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一月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人民推翻了統治者。革命的種子飄到了北非及中東,掀起一股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運動的浪潮。二○一一年二月中旬,中國大陸的各城市也發動軟性的抗議行動,此時,電影《讓子彈飛》發出一枚影像符碼,痛擊共產黨政權下的腐敗……第一本以圖像符號傳播討論茉莉花革命的書籍,且結合電影符碼詮釋茉莉花革命在中國的衍伸。
突尼西亞與埃及「茉莉花革命」的結果使人們對符號傳播的催化力有了新認知。此次革命由於圖像符號透過網際網路的迅速擴散,成功地凝聚廣大人民的革命意識,推翻獨裁政權,進而造成中東地區掀起一股民主轉型浪潮。作者整合幾位學者的革命理論,並結合「符號學」解讀符號、人與社會文化脈絡關係的溝通法則,探討革命符號在新媒體的傳播下,所帶來的巨大效應。另外,2010年上映的中國大陸電影《讓子彈飛》影片中,大量運用各種符號指涉,使電影所傳達的符號和「茉莉花革命」的符號意象相結合。作者藉由突尼西亞和埃及的研究結果,探討「讓子彈飛」和「茉莉花革命」的符號意涵,並連結「茉莉花革命」對中共的影響及其反應,分析中國大陸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林疋愔
1985年生。職業軍人。專長為學術研究、寫作、油畫、國畫。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應用藝術系畢業、國防大學政治研究所國際關係組碩士。致力於將符號學、傳播理論與政治現象作跨領域的整合,希望提供不同的研究方向與成果。
章節試閱
面對突尼西亞、埃及的變遷,人們都在思考中共的未來出路。有許多人認為茉莉花革命在中國大陸的機會不大,因為中共缺乏強大的反對派,其軍隊被共黨的意識形態操縱的時間太久,民眾受壓迫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面對暴政的態度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中國大陸的人民大部分還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支持份子,相較之下,關心政治且能突破網路封鎖看真相的網友才數百萬,結構鬆散,難以與中共政權抗衡。加上中共三十年來改革開放成就斐然,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因此儘管中國大陸存在貧富不均、民主人權等嚴重問題,但這方面的不滿被經濟成就及國家地位提升等因素覆蓋過去。
另一原因是胡溫體制的政治改革建立典範,胡錦濤和溫家寶作為中共第四代的代表行領導人物,他們相似的行政經驗和政治經驗,使中共政治邁向新的紀元。首先,胡溫創造「學習型政府」舉辦多次集體學習,內容分別涉及法律、經濟、社會、軍事、黨建思想、文化建設和國家現代化等各面向。 有理由相信,如果集體學習的制度不斷持續,對中共高層領導知識領域的擴充,肯定具有莫大幫助,如果地方也能上行下效,蔚為風氣,影響的不只是領導階層,可因此肅立一個新的形象,讓人民對政府改觀。
其次,胡溫政府是平民化政府。他們經常出現在貧窮、落後、有災難的地區,他們接觸弱勢、基層的人民,他們面對民眾、關心民眾,因此獲得人民的喝采。縱觀中共三十年來的改革成果,儘管存在貧富不均、民主人權等嚴重問題,在這方面的不滿已被經濟成就及國家地位提升等因素覆蓋過去。但短暫的安定不代表永遠的安定,中共仍面臨許多轉型危機。
一、 中國共產黨桎梏下的人民與社會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執政已經超過60年,採取專制獨裁的統治模式,在毛澤東與鄧小平去世後,黨的領導雖呈現政局常委集體領導,黨國體制的政體結構仍頑強存續。 中共無疑有許多只想抓權得利的人,但也存有有識之士,能看到歷史的趨勢,以及危機到來的緊迫。例如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都曾做過政治改革的努力,卻因未觸及中國政治的實質問題,導致政改無法落實,或是半途而廢。而目前中國大陸只剩政權的整體性整合。毛時代滅絕了絕大部分的整合機制,鄧時代又瓦解毛時代所培育的替代機制,當今政權則把一切異己力量當作不穩定因素消滅於萌芽,於是中國只剩一個完全依靠行政體系和員警手段的一黨政權,鉅細靡遺地看管著13億人口。
中共對媒體的壟斷,使民眾也難以知悉政府內部的腐敗與地方官員的醜聞,中共也一再灌輸人民,中國大陸必須要由共產黨領導,西方的多黨制不適合現今的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要人民在享受經濟改革開放利益下,能夠自覺性體察共黨集體領導的重要性。就短期而言,民主革命恐難實現。這也是「茉莉花革命」遲遲難以開花結果的結構框架因素,此狀態下的中國,任何政權的不服從都是以卵擊石,社會被黨的指揮棒任意指揮;然而,這樣的穩定伴隨著非常嚴重的風險,一旦政權喪失功能,或是其他的不穩定因素擴大到黨無法掌握,失控隨時會發生。
面對突尼西亞、埃及的變遷,人們都在思考中共的未來出路。有許多人認為茉莉花革命在中國大陸的機會不大,因為中共缺乏強大的反對派,其軍隊被共黨的意識形態操縱的時間太久,民眾受壓迫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面對暴政的態度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中國大陸的人民大部分還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支持份子,相較之下,關心政治且能突破網路封鎖看真相的網友才數百萬,結構鬆散,難以與中共政權抗衡。加上中共三十年來改革開放成就斐然,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因此儘管中國大陸存在貧富不均、民主人權等嚴重問題,但這方面的不滿被經濟成就及國家地...
作者序
自序
一開始,我就被「茉莉花革命」這個詞深深吸引,令我好奇的是,以花朵這樣的軟性名詞來形容一場革命,其中到底蘊含什麼樣的精神與意涵。茉莉花革命對阿拉伯世界的衝擊,延伸了一個重要的議題,那就是這波動亂能不能使中共成為下一個茉莉花革命國家。事實上,在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繼出現小規模、無組織的街頭示威,響應網上關於各城市進行「茉莉花革命」的號召。就連電影《讓子彈飛》也因其中的「敏感內容」,觸動中共當局的神經,而被下令減少放映場次與媒體宣傳。
另外,中國大陸畫家艾未未因創作一系列諷刺中共政權的藝術作品而被監禁。《讓子彈飛》這部電影和民運藝術家艾未未的藝術創作,都是試圖運用各種圖像、動作、語言的指涉意涵來批評共黨的政權腐敗,藉由符號傳達與接受者互動產生共鳴,凝聚廣大人民的意識型態,以符號的力量建構一場新的民主革命。
綜合而言,民主革命方式的變革與影響,可以從茉莉花革命中得到證實。符號意涵的建構加上新媒體的迅速傳播,針對獨裁者的弱點進行有效打擊,凝聚人民的力量,成功推翻執政多年的突尼西亞與埃及政權。在革命的話語、圖像和符號性行為的研究中,必須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與經濟環境在革命符號產生過程中的作用,尤其是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及中東造成這麼大的連鎖效應,許多學者已將新興媒體當作催生本次第四波民主化的主要力量。中共甚至為了因應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與廣度,投入大量資源,建構網路監控的相關系統,避免顏色革命的蔓延。學者們雖針對符號學、非暴力革命理論、顏色革命個案、傳播科技等領域做深入探討,所提出之理論觀點也有重疊之處;但缺乏一綜整性的理論架構來分析民主革命與符號建構之間的關係,更缺乏以符號理論來探討茉莉花革命,以及符號擴散對中國大陸影響的研究。
感謝林中斌副部長特地為本書作序,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沈明室博士,能支持我完成這樣跨領域的研究,甚至鼓勵我將論文出版;也很感謝秀威出版社在協助我出版的過程中,能不斷地和我溝通,展現出細膩與專業。期勉未來自己能以此研究基礎,發展更為宏觀之整合型理論,深入研究圖像符號、影像、話語、媒體對政治運動的影響力。
林疋愔 謹誌
2012/11 桃園
自序
一開始,我就被「茉莉花革命」這個詞深深吸引,令我好奇的是,以花朵這樣的軟性名詞來形容一場革命,其中到底蘊含什麼樣的精神與意涵。茉莉花革命對阿拉伯世界的衝擊,延伸了一個重要的議題,那就是這波動亂能不能使中共成為下一個茉莉花革命國家。事實上,在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繼出現小規模、無組織的街頭示威,響應網上關於各城市進行「茉莉花革命」的號召。就連電影《讓子彈飛》也因其中的「敏感內容」,觸動中共當局的神經,而被下令減少放映場次與媒體宣傳。
另外,中國大陸畫家...
目錄
推薦序/林中斌
推薦序/沈明室
自序/林疋愔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貳、研究目的
第二節 文獻探討
壹、革命與符號學
貳、非暴力革命與個案
參、圖像符號與媒體的催化角色
肆、綜合評述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壹、研究途徑
貳、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貳、研究限制
第二章 革命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革命理論的探討
壹、革命的定義
貳、革命的理論背景與發展
第二節 革命的符號話語與實踐方式
壹、革命的話語和符號性行為模式
貳、革命之符號運用策略-暴力革命的轉向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符號與媒體功能的影響
第一節 符號學研究的發展與應用
壹、符號學的發展
貳、結構解構與再建構
參、符號學理論在傳播研究的運用
第二節 圖像符號與民主革命
壹、圖像符號的意涵與傳達
貳、圖像符號傳播與政治象徵
第三節 傳播科技對革命的催化作用
壹、傳播科技的發展與演進
貳、傳播對革命的擴散效應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茉莉花革命」的案例研究
第一節 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
壹、革命背景分析
貳、符號與傳媒效應的影響
參、連鎖效應
第二節 埃及「茉莉花革命」
壹、革命背景分析
貳、符號與傳媒效應的影響
第三節 突尼西亞與埃及「茉莉花革命」綜合評析
壹、革命情感的觸發器-符號運用
貳、武裝部隊的專業化
參、新媒體的催化作用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讓子彈飛》電影符號與中國「茉莉花革命」的可能性
第一節《讓子彈飛》電影的符號運用
壹、電影符號學
貳、《讓子彈飛》的電影符號
參、《讓子彈飛》對中共「茉莉花革命」的催化作用
第二節 中共反制符號擴散效應的作為
壹、中共對「茉莉花革命」的態度與政策
貳、黨的妥協與改革
參、中共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可能性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壹、符號的運用
貳、網路及社群網站對革命符號的擴散作用
參、中共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可能性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推薦序/林中斌
推薦序/沈明室
自序/林疋愔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貳、研究目的
第二節 文獻探討
壹、革命與符號學
貳、非暴力革命與個案
參、圖像符號與媒體的催化角色
肆、綜合評述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壹、研究途徑
貳、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貳、研究限制
第二章 革命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革命理論的探討
壹、革命的定義
貳、革命的理論背景與發展
第二節 革命的符號話語與實踐方式
壹、革命的話語和符號性行為模式
貳、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