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英雄還是魔鬼?是救世主還是殺人狂?極端狂亂時期,為什麼德國人選擇希特勒?
※新世代的歷史書寫:以「性格發展」重新審視希特勒及第三帝國集團的真實面貌。
※「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蓋世太保首長」海德里希╳「沙漠之狐」隆美爾,重新了解第三帝國十一位領袖的人生故事。
「第三帝國元首」希特勒╳「警察總長」希姆萊 ╳ 「空軍總司令」戈林
「宣傳部長」戈培爾╳「蓋世太保首長」海德里希 ╳ 「第一外交官」里賓特洛普
「副元首」赫斯╳「陸司元帥」曼施坦因╳「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沙漠之狐」隆美爾╳「海軍總司令」鄧尼茨
奪去近兩千萬人命的希特勒是動物愛好者及素食主義者?屠殺猶太人的執行者海德里希出生自音樂世家?親手策畫集中營的希姆萊是愛家的好爸爸?究竟第三帝國集團存有多少極端的差異人格!
新世代的歷史書寫:
以「性格發展」重新審視希特勒及第三帝國集團的真實面貌。
希特勒從一無所有的魯蛇翻身成第三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並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化身而實行許多極端措施,除了歷史及時代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童年頻繁遭受父親毒打,因此造成深刻的屈辱感及獨裁高壓的人格特徵。「納粹的斬首官」海德里希以屠殺猶太人聞名,然而他其實曾被懷疑擁有猶太血統,為了不讓有心人士大作文章,只能表現出最狂熱、最瘋狂的一面。「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口才無人能出其右,是因為擁有嚴重自卑情緒,才能使他講話如此狂妄。
歷史是有多面性的,從不同角度去看納粹人物,將會發現罪惡之下,他們並非一味的瘋狂不堪,撥開狂熱份子的外衣,似乎多了些許人性,甚至像普通人擁有七情六慾及多愁善感的一面。本書跳脫以往既定的角度,從性格發展出發,以生動故事的形式,帶領讀者重新了解第三帝國群雄以及他們的人生故事。
作者簡介:
江仲淵
臉書「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擅長以生動、具故事性的文筆講述歷史人物。著有《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2019,秀威)《時代下的毀滅者:希特勒與帝國十大信徒》(2019,秀威)、《是天才還是奇葩?》(2019,大旗)、《歷史上的極品文青》(2019,究竟)等作品,文章亦常見於「關鍵評論網」、「風傳媒」等媒體網站。完成《時代下的犧牲者:找尋真實的汪精衛》這本書籍時年僅十七歲,是臺灣當代最年輕的史學作家。
章節試閱
【第一章阿道夫.希特勒──第三帝國元首】
「動員民眾不能用愛,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隨者看來,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失敗的救世主;但在其他人眼中,他是個瘋子,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個蠢才,是個不可救藥的殺人犯。」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化身,以及第三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希特勒集鎮定、智算、果斷等各種天賦在身,可謂是近乎完人的存在,然而,優秀的天賦助長的還有他那深不見底的野心,在無法控制的野心唆使下,整個世界被他帶入了無盡的深淵,德國成為了他烏托邦幻想的傀儡工具,人民成為了他恐怖統治下的犧牲者。最終,希特勒的名字從此由英雄轉為暴君的代名詞,十惡不赦的殘忍屠戮,成為了世人對他的唯一印象。
▍悲慘的童年
一八八九年四月二十日黃昏六點三十分,在流經奧地利和德國巴伐利亞邊境的萊茵河河畔奧方的布勞瑙小鎮,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棧裡,年輕婦女克拉拉與海關職員阿洛伊斯.希特勒共同生下了一個男嬰,並將其取名為阿道夫.希特勒。克拉拉前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早早夭折了,因此對這個兒子特別疼愛,但她可能作夢也沒想到,這個小孩日後竟能繼承霍亨索倫皇朝的意志、俾斯麥的衣缽,創建了集輝煌與罪惡的新時代──第三帝國。
希特勒六歲那年,父親阿洛伊斯將他帶到一間林坎公立學校上學,他在小學的成績一向良好,唯獨人緣奇差無比。求學不久後,父親在政府海關工作己屆齡退休,領著退休金過活。阿道夫從小個性就非常頑固,阿道夫的父親本想兒子走自己的路長大後去當公務員,希特勒卻覺得它無聊,另外表達了兩項特別的志願:
牧師:希特勒的雙親皆是天主教教徒,在基督教環境的渲染下,他自幼受洗,並在家附近的修道院學習了兩年,成為蘭巴赫的本篤修道院唱詩班其中一員,曾對人們說過日後要成為一位牧師。雖然希特勒根本不了解彌撒儀式的深層意義,而且也對上帝的存在抱持疑問。但是透過在教堂的觀察,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之後納粹黨上任後,希特勒不論創建黨衛軍宗旨,或是舉行大型群眾活動時,都會使用類似基督教祝禱祈福的嚴肅儀式作為活動結尾,藉此將群眾的宗教信仰政治化。後來希特勒開始屠戮猶太人時,他竟然聲稱所有的處理都是「以主之名」,他甚至說出這番狂言:「我來完成基督未竟的事業。」
藝術家:不得不說,希特勒對藝術與美的文化造詣十分傑出,除了早年喜愛創作圖畫外,他最喜歡去林茲歌劇院聽音樂會,對一個非城市青年來說,擁有這些興趣是十分罕見、難得的。自十六歲開始,希特勒經常出入音樂廳,他很注重外在禮節,每次去看歌劇都身著深色的大衣和禮帽,還拿著一隻黑色柺杖,就像出身上流家庭的小紳士一樣。從事藝術在當時來講是一種較為冒險的舉動,但除了父親之外,他的親戚皆看好他成為一名傑出藝術家。
成為一名知名藝術家可說是希特勒一生中最堅定的志向,但由於經濟能力不穩定,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
父親與希特勒是兩種性格的極端。希特勒當時是一位孤僻、玩世不恭、對現實抱有不切實際幻想的青年。而父親性格古怪、保守、難以接近。阿洛伊斯對子女的管教非常嚴厲,對自身卻是一味地放縱,經常進出酒館的他擁有嚴重的菸癮、酒癮,每次酒醉便痛毆兒女。父親極力反對希特勒的畫家夢,根據希特勒妹妹的回憶,父親經常因各種原因毆打希特勒,其中因未來職業爭執而毆打的占絕大多數,但不管老希特勒如何教訓他,如何逼他放棄畫家的志願,希特勒都不屑一顧,他寧願遭受拳打腳踢,也不願意放棄自身的夢想。
後來,希特勒同父異母的哥哥威廉.派屈克.希特勒受不了父親的壓迫,在一天深夜裡逃離家鄉,再也沒有返回,有趣的是,派屈克.希特勒在二戰期間加入了美國海軍,抗擊希特勒政權,但這是後話了。哥哥的離去,導致父親的權威全都集中到阿道夫一個人身上。但這種獨裁高壓只會引起叛逆的阿道夫越發倔強,以至於父親為了摧毀這位剛進入青春期兒子的反抗,愈來愈常打他。希特勒幾乎每天都挨打,有一次父親甚至把他打到不省人事。
遭受挨打又無法還手的希特勒,產生了一種深刻的屈辱感,照作者先前在校園中的觀察來看,被霸凌者通常厭惡霸凌者的舉止,但被霸凌者如果獲得能夠霸凌人的權力後,大多會沿襲霸凌者的特點,且手段會比之前霸凌他的人來得更狠。希特勒的人格特質發生了轉變,即使他拒絕承認,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承襲了父親的部分。希特勒早年的不安穩,使他產生了極端思想,也讓他學習到如何將這些思想深藏在心裡。他的性格比一般人來得早熟、缺乏安全感,他的表面上雖然穩重成熟,內心卻充滿著無比的憤慨和仇恨。為什麼希特勒上台之後,會實行許多危及整個德意志存亡的極端措施?因為他的成長環境告訴他,社會是冷酷、沒有同情的,不會因為「我為人人」而「人人為我」,所以在上台後,希特勒只一心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心理層面上,卻覺得自己沒有義務去為人民負責。
一九○三年一月三日,阿道夫的父親早上跑去酒館飲酒,才剛坐下,身體便感覺不適,他手心不穩,打翻了一瓶葡萄酒,旋即昏倒在桌上,溘然長逝。父親的死對兒子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十三歲的阿道夫.希特勒卻是悲喜交疊,他連一滴眼淚都沒有掉,因為他再也不用害怕父親的斥罵和虐待,終於能學習作畫了!然而,沒有父親的退休金,希特勒家庭的經濟來源成為了緊迫問題,希特勒的母親是家庭主婦,無法從事工作,而希特勒的哥哥已經離家出走,無法供應家庭經濟,希特勒的妹妹還僅是個七歲女童,並沒有生產能力。父親的遺產在毫無經濟來源的情況下日漸減少,僅剩一星半點。希特勒作為家族唯一有工作能力的男性,依然沒有出去工作,他沒有遵循父親遺命放棄藝術家理想,整天揮舞畫筆,修練繪畫技術。
父親去世後,母親克拉拉.波爾茲爾一人獨自照顧希特勒,母親對希特勒非常溺愛,與父親形同極大反差,她盡量抱持著慈母之心,使希特勒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而減少因丈夫粗暴而對希特勒產生的不良影響。但父親死後,希特勒很少為體弱多病的母親著想,甚至曾離開家庭數日,僅為找尋合適的地點作畫。
------
▍競選國會席次
希特勒釋放後,德國的政經情形已有了顯著改善。經濟重新復甦對德國是好的,但也阻礙了納粹黨這種極端政黨執政的機會,即使啤酒館暴動讓希特勒受到舉國的關注,納粹黨的勢力範圍卻鮮少能跨越慕尼黑以外的都市。另外,無法繼續壯大的原因還有一點:由於希特勒曾策畫啤酒館事變,被視為危險分子,因此在巴伐利亞邦,德國工人黨被勒令解散。
德國工人黨的主要根據就是巴伐利亞的慕尼黑,這使得黨內元氣大傷,不堪再戰,但希特勒出獄不久後,他僅靠一張嘴說服巴伐利亞總理解除對納粹黨的禁令,但巴伐利亞總理為了掌控秩序,還是授予了一道較為折衷的禁令──不准希特勒公開演講。希特勒雖然生氣,但是他無可奈何,畢竟德國工人黨雖然舉國上下人人知曉,但卻沒有幾分勢力能反抗。
無法事必躬親的希特勒開始重用其他黨員做事,如任命了現行的國會議員的格里哥.斯特拉瑟為黨的組織機構部長,希特勒授權他在德國北部組織新的黨部,但是具有野心的斯特拉瑟卻將北部視為自己的根據地,開始提倡將德國工人黨轉為左派政黨,並與希特勒互鬥。放開偏見來說,斯特拉瑟是一位能力與希特勒能相提並論的人才,宣傳技術更是一流,甚至拉攏到原本傾向希特勒派的約瑟夫.戈培爾加入左派,可惜就算是人才,他影響到了希特勒威信,在一九二六年的巴姆堡會議,希特勒利用各種手段,終於將斯特拉瑟鬥垮,戈培爾等人眼見情勢不利,轉而加入希特勒的一方。
在此次黨內危機之後,希特勒更加集中黨的權力於己身,並確立了「領袖掌管一切」的原則。
在經歷過分裂危機後,納粹黨的支持率逐步攀升,但還是遠不及「多數」。直到希特勒迎來了政治生命轉捩點,也就是一九三○年爆發的經濟大恐慌。經濟大恐慌席捲了世界的每個角落,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皆不能倖免。經濟好不容易轉好的德國再度跌入貧困深淵,經濟情況之慘烈,就像回到了簽署凡爾賽條約的那段悲慘回憶。
伽利略曾說:「需要英雄的國家真不幸。」在繁榮時期,民眾不可能會接受大刀闊斧的政見,每當有改革政策執行,一定會犧牲掉其他人的權利,因此「英雄式」的政策是沒辦法在繁榮時期做到的。但在社會陷入近乎垮台時,民眾們早已一無所有,沒有畏懼犧牲權利的本錢了,此時最需要的便是一位雷厲風行的英雄出現。原本在經濟大恐慌前,納粹黨僅有十二席的國會席次,但至一九三○年九月(大恐慌開始奏效)飆升成為了一○七席,成為國會的第二大黨。在獲得了國民前所未有的支持下,一九三二年希特勒打算參選總統。
希特勒參加了兩輪選舉,兩次皆得到約百分之三十五的第二高票,但都敗給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但經濟大恐慌是越演越烈的,終於在一九三二年七月的德國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兩百三十個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時任內閣總理的弗朗茨.馮.帕彭(隸屬興登堡派系)知道,如果要繼續穩定執政,就必須得到納粹黨的支持,於是企圖說服希特勒答應接受副總理此職位,並與自己合作。希特勒認為納粹黨既已經躍升為國會第一大黨,應該擔任總理,而不是副總理才對,因此向他提出此類建議。
興登堡一口拒絕了希特勒的請求,在私下輕蔑地說:「他最多只能當個郵政部長。」
然而不久後,興登堡派系發生了一次重大內鬥。帕彭接任總理後,委任施萊謝爾為國防部長。然而施萊謝爾的理念卻太過超前,與保守派的帕彭發生了尖銳的衝突,最後由於新興政策得勢,帕彭被迫辭職,施萊謝爾接任為德國總理。帕彭真是氣壞了,為了向施萊謝爾報仇,他竟然不惜贊助政敵希特勒!當時納粹黨因為過度耗費選舉經費,已經瀕臨破產邊緣,帕彭的援助如救命稻草般讓納粹黨重新復活。
興登堡眼看施萊謝爾、帕彭兩人同室操戈,對他們徹底失望,反倒是經過資金援助後的納粹黨變得煥然一新,成為眾望所歸的人民寵兒,在這種情況下,興登堡開始動搖,最終向親信說了一句:「我應該把盜獵者變成守林人。」
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由納粹黨與國家人民黨共組聯合內閣。帕彭為副總理、胡根貝格為經濟部長,威廉.弗利克為內政部長及戈林為不管部部長等。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在興登堡總統辦公室,希特勒宣誓成為德國總理。
希特勒──這位童年充滿痛苦不安的人,這位未能考取美術學院的人,這位在維也納淪落街頭遊民的人,靠著自我的奮鬥當上了德國總理。他曾說:「永遠不要輕視一個年輕人,因為他有一個不可預知的未來!」這話雖出自惡魔之口,但意思卻是無可否認的。在隨後的就職演講中,希特勒宣稱他將要為德國,取回應得的一切,並且重建德意志昔日的光輝,他指出第一帝國是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是普魯士擊敗法國後,俾斯麥建立的德意志帝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立的威瑪共和國則是玷污了德國的英名,不配擁有帝國之名,希特勒表示自己將創立第三帝國,帶領德意志重振雄風,高唱今日德國,迎向明日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聲稱受波蘭攻擊,向波蘭發動進攻。兩日後,英、法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僅僅一個月,德國與蘇聯便瓜分了波蘭。
希特勒在戰爭中經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而這些舉止往往改變了一場戰役的成敗。在進攻法國前,三十八師師長的曼施坦因提出帶領裝甲部隊越過阿登森林的大膽行動。由於阿登山區是一個丘陵山地,不易於機械化坦克、裝甲車的機動,所以很多將領,包括曼施坦因的老上司龍德施泰特都反對此套計畫。希特勒卻將他手中十幾個進攻西線的作戰方案都給扔在腦後,力排眾議,採納了曼施坦因的建議。從這一點看,希特勒確實有統帥才能,西線戰爭打響之後,裝甲部隊進攻非常順利,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沿著北法平原,一直向縱深挺進,直撲布列塔尼半島,企圖將敦克爾克的數十萬英法聯軍包圍殲滅。此時希特勒卻下令立即停止前進,名將古德里安大吃一驚,譬如為山,未成一簣,這是只有法國人、英國人才最希望看到這個命令。
希特勒堅決反對繼續進攻,即使古德里安等人表示嚴正抗議,也毫無效果,直到第二天,軍隊才下令重新恢復進攻。但是,當時已經為時已晚,英國已將三十萬大軍退回不列顛,為後來諾曼第登陸保存了力量。
一九四一年秋天,德軍發動了莫斯科戰役,不幸的是,那年東歐的冬天來得太早了。希特勒以為能三個月解決蘇德戰場的問題,因此沒有來得及發配冬裝,很多德國官兵穿著夏裝作戰。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凍寒中,德國軍隊士氣大減,迎來了前所未見的困境,但負面問題遠不止於此,他們向來引以為傲的裝甲部隊因為汽油凍結而無法發動,機動戰術也被深厚的積雪牽制,整體而言,失去機動力量的德軍已經面臨強弩之末了。
十二月五日,史達林命令蘇軍向莫斯科城外的德軍發起總攻。在蘇軍強大的攻勢下,歷經長途奔襲,早已疲憊不堪的德軍傷亡慘重。這個時候,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請示希特勒,提議根據戰場的形勢後撤,不能再繼續堅守現有的陣地了。希特勒回絕了這項提議,在莫斯科城下的蘇軍反擊進攻中,五十萬德軍士兵遭到殲滅,德軍最後還是後退了約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的距離。
當天氣漸暖,德軍開始重新組建新的攻擊勢力時,希特勒卻將主力軍隊調派進攻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是一座工業城市,街道巷弄遍布,十分不適合裝甲部隊作戰,且蘇軍又在城市內建造了一道道的防禦工事,許多德軍高層反對對史達林格勒展開攻勢,表示應該繞過史達林格勒繼續進攻,且只要能迂迴包圍城市,不用幾個月史達林格勒自然彈盡糧絕,不費一兵一卒便可贏得勝利,然而希特勒執意進攻,使德軍再次陷入困境,裝甲部隊在曲折的街道上無法發揮機動作戰的優勢,隨便一位蘇聯突襲隊員都能靠著磚瓦的掩護靠近部隊,炸毀戰車。德軍最終傷亡八十萬人,被迫後撤。
從戰略角度講,希特勒犯了一個最大的致命傷,就是沒有避免兩線作戰。
德國是個中歐國家,東西兩方,一個是法國,一個是蘇聯。如何避免兩線作戰,一直是困擾德國當權者一個大的戰略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威廉二世陷入了兩線作戰,最後遭到戰爭的失敗。希特勒也認為必須避免陷入兩線作戰。他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和蘇聯簽《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就是想避免兩線作戰,先把蘇聯穩住,然後他進攻波蘭。
可是,當他西線作戰取得順利的時候,希特勒就走向自己的反面,他志得意滿,大大低估蘇聯的資源和蘇聯的力量,才經過數個月的軍事策畫,便大膽進攻蘇聯。最後也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當時德軍高層對這個問題認識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希特勒固執己見,他對反對者提出警告:「解決東線是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終極目標,因為我們要在那裡奪取我們所要的生存空間。我相信,俄國人在用國家社會主義理念精神鼓舞下的德國士兵面前不堪一擊。」
希特勒的固執己見讓德國高層無可奈何,古德里安得知蘇德戰爭爆發的消息後,只說了這麼句話:「元首這是在動員全世界力量要打敗我們自己。」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希特勒狂妄的自信終於遭到了懲罰,在莫斯科會戰失敗不久,他很快陷入了內外交困之中。
【第一章阿道夫.希特勒──第三帝國元首】
「動員民眾不能用愛,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隨者看來,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失敗的救世主;但在其他人眼中,他是個瘋子,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是個蠢才,是個不可救藥的殺人犯。」作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化身,以及第三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希特勒集鎮定、智算、果斷等各種天賦在身,可謂是近乎完人的存在,然而,優秀的天賦助長的還有他那深不見底的野心,在無法控制的野心唆使下,整個世界被他帶入了無盡的深淵,德國成為了他烏托邦幻想的傀儡工具,人民成為了他恐怖統治...
推薦序
【前言如何看待這本書籍?】
這本書是記載第三帝國重點人物的歷史故事,清楚了他的事件,同時也明白了他的起源,內容既這樣簡單,實在沒有序之必要。但我想一想,要引導讀者如何看待此書呢?又似乎應該略略加以說明,既要說明,肯定要寫幾句「卷頭語」之類,不如索性直喚它是「前言」。
近代德國的政治及歷史太複雜而且太變幻了;彷彿航行在夏天的太平洋一般,晴空萬里,驕陽如火,偶然會撇見天際橫著一抹淡淡的微雲,多數人也許不太經意,然而這一抹淡淡的微雲,頃刻間便倏然變成了驟雨,又或者倏然變成了狂風。身當其事的人們受苦受難,卻很難得知它變幻的原因,也很難得知它變化的後果。只能緊抓著大風雨裡的孤舟,看著它漂流,聽著它簸盪,有時連生命也要聽天由命的讓其浮沉。突然間,一艘龐大華麗的郵輪從你的孤舟經過,上頭的船長對於眼前的狂風驟雨毫無懼色,一旁協助的各個水手神采飛揚、忠於職守,底下的乘客各個穿著體面、冷靜無畏。他們的水手一致讚揚你的大無畏精神,拋下繩索準備營救你,此時你是否應該拋棄孤舟,登上郵輪呢?相信多數讀者都會予以肯定的答覆,在情況危急、攸關性命之時,群眾肯定不會思考那位船長是否會是一位壞人,或是一位獨裁者,這就是納粹為什麼壯大的主要原因。
我寫這本書籍,是不希望讀者當作正史讀的。正史是什麼呢?比如我們在某天得知明天是你朋友的生日,因此拿鉛筆在日曆上的那個日子打上一個圈註記。但這天之內所經過的事情太複雜而且太變幻了,也許你會和他出去酒吧買醉,或是購買幾份禮物給他,但這些東西都是日曆上的記號絲毫不能表示的故事和結果。就像是一句「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於興登堡辦公室任職德國總理」一樣,納粹德國成立前所醞釀的種種故事,正史是不會記載的,納粹德國成立後所引出來的種種故事,正史除特定重點外,也是不會記載的。我不希望讀者把這本書當正史看,難道我希望讀者把這本書當小說讀嗎?那又不然,大凡小說總是多少帶點臆想,帶點虛構,否則情節和詞藻都太平凡,動不起讀者文學上的興致,可惜我這本書根本沒有臆想,也沒有虛構,它也沒有文學的價值,它也不合小說的體裁,它擁有權威的史料證實,卻不是政治正確的正史,那這該如何是好呢?只好當作一種故事吧!祝讀者在閱讀此書的時候,能夠以一種輕鬆而嚴謹、隨興卻不忘卻的角度審視這段歷史。
第三帝國(das Dritte Reich)這個專有名詞,不論是在過去或現在,都是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字眼,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其在二戰中犯下的種種罪行,讓人們留下了鄙夷的印象以及永久性的創傷。沒錯,納粹的罪惡是不可否認的,無論是誰想擁護他,也不得不承認已經發生的悲劇。但是使用政治化的角度來審視這段歷史,也亦非是正確探究歷史的路徑。必須追根究柢的探討這些人物性格背後的成因,歷史是有多面性的,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側面去看一個人,將會發現他們在罪惡之下,並非一味的瘋狂不堪,撥開狂熱分子的外衣,他們的表現似乎多了些許人性,動作生動鮮活,甚至就像是一位普通人一樣,擁有七情六慾,以及多愁善感的一面。
長年來的刻板印象使大眾產生了諸多誤會。如大眾印象不佳的戈林,作者使用了許多心理層面來解析他的人格形成,再使用諸多人物舉止動作來做印證,藉此讓讀者了解戈林並非一味地愚昧。或是以屠殺猶太人聞名的海德里希,鮮少人知道,他其實曾被懷疑擁有猶太血統,為了不讓有心人士大作文章,海德里希只能表現出最狂熱、最瘋狂的一面,做出諸多慘無人道、罄竹難書之行為。口才無人能出其右的戈培爾,並不是因為他外向奔放,而是因為擁有嚴重自卑情緒,才使他講話能夠如此狂妄。最大的新興看法在於魯道夫.赫斯,他的歷史太匱乏了,歐洲人普遍認為他是見納粹政府逐漸下風,而於一九四一年逃往英國投降,事實上並非如此,一九四一年是軸心國最猖狂的時期,何來投降之說?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戰術層面一直都是讀歷史的過程中,最重要卻最生澀難解的部分,為了能達到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看懂其中的各種計策和謀略,本書中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文章上,作者採用了較為白話、近似於故事類型的講述方式,讓普遍大眾除了能迅速了解戰役外,還能從中了解人物在戰役中的想法、感受如何。
史學界裡有名言道:「歷史沒有真相,但是我們可以無限接近真相。」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能夠暫時拋棄以往的既定印象,重新去審視這段在近代史地位舉足輕重的歐洲歷史,而在讀完這本書後,能夠思考「憤怒」和「仇恨」這兩個可怕的負面情緒,是怎麼形成的,且最重要的是,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從中認識到,該如何避免納粹歷史的重演,如何不讓第二個希特勒再度出現在世上,這不只是臺灣,更是全世界的人們,都應該深思的一個重要課題。
【前言如何看待這本書籍?】
這本書是記載第三帝國重點人物的歷史故事,清楚了他的事件,同時也明白了他的起源,內容既這樣簡單,實在沒有序之必要。但我想一想,要引導讀者如何看待此書呢?又似乎應該略略加以說明,既要說明,肯定要寫幾句「卷頭語」之類,不如索性直喚它是「前言」。
近代德國的政治及歷史太複雜而且太變幻了;彷彿航行在夏天的太平洋一般,晴空萬里,驕陽如火,偶然會撇見天際橫著一抹淡淡的微雲,多數人也許不太經意,然而這一抹淡淡的微雲,頃刻間便倏然變成了驟雨,又或者倏然變成了狂風。身當其事的人們受苦受難...
目錄
前言如何看待這本書籍?
第一章阿道夫.希特勒
悲慘的童年
維也納之夢
屢建奇功的傳令兵
愛犬「小狐狸」
希特勒的兩次重傷
遇見德國工人黨
啤酒館政變
競選國會席次
國會縱火案
整頓德國的「民族英雄」
對猶太人的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
刺殺希特勒
戰爭的尾聲
第二章海德里希.希姆萊
文弱書生
加入德國工人黨
平步青雲的黨衛軍之路
長刀之夜
罄竹難書的集中營大屠
恐怖屠夫的另一面
玩火自焚的結局
第三章赫爾曼.威廉.戈林
貴族後裔的奢華生活
家喻戶曉的王牌飛行員
不安分的退休生活
手握空軍大權的動物愛惜者
戰爭門外漢
赫爾曼.邁耶元帥
末路梟雄之死
第四章約瑟夫.戈培爾
以學歷掩蓋小兒麻痺的自卑
窮途末路加入納粹
上任德國宣傳部部長
宣傳上的「功績」
宣傳部長之死
第五章萊茵哈德.海德里希
音樂世家
鶴立雞群的海軍士官
拈花惹草自毀前程
黨衛軍保安處
希姆萊與海德里希
貪得無厭
屠戮猶太人
治理捷克
遇刺身亡
無謂的復仇
第六章約亨.馮.里賓特洛普
外語好手
為功名利祿加入納粹
阿諛趨奉的高手
毫無原則的暴發戶
英國巡迴大使
風光上任外交部部長
「我們需要戰爭」
為利益而反戰
瘋狂的刺殺史達林行動
窮途末路的第三帝國
紐倫堡大清算
第七章魯道夫.赫斯
早年生涯
追隨希特勒
納粹禮與「元首」的創始者
決心議和
無止境的監獄生涯
「被自殺」
死亡謎團
第八章埃里希.馮.曼施坦因
將官後裔的從軍生活
戰後的空閒生活
納粹上台
波蘭戰役
調頭法國
艱困的東線戰場
哈爾科夫反擊戰
「我也願意在你的領導之下」
東線戰情轉為被動
告別戰友
戰後大審判
戰後餘生
第九章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軍官世家
接觸摩托化部隊
大膽探索裝甲兵作戰理論
初試牛刀
充滿致命缺失的波蘭戰役
奔馳法國
艱困的東線作戰
最後的陸軍參謀總長
終遭免職
第十章埃爾溫.隆美爾
體弱多病的校長之子
參加陸軍
初露鋒芒
戰後的平淡生活
再露鋒芒
沙漠之狐
停滯托布魯克
戰術的巨人,戰略的矮子?
戰局急轉直下
西線的潰敗
七二○密謀案
沙漠之狐之死
第十一章卡爾.鄧尼茨
早年生涯
接觸潛艇
戰後琢磨潛艇理論
「狼群」、「巨獸」、「雄鷹」之爭
鄧尼茨的兩次歡樂時光
歡樂時光的落幕
漢尼拔行動
第三帝國接班人
十日總統與無條件投降
平淡的餘生
參考資料
前言如何看待這本書籍?
第一章阿道夫.希特勒
悲慘的童年
維也納之夢
屢建奇功的傳令兵
愛犬「小狐狸」
希特勒的兩次重傷
遇見德國工人黨
啤酒館政變
競選國會席次
國會縱火案
整頓德國的「民族英雄」
對猶太人的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戰
刺殺希特勒
戰爭的尾聲
第二章海德里希.希姆萊
文弱書生
加入德國工人黨
平步青雲的黨衛軍之路
長刀之夜
罄竹難書的集中營大屠
恐怖屠夫的另一面
玩火自焚的結局
第三章赫爾曼.威廉.戈林
貴族後裔的奢華生活
家喻戶曉的王牌飛行員
不安分的退休生活
手握空軍大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