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博物館遇見設計!
在巴洛克建築裡典藏擁有數千年歷史的陶瓷器→德國 威登國際陶瓷美術館
家具製造商設立、以家具收藏為主的私人博物館→瑞士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展示160輛左右的收藏品、愛車迷必去的朝聖地點→瑞士 賓士博物館
一提到「Museum(博物館)」這個字,你是否會聯想到古老的化石、年代久遠的陶瓷器,或是充滿神祕傳說的木乃伊?其實現在歐美還很盛行一種新型態的博物館,也就是蒐集與展示設計作品的「設計博物館」。
不過,聽到「設計博物館」這個名稱,或許會有人感到納悶:大多數的設計都是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或量產品,而非貴重的藝術品或博物資料,值得花工夫蒐集與展示嗎?或許是這種觀念長期存在人們心中的緣故,因此實際上設計博物館的歷史出乎意料的淺短。
全球第一間設計博物館是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簡稱V&A)。1851年倫敦舉辦史上第一場世界博覽會,該館便是以當時蒐集到的眾多物品為基礎設立的。起初這是用來誇耀當時號稱全球最強的大英帝國先進程度的產業博物館,後來該館的活動逐漸轉為向參觀者推廣設計為主。
後來在歐美各國陸續設立的設計博物館,主要功能除了蒐集與展示工藝品、裝飾美術品、平面作品或產品等各種設計作品外,圖書館裡也有許多藏書,並會舉辦演講會或體驗營等推廣活動,對該地區的設計啟蒙活動有很大的貢獻。
本書即是一本專門介紹國外設計博物館的專書。作者暮澤剛巳為日本知名的美術評論家,他親自走訪9國共25間設計博物館,以遊記式的輕鬆文體介紹各設計博物館的由來、館藏內容、展示空間和建築,搭配500張左右的精美彩色照片輔助說明,並附上有關當地觀光名勝、博物館的網址及交通資訊等資料,可說是一本最詳盡的設計博物館導覽手冊,不妨透過本書一起一窺設計世界的堂奧!
作者簡介:
暮澤剛巳 Kuresawa Takemi
1966年生。東京工科大學設計系副教授。
從事美術及設計等主題的寫作活動。
個人著作有《LE CORBUSIER》(朝日新聞出版)、
《用透過自傳瞭解當代藝術》(平凡社新書)、《當代藝術關鍵詞100》(麥田),
合著作品則有《拉森是何許人也?》、《學習當代藝術的正確方式》(以上皆為FLIM ART社)等書。
章節試閱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為設計博物館的先驅,
無論設施或館藏的規模皆超群拔類。
收藏品以歐洲的工藝、繪畫、雕刻等作品為主。
在以設計博物館為主題的本書裡,我想向各位介紹的第一間博物館,就是位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在全世界的設計博物館中,V&A的歷史最為悠久,設施的規模與收藏品的總數也都超群拔類。本書列舉的其他國家的設計博物館,也有不少是以V&A為範本,在活動方面該館亦占有先驅地位。要談論設計博物館,絕對不能漏掉這間博物館。
1851年倫敦舉辦了世界博覽會。史上第一屆世博會反映出當時號稱全球最強的大英帝國之繁華與權勢,會場湧入大約600萬名參觀者,呈現空前的熱鬧景象。不過,半年後世博會結束,水晶宮等臨時搭建的展示館拆除後留下了許多物品。在過去便主張「有必要建設振興產業的博物館」的相關人士促成下,翌年於倫敦市內的馬堡大廈(Marlborough House)開設了展示這些物品的產業博物館。由於當中也展示了國立設計學院的收藏品,該館自開館之初就具備輔助設計系學生的教育性質。不久設施不敷使用,於是該館在1857年遷移至市內的文化設施用地,按地名改稱為南肯辛頓博物館(South Kensington Museum)。1899年又改名為V&A,1909年主館落成後就一直運作到現在。V&A這個名稱自然是源自19世紀後半葉統治大英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她的丈夫艾爾伯特王夫殿下。
這間由阿斯頓.韋伯(Aston Webb)設計,1909年完工的紅褐色博物館以文藝復興樣式為基調,仔細一看會發現建築物各處皆複雜地連接起來,相連的建築物樣式也各有不同。據說在這一個世紀裡就擴建與改建了6次,不免讓人覺得這間博物館缺乏長遠的規劃,但在得知目前收藏品總數高達400萬件後,也就不難理解其改建頻率之高了。不過,該館也很用心保留19世紀大英帝國的氛圍,比方說跟中庭相鄰的咖啡廳就仍維持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當時的設計。
館藏以歐洲的工藝、繪畫、雕刻為主
接下來我們按展示區來一探究竟吧。V&A的展示原則上依時代、地區來規劃。當然,其他許多地方也看得到這樣的展示方式,而V&A的最大特色,就是除了作品外也陳列了許多刊有作品圖片的展示板。這是因為能夠實際展出的作品僅占整體的一部分,還有一項很大的因素則是該館的主要活動目的為設計推廣教育。
館藏以歐洲的作品為主,展示許多來自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國的工藝、繪畫、雕刻作品。這些收藏品最古老的可追溯至中世紀,其中不乏米開朗基羅的雕刻、拉斐爾的草圖、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繪畫等作品,不過我造訪當時卻覺得這些名家作品未必都被定位為收藏的重心。至於英國的作品則設置「英倫展廳(British Gallery)」這個專屬空間,陳列16世紀至今的各種收藏品,透過這些收藏品可以瞭解都鐸、斯圖亞特、漢諾威、溫莎等各王朝的喜好與樣式的變遷。
銀、銅、鐵、玻璃、繡帷、珠寶等收藏皆讓人大開眼界,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東洋與陶瓷器的收藏。東洋與中近東的收藏品按照國別展示於1樓40幾號的展廳裡,陳列在45號展廳的日本刀、刀鍔(護手)、書法以及工藝品的品質,完全不遜於日本知名博物館的收藏品,而展示於頂樓6樓的陶瓷器甚至多達15間展廳,質與量皆令人嘆為觀止。這些數量龐大的陶瓷器排列得很整齊,宛如標本般毫無生氣,無法讓人立刻聯想到實際使用這些陶瓷器時的狀況。如此展示的原因,應該是比起講究照明或陳列等空間表現,該館更優先考量「設計推廣教育」這個本來的目的。
此外,V&A還導入「Hands-on」展示形式,讓參觀者可以拿起部分作品鑑賞。這種做法可能是基於「想準確辨別真品和贗品、單件生產品與大量生產品,不能只靠目視,必須親手拿起來觀察」的想法,不過在館藏中占絕大比例的日常用品,本來就跟鑑賞時得小心謹慎的繪畫與雕刻不同,況且必須實際使用才有它的價值存在。在這層意義上,這種展示形式也可算是能讓參觀者更適切瞭解作品價值的啟蒙方法。V&A還做了不少其他以啟蒙為主要目的的安排,例如透過展示板與說明卡詳細解說作品,或是請工作人員實際操作等等。
完善的導覽手冊也是V&A的特色之一。造訪當天,我拿到了「後現代風格設計」展的導覽手冊。可惜當時「後現代風格設計」展早已結束了,我沒能看到展覽,不過光是瀏覽導覽手冊就能夠想像眾多作品整齊陳列在會場裡的情景。除此之外,還有企劃展的導覽手冊和館藏目錄、一堆的設計書刊等等,禮品店裡的書籍陣容只能用壯觀二字來形容,如果沒有資金和收藏空間的問題,真讓人想全部搬回去。
當然,以上的說明僅是該館的一小部分而已。我想強調的是,V&A這間博物館起源自開啟19世紀工業革命時代的世博會。眾所皆知,倫敦有堪稱綜合博物館代名詞的大英博物館,也有泰特藝廊(Tate Gallery)、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等國際性的美術館。各館分別負責蒐集與展示不同領域的作品,而起源於世博會這種產業促進活動的V&A,必然成為蒐集與展示工藝品及量產品的中心設施,並展開以學生和勞工為主要對象的推廣教育活動。當時英國為了將優秀的技術與產物流傳到後世而設立V&A,其理念後來也遍及其他國家,各國相繼建設相同宗旨的博物館。隨著「設計」這項概念的形成,許多產業博物館與裝飾博物館逐漸轉變為設計博物館,而V&A正是立於先驅地位的博物館。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為設計博物館的先驅,
無論設施或館藏的規模皆超群拔類。
收藏品以歐洲的工藝、繪畫、雕刻等作品為主。
在以設計博物館為主題的本書裡,我想向各位介紹的第一間博物館,就是位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以下簡稱V&A)。在全世界的設計博物館中,V&A的歷史最為悠久,設施的規模與收藏品的總數也都超群拔類。本書列舉的其他國家的設計博物館,也有不少是以V&A為範本,在活動方面該館亦占有先驅地位。要談論設計博物館,絕對不能漏掉這間博物館。
1851年倫敦舉...
目錄
前言
後記
參考文獻
COLUMN倉俣史朗的How High the Moon
COLUMN生活策展人培訓營
英國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倫敦設計博物館
法國
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梅斯分館
南錫派美術館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瑞士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德國
包浩斯
現代藝術陳列館
紐倫堡新美術館
威登國際陶瓷美術館
賓士博物館
梅森瓷器藝術博物館
藝術宮殿博物館
漢堡美術工藝博物館
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
奧地利
奧地利應用藝術博物館
維也納分離派展覽館
捷克
布拉格國家美術館
捷克立體派博物館
丹麥
丹麥設計博物館
芬蘭
赫爾辛基設計博物館
美國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布魯克林博物館
前言
後記
參考文獻
COLUMN倉俣史朗的How High the Moon
COLUMN生活策展人培訓營
英國
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
倫敦設計博物館
法國
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龐畢度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梅斯分館
南錫派美術館
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
瑞士
蘇黎世設計博物館
維特拉設計博物館
德國
包浩斯
現代藝術陳列館
紐倫堡新美術館
威登國際陶瓷美術館
賓士博物館
梅森瓷器藝術博物館
藝術宮殿博物館
漢堡美術工藝博物館
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
奧地利
奧地利應用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