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金代以內丹修煉法門為主的道派,有:真元道派、全真教。到了元代,新成立的教派有:內丹中派、淨明道、清微派。此外,元代全真教大行,南宗大都被併入北宗,勢衰力竭。元代,南宗門徒,有的自己重新皈依全真,成為全真教南宗;但也有一些人仍堅持南宗傳人的身份,此為元代的內丹南宗。
綜觀金元二代,有上述多種不同派門修煉法。再者,元代扶鸞所撰道經,以及元人為早期的道經作注,也往往涵藏內丹修煉說,顯現出元代內丹學百花齊放的特色。今略依成立的年代先後,論述金元二代的內丹修煉情形於下。
金代的真元道派,成立於金帝亮朝,時雍所創。時雍託言在王屋山天壇遇司馬承禎傳授仙經,經過他參研演化而成真元派道經。其修行法門是以儒家人倫忠孝為初階,藉由誦念十大天尊以消災除罪,最終則在修煉內丹之精氣神,以純守真元之炁為主,求得長生升天。其修行法門,有一定的次序,先修人倫仁義,涵養精氣,再修內丹煉化精氣神,是以儒門忠孝為宗,以內丹長生修仙為務的一個宗派。
全真教,為金章宗朝王重陽所創立,王重陽傳予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人,稱為七真。主張性命雙修,三教合一,而以修性為先,先修性後修命。全真派倡導出家及苦修,有百日閉關的坐鉢制度,所穿的衣飾不能華麗,王重陽、馬端陽等師徒都有乞食的記錄。在修性方面,除大量引用佛教性空,禪宗明心見性外,甚至直接以修性來涵攝修命。在修命法門上,也是沿承南宗,將精氣神分為先天後天,以先天一炁為真陽,為外藥,用以點化身中精氣神所成真陰內藥,使成純陽體。但南宗玄關一竅為虛懸,無特定處;北宗玄關一竅,則是實指,乃是臍內一寸三分的黃庭,亦名玄關一竅。
到了元代,元初李道純創立內丹中派。李道純原是南宗白玉蟾再傳弟子,但同時也皈依全真為全真道士,李道純因此綜合兩派修行法門,以《禮記》致中和來說心性修煉。以中為體,以和為用。以為未發為性,已動為心,動而中節為和。《中和集》卷三所說致中和的內丹修行法門,認為身不動氣為抽,心不動神為添;身心皆不動,神凝氣結叫做還元。以剛決之心為之,叫武火;以柔心守之,叫文火。身心不動,神凝氣結叫結聖胎。性寂情冥,照見本來面目,叫還虛,為歸根復命。以此為內丹心性修煉之道,並以修性來涵攝修命,主張修命即在修性中。李道純的內丹修煉以中和為主,把「中」字看成是儒釋道三教家風所共同的捷徑,所以後世將之稱為金丹中派。
元代新流行的教派,另有淨明道派與清微派,二派所修煉的內丹,都有內丹外用的情形出現。淨明道興起於南宋初,其後漸衰,至元初劉玉真而復盛。劉玉真傳黃元吉,黃元吉授「《淨明忠孝書》并《玉真語錄》」給徐慧,徐慧泰定四年編定《淨明忠孝全書》,淨明道重為世人所注目。此派主張孝悌、煉形和救度三者合一。淨明道倡導忠孝,其修行法門除修養道德,盡忠盡孝外,並以內丹修煉法門來求長生永駐,只是其內丹修煉法,雜有符咒印之運用。主張元氣在臍,五行氣散於五臟,修煉法在引五臟氣合聚而朝於元氣所在的下元,稱為五氣朝元;再使三丹田陽氣聚於泥丸宮,為三陽聚頂。在修煉過程中,並雜有符咒印之運用,如配合符、像,說明五臟炁各有其取炁運行之特殊時辰,在修行時佩帶於身及吞服符文。其法,是以內丹結合符印來修行。將符籙咒印摻入內丹修煉過程之中,是淨明道內丹修煉的特色。
清微派,創始於南宋末元初的雷囦真人黃舜申(1224-?)。清微派源於北宋徽宗朝的神霄派,以雷法為主。雷法以內丹修煉為基,以冥思存神來運先天一氣(元氣),元氣分為陰陽,而為水火坎離,激而成雷電晴雨,並以五行氣所成五臟氣,化為五雷。驅役五雷,用以斬妖除魔、治病消災、救贖先亡。但必須先以內丹煉化精氣神,方能激元氣、運風雷以濟世,所以雷法是內丹的外用濟世法門。雷法始於北宋末的王文卿、林靈素,至南宋末元初而演為清微派。
以上是金元二朝流行的內丹道派。其實在金章宗朝,王重陽創立全真教派後,短短十餘年間,其教大盛,並成為金元二代內丹修煉的主流,中間雖有其他道派興起,皆難與匹敵。不僅新興教派難敵全真教,甚至張伯端所創的內丹南宗也逐漸式微。南宗在南宋時,流行於南方,和北方的全真教分庭抗禮,但到了元代統一南北方而後,表面上是南北宗會合為一,其實是南宗被北宗所併。南宗在元代,成為殘餘勢力,分為兩種情形:一是仍然以南宗傳人的姿態出現,此為元代的內丹南宗,如:蕭廷芝、俞琰、林轅、陳沖素、戴起宗等人,即是籍屬南方,受學南宗,在元代全真盛行之時,不受全真影響,仍以南宗來說內丹的少數修道者。另一種情形,則是以南宗的身份加入北宗,成為全真教南宗,如原為南宗的李道純、苗太素、陳致虛、彭致中等皆皈依全真,一般稱之為全真教南宗。
金元二代的內丹修煉,有上述諸派別,雖然同屬坎離交媾的內丹說,但彼此間對名相的認知及定義,以及修煉所重,則各有不同。或內丹雜雷法,或內丹引符印,或偏向禪門,或重視儒學,或主修性,或主修命。但此時的內丹修煉,大抵以先天一氣為基,以臍內腎前的黃庭神穴為修煉處。
蕭登福謹序於2019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