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序
旅程
上個世紀末的最後一個夏日,我偶然間與一位大學時代的學長聊起太祖父,在不斷繁衍增生的家族傳說裏,他是神話一般的人物。
太祖母說他從小就愛讀冊,是她此生見過最有學問的人。曾在教育局當督學的大伯公,退休後四處尋訪太祖父散落於各地廟宇門楹間的聯對。我媽則語帶炫耀的說,在舊日鄉里,她走到哪兒人家都會指著她說,咦,她不就是那個筱園先生的孫女嗎?害她什麼壞事也做不了。
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吧!
我當笑話說起,沒想到熱心的學長卻為我找到了太祖父藏匿在地方志中的傳記。我一字一字的讀著,忽然間,太祖父虛幻如夜霧的身影,漸漸地被晨光洗亮,我看見他了。當時,我並不知道,旅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
那時候,我還在寫博士論文。在緊緊挨著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的時光間隙中,我開始穿梭在國圖與央圖分館之間的捷運線上。不同於國圖那種人人安之若素的沉靜氛圍,臺灣分館亮敞又世俗,可以隨意的借書,可以聽見孩子們的喧鬧聲,而那些裹著厚沉時光風塵的舊籍,就在觸手可及的書架上。
在那裡,我找到了一首兩首很多首太祖父在日本時代寫的漢詩。他沒能活到戰後,所以一直留在那遙遠的年代。日治舊籍的紙張脆薄的像泰國海苔,翻動時必須屏氣凝神,多半只能用手抄的方式謄寫。可是總有看不見的灰黴在空氣中四散爆開,那陣子我老是鼻子過敏,戴著口罩在捷運上連打幾個噴嚏,人群像潮水般,剎那間全都湧向車廂另一邊,SARS期間,好像怎麼解釋都不對。
有一次,在天黑之前,我意外地在1940年出版的《瀛海詩集》中找到了太祖父的小傳。緊握著手機,我蹲踞在圖書室的轉角,逐字念給媽媽聽:「善屬文能詩,為漢學界耆宿,性亢爽高潔,有耕隴抱膝高吟之概,然圭璋品望為世所重……」,還沒念完,我媽就在電話那頭擰心大喊:「白話文!說白話文!」我清楚的感覺到血液中嘩然的騷動,一條名為血緣的河正在太祖父、媽媽與我之間流動著。
那樣的時刻,我竟想起了在神桌下鑽來竄去的童年,每次被大人連拖帶拉地曳出來時,就會被迫與戴著昭和初期士紳便帽的太祖父打上照面,他溫文和氣的笑容凝結在老照片中,老照片長久地被擺放在神桌左側。在昏沉沉的幽暗堂屋中,只有他的笑容讓我感到溫暖。因為在我與太祖母共眠的那段時光中,她醒時睡時說得都是他,五歲的我夜半醒來,碩大的月亮在窗前逼視著,三合院外的竹林兀自在風中淅淅鳴響,她還在說。太祖父死後,她就這樣獨自說了四十多年。
當我在臺大圖書館五樓的臺灣資料中心,逐日地展讀總督府官辦的《臺灣日日新報》時,藏在外套口袋裡的MP3播放器中,夏川りみ反覆唱著―「晴空颯爽也好,大雨滂沱也罷,那時時刻刻浮現的笑容,即使回憶已遠離褪色,我依然追尋絲絲影跡」,那歌聲裡有著南方特有的溫煦氣味,彷彿太祖父生活的世間。
那時的一切對我而言,充滿著新奇的魅惑。基隆港駛進幾百噸的鐵甲船艦,電燈一盞一盞地在城市中亮起,報午機開始為島嶼定時,至於手電筒則被稱為「懷中電火」。太祖父還趕時髦地參加了臺灣的第一場民主選舉,連任了兩屆庄協議會員。我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找到了他的許多行跡,當然,還有更多的詩。
在臺灣資料中心臨窗的座位,許多個午後,我就在那裡一首一首地讀著他的詩,清楚地看到包覆在太祖父周遭的巨大寂寞,無數的事景在時光中遷移,他的悲慨仍然無可抑止的感染了我。而夏川りみ仍然在耳機中甜甜地唱著:「悲傷落淚也好,歡喜雀躍也罷,你的笑容總會浮上心頭,我相信從你所在的地方看得到我。」
「我也來寫一篇太公的小傳吧!」2005年的夏天,小叔公曾經這樣承諾於我,他還陪我去探訪一百零四歲的大姑婆。白髮如銀的小叔公用充滿臺味的紅白條紋塑膠袋提裝著一罐罐的養樂多,獻寶般的遞給大姑婆說:「阿姐,這是你最愛吃的啊!」大姑婆寵溺的撥了撥他亮晃晃的白髮,笑咪咪地說:「你也一起來喝吧!」那一刻,我發現不管人間如何紀年,在大姑婆眼中,小叔公永遠都還是那個愛撒嬌的年幼弟弟。當時,他們是太祖父的孩子中,僅存的兩個。只是那年冬天還沒過完,小叔公就離開了。我始終沒有看到那篇小傳。
總是這樣,差一步,來不及了。當我在記憶中回望,確實有不少這樣的遺憾。
可是轉過身,仍然有許多溫暖而堅定的援助,在這趟漫長的旅程中,給予我前行的力量,我想銘記於此:感謝國北教大臺文所翁聖峰教授的指點與鼓勵,他是這本詩集最重要的推手。感謝邱逢幹先生的全力支持,為了這本詩集,他總是放下手邊事務,一次又一次地奔波於邱氏祖祠與分流而下的親族之間。感謝邱逢琛先生的大力幫忙,他不但提供了筱園先生存世最明晰的照片,還親自翻譯蕭慶壽先生以日文撰寫的弔詞,讓那些在時間中時隱時現的記憶片段,被確定下來。感謝國北教大語創所的余宛蒨同學、孟德欣同學、廖宜家同學,他們都曾分擔資料整理與校對的工作。
最後,我要將這本詩集獻給我親愛的媽媽―邱瓊英女士,這本詩集的起點是源於她的心願,冰島詩人Snorri Hjartarson說:「每一條來自家的路,都是通向家的路」,那正是我所經歷的奇異旅程。
李嘉瑜
二○一三年四月十八日序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