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非常系統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鉅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解構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系統(敘事與非敘事性)與風格系統(攝影、剪接、場面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讓讀者在了解一部電影時,能將電影視為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卷上的完整呈現,是一個如建築、音樂與舞蹈等藝術一般的完整體。
從教學的觀點來看,本書以「形式」與「風格」為主的美學方法論,理論邏輯軌跡明晰可循,也具通論性質。作為教材時,可以隨時在同一議題提出其他美學論點,並佐以不同影片的例子, 讓課堂更活潑。學生因此可以有一個更周延的管道,融會貫通地了解、體會及思考「電影是什麼」這個問題,進而發展出屬於個人的觀點。
第十二版增譯,作者們針對新世代讀者的需求,重新編排章節,每一章節更加上了許多更新、更易讀的內容,包括華文讀者會感到熟悉及共鳴的《少年 Pi 的奇幻旅程》(李安導演)、《悲情城市》(侯孝賢導演)的場面調度,和《重慶森林》(王家衛導演)的深度分析;此外,增加了「創意抉擇」、「深度解析」單元,還有「部落格連線」以及更多新片資料以增加閱讀的新鮮感及認同感。
21 世紀的現在,電影書出版蓬勃成長,網路的電影資訊、論壇與越來越多的進口原文書,使喜歡電影多元閱讀的人,不免也覺得眼花撩亂。儘管如此,這本書在國外的重要性地位多年來仍屹立不搖,並被國內許多大專院校影像相關系所指定為教科書,皆說明了本書絕對是一本打穩電影基本功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