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空間方位,是真實與虛擬的境地和境況,是生命中有聲或無聲的所在,是詩人思索問題的所在──「便若是恬靜的暗暝啊……/檢采(說不定)有人會想起伊,想欲知影/鐵窗內,失蹤的七首詩/到底是啥款的風景?祕密/到底,是毋是藏佇歷史/猶原無人知影的,所在」(〈所在──我讀楊華,鐵窗內的《黑潮集》〉)。詩人的心內和字句間「逐所在(隨處)」都是對於他者、土地、人間的提問和愛意。
黃明峯的「臺語現代詩」,精確、優雅而傳神,甚至有的發音必須是「巷仔內」的行家才能道地讀出。他熟稔地掌握臺語文的聲腔、語感和節奏,尤其要緊的是,他以自己「所在」的新世代思維和美學,開闢臺語詩的新風景,讓臺語詩具備網路時代的觀點和當代的技藝,自由詩體在他的臺語詩中鮮活靈動,不再侷限於韻文或雅歌,打破一般人對臺語詩的印象。
名家推薦
黃明峯的所在內,「寫詩的人」是暗光鳥,唱出性命的歌聲,安慰流逝的年華,暗光鳥也自問:「為啥物寫詩?何乜苦創治家己?」詩人雖自苦,卻也自豪地說,即便寫到人生的終站,「死──嘛是一種值得囂俳的媠氣。」──李進文/詩人
《所在》落實、發揚曾經的「河洛方言」,兼致古意盎然與俚諺妙趣,美不勝收,就像一鍋熬煮多年的老湯,釋放了藏在喧嘩眾聲裡的古言舊語,使得臺語文學創作不再局限於耳朵的鄉愁。──鄭慧如/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