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4 項符合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7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這本書當文學作品看比較好,裡面...
轉載自博客來  較差  2023/09/28
這本書當文學作品看比較好,裡面提到很多作家的生平當作案例。 缺點:看完書之後覺得壓力很大,對解決方案的分析不如這一本 「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作者:岡田尊司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9-1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Readmoo
圖書名稱: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依戀形式」堪稱第二基因,從根本影響我們的人格、情感與人際關係。

  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
  為什麼總是在否定、責怪別人?
  為什麼對拒絕和傷害特別敏感?
  為什麼工作和戀情總是無法長久?
  為什麼人際關係這麼困難?

  ◆《母親這種病》作者岡田尊司分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認識造成心靈陰影、負面思考的「第二基因」、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從此,不再讓依戀控制你的幸福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依戀障礙則是現代人精神問題、親密關係失敗的根源。依戀形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而不安全的依戀形式,可再細分為「焦慮型」、「逃避型」與「混亂型」三種,孩童的發展障礙、成年後的焦慮、疏離、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

  ‧從小遭到父母否定,卻總是乖巧順從?
  ‧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容易陷入情網?
  ‧常常衝動爆發負面情感或傷人言語?
  ‧不易維持信任與情感,工作和戀情很難穩定?
  ‧對伴侶要求嚴格,控制欲驚人?
  ‧喜歡黏膩的依賴關係?
  ‧習慣在人群中扮演小丑?

  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以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歐巴馬、賈伯斯等名人的具體案例,探索每個人的依戀形式與深層心傷,分析親子關係帶給孩子的影響,以及長大成人後如何化為一生的人格特質。

  讀完本書,瞭解自己或家人、伴侶、朋友、同事的依戀形式與行為特質,進而學習理解和陪伴,邁向修復與和解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岡田尊司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夫妻這種病》後,關注每個人心中渴望被愛的孩子,直指不安與焦慮、無法專注或冷漠無情的癥結,修復受傷的安全感

  ‧書中附有「成人依戀訪談表」與「依戀形式診斷測驗」,解析屬於你的依戀形式

  ‧以文學、政界及影視名人的真實案例,剖析依戀形式如何帶給孩童長達一生的影響

  ‧不只點出問題,更詳細敘述陪伴與和解的方法,擺脫不安與焦慮,進而邁向幸福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
  番紅花(親子作家)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作家)

  真情推薦




作者簡介

岡田尊司(OKADA TAKASHI)

  一九六〇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作家。目前擔任岡田診所(位於枚方市)院長。自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系退學,後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並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及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著有《逃避型依戀障礙》、《壓力與適應障礙》、《不要說是發展障礙》、《為工作者而寫的精神醫學》、《邊緣性人格障礙》、《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思想控制》、《依戀崩壞》等。此外也以小笠原慧的筆名撰寫小說。著有《DZ》、《掌中的蝴蝶》、《你是否聽見風的聲音》等作品。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玩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本書當文學作品看比較好,裡面...
轉載自博客來  較差  2023/09/28
這本書當文學作品看比較好,裡面提到很多作家的生平當作案例。

缺點:看完書之後覺得壓力很大,對解決方案的分析不如這一本

「依附:辨識出自己的依附風格,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與他人建立更美好的關係」
 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狀況呢?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10/01
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狀況呢?
-從小遭到父母否定,卻總是乖巧順從?
-無法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容易陷入情網?
-常常衝動爆發負面情感或傷人言語?
-不易維持信任與情感,工作和戀情很難穩定?
-對伴侶要求嚴格,控制欲驚人?
-喜歡黏膩的依賴關係?
-習慣在人群中扮演小丑?
.
我是一個屬於焦慮型的人,當遇到一個逃避型的人,
就會覺得完全不能理解又很生氣對方。
.
先來說說什麼是依戀。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形式分為「安全型」與「不安全型」兩種,而不安全的依戀,可再細分為「焦慮型」、「逃避型」與「混亂型」,孩童的發展障礙、成年後的焦慮、疏離、不安與控制欲往往來自不安全的依戀形式。
.
這本書是我和先生交往時買的。
因為我們的依戀是在極端的狀態,
對於逃避型的人為什麼有這些行為完全沒有任何概念。
這個問題嚴重到影響到我們兩個的關係。
.
這本書很清楚從"為什麼會變成不安全依戀"、
"不安全依戀的影響"、"不安全依戀只有缺點嗎?",
到最後"如何幫助自己/別人從不安全依戀慢慢調整自己"。
.
雖然很多篇幅會看到自己的問題被赤裸裸的寫在書上,
但看到其實滿開心的而且輕鬆很多,
有一種「原來我不是怪胎,只是受傷了而已」的感覺,
不只更知道要怎麼和自己完全相反的人相處,
而且讀完也知道要怎麼樣照顧自己,
才有辦法慢慢地讓自己變健康。
.
這本是三年前讀的。Facebook的回顧,
讓我想起這篇又重新修改後,跟大家分享。
三年前我和先生的關係陷入膠著,當時的我雖然偶而會看書,但沒有固定閱讀的習慣。這是我買的依戀關係的第一本書。有趣的是,三年後的今天,我和先生居然已經完全不會為此苦惱了。雖然說偶而他還是出現逃避狀態,我也時不時會焦慮,但當狀況發生時,我們都知道怎麼應對了。
.
關係依戀中很入門又非常實用的一本書,跟大家分享。
 本書的主題「依戀形式」,簡單的...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8/08/24
本書的主題「依戀形式」,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俗稱的「安全感」,從嬰孩時期與父母的關係、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對自己、對人、對環境與世界是否信任、感到安全,大致分為「有安全感」的「安全依戀」;「缺乏安全感」所引發的焦慮不安與過度依賴的「焦慮型依戀」; 以及同為「缺乏安全感」並為了逃避受挫所產生的對親密關係與信任的障礙的「逃避型依戀」

作者大致上以近代的多位日本文學家、西方文學家與哲學/思想家、藝術家、政治家、企業家....等眾所皆知的名人們為例,說明這些在世人眼中名留青史的「成功者」不為人知的一面,認為他們其實都是依戀障礙者,並從他們本身的作品、歷史及訪問資料文獻來分析他們的童年、青年時期的遭遇,推斷他們是屬於何種依戀障礙者

或許因為書中的例子皆是名人,而且大部分是已過世的名人(可能避免被告),方便讀者借鏡跟了解依戀障礙,不過由於作者畢竟始終未曾親自接觸過這些已故名人,相較於西方作者的心理學相關著作中,皆是以自身實際接觸過的臨床經驗為例來解釋,這本書的例子則都算是作者「間接的推斷」,而非親身經驗

另外我覺得日本的精神科醫師們的心理學相關著作,普遍流於對某個心理、行為特徵做重複性太高的一再贅述,用一整本書的篇幅來論述、佐證同一個觀點,且皆使用心理學專有名詞,很不口語化,對於只是想了解自己的不安全感根源、尋找解決心法、完全不具心理學基礎概念與背景的讀者來說,不算淺顯易懂,書中最後對於「實際解決的方法」這部分所能提出的概念與可行性又比較弱,也太過理想化,例如在本書中很常提及,有依戀障礙者應找個能理解自己的「戀人」來幫助自己建立安全感與自信心,但我極度懷疑這個概念非常不實際,因為事實上,「健康、平等、尊重的愛情關係」是已經有安全感基礎的人才有實力去建立跟發展的,但作者卻鼓勵已經安全感極低、自尊結構不穩的人,還要去辨識出誰是可依靠與信任的對象、期待能以愛情這麼無常的關係來拯救自己,我想這在現實中恐怕多半是物以類聚、只會吸引跟自己的心理素質一樣脆弱的對象吧,不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對彼此來說甚至有極高的機率是雪上加霜、二次創傷居多

總的來說,我認為本書跟很多日本的心理學相關書籍的內容架構與模式頗為類似,本書可以讓讀者對「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安全感程度與相關後遺症」有初步的認識與概念,但因為對單一觀點的贅述太多,因此所涵蓋的廣度不太夠,解決方法也不太實際,是可以參考看看,只是光看完第一遍就覺得很累,不太具有「隔一段時間再看一次都有不同的吸收與收穫」的深度與層次感
 堪稱今生最愛之書,精神病什麼的...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8/02/19
堪稱今生最愛之書,精神病什麼的,一直都無法解釋我覺得自己異於常人的原因,這本書給我一切解答…一看就停不下來,除了探索發掘自己,找出原因,也能更了解別人,很感謝提出依戀這個概念的人,真的太受用了
 為何我們不能好好愛人?無法卸下...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4/24
為何我們不能好好愛人?無法卸下心房接收他人的愛?總是敏感?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每個最早認識的人是家人,家是一個安全基地臺,然而這座基地臺會影響你後半段的人身。



依附一詞,原是研究嬰兒和照顧著的情感互動觀察,然而這些互動都和長大後的我們習習相關。
換句話說,成年的情感問題,其實很可能在兒時就以存在。

本書以家庭為出發點,從一個照顧者和孩子的依附關係,對孩子未來,甚至是成年的影響。
穩紮穩打的內容,一點也不馬虎,帶你一步一的探索兒時的內心世界,找到真實的自我。
裡面有許多值得參考和聯想的個案,以及依戀形式分析。

我認為這本書和作者的其他兩本(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很類似,只不過內容更明確的解釋依附理論。如果你認為(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對你有幫助,那麼你將更喜歡(依戀障礙)這本書。



就讓本書帶你座上時光機,探索最根本的自己。
 這本書不僅內容豐富,譯者也翻譯...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7/04/03
這本書不僅內容豐富,譯者也翻譯的十分到位,讓我不禁好奇去查譯者是否有心理學背景。

作者舉了相當多的案例在講安全和不安全依附的成因、行為,最後也提出了解決方式,不管是想自我療癒的人、想幫助周遭親友的人,還是單純想多從一個角度瞭解人的行為的人,都十分推薦閱讀這本書。因為我對依戀的理論有初步瞭解,所以閱讀起來覺得作者寫的深入淺出,但對於完全沒有心理學背景的人,不知閱讀起來是否覺得容易。

有點可惜的是最後面的測驗,並未包含若其中一種依戀特別高,但另兩種依戀也接近10分的情況,只能讓讀者推敲、多閱讀其他書籍了。
 《依戀障礙》並不是一本空洞的勵...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2/19
《依戀障礙》並不是一本空洞的勵志名言集,而是講心理學上的「依戀形式」(依附形式)對人性格的影響。

我是個俗稱小劇場很多的玻璃心女生,極度沒有自信,也很沒安全感,常常害怕失去情人和朋友,也一直不知道我的個性為什麼這麼黏人。

讀了《依戀障礙》這本書後,才知道我大概是屬於「焦慮型依戀障礙」者,看著書裡與我的狀況非常類似的分析,才開始練習不要假裝正面思考,而去瞭解自己依戀形式的形成原因,進而重新建立自己的依戀形式、尋找安全堡壘並且培養安全感。

這本書把每個人的依戀形式分成「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混亂型」四種,其中的案例不乏日常生活中會遭遇到的問題,如工作作不久、容易愛上別人、喜歡在群體裡扮演小丑等等,讀完這些深入淺出的分析,我才知道依戀形式的存在,並且去理解小時候母親的行為、並且開始學習和解。

而且翻譯的文字很順很好懂,推薦給想看心理學相關書籍又怕太難的人。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商業洞察力:9大基模 × 3大思維 × 3套實踐方法,透視商業本質,擁有開掛人生!
作者:劉潤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21-10-05
66折: $ 231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1001塔羅牌陣完全圖解指南:萬事皆可問
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4-01-31
66折: $ 792 
博客來 - 今日66折
小狗錢錢(1+2套書):全球暢銷500萬冊!德國版《富爸爸,窮爸爸》
作者:博多‧薛弗 (Bodo Schäfer)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3-03-29
66折: $ 46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內心的糟糕念頭 7 (首刷限定版)
作者:桜井紀雄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5-13
$ 14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精靈幻想記 (首刷限定版) 25
作者:北山結莉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6-30
$ 23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GTD、子彈筆記、原子習慣、PDCA,重新理解30個生產力實作方法
作者:趙胤丞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01
$ 33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想被辣妹玩家稱讚好棒棒 (3)
作者:げしゅまろ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6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藥屋少女的呢喃~貓貓的後宮解謎手帳~-14
作者:日向夏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7
$ 10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迷因國文:我的108課綱古文15篇哪有這麼可愛!
作者:黃星貿
出版社:好人
出版日期:2024-05-22
$ 30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