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張中良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與發展同外國文學具有密切的關聯,外國文學的翻譯即是其重要的橋樑。近年來,隨著比較文學視野的拓展、翻譯研究的興起,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研究取得了一批可觀的成果,譬如關於嚴複、魯迅、周作人、胡適等翻譯家的研究,關於百餘年翻譯文學歷史之整體或斷代的梳理,關於俄蘇、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別文學翻譯狀況的概括,關於莎士比亞、普希金、易卜生、泰戈爾、海明威等作家譯介的典型剖析,等等。但是,涉及小說、散文、話劇、詩歌等文體的翻譯研究則相對薄弱一些,這或許是因為越是深入到文體機理的研究,難度就越大的緣故。
做翻譯研究至少應精通一門外語才好,有比較文學的學術背景則更為理想。西南大學新詩研究所熊輝教授本科為英語專業,打下了堅實的英語基礎;碩士階段轉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博士論文為《五四譯詩與早期中國新詩》,而後又承擔了「中國現代詩人與翻譯」的研究課題,這兩項研究的成果均已出版。正因為熊輝具有這樣的學術背景,所以,當他二○○九年來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時,我作為合作者,自然支持他發揮自己之所長,繼續拓展詩歌翻譯與中國新詩的研究領域。經過交流,確定以「現代譯詩與中國新詩文體」為博士後研究選題,後來,這一選題獲得了人事部第四十六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
做學問,有憑聰慧者,也有靠下苦功者,二者均能做出成績。熊輝感覺敏銳,思維活躍,詩的靈性與思辨能力兼備,當屬聰慧型,同時又肯下苦功,做出成績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博士後研究報告《現代譯詩與中國新詩文體》提交後,得到考核小組的一致好評,認為在翻譯詩歌與中國新詩文體建構方面具有開拓性與系統性。經過修訂,這份博士後研究報告更名為《現代譯詩對中國新詩形式的影響研究》,將由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我自然十分高興!
《現代譯詩對中國新詩形式的影響研究》,從現代詩人的譯論、詩論、翻譯與創作中尋繹出大量相關的資料,其中不少是著者第一次輯錄與闡釋;在豐厚的材料基礎之上,視野開闊,思辨綿密,把翻譯理論、翻譯實踐與新詩創作聯繫起來思考,在歷史的梳理中對典型現象予以深入剖析,對現代詩歌的文體觀念、語言建構與自由詩、現代格律詩、散文詩、小詩、現代敘事詩等形式建構同詩歌翻譯的關係詳加梳理與分析,其中的自覺選擇與不自覺的誤譯,可喜的成功與生澀的嘗試,均得以深入細緻的闡釋,全面、系統地呈現出外國詩歌的翻譯對中國現代新詩文體建構的重要意義;作為附錄的「現代譯詩研究成果目錄」也頗具文獻學價值,既為課題本身列出了學術背景材料,也給學術界提供了查閱文獻的導向圖。這部著作還告訴我們,文體內部的翻譯研究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熊輝學術自覺較早,這樣年輕就取得了值得稱道的成績,可以預期,他在孜孜矻矻的探索中,一定會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推出新的成果。
二○一二年十月四日於北京遠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