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天道幽深,暗藏玄機,說破了鬼神驚嚇,能解者輝映山川。
成都是一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城內有府、南二河。南河又名錦江河,在城南,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可到樂山;府河由西向北,繞城大半,到東門大橋下去不遠,同南河交匯;二水合流東去幾百米便是九眼橋。舊橋有九個孔洞,長四十丈,寬四丈,高三丈,是座拱背石橋。它剛好同橋下南岸不遠之地、一座十多層高的白塔相輝映,因此有「橋弓塔箭」之說。白塔所在地叫白塔寺。
前書《方腦殼傳奇》第一回說,明末清初,張獻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不久,因街市民謠:「橋似弓,塔似箭,箭箭射中金鑾殿」,引起不安,派兵去拆九眼橋下南岸的白塔,引出傳奇故事,這續集的故事也是由此開始,茲錄於下,以續前緣。
這天,張獻忠的御林軍統領帶兵來拆白塔之時,只見法號玄空的守塔法師合掌口唸「阿彌陀佛」,對統領道:「成都古稱龜城,史前之巴蜀曾是一片汪洋。西元前三一六年,秦滅巴蜀,派張儀入川築城,屢築不就,後有大龜浮於水岸,張儀乃按大龜爬行之線,築城終就。現若掘地三尺,即可見水。此塔為鎮海神塔,鎮的海眼,若是拆塔,海水湧出,會將成都淪為汪洋。將軍如若不信,入夜可將耳貼於地面,自可聽見海濤洶湧之聲。」
統領不信,喝退玄空法師,仍令手下拆塔。當塔拆到最後一層時,眾人見塔中現出一個石碑,上面刻有「修塔為鎮龍,拆塔張獻忠,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的偈文,不禁大驚。
張獻忠聞報,立即率眾文武親臨現場審視,他的軍師讀了偈文,心存疑慮,反覆觀察石碑後,附在他耳邊悄悄地說:
「大王,此碑表面看似陳舊,仔細一看,根本不像過去造的。微臣結合街上流傳的那首民謠細細思量,估計有人暗中作怪,故弄玄虛,用以唬嚇大王。」
張獻忠聞言大笑,令人趕快將石碑掘起,玄空法師見狀,合掌再次苦苦阻攔。
這時,圍觀者已是?三層、外三層。眾人聽說碑下鎮的是海眼,紛紛隨玄空法師跪在地上磕頭,求張別動此石碑,以免生靈遭難。張獻忠大為惱怒,喝退眾人,命手下人即刻動手,不得有誤。
豈料,石碑剛被挖鬆,眾兵丁套上繩索正欲將其抬起之時,忽聽一聲巨響,眼見碑下冒出一股霧狀水柱,將石碑托到半空,裂為粉末,水霧相交,形成了斗大一朵彩雲,往河的上游冉冉而去。在場人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待一切恢復平靜,眾人這才發現玄空法師已在塔邊一個青石板上坐化。
是夜,張獻忠心驚肉跳,坐臥不安。他喚過軍師,問他:「今日之事是吉是凶?」
軍師不假思索,隨口答道:「微臣以為,今日之事與《水滸》中洪太尉誤走妖魔相似,應是以宋江為首的部分梁山好漢,當初只反貪官不反昏君,違犯天意,死後其三魂七魄被貶於蜀中,鎮在塔下,大王今日將其放出來,即是天意,想來此舉對大王無損,請放寬心。」
張獻忠聞言心下釋然。
軍師剛一離去,有值日星官來報,說他夜觀天象,發現有文曲星、文斗星、文魁星、文巧星、文慧星、文憨星、文補星、文史星、文剛星、文抓星、文直星、文癡星及文呆星等一大潑大小星宿,全都雲集在成都城南上空,甚是茫然。張獻忠是農民出生,沒什麼文化,不懂天文地理,只見他出外抬頭望著天空看了半天,見滿天星斗,看不出名堂,不以為然,拂袖喝退星官,逕自於龍床安臥去了。
半夜,張獻忠夢見玄空法師向他託夢說:「成都乃文化名城,為奇章怪才之士、騷人墨客之流薈萃之地。大王今日又放出眾多古往今來受文字獄冤死的憨直文人之魂魄,往後蓉南奇才將不可勝數。自古文人輕武夫,大王屬罡星臨凡,與眾文星不相融洽,在此定都必敗,宜儘早從水路退兵離開成都為好。」言罷飄然而去。
張獻忠夢醒驚出一身冷汗。第二天他便派人將宮中所有的金銀細軟、珠寶玉器,以及他入川後在綿竹白雲山吉祥寺古剎中得到的一顆佛寶舍利等集中一處,分載了三隻大船,欲運往樂山藏匿。
出發這天,船從九眼橋始,才行至現在的望江公園河段,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頃刻雲開日出,一切如舊,可是那三隻載寶船卻奇蹟般地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來傳說只要找到一對石牛、石鼓,便能找到這批寶貝,因此成都流傳有「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個成都府」的民謠。迄今為止,張獻忠錦江河失寶仍是未解之謎,令許多尋寶者神往。
話說張獻忠見銀船失蹤,不禁大驚,在他兵敗決意撤離成都時,卻再也不敢走水路行軍。撤退那天早上,大霧瀰漫,他身著大紅袍,騎高頭大馬,出成都北門,行至鳳凰山附近時,被埋伏在那?的清軍肅王攔擊,一時萬箭齊發,張獻忠前胸中箭而亡,應了白塔石碑上「吹簫不用竹,一箭貫當胸」的預言。
後來有人發現那四句偈言乃玄空法師所為,他雖然坐化,但卻留有一本專講算命預測的《玄空祕笈》,被民國年間在此附近開命館、眾稱「北斗君」的人得到。
北斗君民國初年出生在九眼橋附近。據說在他出生那天晚上,有一朵七彩祥雲在他家屋頂上空盤旋,那雲正是當年張獻忠拆白塔時,從地下冒出的水柱形成的那朵;傳言每當它出現在錦江兩岸的上空,若有文星墜落,此地便會有忠義之士降世。有趣的是,本書人物大都出生在錦江兩岸,據說出生時都有祥雲出現。據老年人講,那朵雲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必然出現在錦江沿河之上,凡能看見祥雲者,定交好運。因此,每到這天晚上,知情而又好奇者,總要沿河觀望,盼祥雲出現,能降吉降福。
北斗君自幼聰慧,好讀書,喜愛易學,年近而立,家境貧寒,以占卜糊口,住在白塔寺舊址旁一個小土地廟內。據說這?過去曾經是玄空大師的禪房。一天晚上,他正燈下苦讀,忽見地上冒出一團火球,直滾到牆角便不見了,一連三夜如此,令他感到蹊蹺,於是用鋤頭在火球所到牆角挖掘,發現這?原是夾牆,牆內放有一個紫檀木匣子。打開匣子,見內藏一本黃紙線裝書,封面上寫有《玄空祕笈》四個大字,墨香猶存。是夜,他夢見玄空法師對他說:
「汝今得此《祕笈》便是我的衣缽傳人了。但汝今後若與人算命預測吉凶禍福時,只能點到即止,因凡事都有定數。汝須切記!」
後來果如玄空法師所言,北斗君在給人算命時因貪圖潤金洩漏天機,使自己成了瞎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隨著時間流逝,北斗君在江湖三教九流中已名震西蜀,許多達官貴人找他算過命的,都言很準。一九四九年,成都易幟前夕,四川軍閥陸蘊魁眼見國民黨大勢已去,內心茫然,聽說北斗君神算,想請他指點迷津。這天,他身著便衣,坐了一輛黃包車來到北斗君的命館門前,當車夫剛把車停下,他忽然心血來潮,想試試北斗君的卜算功夫,於是下車後悄悄附在車夫耳邊,如此這般說了幾句,然後同車夫一前一後進入命館。
說來也巧,就在二人進入命館的前一刻,北斗君坐在椅子上打坐參禪時做了一夢:夢見自己正在錦江河邊散步,忽見玄空法師手捧一粒寬腎形多花菜豆,來到他面前說:
「此豆乃當年張獻忠在望江樓附近丟失的那顆佛寶舍利的轉世靈化物,豆的陰陽兩面的圖紋蘊藏日月山川、大千世界,你可拿去仔細觀悟玄機。」
言畢將多花菜豆遞到他手中。豈料北斗君接拿未穩,將豆跌落於地;此時平地忽然一陣風起,將其捲至空中,頃刻化作了《方腦殼傳奇》一書,乘一朵七彩祥雲,往滾滾紅塵飄去。
《方腦殼傳奇》問世後,有人問,既然此書是佛舍利幻化,書中卻沒有與之相關的故事,是何道理?看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宇宙幻化,時空轉換,有其規律。前因結後果,前書只記錄了北斗君夢醒,替陸蘊魁掐算八字,指導他舵轉流向,大陸易幟後,升遷進了北京,而拉他去算命的黃包車夫卻遭打成了反革命分子,窮困潦倒,引出陳羅漢、孫九路、勾家和、毛月夢、喬半城等眾文星艱苦求生的故事,真正與宗教、儒林、官場、社會等相連的奇觀,是在這本續集的文化混沌時期。
佛說萬事萬物皆係眾緣和合,緣到則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