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鍾喬身兼詩人、小說家、劇場工作者、社會運動者等多重身分,文學創作與社會同步脈動。
○ 本書結集詩人近年來創作,有族群、歷史、環境、傳統文化等多元關懷,視角犀利、視野宏大。
○ 不作蒼白謳歌,只為奮起吶喊的「接地氣」之作 ○
馬克思在其名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中,以《伊索寓言》的詩行:「這裡就是羅陀斯,在這裡跳吧!」形容屢經敗仗,卻深有自我批判的無產階級革命,唯有就地站起作戰,才能走出革命敗北的陰霾。
這裡是廣場,這裡是巷弄
這裡埋有共同的魂
在這新世紀的宣言
始終未宣告誕生的日子裡
你說:在革命的旌旗下
曾經倒下的敵人,好似在土裡
吸取更多擊垮我們的力量
所以,這裡就是羅陀斯,在這裡跳吧
所以,這裡就有玫瑰花,在這裡舞吧
集結的臉孔,穿越水晶屏幕
從這個街角朝向那個街角
迅雷不及掩耳,佔領及抗爭
築起左翼聯盟的街壘
來吧!你必須從這裡出發
因為,這裡就是羅陀斯
因為,這裡就有玫瑰花
──節錄自〈這裡就是羅陀斯──寫給馬克思誕辰二○○週年〉
作者簡介:
鍾喬
身兼詩人、小說家、劇場工作者、社會運動者等多重身分,現任「差事劇團」負責人。自一九八○年代中期,接觸了鄉土文學論戰與左翼思潮,先後參與《夏潮》雜誌與《關懷》雜誌,曾擔任《人間》雜誌主編;自一九九○年以降,「差事劇團」即以一套風行於亞洲各國的民眾劇場教學法,在台灣社區的城鄉展開以劇場工作坊為主題的社區教學活動,並與亞洲各國的戲劇團體展開長期的聯絡。
章節試閱
【寶藏巖詩抄】
1 伯伯
最早,伯伯坐在河岸旁的竹叢下
他的腰,彎著。久久未語……
一條曲折的小徑通往他的住家
也通往他未知的何方
寶藏巖,迷宮一般的場景
國旗在碎裂的屋瓦上飄盪
麻將隔著矮窗在屋裡歌唱
內衣褲是門前的宣示
還有,深深的長廊底
悶在時間鍋底的鄉音
那年,怪手轟隆來拆違建
伯伯沒吭一聲地沿著山壁
做了三個夜晚的噩夢
夢見自己,往家鄉逃難而去
跌落高粱田裡。遇見的竟是
已然年過八五,卻仍高舉槍桿的
那個那個八路軍親哥哥
後來,怪手停在空中,像個大問號
黑暗中,一支火把照亮一整個廢墟
從來一點都浪漫不得,一點都不
因為,那埋藏泥濘底的
恰是徽章、軍服與舊照
因為,那深鎖塵埃中的
恰是被弄瞎了眼的家書
2 搭台
或許,這終將是臨時的台
穿梭著風,編起了零碎的故事
或許,走過的
恰是故事中的主角
那些時日,城市搬演各式各樣的戲碼
每一齣都朝向閃閃發光的夜空
我們來到這裡,收拾著孤寂
通過夜暗與荒徑的的踏尋
沒有一句台詞是裝飾用,因為
只剩這裸身的吶喊與呢喃
於是,菜田裡冒出新芽
阿嬤等我們一起收成
於是,孩子來戲台下燒雜草
煙燻陣陣,驅趕惱人的黑蚊
於是,我們搭起了帳篷的野台
在廢墟都嫌奢侈的寶藏巖
3 盜火
那些年,城市在陽光下獵殺公娼
我們走過女體被恥辱的暗巷
誤以為路口便是東京、紐約
或者巴黎的香榭大道
那時,中山北路是懷舊的想像
直通帝國的傲岸記憶
往前,信義區圈起的經貿大樓
巍峨,不帶任何市井的人情
朝著破落的違章戶,插下利刃
人走過,車行過,舊城區的景貌
隨著屋瓦一塊一塊剝落
麵攤老王寒風裡,被驅趕
出獄已有十年的政治犯
在總統府前迷失回家的道路
那年,卡薩格蘭是來自異鄉的盜火者
他在被時間荒廢的暗地裡
築起了一道通往家園的天梯
沿著沒人問津的廢牆、斷瓦與爛泥
挖出這個城市的記憶之根
那年,卡薩格蘭是城市冒出的盜火者
燃起火炬。在廢水、糞池與
一張張污泥滿覆的老照片中
堆疊起生態層的歷史斷面
註:
MARCOSCASAGRAN於二○○三年的一項稱作「引火渡書」的藝術計畫中,創造了寶藏巖如何照亮這城市虛偽面貌的藝術行動。所以,我說卡薩格蘭是道地的盜火者。
------------------------------------------------------
【一粒米──寫給果然紅的自然田作】
一粒米,抵抗一個貪婪的世界
曾經,在城市失語
歷經不知多少徬徨
只能在高牆前獨語
故鄉在牆裡走失
曾經,在一場霧霾中
慌亂找尋文明出口
只能從錯亂的腳蹤
尋回雜沓的方向
曾經,在不眠工廠
滾動疲憊不堪時間
只能駐足於子夜時分
分辨體內的喘息
決定回到南方
回到農村,回到土地
回到身體與勞動
回到春日翻攪的田土
回到父親失落的日夜
回到母親日夜的思念
尋找一種汗水
交代給活著的價值
用一粒米
抵抗一個貪婪的世界
【寶藏巖詩抄】
1 伯伯
最早,伯伯坐在河岸旁的竹叢下
他的腰,彎著。久久未語……
一條曲折的小徑通往他的住家
也通往他未知的何方
寶藏巖,迷宮一般的場景
國旗在碎裂的屋瓦上飄盪
麻將隔著矮窗在屋裡歌唱
內衣褲是門前的宣示
還有,深深的長廊底
悶在時間鍋底的鄉音
那年,怪手轟隆來拆違建
伯伯沒吭一聲地沿著山壁
做了三個夜晚的噩夢
夢見自己,往家鄉逃難而去
跌落高粱田裡。遇見的竟是
已然年過八五,卻仍高舉槍桿的
那個那個八路軍親哥哥
後來,怪手停在空中,像個大問號
黑暗中,一支火把照亮一整個廢墟
從...
作者序
【作者序】
一本詩集的誕生:「這裡就是羅陀斯」/鍾喬
「這裡就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吧」這兩句詩,出自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文論中,卻源於希臘時代《伊索寓言》的一席比喻。經常被拿來將革命思想與詩連結的經典。我每次重讀,都深深感受已並非「經典」兩個字得以形容,而是對未來行動的一種想像。同時,這行動的想像,有深刻的物質驅動力。
現在,它被置換成我的詩集的名稱。除了是紀念馬克思誕生兩百週年的一分獻禮之外,也多少有對於詩歌和文化行動如何被賦予連結意涵的想像。所以,我說:
詩作為一種思想武器,進而引發文化行動的事情,正在加速的消失,並且蒸發無形。當我這樣說時,必然引發很多對詩情有獨鍾者的爭議。「詩,真的有必要披上思想的外衣,並形成行動嗎?」有人帶著質疑地問。
而我暫時並不熱衷於回應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將我帶到不久以前,一個酷熱夏日的午後,在濁水溪出海口的一個小村庄──台西村。就像多數濱海的農村一般,當炙烈的日頭臨照的每一個午後,孤寂陪伴的,通常只是一隻落單在荒廢豬寮旁的黑狗。曾經,便是在這樣的孤寂中,幾位村子裡的農民和我排起一齣稱作《證言劇場》的戲碼來。在戲中,其實他們沒演甚麼戲;就只是專心報告村子受石化工廠空汙荼毒的見證。三百九十八支煙囪排出的PM 2.5,吹南風的夏日,苛刻地折磨風頭水尾上,勤耕以換口飯吃的農民。每回,他們站在自己家鄉土地上的形象,都不禁令我想起,馬克思在文章中引述「羅陀斯」──無產階級工人家鄉──的情景,是一種歷經不斷落敗後的重新站起。
關於這個場景,馬克思形容得貼切、動人且像一首革命詩篇。他說:「把敵人打倒在地上,好像只是為了要讓敵人從土地裡吸取新的力量……一直到形成無路可退的情況時為止,那時生活本身會大聲喊道:『這裡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躍吧!這裡有玫瑰花,就在這裡跳舞吧!』」
為了這樣一齣戲碼,在演出後,仍能在社會引發環境問題就是階級問題的關切。我回到村庄來,在熟悉的古厝所重建起的攝影記憶中,和已經熟識多年的小女孩──里美重逢,並留下一張日常中交織著多重視線的合照。這麼說,因為里美和她媽媽、阿公、阿嬤都參加了那場戲劇演出,就在這合照現場的古厝所搭起的簡易舞台上。另有,我和她有了相約,一起來為這備受魔煙所害的村子──「家鄉羅陀斯」,寫相互回應的詩篇。因此,我寫了「當時間屬於我們的時候」這首詩。詩的幾行,我這樣寫:
用稻穗般的歌聲
召喚離鄉未歸的男男女女
用沉入田土的身體
引領回返祖厝的老病殘魂
讓生者與死者
一起在共生的餐桌上
因為 當時間屬於我們的時候
傾圮的將是一支支僅剩著
廢墟般殘破的煙囪
向世界詛咒著自身的罪行
很久以後,我一直尚未收到里美寫來回應家鄉情境的詩篇。到底是詩篇不易書寫呢?又或家鄉的情境沒改變前,她並無心動筆呢?我沒刻意去尋求解答。但,我只是猜測:應該在空汙沒有徹底從家鄉的天空撤離前,我是不會收到她任何詩作的。我這樣想,時間就這樣過去。詩,仍然留在詩頁中,作為我們彼此對於她的家鄉的一種允諾。這樣的很多日子裡,我時不時,便會想起智利詩人帕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的名言:「我是寫詩很久以後,才知道我寫的是詩。」這兩句話,表面平白易懂,卻語意甚深,多所潛藏。讓我對於一心將詩歌視作文字美感操作的事情,有了更深的批判,進一步理解埋藏於詩歌底下,如礦岩般黑而晶亮的賦、比、興。我想,詩和歌都因渴望解放而找到文字與韻律,恰與被壓迫的人們一般。
二○一六年,我所尊敬的長者陳映真老師過世,在為他舉辦的紀念晚會上,我又有機會聆聽好友朗讀他唯一翻譯過的一首聶魯達的詩:〈獻給黨〉。其中,這幾行詩,令人難忘。
您教我認識
人的共性和差異。
您讓我明白:
個人的痛苦
如何在全民的勝利中消失。
您教我
在咱窮苦兄弟的硬板床酣睡。
您把我打造於現實的根基,
在堅實的磐石之上。
──〈獻給黨〉聶魯達詩,陳映真譯
這便是如礦岩般黑而晶亮的詩篇,在我們的生活中,形成一種朝向底層、弱勢……更擴大說,朝向第三世界場域的動能。
聶魯達詩風蔚為當今全球左翼的文化象徵,其來有自。因它不僅僅是天上的旋律,更是地上的氣息。永遠在受苦人的門板上,扣下結實的問句後,不忘留住對這不平等世界的吶喊。如果,我們有機會閱讀到馬克思的詩篇,並不難發現類似的痕跡。「我們被綑綁、支離破碎、空虛、害怕/永遠被鏈鎖在大理石般冷冽的存在上」年輕的馬克思寫道:「……我們是冷酷上帝豢養的人猿。」他還說:「我將吶喊出對人類巨大的咒詛。」這就是馬克思的詩篇。
「毀滅」與「愛」成了馬克思詩篇的兩項重點;這同時,革命與愛,更成為馬克思與聶魯達詩風的永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借用了前人的吶喊:「這裡就是羅陀斯」,寫成了這本詩集。
是的。「這裡就是羅陀斯」。
【作者序】
一本詩集的誕生:「這裡就是羅陀斯」/鍾喬
「這裡就是羅陀斯/就在這裡跳吧」這兩句詩,出自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文論中,卻源於希臘時代《伊索寓言》的一席比喻。經常被拿來將革命思想與詩連結的經典。我每次重讀,都深深感受已並非「經典」兩個字得以形容,而是對未來行動的一種想像。同時,這行動的想像,有深刻的物質驅動力。
現在,它被置換成我的詩集的名稱。除了是紀念馬克思誕生兩百週年的一分獻禮之外,也多少有對於詩歌和文化行動如何被賦予連結意涵的想像。所以,我說:
詩作為一種思想武器,進而引...
目錄
【作者序】一本詩集的誕生:「這裡就是羅陀斯」
這裡就是羅陀斯──寫給馬克思誕辰二○○週年
說故事的人──致黃春明
寶藏巖詩抄
藝術──二○一二寫給藝術工會的一首詩
戰事未遠
撕裂我吧──差事劇團帳篷劇《潮喑》主題曲
遠行──獻給陳映真先生的一首詩
詩三首
詩乃伊──致胡德夫
霧霾下
溪口的一朵花
黑夜──北京的那個夜晚
揹上愛人冰冷的屍體──輓歌,為川北五•一二大震而作
尋里山
那一夜,高雄,在南方的港都
梵谷般的陽光──記亞維儂藝術節
送行
祝福
海洋說書人詩抄──記二○一三瀨戶內海藝術祭
故事
扁擔
南風起──寫給一個被遺忘的村莊?
沿著無限的……擺盪──寫給Ryu
呼吸,就是一種抵抗
行走過你們家鄉被洪水肆虐的土地
血液的旅程
此岸,彼岸
有一條河流
早星
在舞台下──記小豆島的一個日午
在河岸──懷空難的靈魂
冬日,在德里──記一趟未曾結束的旅程
心房
小白花
人間男女──幌馬車變奏曲
PM 2.5
二○一六,年夜前,震央美濃
WTO夜訪楊儒門
世界的街角──致布萊希特五十週年祭
全球化的每一個夜晚──致馬訶士,一個革命者
國界三首
越過邊境
噤默之窗──於偽滿皇殿之一角
錫箔紙背的詩行──致Eman
光州,難以墜落的記憶
來到邊境
發問
遊盪浮士德
濁流的源頭,是母親
刻魂──致死難的木刻家黃榮燦
致詩人朋友
海洋意象書
蘭嶼之子──夏天,給Maganun的一首詩
一個村落如何在你的文字裡誕生──致赫恪
如此,你做出了選擇──致陳明才
命名──獻給婚禮上的深靖與秀梅
時間之歌──致Putu,在雅加達的天空下
問號──焚寄蘇慶黎
廢墟中的提琴聲──致出沒聲音禁區的坂本弘道
山靈默默
文體
回信
雨夜,阿Q變身來訪
迴旋梯
與栗太郎同遊故宮
墳坡
燃燒的記憶──「二•二八」六十年祭
午後潛行
因為,廣場上
身體裡的風箏
穿越慾望之網的另一個自己
腹語術
墳
寫詩
人民的戰士
致菲律賓藝術家的公開信
殺戮
尋找范天寒
一粒米──寫給果然紅的自然田作
當時間屬於我們的時候──和里美的通訊
◎戲劇,在詩的想像中
【作者序】一本詩集的誕生:「這裡就是羅陀斯」
這裡就是羅陀斯──寫給馬克思誕辰二○○週年
說故事的人──致黃春明
寶藏巖詩抄
藝術──二○一二寫給藝術工會的一首詩
戰事未遠
撕裂我吧──差事劇團帳篷劇《潮喑》主題曲
遠行──獻給陳映真先生的一首詩
詩三首
詩乃伊──致胡德夫
霧霾下
溪口的一朵花
黑夜──北京的那個夜晚
揹上愛人冰冷的屍體──輓歌,為川北五•一二大震而作
尋里山
那一夜,高雄,在南方的港都
梵谷般的陽光──記亞維儂藝術節
送行
祝福
海洋說書人詩抄──記二○一三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