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蝴蝶的話
我生於戰亂。百餘年來中國的動蕩與不安,到我出生時,已經延續到了第四代,戰亂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可能就是我日後到美國去留學打拚的主要動力。然而到了美國,我才知道離開了父母、到陌生的地方去單打獨鬥,是多麼嚴峻的人生考驗。從飛機在美國土地上著陸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了一個再也不能回頭、只有拚命向前的過河卒子。
五十年來,我不斷地調整腳步,克服語言文化的鴻溝,突破生活與工作上的重重困難。我的心路歷程,正如我在附文〈蝴蝶人生〉中所說的:「一次又一次地走過痛苦,克服困難,創造奇蹟。」
是的,在經過重重苦難以後,我退休了,我蛻變成了一隻逍遙自在的蝴蝶。
對我來說,蛻變是一種宿命,是成長的一個過程。在蛻變的過程中,痛苦是一定有的,但我並不以為苦,我的快樂來自每一回「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後的心智成長。所以在這本《蝴蝶之歌》中,我並沒有著墨蛻變的過程,而是寫一隻「難看的毛蟲、醜陋的蛹」,在她蛻變成為蝴蝶之後的翩翩高歌。
我想我對寫作的愛好,應當來自於祖先的遺傳。但在兩岸開放以前,我一直以為我的父系祖先不明。因為不明,正好給了我豐富的想像空間,我曾想,他們會是跟著元朝周達觀出使真臘(柬埔寨)吳哥窟的溫州人嗎?還是在閩浙沿海跟著倭寇打家劫舍的海盜?
我的「幻想」後來都一一破滅了。兩岸開放以後,我看到了家譜,原來我父母都是來自因戰爭而萍飄四散的書香世家。祖父張作美在太平天國的烽火中,家破人亡,成為不識字的孤兒;我的母系「錢塘吳氏」是徽商後代,是一個三代進士、代代舉人、擅長科舉考試的大家族。然而,在戰亂失序的年代,這個家族也一樣的落葉飄零了。
擁有讀書基因的我,卻並不愛讀聖賢書,反而對聖賢以外的「閒雜」書籍情有所鍾。當我到了愛讀小說的初中時期,政府遷臺不久,當時的家長與老師都怕學生們沉迷於小說而不務「正業」(讀教科書),由是,躲進廁所或在棉被中拿手電筒看小說就成了我們那一代特有的趣事。幸運的是,我就讀的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有相當豐富的圖書館藏書,我因此看了許多當時在別處看不到的中外古典著作。
北二女的逸仙樓,是一座厚磚建築的三層大樓。臺北夏天濕熱,在沒有冷氣的時代,教室內熱如蒸籠,然而每當夕陽西下,習習清風從窗口吹來,卻又非常的涼爽舒適。也因此,我讀高三的那個夏天,就常在放學後留在教室裡溫習功課,準備大專聯考。
有一個黃昏,我坐在三樓的教室窗口,誦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正當我讀到「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時,一陣清風吹了過來,我突然像觸了電一樣,感動得不得了。就在那神奇的一刻,我愛上了「古道」,也愛上了中國文學。
如說寫作的基因是一粒隨時會萌芽的種子,那命運就是豐美的土壤,在和風細雨的春天,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了我寫作的機會。
我在美國拿到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在一家市場研究公司當研究員,我的主要工作是搜集資料、撰寫市場報告。對一個初到美國、英文欠佳的人來說,書寫市場報告其實是一條極其艱辛的謀生之道,我因而不得不去參加各種英文演說的訓練,這些訓練,就成了我日後的寫作風格。例如我的〈聖誕紅的故事〉與〈我家蜂鳥〉就是典型的市場報告;又例如白老鼠的生世之謎,與澳門地名的解密等文章,也都是我多年來做市場研究,寫市場報告的自然結果。
從寫英文的市場報告到華文寫作,則是偶然中的偶然。一九八○年,我和我老公關德松在紐約上州羅徹斯特(Rochester)已住了九年,他突然得到了一個到洛杉磯來工作的機會。我初到洛杉磯,一時無班可上,臺灣的《中國時報》剛好到北美洲來開海外版,我反正閒著沒事,就開始投稿,想不到我的文章立即得到生活版編輯王志明的青睞。
不久以後,《中國時報》海外版停刊了,我也同時在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Bureau of the Census)找到了工作,自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聽到過任何有關王志明的消息了。現在回想起來,從我老公突如其來的新工作機會、到《中國時報》海外版短暫的發行與停刊、到王志明編輯的現身與消失,這難道都是上蒼為了鼓勵我的寫作而創造的奇蹟嗎?
更奇怪的是,當我終於從工作崗位退休時,blog(web log,部落格,博客)出現了。我還記得當年我向年輕人一再詢問什麼是部落格的情景,誰知就是這新興的、充滿了神祕色彩的部落格給了我寬廣的寫作空間。在部落格之外,數位相機的誕生,又給我增添了奇妙的第三隻眼睛。這些日新月異的新科技,不斷地挑戰著我的寫作方法、寫作內容,甚至寫作的工具與元素,寫作成了我退休以後最令我著迷的愛好。
當我忙於人口普查局工作的那二十年,正是臺灣平面出版業的盛世,我臺大商學系同學游伯龍教授,以及千橡文友鄭麗美與林書玉等幾位暢銷書作家,都曾把我的作品推薦給他們的出版社,可惜我因工作繁忙,沒有認真以對,以致辜負了他們的好意、錯失了出版的機會。現在我希望這本被親友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散文集結,能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謝於萬一,因為這一本《蝴蝶之歌》不但有我年輕時的天真無邪與少年輕狂,也包括了我在大江大海中翻滾以後的淡定與自在。
錯過了春花,還有秋月,也許我曾在寫作上,錯過了許多美好的機會,但這本晚來的散文集,給我帶來了「只有遲來才能感受到的幸福與快樂」。
最真誠的邀約:在你們看完本書以後,請到我的部落格來參看我為每篇文章提供的彩色照片與照相本,相信我的部落格會給你們帶來文章之外的視覺與立體享受。
我的部落格:blog.worldjournal.com/blog/2685938/,blog.udn.com/UnaK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