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8 項符合
東西身體同一與差異的對話觀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37 |
![]() |
中文書 |
$ 356 |
![]() |
Psychological & Relationships |
$ 396 |
![]() |
人類 |
$ 396 |
![]() |
Social Sciences |
$ 405 |
![]() |
亞、非與其他哲學 |
$ 405 |
![]() |
社會人文 |
$ 405 |
![]() |
哲學 |
電子書 |
$ 450 |
![]() |
哲學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以儒、道思想說明中國哲學特有的身體觀,
並且以西方當代哲學的身體觀,輔助說明中西在存有與存有者之間的異同。
哲學的東西身體觀──
中國哲學普遍認為,人能用身心以實踐修行和體驗知識,其中以「工夫論」為核心學說;西方哲學則是由過去身心二元對立,不重視身體感受,後來轉向身心互為滲透的「知性形上學」發展,在在顯示中西文化匯通的可能性,例如中國的「心、氣、形、性、天人合一」以及西方的「聖神三位一體」觀念,其實都在講述「身體」與自然、人文、超越界,達到對話,以致回復感通交流。
哲學的同一性與非同一性──
「同一性」與「非同一性」,可用「重複」與「差異」的概念來看待:「同一性」希望能夠找出表象化和概念、會不斷重複與窄化自身;「非同一性」則希望擺脫理性為中心的邏輯思維,走出自我封閉的「同一性」,展現「差異」。兩者是一體兩面──是自我的摧毀,也是自我和意義的不斷再建構。從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批判「同一性」、德希達《書寫與「差異」》、德勒茲的《「差異」與「重複」》,再到傅柯的《詞與物》,皆有探討「同一性」當中的「非同一性」。
從古至今,東西方哲學仍持續探討理解生命的方法,本書以中西名家思想為例,並以身體為文本,作為與世界接軌的契機,憑藉個體的記憶、當下感知與閱讀,呈現世界文化、社會、歷史、傳統、當代、文學層面的成果演示。生命能透過在存有與歷史中的往返對話,不只展現出個人與世界互動、演化的歷程,也能激盪出個體間的不同燦爛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