可以參與輪迴
  我以為拔掉某個部位的零件//便拔掉了慾望的插銷

  巴哈的音樂是否永恆?對於這位被稱為音樂之父的音樂家,似乎是理所當然。但他的樂譜裡已經有一隻蛀蟲。假如記載音符的樂譜即將消失,它的音樂是否真能永恆?當提琴墜入音符中陶醉時,可曾想到醒轉時已有一隻蛀蟲在等待?吃掉琴譜後,蛀蟲的下一個目標,可能就是那把提琴。

  於是,自我以及另一個審視自我的存有,我和倒影,我和肢體,我和虛空的另一個我,進行存在的辯證。被自己擊潰倒下,在水邊站不出倒影,當然也就沒有向倒影致歉的必要。去掉某一個器官和去掉慾望是兩回事,即使自殘肉體,也拯救不了靈魂。詩行苦澀而自我解嘲。肢體將以生命的各種狀態輪迴,但自我的另一個部分──虛無,將永存於虛空。只要在人間,實和虛將永續地相互糾葛纏繞。

  整首《漂木》也以這樣的意象結束:

  我很滿意我井裡滴水不剩的現狀
  即使淪為廢墟
  也不會顛覆我那溫馴的夢

  井裡滴水不剩,已經到了淪為廢墟的階段,但這樣的虛空並不會「顛覆我那溫馴的夢」。夢在人間,虛空反而更能滋養夢,那是另一種「實」。到底洛夫是強調空還是實?答案應是既實也空,既空也實。實者,把握當下。空者,看淡一切,一切即將過眼雲煙。離心則虛,向心則實。智者,非虛非實,既虛亦實。

後現代的雙重視野

  假使虛實相濟,既虛亦實,非虛非實。詩展現了語言與人生的雙重視野。雙重視野是後現代詩學最具有建設性的內涵,跳脫出一般人將解構學等同於「虛無」主義的論述。其實,當代詩學最重要的發現是,詩不文以載道,不流於主題與道德論述,但詩並不是一無所有。反過來說,詩總是「有話說」,但說了,似乎不願意變成壟斷式論述因而有所不安。假如詩是意象思維,意象本身就具有是與否、虛與實的雙重視野。

  再以《漂木》第四章〈向廢墟致敬〉部分的意象說明。

  〈向廢墟致敬〉的前言引用《金剛經》,此經的思維,在詩行中不時出現:

  實相非相,非無相
  甚麼也不是而牆角的餅乾盒子
  早已空了,螞蟻正整隊回家

  「實相非相,非無相」是對餅乾盒子與螞蟻意象的「詮釋」。這一個「詩行」本身就具有雙重視野。表面上,餅乾盒子是空的,但有螞蟻列隊回家,表示本來有東西被吃光,並非一無所有。可是若是說其「不空」,當下又不存在「實」的印證。此其一。

  另一方面,「實相非相,非無相」的「詮釋」,表面上與以上螞蟻與盒子密實相扣,非常得宜。但細究之,這個經典的名句,實際上要到聖義諦的境界,才能看穿或是呈現「實相非相」;但螞蟻吃餅乾只是存在於有肉身的娑婆世界,是「世俗諦」的情境,「實相」仍有相。

  另外,本章第十三節的意象:

  有人掃走了
  落葉,留下荒蕪

  和被寂寞吵死了的雀鳥。虛無,其本質
  帶有煙燻的焦味,接著
  一群白蟻傾巢而出

  這一組意象和前一例相似,白蟻與螞蟻意象的功能類同。落葉掃走了反而荒蕪,表面上,這樣的狀況可以用典型的弔詭詮釋。但是「弔詭」很容易被簡化成造句與修辭。「荒蕪」在此可能有雙重情境。一是除了落葉,別無所有。一是原來雜草叢生,和落葉相依托,掃掉落葉,只剩下雜草顯現的荒蕪。

  至於「寂寞吵死了雀鳥」也有雙重可能。寂寞本來無聲,但無聲反而引發心靈的焦躁,擴大成無法忍受的吵鬧聲。另一方面,寂寞能造成心靈感受的吵鬧,實際上是其本身具有荒蕪虛無的寂靜。因為,幾近全然的靜默反襯擴大感覺上的喧囂。

  有關寂靜或是沉默,下面一組意象幾乎就是雙重視野的化身:

  沉默
  是金,是一種在內部造反的病毒
  水蛭除了埋頭吸血從不多言

  「沉默是金」是一種病毒,完全翻轉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因此,金是表象,內部實際上是窩藏病毒,意圖造反。換句話說,如此的沉默,並非真的沉默。「造反」兩字引發水蛭的意象,是沉默藉由意象的「現身說法」。水蛭的吸血呼應「造反」,而造反的重點在於行動,不必言說,更不必多言。假如沉默如吸血、如病毒,我們怎能奉為珍寶如「金」?

  以上雙重視野的討論,破解了詩所謂本質的觀照,意象一向就持續在破解與見解中牽動美學的軌轍。以虛實的辯證來說,聖義諦與世俗諦的糾葛,使空實具有雙重面向。但有趣的是,當詩人在意象展現如此面向時,詩人的書寫與成就卻更展現了穩當的「實」。假如某些詩人在詩中一意要強調「實」(如明顯的主題與單一意識型態論述)時,其詩學成就反而蒼白變虛。而當洛夫展現虛實的雙重視野時,他在當代中國詩壇卻反而是屹立不搖的「實」。

  原來,當人或是詩人以「空」來看待人世,他需要相當厚「實」的生命基礎。《金剛經》裡的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味著:心不因個相而生迷戀心或是厭惡心。物有所應,過則不留。但心不住於相,意味世間無不是相。「有無」如此,「實空」也如此。沒有紮實過活的人,沒有資格講空。映照詩作也如此。沒有寫過詩的人,沒有資格講:詩作是徒然的書寫。論及「空」的抽象理念需要堅實的意象。洛夫十幾本詩作,已「厚實地」鋪陳了他數十年的詩路。沒有這一首長詩,他已攀上中國二十世紀詩壇的高峰。有了這一首三千行的長詩,他已在蒼穹向「空」境眺望另一個高度。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0953
  • 叢書系列: 聯合文叢
  • 規格:精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全新!自學法語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法語教材,字母、發音、文法、單字、會話一次學會!
作者:彭璐琪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3-06-08
66折: $ 250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小大人的理財素養2】漫畫圖解.未來不為錢煩惱的致富養成記:從小建立正確理財觀,投資屬於你的美好人生
作者:江季芸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28
66折: $ 28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愛逞強的Ω是我們的共同情人(3)
作者:あやみね稜緒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2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氣質系硬筆1000字帖
作者:郭仕鵬
出版社: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03
$ 22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A-I:從亞馬遜女戰士國到靛藍雙島【全新修訂版】
作者:法蘭斯瓦.普拉斯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8
$ 462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R-Z:從紅河流域到季佐特國【全新修訂版】
作者:法蘭斯瓦.普拉斯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8
$ 46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