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個詩人的志氣
自《詩經》以來,無論東西方的詩體都呈有機性的發展。這與時代變化有關,更和創作者的心性氣質關聯密切。
所以古人說:「文如其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視之,也的確如此。從四言到五七言,絕句律詩到詞牌大小令,平仄到長短調,再到「新詩」出現─雖不過百年,就形體而言,卻是最風華多彩的一次。
當然,最放縱的自由也意味著最高大艱鉅的挑戰。
對喜歡的人而言,現代詩(或謂「新詩」、「白話詩」)最貼近當代的精神與現象;對不懂又不喜歡的人而言,較之《唐詩三百首》之類的經典詩作,新詩不是詩,就算是,也無法與古詩比美並肩。
不必違言,這裡確有部分的事實。
就算我們站在李杜陶蘇的肩膀,一旦回歸到歷史的地平線上,自當承認,新詩百年,雖然名家不斷,名作時有所聞,還真沒有幾位是這條創作之路上的巨人。
就我個人而言,也曾多年為此沮喪。雖然了解書寫本身已是自成完美的過程,仍不免意氣用事,希望寫出可以和前賢媲美的作品─那怕只有一行一句!
木心曾感嘆自己不是神童,我也曾私心竊望自己是天才─至少經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後,能夠接近此等境地。
簡言之,從本能的選擇到今日的堅持,一晃數十年過去,我感慨萬千的覺知,人生就是一首大詩,而我能步行至今,雖有辛酸,沉澱後的心情更多的是感謝!是幸運!是喜樂!
像「青春不允許留白」,像「年輕人有跌倒的權力」,像「花自開自謝於瞬間」,像「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一晃不只三十年,以詩為證,我做到了,也活生生地愛過了,在風雅頌與賦比興之外,若說「詩言志」,結集在這裡的,便是一個詩人的夢想、性情、理念、趣味、與無悔不屈的志氣。
是為序。
寫於內湖樓外樓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