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讓我知道,世上沒有讓人起死回生的魔法,
卻有讓我們與死者放心道別的魔法。」
─倫敦靴子一號二號 田村淳
【日本媒體爭相報導】
「人們在身陷悲傷,或者面對悲傷中的人時往往不知所措,本書將告訴讀者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同時闡述了『思念親人』這個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
──朝日新聞中文網
「往生者以完好的狀態回來,才能在生者的記憶中走向新的人生。我(佐佐涼子)看著他們努力工作的樣子,更加深我非要完成這本書的信念。」
──BOOK asahi.com
一間只有6名員工,像家族企業般的小公司,
「做別人不敢做的,看別人不敢看的」正是他們的工作。
默默無名的一群人,安靜隱身在媒體上的國際重大事件背後,
他們化身為天使,帶領「靈魂」回家……
家屬的愛,超越國境!
我們運送的不只是遺體而已,
我們的使命是把「靈魂」送往家人身邊……
深夜的羽田機場國際貨運站,爾赫斯國際有限公司的社長木村利惠身穿工作用的短外套,快步走向載有遺體的殯葬車。白天時堆高機與貨車川流不息的貨運站,到了夜晚卻只有少數幾個角落亮起微暈燈光,寂靜不見人影。
由海外運回的遺體因高空氣壓的關係,百分之九十都會發生體液流出的現象。因此,遺體需在殯葬車內進行適當處理後,才會送還給家屬。利惠踏進殯葬車,有位社員早已在靈柩旁待命。
解開捆綁在靈柩外的繩索、打開上蓋,棺木中還封上一面鐵板,因此還要以專用工具將螺絲一根一根卸下。打開鐵板的瞬間最令人緊張,棺木中究竟是怎樣的情形,在打開來確認前都難以預測。有時呈現的樣貌可能遠遠超乎想像之外……
身在異鄉的我
跨越國境,只想再見你一面……
屬於亡者的一趟天使航運,現在啟航!
爾赫斯國際,是日本第一的遺體送還公司。
據統計,1年在海外死亡的日人約400~600 人,而他們每年約運送200~250 具大體回日本。
這群背後英雄,做的不只是一句簡單的「節哀順變」,而是幫助遺族「徹底釋放悲傷」。
他們撫慰死者的「魂」更安慰生者的「心」!
【本書特色】
1. 主題獨特,讓人一窺這神祕行業背後的面紗。
2. 文字樸實卻充滿力量,忠實傳達生者的悲傷和感謝、死者想回家的心。
3. 真人真事,讀來讓人重視生命之可貴。
作者簡介:
佐佐涼子
1968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學部。曾任日語教師後轉任自由作家。
在新大久保從事教育工作時,看到離家背井的外國留學生,或是語言能力不好的外籍廚師時,不時地擔心若他們在日本過世又該如何處理。經過相關調查後得知爾赫斯國際有限公司。
2011年出版《讓玄先生拯救唯一的你(たった一人のあなたを救う 駆け込み寺の玄さん)》(
KK Long Sellers)。
《連黑道大哥都臣服的飯店女經理社交客服術(日本一のクレーマー地帯で働く日本一の支配人)》(三輪康子/著)一書的協力編輯。
本書獲選2012年第十屆開高健文學獎非小說類得獎作品。
譯者簡介:
李伊芳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擔任雜誌資深編輯,廣泛涉獵日本文化,擅長家庭類、生活類、健康美容類、大眾文學與人文心理類翻譯。
譯有《醫學院高材生才知道的驚人「記憶術」》、《任何人都做得到!自律神經失調迅速緩解200%基本技巧》、《星期三搞定一週88%工作:以最少的工作時間獲取更多的個人享樂!》等書。
部落格:http://yvonnelee724.blogspot.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溫情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倫敦靴子一號二號 田村淳
萬安生命事業機構董事長 吳賜輝
菩提心禮儀有限公司-冬瓜的店負責人 郭憲鴻(小冬瓜)
《父後七日》導演 劉梓潔
【開高健文學獎_評審委員讚譽】
此作品的優點,在於生動描寫此工作關係者的真實姿態。
──作家‧佐野真一
閱讀時我不斷思索,人們希望往生者保持「與生前相同容貌」的原因。
──文化研究者‧田中優子
「死亡」與「憑弔」為生活帶來全新提示,探究「生命」的重量與「人類幸福真諦」為何。
──小說家‧藤澤周
一生一次的人生大事,與在其中不斷反覆者的職業生活。
──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
歷經前所未有的三一一災難後的隔年,這個時代也成了本書的順風車。
──導演‧森達也
【推薦序】
向殯儀服務人員致敬 萬安生命事業機構董事長 吳賜輝
「終活」,是求得善終的一種新趨勢與新文化,殯儀人員在「天地人,神鬼人」之間執行護送亡靈,以其「專業、誠信、尊嚴」的態度,這也是萬安生命事業機構的核心價值,傳遞著中國儒家「慎終追遠」與「待客如親、視死如生」的精神。
《空中送行者》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但願你能去看,這是一部真人實事的故事,訴說著殯儀服務人員的艱辛;「做別人不敢做的,看別人不敢看的」,除了呼吸中充斥著腐爛的屍臭味,眼前也可能是滿目瘡痍的屍骸,更必須忍受孤獨,甚至是受到社會異樣眼光的看待。殯儀服務工作卻是人生旅途的畢業典禮,「善終」與「終點站」是人生必經之路,殯儀服務人員除必須以同理心與慈悲心來協助往生大德,更如同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所說,「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也要留住最美的容顏」。
《空中送行者》殯儀服務人員的從業精神,在物質條件提升、但精神層面欠缺的今日,更彰顯託付者的感謝、感動、感恩、感念。所幸近年有多部充分描繪殯儀行業的電影,美國電影《護送錢斯》(美國聖丹斯電影節參展作品)、台灣電影《父後七日》(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也都能表達心靈真諦「生命無價,好好活著」。
最後讓我們一起向《空中送行者》等,默默奉獻的殯儀服務人員致敬。
以心,傳心 菩提心禮儀有限公司-冬瓜的店負責人 郭憲鴻(小冬瓜)
時至今日,看到有關送返遺體,以及關於殯葬業者與亡者家屬所一同經歷的事件,都依然會觸動我的情緒。不過自從父親過世後,我也成為了殯葬業者的一分子,經常如同本書中的利惠及爾赫斯一樣,須在靈柩、靈車旁穿梭忙碌。
許多人已經從電視媒體或父親的書了解父親從事殯葬的人生,不過大家也許沒有想到,父親也是從小把我帶在身邊,伴著遺體、在靈堂中長大。這本書所描寫的內容不斷讓我想起我的老爸。眾所皆知我的父親是個「殯葬業工作狂」,家裡的冰箱常常有許多尚未採集完指紋的手指,房間的地板也有很多上吊的繩結(這些繩結暫時不可以拆掉)。但是除了尋找跡證以外,老爸最用心的,還是每位家屬所囑託的「後事」。我父親可以為了把亡者弄得漂漂亮亮,而搬一張凳子在亡者身邊坐一整天,以脫脂棉、針線一點一點慢慢處理──有時候那可能是家屬根本不會看到的細節,直到亡者彷如生前那樣,看起來既紅潤又安詳。殯葬業者真的是一份「良心」的工作,由於死者是不能表達意見的,所以只能靠業者的「心」來決定需做什麼、要做什麼。有太多的狀況是做了或沒做根本沒差──家屬看不到背後的過程,也無從得知其中的差異。但是光透過這本書,讀者也可以知道原來「有心」是這樣的意思。
老爸明明有時候看起來很兇暴、很「台」,但是在工作上卻是個細膩到令人驚訝的人!但他今年離開人世,交代我的就是菩提心這個公司,以及他從事殯葬的精神:將心比心,以心傳心。以前這個工作狂父親常常讓我覺得家庭缺少溫暖,但是在父親留下的諸多信件中,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面──是家屬的感謝、是家屬與父親最後竟成為朋友的情誼──那些都是父親用心、傳心的無形回饋,也是父親給我最珍貴的遺產。在本書中受訪的家屬們,能對爾赫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真的不是偶然。
殯葬業對服務的追求自然是永無止境,但是對於用心、傳心,卻不是任何課本可以指導,更不是任何考試可以認證的。本書的爾赫斯國際,就如同是以心作為載具般,傳達善意,也傳達對生命的愛。唯一能夠傳心的,果然仍然是心啊!
名人推薦:【各界溫情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倫敦靴子一號二號 田村淳
萬安生命事業機構董事長 吳賜輝
菩提心禮儀有限公司-冬瓜的店負責人 郭憲鴻(小冬瓜)
《父後七日》導演 劉梓潔
【開高健文學獎_評審委員讚譽】
此作品的優點,在於生動描寫此工作關係者的真實姿態。
──作家‧佐野真一
閱讀時我不斷思索,人們希望往生者保持「與生前相同容貌」的原因。
──文化研究者‧田中優子
「死亡」與「憑弔」為生活帶來...
章節試閱
在日本過世的外國人,遺體該如何是好?或是在海外過世的日本人,遺體會被如何
處置呢?你是否曾有過這些疑問呢?我一直對此感到耿耿於懷。
雖然我也曾詢問他人對上述問題的看法,然而關於死亡的話題似乎是個超乎想像的社會禁忌。許多人光是聽到話題的開端,就頻頻蹙眉。對多數人而言,「死亡」好像是個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雖然可能會願意思考關於親朋好友的死亡,但想必多數人並不願去想像旁人,而且還是在異國過世的議題。
這真的是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沒有在留言板上傳過外國人的訃文,也不曾參加過外國人的葬禮。我的前一份工作是日語學校的教師。大約是十五、十六年前,我在新大久保的日語學校,展開作為日語教師的首份工作。由於學校鄰近歌舞伎町等聲色場所林立之地帶,因此有不少學生是背景複雜的外國人。已經在日本生活數年,日語能力卻未見長進的中國籍廚師;工作全年無休的香港籍酒店小姐;與日本女性結婚,無正職工作只能每天打零工的美國人等,在那裡的淨是日本社會的外圍分子。當時日本為亞洲第一的經濟大國,這些離鄉背井在日本討生活的外國人,僅被視為用過即丟的拋棄式勞力。為了生計每日汲汲營營的外國人,常是連一個日本朋友都沒有。我時常為他們的生活感到寂寞。這些外國人生病時,或是感到心煩、擔心時,該如何是好呢?進一步延伸,我也擔心他們會有過勞死的危險。雖然我的學生們都沒有與死神打交道的經驗,但我曾思考,若是外國人在日本過世時,家屬是否會因不曉得如何是好而煩惱不已呢?在辭去日語教師的工作後,我仍相當掛心此問題。
再仔細想想,若換作日本人在海外過世時,後續的處理工作我也不甚了解。的確曾在新聞等媒體報導中,看過日本人的遺體要從海外運回的消息。不過,假設是我在海外過世時又會如何呢?應該還是會把遺體運回日本嗎?還是只運回骨灰呢?我也曾想過就在當地下葬的可能性,但怎麼也無法想像。
我進行許多相關調查後得知,有家公司可將外國人和日本人的遺體運送回祖國。
那間公司是爾赫斯國際有限公司(Airhearse International Inc.)。
爾赫斯國際為日本國內首見、專營國際靈柩送還之企業。
國際靈柩送還,指的是將在海外過世的日本人遺體或骨灰運回日本,或是將在日本過世的外國人遺體或骨灰送回祖國。「國際靈柩送還」一詞為爾赫斯國際的登記商標,而非你我熟悉的一般用詞。由於工作本身的獨特性,從事的業者實屬稀少,因此也無其他替代說法,這個名稱也就一路沿用下來。
一般人不清楚國際靈柩送還的概念,也是無可厚非之事。爾赫斯國際二○○三年於日本成立,並無久遠的發展歷史,在此之前經營的就是葬儀社。
在獨立前,利惠他們先前任職的葬儀社,一九九五年時曾將於尼泊爾遇難的日本旅客遺體運回日本,之後也承接埃及盧克索觀光客屠殺事件罹難者、巴基斯坦死亡車禍罹難者、駐伊拉克大使館遭受襲擊時,遇難職員等的遺體運送工作。
自立門戶後,也經手印尼蘇門答臘地震及阿富汗日本人教職員殺害事件、緬甸自由記者殺害事件、阿富汗國際救援團體職員殺害事件等犧牲者、被害者遺體運回日本等工作。可說是經新聞報導的重大事件、事故背後,一定有他們在默默地盡力工作。然而,由於是牽扯到「死亡」的工作,並不會在媒體報導上博得任何版面。
四年前的二○○八年我提出採訪要求時,木村利惠社長斬釘截鐵地婉拒。「妳能理解家屬的心情嗎?妳能確實將家屬的感受如實地寫出來嗎?」面對她的質問,我完全無法反駁。我的確沒有任何家人在海外過世的經驗。沒有親身經歷過相同處境,真的是難以如實傳達家屬的感受。這真是非常殘酷的工作現場,當時我這麼想著。
然而,我仍然亟欲了解工作現場的真正情形,難不成這是種窺視的興趣嗎?我認為並不是如此。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發我想要採訪的強烈情感呢?無法以言語完整說明理由,我為此感到焦急煩躁。
之後過了一兩年,他們的工作在媒體上仍然不見蹤影,從檯面上消聲匿跡。我對於這個領域的無知,還是遲遲無法獲得解答。這段期間,電視上持續出現由四面八方傳來的死亡消息。在海外日本人的死亡、在日本外國人的離世。一旦引起注意力,原先只是聽聽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的死亡消息,此時卻時時刻刻都令我掛心不已。之後我仍數次提出採訪要求。
人在死後要如何才能回到祖國呢?什麼樣的運送者、抱持何種心情進行運送工作呢?在異鄉驟逝,家屬又是作何感想呢?
經由本次採訪,我發現人們對於死亡普遍抱持的悲傷,其實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根深蒂固,這也是日本人對於「死」的概念。
在日本過世的外國人,遺體該如何是好?或是在海外過世的日本人,遺體會被如何
處置呢?你是否曾有過這些疑問呢?我一直對此感到耿耿於懷。
雖然我也曾詢問他人對上述問題的看法,然而關於死亡的話題似乎是個超乎想像的社會禁忌。許多人光是聽到話題的開端,就頻頻蹙眉。對多數人而言,「死亡」好像是個避之唯恐不及的話題。雖然可能會願意思考關於親朋好友的死亡,但想必多數人並不願去想像旁人,而且還是在異國過世的議題。
這真的是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沒有在留言板上傳過外國人的訃文,也不曾參加過外國人的葬禮...
目錄
遺體事業
採訪的契機
處理死亡的公司
家屬
新進社員
什麼是「國際靈柩送還」
創業者
司機
採訪者
二代接班人
母親
老爺
應該徹底遺忘之人
結語
遺體事業
採訪的契機
處理死亡的公司
家屬
新進社員
什麼是「國際靈柩送還」
創業者
司機
採訪者
二代接班人
母親
老爺
應該徹底遺忘之人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