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見省一趕在學生食堂關門前匆匆扒完親子丼,又買了兩人份賣剩的甜麵包當消夜,把它們一股腦兒塞入背包,走向通往大學校門的林蔭道。
寒冷澄澈的冬季夜空中,一道白光輕曳而過。
那是兩個月前,克倫威爾‧桑德勒彗星撞擊月球後遺留的殘跡。這場天文奇觀發生在秋季的早晨,被科學家們準確地預測到。當時,地球上身在看得見月亮那半邊的人們,幾乎全都抬頭盯著天空;剩下半邊的人們也大都透過網路關注著這一刻。
彗星墜落在月球最西側,外貌有如巨大同心圓的「東方海(註1)」附近。雖然很可惜的,撞擊點最後隱沒在地平線的邊緣,不過落下時爆發的那道逆圓錐形白光,至今仍深深烙印在省一的眼中。
註1:月球正面西側的「月海」之一,拉丁語為Mare Orientale。早期的天文學家將月面顏色較深的部分誤解為海洋,所以稱之為「月海」。實際上「月海」既沒有水、也不是盆地,而是由火山岩漿冷卻而成的平原。
這場撞擊產生了大大小小、不同速度的彈射物。其中秒速超過二點四公里的碎片會脫離月球引力,而速度不夠的會再次掉回月面。至於一小部分在空中改變向量的,則會進入月球的軌道。
彗星含有大量的水分,但幾乎都在撞擊瞬間化為透明的水蒸氣,變得難以觀測。因此,儘管水蒸氣會短暫地進入月球的大氣,但月面卻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當然,光靠一顆直徑兩百公尺的彗星的水分,想在月球形成海洋是不可能的事。
脫離月球、但仍未脫離地球引力的瓦斯,自身的動量會和地球引力交互作用,停留在月球的公轉軌道上;不過目前還未觀測到有在L4、L5(註2)聚集。從外部進入這兩個區域的物體,如果沒有在其中失去相對速度,就只會從中穿過、無法停留。
註2:拉格朗日點(Lagrangian point)。天體力學中,第三個物體能在兩星體間達成平衡、穩定相對運動的五個點,習慣以L1 〜L5表示。
在月球兩極的永久陰影區,水分可能會因為低溫而凝固成冰、長年不化。可惜,現在人類並沒有觀測的方法。目前,本應繞著月球公轉的三台探查機,都在撞擊後的兩天內斷了聯繫。恐怕是被彈射出的碎片撞上,又受到軌道上的瓦斯干擾而失速了吧。
於是乎,我的計畫也在還沒開始的情況下胎死腹中。
省一又再次陷入自我憐憫的漩渦中。
結果,民眾害怕的天地異變並沒有發生。雖然流星的數量大幅增加,但隕石造成的損害,就只有在義大利和印度砸毀幾間民宅的屋頂而已。氣候的部分,因為白道——從地球所見的月球移動軌跡——和黃道間有很大的夾角,所以地球的日照量產生了微弱的變化。這點反倒意外地緩和了全球暖化的危機。
到頭來,會為這個事件感到悲傷的人,大概就只有宇宙計畫的參加者而已。
無可奈何地,直到月亮放晴之前,所有的月面探勘計畫皆須中止。
就連同步衛星和低軌道衛星的壽命也是岌岌可危,因為一部分的彈射物甚至有可能來到地球附近。
省一是預定搭乘日本下一期月球探勘機的大學宇宙工學聯盟(UNISEC)的參加者,隸屬於超小型探測車的製作團隊。他原本打算將這次的成果寫成論文發表,然而現在卻得延到「月亮放晴之後」。
「你們算幸福了。在我那個年代,從計畫擬定到做出成果,等個十五年可是家常便飯。」
儘管指導教官如此說道,但這實在稱不上什麼安慰。因為對人類而言不可或缺的實用衛星,如定位衛星、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消耗得愈來愈快,未來運用在宇宙科學的預算恐怕只會不斷縮減。尤其是載人宇宙航行之類的計畫,更是夢寐以求的難得機會。
雖然UNISEC曾研究過在實用衛星上加載科學儀器,但結果並不樂觀。目前實用衛星光是為了如何多填裝一公克的燃料和防護宇宙塵用的惠普裝甲,就已經傷透了腦筋。
省一爬上公寓的階梯,打開玄關。
總覺得眼前的景象跟平常不太一樣——沒看到奈美的鞋子,通常星期三都是她先回來。
進入房間後,不安的感覺更加膨脹——房間變得好寬敞。用來隔開廚房和房間的粉紅色衣櫃不見了。
省一的不安逐漸變成不祥的預感。而在發現置於桌上的影印紙後,他的預感終於化為悲鳴。雖然上頭沒有署名,但他絕不會認錯那筆跡。
紙上用原子筆潦草地寫著「我受夠了,再見」。
省一當下體悟,自己在計畫中斷後這兩個月來的埋怨,究竟讓同居人感到多鬱悶。
失落感和自責如潮水潰堤般淹沒心頭。
同居了半年之久的女友——佐藤奈美。仔細想想,以她一日千變的變心速度,還有看電視時無法三分鐘不轉台的猴急個性,真虧她能忍過這兩個月。
她是汽車工學系的學生,但對宇宙也充滿興趣。兩人當初會認識,也是因為她在學園祭上看到省一做的太空船模型。
直到彗星來訪以前,省一每晚都會對她傾訴對宇宙的夢想。像是「不久的未來,任何人都能上太空哦」,還有「總有一天我會帶妳一起到宇宙去」等等。
是我不好。這全部都是我的錯。讓我們重新開始吧。我一定會改掉自己的缺點。
省一拿出手機,輸入奈美的電話號碼。
然而,聽筒另一端傳來的卻是來電被拒接的通知,傳簡訊的結果也一樣。一旦決定之後就會固執到底,這點也很有奈美的風格。
對了,他們兩人還有一個共同的朋友——航太工學系的川瀨郁夫。打給他看看好了。
「喂,是我——奈美有跟你聯絡嗎?」
『欸?你不知道嗎?』
心跳突然加速。
她做了什麼事嗎?總是會做出令人無法預料的行動,這也是奈美的特色之一。
「她、她怎麼了嗎?」
『她好像要去非洲旅行的樣子。』
「……什麼時候?」
『我記得是搭今天傍晚成田機場的飛機。』
「非洲的哪裡?」
『不知道。她只說了想隨意走走、到處散散心。』
「你能聯絡上她嗎?」
『大概沒辦法,她說自己暫時不想跟任何人說話。再說國際電話那麼貴。況且她又受不了網路電話的通訊品質。』
「這樣啊……」
掛掉電話後整整十幾分鐘的時間,省一都站在房間內發呆。他想相信這一切還沒結束。
雖然信上寫著「受夠了」,但並沒有說她已經不愛自己了。
她只是厭倦了同居,想要宣洩這兩個月來的鬱悶,才臨時起意到非洲旅行而已。這樣的話,回國後她說不定又會回心轉意,兩人並非完全沒有復合的餘地。
出國旅行後,反而珍惜起原本習以為常的人事物,這種例子常常發生。藉著那種鄉愁,兩人說不定又能恢復以前的關係。
想到這裡,省一終於發覺自己還背著背包,從裡頭拿出筆電,放在被爐上充電。
他把腳鑽入被爐,仰躺在地板上。目光從天花板的LED燈一路飄過綠色的充氣平衡球、MIDI電子琴的支架,以及家用伺服器的主機殼。
那是全天運作的伺服器,一般工作之餘,也用來運行分散式計算系統Ejecta@Home。這是一種透過網路連結世界各地的電腦、分工計算的系統,用以計算彗星撞擊月球後產生的宇宙塵和瓦斯在軌道上分布的情形。
伺服器跟全世界的網路都有相連。即使是非洲內地,聚落內也應該都有連接無線區域網路的筆電才對。
不過,多虧了通訊技術的進步,現在要拒絕無線網路的連線也變得愈來愈容易。只要使用者希望,系統便會精準地回應其意志。
難道就沒有什麼方法能把這份心情傳達出去嗎?
沉思間,腦中突然浮現PIAPIA動畫這個答案。
如果用它的話,說不定——
PIAPIA動畫是一個影音分享網站,屬於用戶原創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簡稱UGC)的服務頻道。每個用戶都能上傳或觀賞彼此的短片作品,並在畫面內自由地給予評論。不僅觀眾的反應可以直接傳達給作者,亦可提升作者的創作動力,促成積極良性的循環。
影片的類型上至體育、綜藝、音樂,下至時事、料理、育兒方法等等,可說是五花八門。就連早年播映的電視節目也涵蓋其中。為了網站的用戶開發、用來創作業餘影片的軟硬體,不僅占了家電市場很大的比例,有些功能簡單的軟體甚至能在手機上使用。
創站已經十年有餘的PIAPIA動畫是這類網站的老字號,據說現在國內網路的流量,有百分之三十都來自該網站。
奈美很喜歡PIAPIA動畫。依照本人的說法,理由除了內容龐雜外,也因為那些影片大都能在三分鐘內看完,永遠看不膩。
在省一面前時,奈美總是不太願意聽他演奏自己因興趣而做的音樂。
「因為沒辦法聽到一半暫停嘛」,本人如是說。不過如果上傳到PIAPIA動畫,她便會興致勃勃地點進去試聽。奈美總是會坐在被爐對面,用電腦插著耳機觀賞影片。每當聽見從耳機中漏出的旋律,正猜想「這曲子該不會是……」的時候,奈美便會突然瞥向這裡,「還不錯呀」地嫣然一笑。
如果是PIAPIA動畫,說不定她在非洲旅行時還是會瀏覽。若在奈美喜歡的影片群組上傳自己的歌,或許就能讓她聽到。雖然希望渺茫,但現在也只剩這個方法了。
於是省一起身坐到平衡球上,執行伺服器裡的作曲軟體,打開填寫歌詞的視窗。
一如以往的早晨 擦身而過的腳步聲
一如以往的熟悉 一同走過的林蔭道
但今日的我 已經不復以往
帶著煥然一新的面孔 前往妳的所在
我將帶妳前往 那片天空 繁星的世界
我對妳的愛 從S(南)到N(北)
省一輸入歌詞。
腦袋一開始運轉,理工系出身的周延邏輯便馬上甦醒,省一隨即為歌詞加上XL擴充歌詞代碼。
Case“早晨” { 一如以往的早晨 擦身而過的腳步聲 }
case“夜晚” { 一如以往的夜晚 街角的霓虹燈招牌 }
else { 一如以往的房間 不停重複的每日 }
XL代碼是一套能依據閱聽者的身體感測器或所處時間改變歌曲內容的指令。自從普適計算裝置普及後,可應用XL代碼的攜帶式裝置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奈美身上戴著心跳監測器,進出機場的時候應該會自動同步成當地時間。不過他沒有將奈美的個人ID指定為啟動條件,因為那樣反而可能會被黑名單功能過濾掉。
填好歌詞後,他用卡農曲式(註3)加上簡單的旋律。
註3:所有聲部都使用同一段旋律,但依一定間隔、不同高低進入的譜曲技法,可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使用此種技法的樂曲中最著名的是「帕海貝爾卡農」,故有時「卡農」一詞也專指這首樂曲。
再來,只要讓現正流行的語音合成軟體VOCALOID「小隅麗(REI)(註4)」唱出歌詞和旋律就行了。雖然這是一款以美少女角色為招牌的歌唱軟體,但在一般市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亦十分受小孩子和女性歡迎。
註4:作者在此同時影射VOCALOID角色「初音未來」以及筆名「小隅黎」的日本科幻作家柴野拓美。
首先用作曲工具製作伴奏,然後再跟歌詞合成。
完成至此,心裡的思念也開始逐漸膨脹,腦中忍不住幻想起奈美聆聽時的畫面——遼闊的非洲平原、成群的野生動物、綿延的地平線、以及炙熱的陽光。
他一邊絞盡腦汁想像所有可能的狀況,一邊埋頭編寫對應的XL代碼;不知不覺,東方的天空已漸漸泛起魚肚白。
我到底在幹什麼啊——省一在內心反省。不過昨晚就算沒寫歌,自己大概也只會哭到天明而已。於是省一把做好的曲子和幾張現成圖片跟標題合在一起、轉成影片,上傳到PIAPIA動畫。
ACT‧2
「別難過,堅強地活下去吧。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嘛。能跟奈美交往這麼久,你算很努力了啦。」
剛過午後的學校食堂內,川瀨郁夫一邊狼吞虎嚥地扒著烤雞蓋飯,一邊說道。他一身微胖的體態、毫不講究的穿著,一副就是對戀愛完全沒興趣的樣子。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他看來一點也不同情省一。
「比起那個,你要不要找個時間來這裡看看?我們終於找到空間,開始在組裝了喔。」
「你在說哪件事啊?」
「PIAPIA工廠的bootstrap啦。」
「哦,PIAPIA工廠啊——」
回想起來,自己上上星期的確跟一群搞機電工程的聊過這話題。沒記錯的話,好像是要在PIAPIA動畫上集合有志之士,做一台可以連網的電腦數控工具機(CNC)什麼的。
「你們在哪兒組裝?」
「第一工廠。那裡不是有部戰前留下來的紡紗機嗎?」
「哦,那裡啊。」
就是工學院角落的那間磚造建築嘛。據說那裡好像是間鬼屋。
「聽說那玩意兒要搬到附屬產業技術博物館去,我們就去把空間借來用了。」
「真虧你們借得到。」
「因為我跟他們保證過,如果他們改天想把空間挪作他用,我們的器材隨時可以『自己搬走』。」
「……?」
第三節課結束後,省一造訪了第一工廠。打開老舊的木門,那台積滿灰塵、烏漆抹黑的遠古紡紗機依然丟在那兒。
省一擠進機器的夾縫,往深處前進,只見工廠的後半部亮著燈。紡紗機後的空地上,幾個人正默默地站在那裡工作。郁夫的身影也其中。
大約二十公尺見方的水泥地上,放著兩台共用一條軌道的小型車床和銑床(註5)。距離車床兩公尺外的地方還有一台鑽床。
註5:銑音同「顯」。一種用於切削金屬的機床。
牆邊則放著兩張工作桌以及堆放鋼條的棚架,桌上的電熱水器和空泡麵碗飄著濃厚的生活感。
「我來囉。」
省一來到時,郁夫正在牆壁高處安裝某種類似稜鏡的東西。
「這是回向反射器,用來幫小麗麗測定位置的。」
明明沒有半個人發問,他卻自顧自地說明起來。
「小麗麗?」
「喏,就是那個。」
「……原來是這麼回事。」
只見令人熟悉的VOCALOID角色——小隅麗的上半身直挺挺地立在地板上。那玩意兒大約跟真人一樣大,還有一頭紫藤色的長髮以及惹人憐愛的少女臉龐。
儘管如此,作工精緻就只有頭部而已。雙手的兩處可動關節不但完全裸露,手腕以下的部分也做得跟活動扳手沒兩樣。它的身體基本上就是個套著T恤的矩形鋼架,上衣胸前還印著「貧乳即是正義!」的字樣。另外身體底下裝有六個小車輪,似乎可以前後左右任意移動。
「正式名稱是R‧小隅麗 ver.0.003。她的性能可是一流的喔。不但可以用雷射定位,以誤差不到0.1mm的精度移動,還能自己更換手部的機械鉗。電池沒電的時候,還懂得自己去充電喔。」
「話雖如此,這外型就不能想想辦法嗎?」
「這個嘛,我也很想有天能替她加上下半身,讓她用兩隻腳行走。不過考慮到小麗麗的原始頭身比,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我的意思是你們幹嘛堅持用小隅麗的造型啊。再說這頭長髮也太礙事了,根本是多餘的吧。」
「萌要素是不可或缺的。畢竟那可是『PIA技』的原動力。」
所謂的PIA技,即是存在於PIAPIA動畫的無數子群組之一——「PIAPIA技術部」的縮寫。是擅長機電工程學、物理學、電腦科學以及硬體破解的阿宅們聚集的巢穴。
當然,跟其他子群組一樣,他們並不是為了某個明確的目的才聚集在一起;除了發表影片時會加入「PIAPIA技術部」的標籤外,實際上沒有任何組織性。他們追求的只有一樣——就是人氣。
不過,雖然他們沒有組織性,但群組裡的影片還是存在某些共同點。譬如現在流行的主題就是小隅麗的實體化。從粗糙的機關人偶、數位控制的機器人、乃至擴增實境,每個人都各自搬出拿手絕活,想讓小隅麗化為現實。
恐怕這個化了女妝的R2-D2(註6)也是其中之一吧。
註6:電影『星際大戰』系列的經典角色,是一具長得像垃圾桶的機器人。
不過話說回來,郁夫說的bootstrap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
@@(插圖p.23)
##
bootstrap是很久以前發明的電腦用語。因為電腦系統的啟動原理就好比抓著鞋帶(bootstrap)把自己提起來(當然實際上是提不起來的),所以才有此一稱。
電腦開機時,首先會從記憶體載入名為boot loader的程式。boot loader會以最單純的方式讀取檔案系統,然後才接著載入作業系統(俗稱OS)。由於OS是個巨大的程式集合體,因此這階段只會先啟動一小部分,再由OS自己載入其他機能,依序叫出整個巨大的系統。然後螢幕才會進入一般人熟悉的桌面首頁,出現滑鼠游標和桌面圖示。直到這時,bootstrap才算完成。整個程序就彷彿一場計畫性的雪崩,或是大規模的骨牌秀。
「好,測位完成。」
在機器人背後操作面板的男性成員突然說道。
「要直接開始嗎?」
「OK。」
「自動模式,ON——」
『開始移動〜〜』
R‧小隅麗以尖銳的音調宣告後,流暢地動了起來。
它來到擺放材料的棚架前,緩緩伸出雙手,抓起一根大約一公尺長的鋼條。
「想不到它力氣挺大的嘛。」
看到機器人抱起重物時,居然懂得像人類一樣彎身來保持平衡,省一忍不住驚嘆。
「控制重心的程式是你寫的嗎?」
「不,我們用的是zmplib,是德州大學的那些人弄出來的。工廠的bootstrap也全是用GPL寫出來的。」
「哼嗯……」
雖然不曉得zmplib是什麼,不過從字面上可以猜出一二。那應該是控制機器人動作用的函式庫(註7),屬於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授權的開放原始碼(註8)。
註7:函式庫是一群專門供程式提取的函式集合。程式是由許多函式組合起來的,當不同程式常常用到同一種功能的函式時,便可以建立函式庫來簡化工作。如此一來,當其他程式需要同一段函式時,只要從函式庫叫出來用即可,不必再寫一次。
註8:Open source,開放授權給所有人公平使用的程式原始碼。
GPL授權的程式,其內容必須完全公開,任何人皆能自由利用或改寫,也可以用於商業用途。然而,衍生出來的程式亦適用GPL規範,不可獨佔。這點也清楚載於GPL條款中。
「boot的程式碼是以某個叫天婦羅P的傢伙為中心而寫出來的。明明是跨平台應用,卻還是好用到不行。包含工廠本身和裡頭的東西,全都是在虛擬空間內3D建模後運算的。雖然沒有仔細掃描過,但它已經把你的身體辨識為人類囉。你瞧——」
筆電顯示著工廠內的3D圖像,就連小工具箱都鉅細靡遺地重現出來。現在站在桌前的那個人影應該就是自己,而在數公尺前方移動的物體則是R‧小隅麗。省一一邊盯著螢幕,一邊抬頭對照實景。
只見機器人抱著鋼條放到銑床的檯面上,然後用左手的鉗子靈巧地轉動旋柄,固定住鋼條。
接著電腦數控(CNC)銑床的馬達開始運轉,削切鋼條。
郁夫洋洋得意地轉向這裡。
「大概就是這樣啦。」
「簡單說,就是一台附贈機器人的CNC工具機吧。」
「現階段是這樣沒錯。」
ACT‧3
由於對郁夫上次吊人胃口的語氣念念不忘,隔天下課後,省一又再造訪了第一工廠。
結果內部的巨變令他大吃一驚。
昨天還固定在地上的CNC工具機,如今已原封不動地安裝在一條四公尺長的軌道上。軌道的寬度超過一公尺,工具機則和最初裝設的另一條軌道垂直。
軌道的另一端,R‧小隅麗正抱著鋼條在原地待命,一副準備獻上供品的模樣。接著機床滑了過來,自己咬住材料。等到削切完畢,小隅麗又將銑床加工好的鋼條搬到鑽床上打孔,然後把右手的手鉗換成螺絲攻和螺絲板(註9),刻上螺紋。
註9:用來製造螺旋內孔(螺母)和螺旋外周(螺絲),以力矩旋轉方式作固定的工具。
廠房裡只有一個人。郁夫正坐在牆邊,一邊喝著即溶咖啡一邊看著筆電螢幕。
「喂,這裡是怎麼回事啊?」
「哦,你來啦。上次我不是說過要bootstrap嗎——這就是會自動建構的工廠啦。那邊的車床和銑床可以在二維的垂直座標上自由移動,過兩天我準備再升級成三次元。」
「升級後能做什麼?」
「把銑床換成雕刻機後,就能進行三次元的雕刻啦。同樣的平台裝上R‧小隅麗的話,還能用來加工、塗裝或是組裝立體物品。」
「然後呢?你想用工廠組裝什麼?」
「就是這個PIAPIA工廠自己啊。我想試試看這個bootstrap能進行到什麼程度。」
說到一半,旁邊突然傳來一陣鞭打似的巨響。
郁夫咋舌,立即起身走向R‧小隅麗。只見機器人右手的工具斷了一截。
「傷腦筋,居然又斷了。」
小麗麗還不懂得控制力道啊。他一面碎碎唸,一面替機器人裝上備用的工具。
「你也看到了,目前還沒辦法全自動化。而且得有人幫忙清理滿地的粉屑,畢竟這些垃圾沒有固定形狀,小麗麗沒辦法辨識。不過理論是這樣的:讓低等級的工具機製造更高等的工具機,只要不斷重複這個循環,最後就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郁夫指向筆電的螢幕,只見上頭映著『開源硬體的未來』幾個大字。
「這個印度人認為,無論硬體還是軟體,理論上都能實現開源化。而且硬體也應該要跟軟體一樣,只用一個指令就能自己完成組裝。如果所有硬體都能轉換成一種原始碼,而且無論任何人,只要擁有原始碼就能做出同樣的東西,你覺得這世界會變得怎樣?」
「變得怎樣……這個嘛,應該會很方便吧。」
「就這樣?」
「硬體設計的改良週期也會變快吧。如果真的完全開放的話。」
「然後會發生什麼事?」
「請求提示。」
「想想看自然界。自然界中,什麼東西可以只用訊息就完整地複製自己?」
自然界?自然界有海、有山、還有……生物。
生物可以自我複製——透過遺傳訊息。
省一感覺自己抓到了答案。
「該不會……你是說自我增殖機械?這個工廠?」
「賓果!」
「不、但是、這辦不到吧。況且這個CNC工具機根本是現成的東西,還有材料也是。如果真要實現自我增殖,就得連煉鋼廠、鑄鐵廠和半導體工廠也一起做出來才行。」
「當然要克服的難題還很多,尤其是半導體的部分。但低密度的慢速轉換裝置,好像可以用特殊的噴墨印表機做出來喔。如果只是單純用於機械控制的簡易電腦,應該還是有辦法製造。」
「那,那種印表機又要怎麼製造?」
「老式印表機的構造其實挺簡單的。感覺用工具機應該做得出來。」
「煉鋼廠呢?」
「量不多的話,用研磨機或電磁爐之類的代替吧。」
「鐵礦石?」
「讓小麗麗走出去開採啊。當然,得先把下半身完成才行。」
那發電廠——他正想繼續問下去,自己卻突然想到答案。只要做得出馬達,發電機自然也不成問題,大概可以用風力或水力來發電。
「不過可以自我增殖的工廠什麼的,這是很久以前的構想了吧。我記得『The Gernsback Continuum』(註10)就提過類似的概念。」
註10:美國知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於1981年出版的短篇小說。
「別用SF的流行當判斷標準啦。無論哪個時代,敢擁抱全新可能性的就只有宅男而已——就像我們一樣。」
「我可不是宅男。」
「讓小麗麗唱自己寫的情歌還不算宅男?」
「至少我不會把VOCALOID叫成『小麗麗』。我是因為奈美不肯聽我唱歌,才勉為其難用一下——純粹是當成樂器。」
「知道啦知道啦,就當作是那樣吧。」
一星期後,一具小型的機器手臂在工廠誕生了。雖然控制晶片、馬達、和管線等零件都是用現成的,不過機械部件全是在工廠內製造的。那支手臂被安裝在一張小工作台上,周圍放射狀地繞著一圈像彈鏈一樣的東西。
這是一具組裝電子線路用的機器人,負責在絕緣材質的電路板上安裝比米粒還小的零件。這種電路板不使用印刷蝕刻的方式,而是用導電墨水連接部件。
雖然輸送零件的裝置——那個像彈鏈一樣的東西——必須事先經由人工安裝,但之後只需輸入電路圖,機器人便會自動做出電路板。
「這樣就不用再為了附贈的電路板去訂購電子工學月刊了。不論哪種電路,都可以在這裡做出來喔。」
郁夫得意地發下豪語。
話雖如此,聽說現階段的直通率(註11)還慘不忍睹,三個成品中只有一個符合原定規格。
註11:First Pass Yield,簡稱FPY。概念與良率相似,意指產品第一次製造就合格的比率。比如10%就代表十個成品中只有一個在第一次製造就符合標準,不需重修。
不過,這數字說不定還不壞。省一心想。
如果把現在當成黎明期的話。
ACT‧4
當晚,省一回到家後,發覺家裡再次出現變化。
他立即聯想到奈美,急忙在家中尋找她的身影。暖氣和電燈都是關的——不過奈美以前曾有熬夜一整晚,結果窩在被爐睡整天的記錄。
但是很可惜,屋子裡一個人也沒有。那股異樣感的源頭來自桌上。
液晶螢幕的螢幕保護畫面跟平時不同。
「算出來了嗎?」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利用全世界的電腦進行計算的Ejecta@Home,終於算出了結果。原本顯示計算過程的畫面已然消失,換成了淺色的彩色動畫。
那是從斜角俯瞰的月球公轉軌道。位於中央的物體是地球,因為忠實反映了跟軌道半徑間的比例,所以看起來格外嬌小。
固體粒子是以點狀表示,因此在畫面上不太明顯。最容易辨認的是瓦斯氣體,暖色系的部分代表密度較高。目前月球軌道附近是綠色,而鄰近月球的區域是紅色,中間的空間則什麼顏色都沒有。
瓦斯在月球公轉面上形成一個圓盤,高度愈低的地方密度愈高。
鄰近地球的瓦斯宛如巨大的游泳圈,形成了一個淡黃綠色的圓環。圓環的背陽面較為膨脹,很明顯地和范艾倫輻射帶重疊。這是瓦斯在電離後和地球磁圈交互作用的結果。
然而,屬於電中性的瓦斯會穿過該區域,繼續飄向地球。能夠到達高層大氣層的瓦斯,密度大約是橙色左右。雖然乍看之下好像很濃,但跟海拔一百公里的大氣濃度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接著瓦斯在赤道上空分道揚鑣,往南北兩極上升,然後在極點上空逐漸變成類似颱風的眼形漩渦。
依照模擬,到了二月中旬——也就是距今大約三個月後——眼形漩渦的中心會噴出一道宛如螺旋形雷射的物體,彷彿從地球的自轉軸延伸出去般,從南北兩極的極點筆直射向宇宙。
「這是……地球居然會出現吸積盤和兩極噴流?」
吸積盤和兩極噴流是宇宙中很普遍的現象。當大量的瓦斯團塊釋放到某個空間時,周圍氣體會逐漸往濃度最高的「中心」落下。但由於瓦斯本身也具有動量,在向外逃逸的力量作用下,這些氣體會開始進行軌道運動。然後互相衝撞,最終達到平衡,在同一平面上旋轉,變成圓盤的形狀。
瓦斯的運行速度會因軌道半徑而異,受到不同摩擦力影響。失去動量之後,瓦斯的高度便會降低。然而並非所有的瓦斯都會往中心天體落下。在複雜的交互作用下,部分的氣體會向上移動,從正上方唯一的出口——也就是颱風眼噴出。這便是兩極噴流了。
不過,雖說這種現象在宇宙很普遍,但在地球出現就太反常了。就算真的形成雙極噴流,其直徑理應會跟地球一樣寬,難以匯集成可以稱為「噴流」的形狀。
但是根據模擬的結果,未來瓦斯將更加凝聚。沉降到海拔一千公里附近後,瓦斯會與高層大氣接觸、形成衝擊波面,然後一路上滑至兩極,從隧道狀的眼形氣旋鑽出;氣旋的隧道就像一支噴嘴,使瓦斯擠壓成直徑一公里左右巨大噴流。
噴流密度大約是每立方公尺5-8公斤,遠低於海拔一百公里處的大氣密度,幾乎是真空。
「速度呢?」
省一把噴流的區塊放大,將游標移到上頭。游標旁自動跳出數值。
「每秒……十一公里!居然這麼快?」
儘管省一有點吃驚,但在某種意義上這結果反而與常識吻合。吸積盤的噴流,本來就是瓦斯沉降後快速返回原本高度所造成的。
噴流大概在海拔一百公里的地方開始形成。
如果……如果把降落傘之類的東西丟入這股氣流中的話……?
省一趕緊坐上平衡球,以腳本語言(註12)在命令列輸入計算式。
註12:Scripting language,為了縮短傳統的「編寫、編譯、連結、執行」過程而建立的電腦編程語言。
以目前的密度和流速,然後把風阻係數設為2……。
直徑四十公尺的傘約能承載一噸的重量。
只要用面積比這更大的傘就能飛起來。
換句話說,這樣就能利用彈道飛行前往真正的宇宙了!
高度一百公里的彈道飛行與高度兩百公里以上的軌道飛行,兩者耗費的能源可說天差地遠。依現實的設定,大概差了二十倍左右吧。比起軌道飛行,彈道飛行要容易得多。
雖然噴射氣流會在極點上方慢慢擴散,可是只要準備直徑五十公尺的降落傘,應該可以爬升到海拔三千公里,也就是瓦斯密度降至一半左右的地方。歷史上,普通的載人飛行從未達到那種高度。
抵達目標高度後,只需在傘面上開個孔讓氣流通過,便能夠慢慢地降落;接著等到返回大氣較濃的區域後,再打開大氣層用的降落傘就行了。矩形傘的操作性不錯,滑翔幾十公里應該不成問題。
整個過程還不至於達到宇宙速度(註13),所以沒必要準備耐熱設備。既然是穿太空衣就足以抵抗的環境,應該也可以用其他的氣密裝備代替。
註13:物體從地球出發,要脫離天體重力場的四個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統稱。
於是省一打開繪圖板,試著畫起草圖。首先是載人用的球形座艙,然後是內部的維生器材。座艙下是火箭引擎,降落傘的收納倉則裝在上面。這個應該可以做成圓錐形吧。把圓錐、球體、圓筒組合在一起的造型,看起來就像『小松君』漫畫中小不點拿的黑輪(註14)。
註14:赤塚不二夫漫畫『おそ松くん』中的角色,「小不點(チビ太)」的招牌配件。
如果是這麼簡單的設計,感覺隨便都能做得出來。
儘管起初只覺得是個愚蠢的點子,但在反覆檢討後,省一愈來愈覺得有可能實現。
雖然克倫威爾‧桑德勒彗星的造訪害得一堆宇宙計畫因此泡湯,不過作為補償,卻為地球帶來了巨大的動能。只要前往大氣層上緣,就能爬上那道梯子。
省一重新叫出暫停的模擬畫面。
進入三月上旬後,極點上空的噴流直徑會徐徐膨脹,而密度和流速則會呈反比下降。周圍的渦流也會像減弱為溫帶氣旋的颱風一樣,逐漸消散。
噴流的持續期間,大約是距今三個月後算起的三星期。
人類史上第一次的黃金時期。
也許一生只有這麼一次機會。
只要乘上這道風,就能帶奈美一起上宇宙。
若是錯過這波大浪,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靠自己的力量飛上宇宙了。都是這顆彗星毀了月球探勘計畫,又害得奈美離家出走,所以他當然有權利索取一點賠償。
省一持續檢討著自己的計劃。
就算太空船的設計行得通,卻還得考慮太空運載機的問題。畢竟用火箭升空的成本實在太高了。如果不必加速到軌道速度(註15),只需抵達一定高空的話,還是用空中運載比較便宜,也比較容易實現。
註15:天體環繞另一較大天體(地球)運轉時所需的速度。若速度大於軌道速度,天體便會飛出引力圈;若小於軌道速度,則會被引力吸入。
可供民間使用的太空運載機,全世界共有兩架。
其一為軌道科學公司所有,是由洛克希德L-1011三星式客機改裝來的機體,曾用作飛馬座火箭的發射平台。不過要租用這麼大型的飛機,費用想必不便宜。
其二則是由航空天才伯特‧魯坦創立的縮尺複合材料公司,使用的是專為發射彈道飛行器而設計的奇特機體——白色騎士3號。雖然機型跟三星式相比十分嬌小,但包機的話最便宜也要一千萬日圓。再算上把機體運到南北極的運費,費用實在難以想像。
省一的夢想到此已胎死腹中,高漲的情緒瞬間冷卻。
他無趣地鑽入被爐,兩手墊著頭仰望天花板。
奈美……現在應該正漫步在非洲的某個角落,爛漫地笑著吧。
妳聽過我的歌了嗎?
我曾許諾要帶妳前往繁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