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開始吧!83歲和86歲的菜園生活。
在《積存時間的生活》誕生之前,
有幾位年輕人和津端夫婦合力完成這本書,
本書彷彿春天精靈般地,以年輕的、俏皮的、生動的眼光,
記錄津端爺爺和英子奶奶的生活。
我們發現,別有一番風味,甚至放進更多細節和情感。
農田中,一間沒有玄關只有一個大房間的木屋,
種植蔬菜,在廚房裡做好保存食品,分送給親友,
跟著春夏秋冬轉變,過著簡樸卻優雅的細緻生活。
慢慢的,少少的,不斷地重複每一件小事情。因為生活本來就是每天一點一滴的累積......
【本書重點】
《積存時間的生活》作者津端修一與津端英子,在退休前搬至高藏寺新城定居,從調配菜園的泥土開始,一點一滴建造出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菜園。
負責家庭紀錄、環境整理的修一先生,用十足「理科」性格做得絲毫不差;掌握家庭中心的英子女士,在沒有新式料理機器的小小廚房中,用菜園裡當季的蔬果變化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分送親友、招待訪客。家中沒有太多便利的物品,只有耐用的家具和餐具,連電話也是老式的轉盤撥號。「我喜歡要花費時間和勞力,而且不怎麼方便的生活。」修一先生說。有種從容不迫的淡雅,回歸到好好生活的初心,這就是津端家的風格。
隨著四季的推移循環,用五感體驗季節的生活方式:春日裡的播種、夏季的自製麥茶、秋季開始準備保存食品、冬天為農田鋪上落葉以躲避冷冽。雖然沒什麼錢,津端夫妻卻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結縭五十年的夫妻之道】
結婚五十多年,縱使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英子女士和修一先生卻會按照自己的方式為對方著想。個性有點粗枝大葉的英子女士,說話往往過於直白,有時會讓細膩感性的修一先生覺得強硬,因此,修一先生設計出留言板來提醒彼此重要事情,免得太嘮叨會把關係弄僵,也讓夫妻之間可以留下空隙。
英子女士一直都心胸寬大地支持修一先生的帆船航行夢,如同母親守護調皮搗蛋的兒子。相對的,對於英子女士的事情,修一先生也不會出言干涉。英子女士說想要購買什麼東西或想要做什麼事,他都會回答:「很好啊。」
他們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無論如何都不勉強對方。」偶而鬥鬥嘴,卻不會吵架或爭執,「畢竟爭吵過後會很不舒服,我喜歡小春日和的溫暖。」英子女士說。
【順應四季的生活節奏】
修一先生在屋子西側種了一百八十棵樹,形成一片漂亮的雜樹林。春天有新綠,秋天有紅葉。夏天會擋太陽,涼快得不需要冷氣機,而到了冬天,雜樹林會送來落葉和溫暖的西曬,柔和地護衛津端家的生活。
與自然同步的津端家,在春日下播種,入夏之後,連家中的陳設也會換成夏季專用的,方便通風。紙窗換成蘆葦窗,餐具廚裡的陶瓷器換成玻璃器皿,寢具也從棉質變成麻料。「很奇怪,連房間的空氣都會變得很清涼。」
秋天時,英子會把庭院前面的大量柿子、柚子、斐濟果等秋天的味道裝箱打包,寄給每年都在引頸盼望的親朋好友。冬天會把年底採收的香菇曬乾冷凍保存,並鋪上落葉為植物保暖。
津端家的生活打開各種感官,全面感覺到四季的轉變,扎實緩慢,一點一滴地累積出細緻的質感。
【英子女士的味覺傳承】
從小累積的味覺,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是英子女士切身的體會。所以從孫女花子小姐出生,英子女士就一心想要將同樣的味覺傳授給她。因為擔心居住在東京的女兒因為工作忙碌而偷懶,英子女士常常宅配從菜園採收的「真正的蔬菜味」,或是親手做的「奶奶的味道」。從孫女花子小姐念幼稚園時開始,寄送歷史已經超過十八年了。
「無論男女,只要有工作在身,就會有很多事情要忙,我知道那是無可奈何的。但是過了六十歲退休了,大可以嘗試很多事情。不要只顧著玩,也必須想一想至少傳點什麼東西給下一代,讓他們過上豐富的日子。」英子女士睿智地分享著。
【津端家之味】
英子女士習慣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熟悉的商家購買牛豬雞肉或魚肉,再花心思料理。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大力稱道,吸引很多人造訪,英子女士說:「因為有機會招待客人,生活才會產生張力,反而使我們有生命賴以維繫的感覺。」
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也是大受歡迎的招牌菜,在自行搭建的磚造爐子中,用從庭院中摘取的櫻桃木片或月桂葉慢慢燻香。
津端家的生活支柱和核心是英子女士的廚房。肉派、烤牛肉、無花果醬、甜煮梅子、醃蕗蕎、醃木瓜等,每道菜餚都是要花點時間製作,卻可以從中吃到當季的真滋味以及烹調者的細心照料。書中公開製作流程,但卻沒有調味的比例,希望大家可以多依賴味蕾,做出屬於自己的家庭料理。
作者簡介:
津端修一
1925年生,自由評論家。東京大學畢業後,於安東尼‧雷蒙和板倉準三建築師的事務所任職後,進入日本住宅公團。也曾擔任廣島大學教授、名城大學教授、三重大學客座教授等職。
津端英子
1925年生於愛知縣半田市,老家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釀酒廠。目前以菜園農夫的身分實行根植於大地的細緻生活。
譯者簡介:
李毓昭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專事翻譯。譯著有《積存時間的生活》、《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今日公休:90歲書店老闆的生命情書》、《日嚐清新:鄉居生活的翻轉魅力》、《以愛之名說再見》、《健康氣象學入門》、《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世界貓咪圖鑑》、《發現教堂的藝術》等書。
章節試閱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起初兩個女兒也住在這裡,但她們一結婚就搬走了,家裡只剩下夫妻兩人。安靜平穩的生活重心就是招待訪客。
女兒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就不用提了,打從夫妻倆進入六旬年紀,來採訪的人就越來越多,無不想要知道他們如何照顧菜園,以及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現在每個月都有兩、三天要接待訪客,許多人前來的目的是為了品嘗英子女士自豪的家常菜或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
「我會依訪客上次吃了什麼來決定準備的東西。客人喜歡,我就會很高興,覺得受到鼓勵。」英子女士如是說。
英子女士的菜肴是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熟悉的商家購買牛豬雞肉或魚肉,再花心思料理。無論男女老少,無不大力稱道。口碑傳開來,又吸引更多人造訪,英子女士就更為款待客人下工夫。有時候不僅是做菜而已,她還會贈送手織的圍巾或襪子,給客人當紀念。
「經常有人問我,招待那麼多客人,應該很辛苦吧?其實不會。我本來就喜歡做廚房的事情,不管是煮飯還是收拾餐盤,我從來都不排斥,也不覺得麻煩。」
英子女士繼續說:「每次和年輕人聊天,或是聽到他們表示感謝,都會讓我得到源源不絕的精力。因為有機會招待客人,生活才會產生張力,反而使我們有生命賴以維繫的感覺。」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津端家的生活支柱和核心是英子女士的廚房。
本來蓋這間房子是要給英子女士和女兒當成機織工作坊的,原先以為只要可以煮水泡茶就夠了,因此對熱愛料理的人來說,空間相當狹小。
說起來很失禮,這裡根本看不出是為訪客烹煮大餐的地方。既沒有熱水器,也沒有換氣扇,當然也沒有最新式的料理機器,在裡面坐鎮的只有據說是「女兒淘汰不用的」舊式兩口瓦斯爐和舊烤箱。
英子女士極為滿意似地說:「這裡是我唯一的聖地,只有這裡我可以完全自由。其他地方修一都會插手(笑)。」
空間小,無論做什麼都不需要走動,這也是方便好用的因素。開放式的架子,讓所有東西一目了然,也是修一先生裝設的。
英子女士只在這裡存放順手好用,而且經過嚴格汰選的器具。鍋子有大、中、小三個砂鍋,外加一個德製不鏽鋼鍋。另外,還有經常使用的茶具組合和她很喜歡的竹籃等物品。這些東西都沒有放在高處,全在嬌小的英子女士伸手可及的範圍。
早上是從做果菜汁開始,接著要準備早餐。修一先生吃和食,英子女士自己是麵包。然後是簡單的午餐,再來就要準備晚餐了。英子女士幾乎整天都在這個廚房和菜園之間忙來忙去。
「除了三餐之外,我還要做加工食品、寄給女兒家人和孫子的熟食。如果有訪客,就要做料理招待,所以隨時都有一大堆廚房的工作要做。」英子女士面帶喜色的說著。
是的,廚房是英子女士引以為傲的地方,不僅是用來守護修一先生和忙於都市生活的女兒與女婿的健康,也要向孫女花子小姐傳達生活與飲食的真諦。
「活到這個年紀,我有更深刻的體會,原來我小時候過得很幸福,現在也是。也因為這樣,我至少要把豐富的味覺傳給下一代。對我來說,廚房這個地方的意義就在這裡。」
紀錄生活的片段就是家庭歷史
去到津端家拜訪時,會看到許多擺得整整齊齊的檔案夾,裡面是修一先生親筆寫下的紀錄,亦即夫妻倆隨著時間的積存變得更加豐富與幸福的生活點滴。
「紀錄經過井然有序的整理,並且保存妥當,就會讓人覺得人生越來越美好。」修一先生說。
是的,對修一先生來說,紀錄的意義就在於紀錄本身。
修一先生的整理能力出類拔萃,手法之細膩不愧是建築師出身。菜園栽種的植物,何時進行的農活,也都有紀錄。至於家庭生活中,每天晚餐的菜色、送了什麼東西給誰、宴客的餐桌內容,以及修一先生的個人日記,全都搭配插圖不厭其煩地記載,而且充滿趣味。
這些紀錄都整整齊齊地擺在修一先生稱之為「駕駛艙」的書房裡,位於客廳一隅,由家具隔開,配置周全。書架設在桌子的左邊,上面滿滿都是黑色封面的檔案夾。一眼望去,不僅美觀,也令人有「津端家的歷史在此」的感覺。
「修一,那個時候的那個是什麼啊?」英子隨便問一句,修一先生就立刻取出檔案回答:「啊!那是什麼什麼。」英子女士的粗枝大葉令人意外,修一先生則是連檔案夾的封面都一絲不苟,十足的「理科」性格。這一對似乎很合又不太合的妙搭檔(?)對話時,每每引人發笑。
這樣的修一先生非常擅長「男人獨玩的遊戲」。聽說世間有不少男性退休後無事可做,只能看電視打發時間,修一先生卻完全沒有這種跡象。他總是在自自在地歌頌有一大把時間可用的生活。
他現今的夢想是參加大溪地航行團。大溪地對他來說是充滿回憶的地方,因為他曾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三年駕船旅行過。「三年後,如果我還很健康,就要再去一次。」修一先生說著,兩眼發亮。
「去大溪地時,我要穿上白色的水手服,別著當船員的外甥買給我的船長肩章。」聽到修一先生這麼說,英子女士就露出了微笑。「哈哈,男生不管活到幾歲,還是會喜歡帥勁的打扮啊(笑)。」
看來英子女士結婚五十多年來,一直都是心胸寬大地支持修一先生,如同母親守護調皮搗蛋的兒子。
除了記錄之外,修一先生還想要將之前日本東部大地震的新聞做成剪報,或是弄來做木器的轆轤,自己做碗盤。他隨時都在對著四面八方伸展天線,尋找「男人獨玩的遊戲」。
「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不只是修一,我也是一樣。」
縱使到了這個年齡,兩人仍舊懷著怦怦然的心情面對未來。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起初兩個女兒也住在這裡,但她們一結婚就搬走了,家裡只剩下夫妻兩人。安靜平穩的生活重心就是招待訪客。
女兒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就不用提了,打從夫妻倆進入六旬年紀,來採訪的人就越來越多,無不想要知道他們如何照顧菜園,以及晴耕雨讀的生活方式。現在每個月都有兩、三天要接待訪客,許多人前來的目的是為了品嘗英子女士自豪的家常菜或修一先生的手工培根。
「我會依訪客上次吃了什麼來決定準備的東西。客人喜歡,我就會很高興,覺得受到鼓勵。」英子女士如是說。
英子女士的菜肴是以菜園採收的當令蔬菜為主,並向...
目錄
出版人序——
幾位年輕人眼中的津端爺爺和英子奶奶菜園生活
◆歡迎來到津端家!
有七十種蔬菜、五十種果實的菜園
只有一個大房間的小木屋
英子女士的果菜汁
來喝三點的下午茶吧!
◆積存時間的生活
起初只是一塊遍地石頭的土地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紀錄生活的片段就是家庭歷史
積存時間的菜園不會停止
◆春天新綠探頭
播種
春季的收穫
五月下旬,櫻桃大豐收
今天是手工培根的日子
今天要精神抖擻地搗麻糬
草莓的多種吃法
春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春日的款待
◆小春日和的生活智慧
活用留言板溝通
各自負責擅長的事
不強求對方
◆夏天午覺的必要
完全自製的「麥茶」
夏天的醃漬物
酸梅乾
夏季的收穫
度過夏天的準備
英子女士的餐具
宴客日的早餐
夏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夏日的款待
◆在生活中過日子
味覺的傳承
慢慢的,少少的
喜歡耐久的物品
◆秋天打包味覺的包裹
柚子的採收
散散步也很愉快
明年「麥茶」的希望種子
打包秋季的滋味
栗子餅
清理冰箱做果醬
準備過冬
秋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秋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整頓術
活用數字標示
形狀一致,排列整齊
善用標識,清楚明瞭
以圖畫添加趣味
房間也要依季節更換擺設
從帆船學到的事
◆冬天如落葉般地飄落的自然恩賜
陽光與乾燥的空氣
柚餅子
冬季的收穫
不動一動就會冷
英子女士的「圍裙」
修一先生的最愛
冬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冬日的款待
◆英子女士的「細緻生活」
無法呆坐不動的個性
料理的空檔
冷凍保存菜園裡的食材
◆津端家的滋味
修一先生的培根
梅子醬油、昆布佃煮、醬油煮款冬
醃蕗蕎、醃木瓜
無花果醬、甜煮梅子
梅子蜂蜜、栗子餅、帶皮柚子醬
肉派、烤牛肉
烤牛肉的醬汁
◆津端家的菜園和雜樹林
春
夏
秋
冬
結語——就像孩子般的童心
出版人序——
幾位年輕人眼中的津端爺爺和英子奶奶菜園生活
◆歡迎來到津端家!
有七十種蔬菜、五十種果實的菜園
只有一個大房間的小木屋
英子女士的果菜汁
來喝三點的下午茶吧!
◆積存時間的生活
起初只是一塊遍地石頭的土地
藉由款待維繫生命
沒有自來熱水的廚房
紀錄生活的片段就是家庭歷史
積存時間的菜園不會停止
◆春天新綠探頭
播種
春季的收穫
五月下旬,櫻桃大豐收
今天是手工培根的日子
今天要精神抖擻地搗麻糬
草莓的多種吃法
春日的款待
修一先生的手繪信 春日的款待
◆小春日和的生活智慧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