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池、王兩家要議親?!
這個消息如閃電驚雷般迅速滾過大樑城。池是懷化大將軍池萬林的池家,王是吏部侍郎王來山的王家──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聞者莫不斷然否定,懷化大將軍是武將,吏部侍郎是文官,怎麼可能結親?眾所周知,大夏立朝已過五十年,文武百官就爭吵打鬧了五十年,朝堂動手的時候也時而有之。文臣瞧不起武將粗鄙無知,武將看不上酸儒們道貌岸然,武將多是隨太祖征戰、立朝後新封的勛貴子弟,家族底蘊不足,讀書不多,嘴皮子沒文臣索利,吵架贏不了就惱羞成怒,大打出手,引發衝突。
朝堂上兩派吵吵鬧鬧,但歷朝皇帝樂見其成,這邊給個大棒,那廂賞個紅棗,將其控制在相對平衡的狀態,因此約定俗成,大夏的文臣、武將不結親。
聯姻乃結兩姓之好,若文官的女兒做了武將家的媳婦,娘家、婆家分屬兩派,如何自處?因此自太祖開國,這兩派就互不通嫁娶,皇帝賜婚亦然,不會點武狀元做文臣女婿,亦不會賜文狀元做武將的姑爺──所以,池萬林的女兒要嫁給王來山的兒子?!是什麼意思?
文武兩派聽聞這個消息,全都懵了。誰讓他們兩家結親的?何況議親或有不成,素來是私下裡悄悄進行,只有親事成了方才公開,哪有起意議親就這般大張旗鼓,唯恐外人不知的?
這樁尚且在議的親事,迅速成為京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市井小民的話題,街頭巷尾的三姑六婆們對這樁親事、對池大小姐充滿了同情;女子嫁人如二次投胎,一旦不為夫婿、姑翁所喜,這輩子就完了。
而文武百官們更關注這門親事背後隱藏的可能,莫非聖意有所向?要知道聖上看似超然於文武之爭,實則不然;聖上也有母族外家,其出身決定了聖上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真論起來,大夏朝野只有聖上的胞弟英王殿下超群脫俗,雖被尊稱為戰神,卻同樣被文臣清流推崇。
大樑城乃天子所居之處,京畿重地。城外設有京東、京西兩處軍大營,設大將軍職,各轄五萬軍士,拱衛都城安危,直接受命於天子,非常時期可調遣進駐都城。
鑑於兩處軍大營的特殊地位,歷來能做大將軍的,非皇帝心腹莫屬。懷化將軍池萬林乃現任京東軍大營的主將,祖籍池州,與皇帝是老鄉。池家原本為耕讀之家,自池萬林祖父一輩家道中落,只得投筆從戎,期望另闢蹊徑,謀個出路。
他能識文斷字,為人豪爽,很快便在軍士中脫穎而出,一路官至五品游擊將軍。池萬林的父親青出於藍,做到了從四品的宣威將軍,到了池萬林,更是一路青雲,直上到正三品的懷化大將軍。
池家經三代,在太平年間,從原本籍籍無名的耕讀人家一躍成為軍中新貴,可謂好氣運。
然而,池萬林雖得皇帝信任,池府卻是都城裡的邊緣府第,向來獨來獨往。他根基淺,升得又快,原本的親戚故舊比池家門檻低,而文臣清流本就看不起武將,對棄文從武的池家更瞧不上;武將們覺得池家是半路出家,太平年間從軍,能一路擢升皆來自投機取巧,羞與為伍。
但池萬林對此不以為意,文武兩派各為陣營,像池家這種後起新貴、孤臣寡將,才最讓皇帝放心。
如此,池家的女眷與京裡各府來往少,池大小姐又自幼多病從不出門,所以爆出這門親事後,傳說中的池家大小姐到底什麼樣,竟無人知曉。
可是提起王大人家的三公子,那可是大樑城頗為知名的玉面郎君,風雅才子,青樓中色藝雙全的頭牌,多是王三公子的紅顏知己,武將家的池大姑娘嫁給這樣的才子?不敢想啊……
「不行。」
池府內,池夫人的正屋傳來一聲暴喝。「娘,那王三是什麼人,妹妹不能嫁。」
池家的三公子池榮厚一身風塵僕僕,正面紅耳赤地嚷著。他年方十六,尚未正式領差,跟著已在軍中任職的大哥池榮興跑腿,前些天去外地辦事,今日剛入城,就聽到聯姻之事。
一開始以為是謠言,池府向來低調,是誰惡意敗壞池府和妹妹的名聲?待仔細一打聽,說是經過官媒證實……池三便急了,氣沖沖打馬回府,衣裳沒換就一頭跑到母親跟前問個究竟。
「什麼時候回來的?」池夫人看到最疼愛的小兒子,滿臉笑意。「快給三少爺上茶、上點心,打水服侍三少爺淨面,趕緊洗漱換身衣裳。」
「娘,妹妹真在議親?」
池三急得要跳腳。洗臉換衣服,哪比得過妹妹的終身大事重要。他接過丫鬟遞上來的茶盞,一抬頭,咕嚕咕嚕幾口喝乾。「娘,到底是不是真的?」
池夫人拗不過他的強脾氣,點點頭。
池三一聽就不高興了。「不行,妹妹不能嫁給王三。」
「怎麼不能?」池夫人氣定神閒地抿了口茶,彷彿沒看到兒子氣呼呼的臉。「王三公子哪裡不好?模樣俊朗,風度翩翩,素有才名,王家是有名的鐘鼎高門,能結這門親,是我們高攀了──」
「娘。」
池榮厚耐著性子聽了幾句,終於忍無可忍,打斷池夫人的話。「王三我見過幾面,絕不是妹妹的良配。娘,這門親事不好,一來文武結親,會將咱家推到風口浪尖上;二來,王家房頭多、規矩多,內宅的女人個個厲害,妹妹的性子根本不行;還有,王三自詡風流才子,身邊漂亮的通房丫鬟好幾個,在外頭也……這種男人,妹妹怎能嫁?!」
他越說越氣,越覺得自己有理。「娘,是誰保的媒?就沒望著我妹妹好。」
他說得激動,沒注意到母親已面沈似水,沒得到一句回應。
「娘?」池三摸不著頭緒,難道他說得太快,娘沒聽清楚?
「誰害她了?就你明白。」池夫人心中不悅,但老三是她最疼愛的幼子,實在不捨得重話斥責。「你懂什麼?聯姻是結兩姓之好,王家門第高,三公子有才華,人人爭搶的好親事,到你嘴裡竟如此不堪。行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你少管,趕緊下去拾掇拾掇……老夫人那裡還沒去吧?收拾索利了請安去……」
聽母親這番話,池三的眉毛挑了起來。「娘,我不懂?這門親事不合適,您在內宅,不了解外面朝堂上的事情──咦!」
說到此處,他語氣一頓。聯姻,聯的是兩姓之好,一般說來,與誰家結親向來由男人決定,具體親事著落在哪個身上,多半是由女人相看……池家與王家,文武有別,素無交往,沒有得到父親的授意,母親絕對不敢貿然與王府議親。
他頓覺不妙,急切道:「這事,父親知道嗎?」
「嗯,總算說到點上了。」池母白了他一眼。「就是你父親的意思,不然我哪裡認得王家人?冰人也是王家請託的……好啦,這不是你應該過問的事,她的婚事,自有我們做主。」
家裡長輩俱在,哪有當哥哥的對妹妹的婚事指手劃腳的道理?
此番話好像一盆冷水兜頭潑下,池三手腳俱涼。若是父親的意思,就是沒有更改的可能,那妹妹她……
「我不信。」他不甘心地低吼一聲。「文武不結親,父親不會壞了規矩。」
「別鬧了,快下去洗漱,給老夫人請安去。」池夫人有些不悅,卻還是耐著性子哄他。「八字已經合了,上好的姻緣,挑個日子就過大禮,這門親事已定,別人的閒事你少管,跟著你大哥好好學當差要緊。」
妹妹、妹妹,這個混小子,從進門就張口妹妹、閉口妹妹,滿腦子都是他妹妹的親事,打進門一照面就質問他妹妹的婚事,連給她這做母親的請安都草草了事。
「母親。」
過了大禮親事就是訂下了,池榮厚又急又慌,見母親態度堅決,不由氣急敗壞,高聲嚷道:「榮嬌是我同胞親妹妹,不是別人,這是她一輩子的終身大事,不是閒事。母親,榮嬌到底是不是妳生的?」
這個逆子。池夫人被氣得倒仰,抓起手邊的茶碗就砸了過去。「混帳東西。」
池榮厚不躲不避,任茶碗砸在自己胸口又滾落在青石地面,啪地碎成幾片,青豆綠的錦袍被熱茶澆濕了一片。「娘,王三不是良人,妹妹不能嫁給他,我找父親去。」
說完匆匆施了一禮,轉頭跑得沒影。
「你、你回來。」池夫人心中發急。這個混小子,真要沒眼色地去找他父親鬧,還不得被重罰?聯姻的內情,大將軍連她都沒透露半分,這混小子不分青紅皂白地鬧騰,不知道惹他老子多生氣呢!
叫人將他喊回來,下人回報說三少爺早出了院子,不知往哪裡去了,池夫人氣得頭疼……
妹妹、妹妹,等著挨你老子揍吧。那個喪門星,就是個是非精,從小到大,連累她兩個哥哥挨了多少打,怎麼就不能死了呢?!
池夫人心疼兒子,不由又怨恨起池三口口不離的妹妹,自己親生的女兒池榮嬌。
當初真應該把她掐死,早知道懷了她,自己會連走霉運,就應該多喝幾碗湯藥,絕對不該生下她來。看吧,為了喪門星,老三又得鬧騰……還有老二,也把那個死丫鬟當眼珠子護著,現在是還不知曉這門親事,要是知道了,少不了也要折騰。
這親事是大將軍的授意,斷沒有被他們鬧一鬧就毀親的道理,老二、老三肯定要挨家法……怎麼就生了這麼個孽女,她怎麼就不會死呢?從小到大,連累她哥哥們多少次了?
池夫人越想越恨,小賤人命真硬,怎麼搓揉都死不了。
她冷冷地吩咐身邊的嬤嬤。「去,告訴廚房,大小姐昨天吃壞了肚子,打今晚起,三日之內只用白粥,旁的什麼也不許用。」
「是,老奴這就吩咐下去。」嬤嬤面色如常,應聲下去安排。
看來大小姐又惹夫人生氣了,這些年,夫人對大小姐的嚴苛與不喜,她們這些貼身的僕婦們早就見慣不驚了。
池榮厚氣沖沖地出了正院,冷風一吹,心頭的火氣慢慢冷卻,頭腦也變得清明起來,急促雜亂的腳步也慢了。
聽母親的意思,妹妹的親事是父親的主意……想到父親的待人處事,池三心頭越加心涼。父親做事向來不容置疑,沒有人能令他改變主意;與王府結親,打破了文官不與武官聯姻的慣例,父親不是那種高調的人,這其中必有不為人知的內情……
只是如此一來,榮嬌的婚事就成了板上釘……一想到自己疼愛的妹妹要嫁到王府,嫁給風流王三,池榮厚的心就火辣辣地疼。
不行,他得再想想,不能貿然去找父親,挨頓打無所謂,他是不怕的,關鍵是能否阻止親事……
還是先去看看妹妹,讓她安心,然後回大營找二哥一起商量……若是能拉上大哥就更好,父親向來器重大哥,不過,大哥對妹妹向來不親近,未必願意為妹妹違抗父命。
拿定主意,他對跟在身後的小廝道:「去,把我帶回來的小玩意兒先送到三省居,告訴大小姐,等我給老夫人請了安,就去看她。」
應該先去給祖母請安,若是先去看了妹妹,長輩們少不得又要遷怒妹妹。
池榮厚回自己院子,收拾索利後,去給祖母池老夫人請安。
自從老太爺去世後,老夫人就開始吃齋唸佛,深居簡出,一日裡有大半天是待在小佛堂,池榮厚去的時候,她剛從小佛堂誦經出來,身上還帶著新鮮的檀香味。
見到最小的孫子,老夫人心情不錯,嘴角掛著慈愛的笑意。
待池榮厚請安落坐後,問了些何時回來的、去哪裡辦差等一番閒話,聽說他這趟是給大哥池榮興跑腿,老夫人臉上的笑意就更濃了幾分,問他大哥怎麼樣,在大營裡吃得可好、睡得可香,平時差事忙不忙。
池三乖順地揀好話說──池府上下都知道老夫人最疼愛大少爺,在老夫人面前,誰也沒有大少爺有面子,老夫人生起氣來,大將軍的面子照下不誤,唯獨只聽大少爺的,只要大少爺一露面,勸上兩句,再大的火氣也煙消雲散。
池三早知祖母偏愛大哥,對老太太拉著自己對大哥噓寒問暖毫不在意,等老夫人將大孫子的事問了又問,見從小孫子嘴裡再也榨不出什麼新鮮事了,才算甘休。
「……見過你母親了沒有?」
池榮厚不好意思地揉揉鼻子,陪笑道:「不敢瞞祖母,先前是見著了……孫兒剛進城,就聽到有人傳咱們府上的閒話,孫兒一急,顧不上拾掇,直接衝到母親那裡……還被母親訓了一頓……」
老夫人看似不管事,可府裡沒什麼事真能瞞得了她,池三回府直奔正院,很多下人都見著了,老夫人不用查問也知道,他沒必要在這等小事上撒謊。
但他回府沒有先來給祖母請安,倒先去了母親那裡,老太太若要挑刺兒,到底是行事有失妥當。
「傳咱們府閒話?什麼閒話?」
老太太起了好奇,池家素來行事低調,沒什麼可被人說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