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蕭蕭
【截一】
浮生如長流,我將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之所見、所感、所思,截而為詩,都而為此集《大自在截句》,此一小段落是我人生中的七十一實歲之實錄,或可依此追索前此的生活真貌、後此的可能歲月。有趣的是,2017年的五個多月中只得八首,其他144首都在2018年不足的七個月中完成,回想2017只寫八首的後半年,我到底在忙些什麼,一定是在忙些其他的什麼?其實,或已茫茫渺渺,無可(且無需)追索了!
截《莊子》書中的佳句省察自己︰「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罷,音義同「疲」)。虛無恬淡,乃合天德。」(《莊子•刻意》)或許可以擷取其中的四言句作為職場退休後的警醒語︰「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疲。」我的《截句》能深入這種體會而純粹你我的性靈嗎?
【截二】
《大自在截句》152首完成後,原來不想分輯,純以寫作先後秩序排列,但依讀者閱讀習慣,因其篇幅短小,有可能讀者自備塑膠吸管一口氣就吸完珍珠奶茶,結果反而是其魂疲、其心慌亂,無法達臻「其神純粹」的閱讀效益。因此敦請書法名家李載一,自在擷取152首中的任何一首完整的詩、一個題目、一兩行詩句,甚至於只是其中的單字或一或二或三,能在他心中引起震顫那麼一兩秒、數分鐘甚或更長的時間,請他據筆以書,隨意揮灑,如是,形成《大自在截句》的第二波「截」後的震顫、震顫後的自在,是之為「截二」。
【截三】
152首《大自在截句》詩篇,間入李載一的行草,可能造成讀者閱讀上的「滯礙」,因而延遲以行,因延遲而行,或許可以再三回顧、回味文字意涵,因閱讀上的滯礙、陌生與長久摩挲,說不定反而將詩、書,轉成「摯愛」。
因此,我再請編輯設計家將李載一的書法字視為單純的符碼,可以任意拆、組,可以讓讀者讀詩之餘,思考設計家截取的書法頁,左上的「磔」與右下的「側」本屬不同的兩個字,有沒有可能或勾心、或鬥角,形成「廊腰縵回,簷牙高啄」的阿房宮氣勢?設計家截取的書法頁所形成的空間感,可能導引讀者進入四次元、異次元的世界。
【截四】
作為傑士的你,當然急於結識我們,共享截中之截、傑中之傑的異次元世界。
你的穿越,你的超越,讓《大自在截句》不止於一部詩集,傑士的你不只是你。
2018.7.19寫於三次元的台北
總序
「截句」
李瑞騰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之初,我曾經寫過一本《水晶簾捲―絕句精華賞析》,挑選的絕句有七十餘首,注釋加賞析,前面並有一篇導言〈四行的內心世界〉,談絕句的基本構成:形象性、音樂性、意象性;論其四行的內心世界:感性的美之觀照、知性的批評行為。
三十餘年後,讀著臺灣詩學季刊社力推的「截句」,不免想起昔日閱讀和注析絕句的往事;重讀那篇導言,覺得二者在詩藝內涵上實有相通之處。但今之「截句」,非古之「截句」(截律之半),而是用其名的一種現代新文類。
探討「截句」作為一種文類的名與實,是很有意思的。首先,就其生成而言,「截句」從一首較長的詩中截取數句,通常是四行以內;後來詩人創作「截句」,寫成四行以內,其表現美學正如古之絕句。這等於說,今之「截句」有二種:一是「截」的,二是創作的。但不管如何,二者的篇幅皆短小,即四行以內,句絕而意不絕。
說來也是一件大事,去年臺灣詩學季刊社總共出版了13本個人截句詩集,並有一本新加坡卡夫的《截句選讀》、一本白靈編的《臺灣詩學截句選300首》;今年也將出版23本,有幾本華文地區的截句選,如《新華截句選》、《馬華截句選》、《菲華截句選》、《越華截句選》、《緬華截句選》等,另外有卡夫的《截句選讀二》、香港青年學者余境熹的《截竹為筒作笛吹:截句詩「誤讀」》、白靈又編了《魚跳:2018臉書截句300首》等,截句影響的版圖比前一年又拓展了不少。
同時,我們將在今年年底與東吳大學中文系合辦「現代截句詩學研討會」,深化此一文類。如同古之絕句,截句語近而情遙,極適合今天的網路新媒體,我們相信會有更多人投身到這個園地來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