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認為舒國治應該做些跟電影有關的事
(乃他太懂電影,又生就一雙看透人生的眼睛)
終於,他出了他第一本 電 影 書。
人的觀影經驗,通過了歲流月送,通過了世情參攪,往往形成飄忽的記憶段屑,此人生極有趣又難以敘說景狀也。記憶,令我人自己歷史有了不甚成系統的擁藏;而觀影,令二十世紀之人更激濺拓廣了這番奇妙的擁藏。
有什麼電影,是我們一定要看的?或者說,這部片子它說的就是我的故事?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說什麼也必須去看。
我人幾十年來,看的皆是別人的故事,而照樣興味盎然。在那當下,以他們的悲樂為悲樂,常不能自已。便這麼,我們走出戲院。隔不久,我們又走進戲院。
可以說,觀影是一段受騙的過程。而這受騙,人並沒有損失。
作者簡介:
舒國治
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於臺北。
六十年代薰陶於西洋與日本電影並同搖滾樂而成長的半城半鄉少年。與文學相較,影像與真實生活影響他更多。七十年代原有意創作電影,但終只能步入寫作,卻成稿不多。
一九七九年以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備受文壇矚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七年浪跡美國,遊經之州,凡四十四。一九九七以〈香港獨遊〉獲第一屆華航旅行文學獎首獎,一九九八又以〈遙遠的公路〉獲長榮旅行文學獎首獎。遊記中擅寫庶民風土、讀書遊藝、吃飯睡覺、道途覽勝,有時更及電影與武俠。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人稱「舒式風格」。一九九○年返臺後,被「臺灣新電影」導演順手抓去安插於無關宏旨角色,遂出現在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余為彥《月光少年》,侯孝賢《最好的時光》、《刺客聶隱娘》片中。二○○○年以《理想的下午》一書,另闢旅行書寫文人風格,一時蔚為風潮。
出版有《理想的下午》、《讀金庸偶得》、《臺灣重遊》、《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臺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水城臺北》、《臺灣小吃行腳》、《宜蘭一瞥》、《臺北游藝》、《雜寫》、《遙遠的公路》、《我與寫字》、《憶楊德昌》、《門外漢的東京》、《我與吃飯》等書。
章節試閱
書名叫《閒中觀影》,是與我在聯文的前一本書《窮中談吃》有一個對仗。
我注意的吃主要在窮的時光,而剛好我早年的觀影,也都在閒的狀態下。
這個窮,不知何故,於我很重要。 乃成年後的我,甚至中年後的我,很感念這個窮。 我幾乎常常講:「我一輩子受惠於貧窮」這樣的話。 因為窮,我樂於生活簡略,不事繁飾,也因此不愛追逐榮華,亦即,人生很容易就混過去了。
也由此,因貧窮而得出了許多閒,這閒,便在兒童時全用來看電影矣(請參〈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一文)。
那時(五十、六十年代)的台北小孩,因為擁有的東西太空無了;沒有錢,沒有玩具,沒有人生框架,遂成為,有了很多「閒」。 也於是許多人找到了電影。
當然,觀影也需要錢。 但整的來說,門檻頗低。 尤其免費的觀影(像空場上架起一張布,像有些單位的禮堂之放映……),極低價的門票(二輪戲院……尤其「台北學苑」的兩片只一元……)也頗多。
因為看電影,我自幼即很具「目力」。 乃太多事它的前因後果,我雖是小孩早就一霎時就了然於胸。 也就是我常說,我們因兒時看太多電影,自然就獲得許多「世故」。
這是人生很奇妙的學問。 他們說「世事洞明皆學問」,我們小孩沒到社會去接觸世道,但經由觀影,也早具備了這種學問。
甚至因為埋頭於觀影,不怎麼理會家庭或學校或周遭社會所平日生發之「人與人之間總有之事」,反而可能有一點「逃開了不少世俗」。
好比說,社會中常講的「婆媳之間」事,或家中兄弟爭產事,或機關裏同事傾軋等事,我從小就覺得「他們怎麼在這些小東西上弄出如許多紛擾?」
莫非我有點用編寫故事者的角度來俯看那些世俗百姓的愚昧嗎?
因為廣看電影,我發現我也很懂日本。
我曾在文章中談到我懂日本,有一部份是因為 我是寧波人,更大一部份是童年看日本片。
兒童最先攝取的,還是劇情。或說,劇情中的外觀動作(尤其是打鬥)。 不然也是人的情態。 然看著看著,也會看到風土。 而這便是日本片最豐富之處。
本書中少少幾篇文章,粗略道出了我自小孩以來碰撞上的電影人生。 但皆沒說得詳盡。
像藝術片便沒特別著墨。 而日本片我深有感想,但也淡淡說個幾句(小津、黑澤明)。 美國片我最看得多,但這裏也只雜亂談了一些(休斯頓、庫柏力克、老片、細節、舊金山、Drive-in)。
國片呢,我也愛說幾句。 這裏談了胡金銓、宋存壽、侯孝賢、楊德昌。 也不少了。
文章的出現時段,也可一說。〈大導演庫柏力克〉寫於一九九九年,乃他剛過世。然沒說得完盡,隔了幾年,再加寫了兩倍長度,投給上海陸灝先生編的《萬象》雜誌。
〈也談小津〉一文,為了紀念小津一百年,侯孝賢主持的電影學會,將編一本小津百年的特刊,邀稿寫成。
同樣的年分,二○○三年,還寫了〈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
接著一直寫到了二○○四年的〈雲煙過眼──談電影細節〉。
這書中還收了一九八六年寫的〈雜談表演〉,一九八七年的〈約翰‧休斯頓──電影與人生渾然一氣〉(他逝世於該年),以及一九九○年寫的〈美國露天汽車電影院〉。
而疫情前後還寫了黑澤明、宋存壽、Sam Peckinpah小文。
書名叫《閒中觀影》,是與我在聯文的前一本書《窮中談吃》有一個對仗。
我注意的吃主要在窮的時光,而剛好我早年的觀影,也都在閒的狀態下。
這個窮,不知何故,於我很重要。 乃成年後的我,甚至中年後的我,很感念這個窮。 我幾乎常常講:「我一輩子受惠於貧窮」這樣的話。 因為窮,我樂於生活簡略,不事繁飾,也因此不愛追逐榮華,亦即,人生很容易就混過去了。
也由此,因貧窮而得出了許多閒,這閒,便在兒童時全用來看電影矣(請參〈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一文)。
那時(五十、六十年代)的台北小孩,因為擁有的東西太...
目錄
自序
演員與時代
雜談表演
也談小津
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
約翰‧休斯頓──電影與人生渾然一氣
大導演庫柏力克
雲煙過眼──談電影細節
想老片
電影本事之寫法
舊金山史的電影
也談胡金銓
美國露天汽車電影院
晚期電影竟然還那麼好的黑澤明
時代會淹沒有些電影
新電影之前的偉大導演
從侯孝賢說起,也及楊德昌與臺灣新電影
自序
演員與時代
雜談表演
也談小津
老電影與逝去的時代
約翰‧休斯頓──電影與人生渾然一氣
大導演庫柏力克
雲煙過眼──談電影細節
想老片
電影本事之寫法
舊金山史的電影
也談胡金銓
美國露天汽車電影院
晚期電影竟然還那麼好的黑澤明
時代會淹沒有些電影
新電影之前的偉大導演
從侯孝賢說起,也及楊德昌與臺灣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