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和天津的海河,
是任風兒也吹不散的長長記憶。
子蘊的童年歲月,在天津的那一片海、那一座座橋、那一幢幢小洋樓、那些神祕莫測的大教堂、那些綠牌電車道上色彩繽紛的霓虹燈、那些鐺鐺鐺行駛著的有軌電車、那些高大的梧桐樹和散發著馨香的榕樹下長大。九歲的她,隨父母回到故鄉北京,北京的博大精深,北京的厚重大氣,北京的文化氛圍,北京的鄉土人情,北京的一切深深地影響著她、更成為了她。正當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躊躇滿志準備考大學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在天翻地覆的動亂中,來到天寒地凍的北大荒、大興安嶺勞動鍛煉十年。北京,更成為她心中最溫暖最神聖最不可觸摸的地方。
子蘊回望了童年、青年時代,寫下記憶裡單純真切的一切,緩緩訴說那個年代京津兩地的世俗風情畫面,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文化、鄉村文化、里弄文化栩栩如生,更記錄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庶民文化的真實樣貌。
作者簡介:
子蘊
本名劉湘,老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人。長身體時遇到了三年自然災害,上中學時遇到了文化大革命,該上大學了,卻被上山下鄉十年,而立之年幸遇中國改革開放,拚搏至今。她曾經的名字叫「知青」,即便遭遇許多苦難,對中國的未來永遠懷抱著夢想。
章節試閱
【庭院深深】
|欲說當年好困惑|
一直想寫寫我記憶中的北京四合院,那些和我的家族,我的童年青少年以及中年時代的生活血脈相連,息息相關的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天下聞名,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築,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歷史悠久,據說自元朝就有了,四合院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是同時出現的,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雖為居住建築, 卻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有錢的人家,可以建三或四個合院,前後相連。合院中以主人好惡決定種植什麼,或植藤蘿架,團松,或種花果樹木, 假山,盆景,魚缸,應季鮮花應有盡有。房屋都是單層。廂房的後牆為院牆, 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高大的牆壁包圍,院牆一律不開窗。以家族為中心的全家人合住在四合院裡,十分安逸舒適。白天,院中蘭桂飄香,鳥語蟬鳴,夜晚,微風習習,樹影綽綽,蛐蛐聲聲,全家人圍坐在院中乘涼、聊天、賞月、飲茶,其樂融融。四合院住房也很有講究,老人住北房(上房), 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兒子住東廂,女兒住西廂(要不何來西廂記之說), 傭人住倒房,各不相擾。
舊時我家在北京也曾經擁有過自家的四合院,爺爺家在南城鐵門胡同的四合院和姥爺(外公)家在北城菊兒胡同的四合院,因為年代久遠及歷史原因, 已無從考證,它們只在母親的講述中出現過:母親的爺爺是安徽合肥人,叫許用海,字平坡,曾任李鴻章的大管家,在北京還任內城中醫院院長,他的宅子就坐落在內城菊兒胡同。那是座非常考究的真正的老北京四合院,每當我看北京人藝的話劇《北京人》、電視劇《大宅門》、電影《城南舊事》時,我就會胡思亂想,爺爺家是不是這個樣子?姥爺家是不是這個樣子?我最愛聽的就是母親講她小時候家族的故事和爺爺家的陳年舊事,當我提起筆想寫寫我記憶中的北京四合院時,眼前浮現的首先是我美麗而憂鬱的母親,母親似夢幻般講述著一個個發生在四合院裡的奇聞異事,其景象就如同昨日……
我對四合院的認知和熱愛即是從母親的故事開始的:母親說姥爺家是四進的院子,門前有上馬石,門洞(大門廳)裡有僕人坐的條凳,母親爺爺的正房前廊後廈,客廳裡全部是硬木雕花傢俱,母親記憶最深的是牆上的一架西洋掛鐘,那個大鐘擺搖來擺去,每到整點時會有音樂報時,非常奇妙。還有一尊和母親身高不相上下,會吞吐大洋錢幣的金彌勒佛。那時母親還小,只有五六歲光景,母親說,她對二姥爺二姥姥印象最深,二姥爺威武挺拔,是個武官,二姥姥很漂亮打扮很入時,舉手投足都很美,像戲裡的人。忽然有一日,二姥姥吞金死了,原因大約是二姥姥夜晚偷偷出去看戲會友,她的緞子紗巾遺落在了院子的穿堂裡,未及二姥爺盤問她就自盡了。後來我長大看到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三姨太的故事並非虛構,原來也是源於生活啊!
【庭院深深】
|欲說當年好困惑|
一直想寫寫我記憶中的北京四合院,那些和我的家族,我的童年青少年以及中年時代的生活血脈相連,息息相關的北京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天下聞名,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築,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云:「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臺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老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歷史悠久,據說自元朝就有了,四合院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是同時出現的,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雖為居...
作者序
【作者序 一半是夢幻,一半是記憶】
人生很短很短,短得像「白駒過隙」,短得「轉瞬即逝」,短得你剛剛活明白了,就已經接近尾聲。但是留在生命裡的記憶卻很長很長,它那麼遙遠,那麼虛幻,那麼悽楚又那麼美麗,它癡情地佔據著我的心,我的頭腦,我的生命,驅之不散又揮之不去。唉,這長長的折磨人的記憶呦,這任風兒也吹不散的長長記憶呦……
忘不了老城牆上磚縫裡鑽出來的黃色的小花,它那麼柔弱又那麼頑強,在春風中快樂地開放,對人生充滿著希望;忘不了烈日下被太陽曬得快化了的軟軟的發燙的柏油路,大汗淋漓的人們在為生計忙碌的身影,還有胡同裡老槐樹蔭下邊聊天兒邊納鞋底兒的婦女們;忘不了鼓樓腳下秋天果子市上飄香的誘人的瓜果梨桃,令人垂涎欲滴;忘不了白雪覆蓋下胡同裡別有洞天的美景,房頂上樹梢上掛滿冰凌雪花,孩子們不管不顧地打著雪仗,坑窪雪地上滑倒的人們引起的善意哄笑……
四合院斑駁的老牆上爬滿了帶刺的薔薇花,院子中間大魚缸裡鼓著大眼睛的金魚搖頭擺尾,知了聲聲讓人倦怠催人入睡,後院那棵巨大的臭椿樹下一隻老母雞帶著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雞仔在辛苦找食吃……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幅幅老舊的油畫在眼前晃動,是真是假?是現實還是夢境?真是說也說不清楚……
那個剛剛從天津回故里的小女孩,那個剛滿九歲的小姑娘,就這樣睜著一雙懵懂好奇的大眼睛,成天趴在窗臺上,好奇地望著外面的世界,她眼裡的老北京好美啊:
清晨的陽光透過樹枝撒在院子裡,大人們開始忙碌,他們用清水潑地灑掃門庭,驚飛了一地小麻雀……
中午的院落真的是好奇妙,只有樹上的不知什麼小蟲在不知疲倦地唱著「伏天兒,伏天兒」,引得小姑娘非常好奇,她不由自主地跑到樹下仰著頭往樹上搜尋,那小蟲長什麼樣子啊,怎麼會說「伏天兒」,難不成是個小人兒站在樹上唱歌……後院的樹上也不消停,是蟬搧著薄薄的羽翼發出「知了,知了」的聲音,小姑娘想,那是小蟲們之間的對話吧?前院樹上的蟲蟲告訴後院樹上的蟲蟲,「伏天啦,伏天啦」,後院的蟲蟲回答,「知道啦,知道啦」……
黃昏的微風把各家的飯菜香味送進鼻子,誰家在做老北京炸醬麵?又是誰家的烤白薯味兒香飄滿院兒?大人們陸續下班了,家門口響著自行車的叮鈴聲,鄰居們相互打著招呼,孩子們下學啦,張大媽李大爺的叫著,一天中最快樂的時間到了……
最美不過晚上的月牙兒,它孤零零冷清清地掛在柳樹梢上,閃著淒清的光,讓人感到冷清和寂寞甚至悲涼……
回首望去,往事一片空寂,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伴著我的夢,我的生活,讓我寢食難安。記得有一篇文章題目叫作「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的迴響就是把它寫下來,變成文字,用這些故事,告慰我天上的父母,悼念我的老北京,慰藉我的心,我的靈魂……
【作者序 一半是夢幻,一半是記憶】
人生很短很短,短得像「白駒過隙」,短得「轉瞬即逝」,短得你剛剛活明白了,就已經接近尾聲。但是留在生命裡的記憶卻很長很長,它那麼遙遠,那麼虛幻,那麼悽楚又那麼美麗,它癡情地佔據著我的心,我的頭腦,我的生命,驅之不散又揮之不去。唉,這長長的折磨人的記憶呦,這任風兒也吹不散的長長記憶呦……
忘不了老城牆上磚縫裡鑽出來的黃色的小花,它那麼柔弱又那麼頑強,在春風中快樂地開放,對人生充滿著希望;忘不了烈日下被太陽曬得快化了的軟軟的發燙的柏油路,大汗淋漓的人們在為生計忙碌的身...
目錄
推薦序 萬物靜觀皆自得/宋政坤
作者序 一半是夢幻,一半是記憶/子蘊
北京 胡同‧皇城‧故鄉根
青燈有味/謝國華
庭院深深
旮旯覓趣
我的四季歌
九百多萬輛單車IN北京
話匣子裡的大千世界
雨天變奏曲
書中自有顏如玉
癡人說夢的日子
一封無法發出的信
我的地壇情結
天津 洋樓‧海河‧故鄉愁
可奈年光似水聲/謝國華
天津,夢開始的地方
故河無蹤
古宅魅影
藤蘿架下
教堂鐘聲
都市繁華
西風東進
童年童趣
冷月如鉤
尾聲 筆落故園
後記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推薦序 萬物靜觀皆自得/宋政坤
作者序 一半是夢幻,一半是記憶/子蘊
北京 胡同‧皇城‧故鄉根
青燈有味/謝國華
庭院深深
旮旯覓趣
我的四季歌
九百多萬輛單車IN北京
話匣子裡的大千世界
雨天變奏曲
書中自有顏如玉
癡人說夢的日子
一封無法發出的信
我的地壇情結
天津 洋樓‧海河‧故鄉愁
可奈年光似水聲/謝國華
天津,夢開始的地方
故河無蹤
古宅魅影
藤蘿架下
教堂鐘聲
都市繁華
西風東進
童年童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