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開藥暢銷醫師作家,最新力作!
治病?致命?
關鍵在於你的用藥觀念!
90%的病你自己就能治好,
不是要你杜絕藥物,而是你有權了解藥物的利與弊,
你的健康才不會全盤皆輸!
每個人都想要健康活到老,但是,你有這個條件嗎?
請先CHECK你的「健康長壽度」:
□ 常吃胃藥
□ 一感冒就跑診所、醫院去拿藥
□ 習慣性偏頭痛,不能沒有止痛藥
□ 經常使用安眠藥、睡眠導入劑
□ 正在服用降血壓藥
□ 不常吃蔬菜
□ 每天喝牛奶
□ 比起魚,更愛吃肉
□ 容易累積憤怒及壓力
□ 總是吃太多,稍顯肥胖
以上符合的項目越多,小心!你離「健康長壽」愈來愈遠!
本書作者岡本裕醫師是日本著名的「不開藥醫師」,他之所以決定「不開藥」,並不只是因為覺得藥物副作用很可怕而已。當出現藥物副作用時,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只是剛好體質跟藥物不合」或是「運氣不好」,但是,藥物的可怕並不僅如此。
岡本裕醫師認為「藥等於毒,不可輕易服用」、「停止吃藥,病就會好」,吃藥雖然是為了治病,但是不僅會產生副作用,還會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恢復遲緩,甚至縮短你的壽命!
究竟為何持續吃藥卻無法長壽呢?岡本裕醫師將揭開驚人的藥物真相!
止痛藥
易忽略疾病的警訊,且慢性造成免疫力(自癒力)低下,提高罹癌的可能性。
胃藥
抑制胃酸分泌,導致消化功能下降、阻礙營養素吸收,容易罹患腸胃炎等感染症。
安眠藥
會造成白血球功能降低、免疫力低下、出現癡呆症狀,也容易變成藥物依賴症。
退燒藥
助長病毒攻擊力,感冒遲遲無法痊癒,造成體力流失,免疫力也跟著下降。
抗生素
只能消滅細菌,無法消滅病毒,也會攻擊體內的有益細菌,破壞腸道環境。
降高血壓藥
造成自立程度下降,失去活力、缺乏集中力、腦袋不清楚、腳步不穩、排尿困難……
降膽固醇藥
抑制體內輔酶Q10產生,身體無法順利製造能量。
此外,岡本裕醫師也認為:「長壽的人幾乎都不吃藥。」針對不吃藥也能活得健康長壽的人,他們的共通點:「節制肉類及乳製品」、「攝取蔬菜」、「吃七分飽」、「規律生活」、「降低壓力」、「使用肌肉及關節」等,書中也提出了詳盡的原理及實踐說明。
作者簡介:
岡本裕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市,「e-Clinic」醫師、醫學博士。從大阪大學醫學部、研究所畢業後,在大阪大學醫院、大阪市立醫院、大阪大學的細胞工程中心(現為大阪大學研究所生命機能研究科),長期進行以癌症為主的臨床研究之後,發覺現今的醫療觀念和做法都已走到極限,於是辭去了臨床醫師的職務。
於一九九五年與理念相同的朋友成立「二十一世紀的醫療.醫學思考會」,二○○一年,以本人親自經營開始網站「e-Clinic」。現在除了癌症病患外,也以其他人為對象,傳遞如何治療疾病,保持健康等資訊。
著有《90%的病自己會好》、《90%的病自己會好2》、《90%的醫生都誤解癌症!》、《90%的藥都不能吃》、《90%的病不是病!》(講談社)、《從宣告死亡到生還》(講談社)、《癌症痊癒的必須條件》(Kanpo出版社)等書。
譯者簡介:
石玉鳳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課程修畢。曾任出版社主編,現居日本,遨遊翻譯世界中。譯有《世界第一簡單躺瘦》、《六分醣 啟動激瘦不復胖開關》、《萌譯★孫子兵法》、《萌譯★論語》、《萌譯★三國志》、《最幸福的離開》、《增強孩子免疫力6倍的體溫祕密》、《生命自主》(以上皆為三采文化出版)等書。
章節試閱
長壽的人不吃藥
這是發生在另一間老人安養中心的事。
我開始在那間老人安養中心工作時,從那裡的護士們口中聽到:「這裡的老人們,很明顯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死法。」
借用她們的說法,那兩種就是「大往生的人」跟「非大往生的人」。這話聽起來可能有些輕率,不過她們提到的「大往生」一詞的確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雖然我是醫生,擁有許多照護臨終病人的經驗,但是很遺憾的,我從未遇過能夠說出「這正是大往生」這句話的臨終時刻。在醫院,患者幾乎都是因疾病死亡,所以能夠遇到大往生的機會非常稀少。
後來,我開始在那間老人安養中心工作之後,遇到大往生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了;在我看來,大往生的人都有幾個共同點。
首先說明大往生通常會出現的情景。
從外表看起來,他們會逐漸失去精神,食量也會慢慢變少。因此,體重會減輕,肌膚也會變得乾燥。白天醒來的時間愈來愈短,也愈來愈少說話。然後,在某一天,那件事就發生了--明明前一刻還在笑、還很開心地吃著東西,或是前一刻還發出睡得香甜的呼吸聲,但是在下一刻,便停止了呼吸。彷彿是患者自己早就決定好「那一天」似的,大約會花上一至三個月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靜靜地、安詳地停止呼吸……。
許多像這樣完成大往生的人們,都擁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沒有打點滴」、「沒有做胃造瘻」、「沒有吃藥」這三點。換句話說,也就是不太會與醫生和藥物扯上關係。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那是因為大往生的人本來就很健康,所以才不用吃藥。不過,究竟是吃藥在先,還是健康在先,其實一開始我也抱有這樣的疑問,但是經過了十多年,有幸得到與許多老人家接觸的機會,讓我得到了非常有自信的結論。我認為的正確解答是,因為沒有吃藥,所以才能長久保持高度的健康。
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因為身體一直維持在健康狀態,所以愈來愈不需要吃藥,最後也就沒有吃藥了。
也就是說,兩者都是正確答案。
開始做出對的事之後,就會形成一個契機,創造出良好的循環,讓人往愈來愈好的方向發展。
但是相反的,罹患疾病或是大量吃藥的人,他們在臨終前,往往身體會變得浮腫、沉重,並且臉部腫脹、呼吸急促,看起來極為痛苦。
雖然實際上他們幾乎已經失去意識,並不會感受到太大的痛苦,但是外表卻是非常難受的樣子,讓陪伴身旁的家屬看了也十分心痛。
服用藥物之後,不是出現副作用就是逐漸失去藥效,所以只好增加藥物種類和分量;結果,副作用變得更嚴重,身體也日漸對藥物產生依賴,於是又再增加服用的藥物……落入一種惡性循環。到後來,便離大往生愈來愈遠了。
藥是打亂體內秩序的入侵者
我們的身體裡,發生著旺盛的化學反應。人體的六十兆個細胞與寄居在我們身體的約六百兆個細菌,彼此之間的化學反應被順利地進行,我們的身體才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要完成化學反應,必須具備酵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營養素,此外,細胞扮演化學反應的舞台,而要製造出細胞,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及膽固醇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當然化學反應也需要能量,所以氧氣、水、碳水化合物(醣類)、脂肪也有其必要性。
若幾乎所有的化學反應都能不受阻礙地完成,便代表處於健康的狀態。相反的,如果有某處的化學反應出現停滯,或是發生逆向反應的話,就會造成身體不適或疾病。
不過,我們的身體也具備一種至今無人可說明、非常不可思議的力量,那就是「復原力」。因此,體內進行的化學反應,跟理科實驗室中觀察到的化學反應並不相同,體內化學反應若出現絲毫規律紊亂的現象,其實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自動地加以修正。
這種復原力,也有人稱為自癒力、生物能量、氣、脈輪等,不過並沒有人了解它的實際情況。
大致來說,這種在體內展開的化學反應規律,若被打亂的話,就會危害健康;如果規律被嚴重破壞的話,就會形成疾病;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我想會比較容易理解。
那麼,當我們吃下藥之後,體內的化學反應會出現什麼變化呢?
當然,某部分失序的化學反應,可能會因此得到修正。這是我們吃藥的目的,所以自然會希望產生這樣的效果。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裡。藥是一種化學物質,所以並不會只針對想修正的部分產生作用。可以想像的是,必定會在身體各處引起各種反應,並讓某部分的化學反應因此被打亂。
這就是藥物副作用。
副作用的產生,可能立刻就會讓人出現不適症狀,就算沒有那麼快出現症狀,也可能會悄悄地在背後引發讓人不舒服的反應。
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服用藥物,將會失去原本的化學反應。也就是會使體內某處的化學反應受損。
由此可見,藥物就等於打亂體內秩序的入侵者。吃藥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然,假如付出一點犠牲便可得到極大的益處,或許還有吃藥的價值。但是,如果只是輕微的失調或不適,那麼其實「也可以選擇」不吃藥,交給剛才提到的那股不可思議的復原力去全權處理。
我們可能會遇到隔天有重要的工作在等著,所以今天一定要想辦法退燒的情況。像這種時候西藥就是很適合的。因為它的即效性值得期待,是應付這種情況的出色產物。
就算我們的身體擁有自癒力,但是,要讓自癒力發揮本領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所以,很可能會有趕不上隔天工作的風險。
雖然西藥無法被保證百分之百安全,有引發SJS的可能,但是為了順利完成隔天重要的工作,在這種時機與情況下,或許服用西藥才是最實際的選擇。
不過,我們還是必須時時記得,藥並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藥原本就是毒,所以吃藥就是在以毒攻毒,這個事實千萬不可忘記。這麼想的話,相信就能夠提醒自己,不但要將服藥量降至最低限度,更要避免經常服用藥物。
吃感冒藥,病更難好
讓我們再回到感冒的模擬實驗。
病毒一旦進入體內,白血球、巨噬細胞這些負責免疫功能的細胞就會衝過來,準備迎擊病毒。在雙方展開激烈抗戰的時候,白血球會產生一種叫做細胞激素的傳導物質。細胞激素傳導物質會順著血液到達大腦這個司令部,在腦內下達指令製造化學媒介物的物質。
接著,換化學媒介物變成傳導物質,刺激腦內位於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命令全身的體溫上升。如此一來,身體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汗腺也會閉合,讓熱度不會從身體散失。此外,也會透過肌肉顫抖促使熱度產生。
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是故意讓體溫上升的,因為這樣對我們一定比較有利。理由就是,體溫愈高,病毒就會愈缺乏活力,攻擊力也會變得特別弱。相反的,白血球等免疫細胞卻是體溫愈高愈有活力、攻擊力愈強。
所以,我們的身體會故意提高體溫,是因為這樣做有利於擊退病毒。但是假如我們無視這個原因,服用退燒藥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我想各位應該已經知道,那將會助長病毒的勢力。結果,感冒便遲遲無法痊癒。可能連白血球也生氣地想:「為什麼要幫倒忙啊?」一旦久病不癒造成體力流失,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
而如果服用的是抗生素,會有什麼好處嗎?抗生素其實是一種消滅細菌的藥物,並無法消滅病毒。不僅如此,它還可能一步步地破壞腸內的環境,對身體來說,真的是百害無一利。
儘管事實如此,大家還是希望服用退燒藥跟抗生素,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若是難以忍受的痛苦尚可另當別論,但說不定還會因此導致SJS發生,所以我實在無法理解。
就算只是胃藥,也還是藥
「胃藥可能讓人喪命!」各位看到這句話一定都會大吃一驚吧!但是,實際上不但已有這樣的報告,連我自己也有過可怕的經驗。
就像我說過的,入住安養中心的老人家幾乎都會隨身攜帶藥物,而在他們攜帶的藥物中,出現比例相當高的就是胃藥,亦即所謂的抗潰瘍藥(消化性潰瘍治療藥)。
那件事是突然發生的。有位老人家從經常就診的開業醫生那拿到胃藥後,便開始服用。結果到了隔天早上,那位平時狀況很穩定的老人家,突然淨說一些沒頭沒尾的話,讓護理人員們十分困擾。到了當天傍晚,他甚至開始大聲咆哮,簡直到了胡鬧的地步。
我也大吃一驚,不知道突然間發生了什麼事;觀察之後,發現他既沒出現麻痺、也沒有嘔吐現象,研判應該不是腦出血。然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就是他前一天開始服用的胃藥。患者的症狀會突然惡化,往往是因為開始服用新的藥物,這樣的思考是身為醫師的常識。
因此,我立刻將他前一天開始服用的胃藥停掉,果然,症狀很快就得到控制,恢復原本穩定的狀態。
最近,愈來愈多人都在服用這種抗潰瘍藥。尤其是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似乎更是深受歡迎。為什麼呢?我想應該很多人也都知道,那是因為胃食道逆流症(GERD=逆流性食道炎)大流行的緣故。
胃食道逆流症,是位於胃和食道交界的噴門肌肉(食道括約肌)發生鬆弛,因而導致胃酸及空氣從胃部往食道逆流,引起胸口灼熱、打嗝、咳嗽、嘔吐感、喉嚨不適、腹脹等令人不適的症狀,日本現在正在不斷地急速增加。
為什麼胃食道逆流症會增加得這麼快呢?原因其實有各式各樣,不過主要原因還是食量增加,尤其是脂肪攝取量增加,以及消除幽門螺旋菌的人變多、胃酸分泌增加。
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則是,採取前彎姿勢的時間變長,或是因肥胖導致內臟脂肪變多,導致腹部(胃部)承受的壓力增加,促使逆流發生。而高齡者(食道括約肌的力量衰退、腰部彎曲,導致逆流)增加其實也是原因之一。
於是,可抑制胃酸分泌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這張王牌,便接著登場。不過,請各位仔細想一想,在服用藥物後症狀就被解除,雖然效果令人感到滿意,但那只是減少了胃酸的分泌,並非根本的解決之道。
也就是說,必須持續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便讓人很擔心,當胃酸被慢性減少時會帶來什麼後果?
最容易想像到的就是,因消化功能下降而導致消化不良、增加腸道負擔、阻礙維生素(維生素B12等)及礦物質(鈣、鎂、鋅等)等營養素的吸收。或者,失去胃酸擁有的強力消毒功能,導致容易罹患感染症等。
目前,關於後者的感染症增加現象,已經出現了許多報告。亦即容易引起肺炎、腸胃炎以及尿道感染。
此外,也有意見認為,抑制胃酸分泌會造成腸道免疫力下降、增加消化道癌。不僅如此,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也已知會影響骨骼代謝,實際上,有報告指出了關於骨質疏鬆症增加、容易骨折的事實。
其他各式各樣的報告還有許多,這些都告訴了我們,「胃酸過多就減少胃酸」這種單純的想法,並無法成為根本的治療法,是十分不周全的。
我自己也有過相同的經驗,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狀非常嚴重,導致生活品質也跟著降低。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或許也稱得上是救世主。但是,它也只能短期服用,而不宜長期連續服用,因為已經有許多報告指出了它的副作用問題。
因此,在迫不得已短期服用之餘,還是必須徹底矯正生活習慣。而要從根本上治療胃食道逆流症,就必須調整體重及姿勢、避免食用過度或過快,以及避免囤積過多脂肪等,將這些小事都養成習慣,才是關鍵所在。
長壽的人不吃藥
這是發生在另一間老人安養中心的事。
我開始在那間老人安養中心工作時,從那裡的護士們口中聽到:「這裡的老人們,很明顯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死法。」
借用她們的說法,那兩種就是「大往生的人」跟「非大往生的人」。這話聽起來可能有些輕率,不過她們提到的「大往生」一詞的確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雖然我是醫生,擁有許多照護臨終病人的經驗,但是很遺憾的,我從未遇過能夠說出「這正是大往生」這句話的臨終時刻。在醫院,患者幾乎都是因疾病死亡,所以能夠遇到大往生的機會非常稀少。
後來,我開始在那...
作者序
前言
我當醫生已經超過三十多年了,但是我自己幾乎不吃藥,也很少開藥給患者。
為什麼呢?因為吃藥很可怕,把藥開給患者更可怕。想當然,這也讓我難以在現今社會從事醫生的工作,因此我一度辭去了臨床醫師一職。在此,我先向各位說明讓我覺得藥物很可怕的起因。
我從醫學系畢業之後便成為住院醫師,在兩年的初期訓練結束之後,進入某間醫院從事值班的兼職工作。
那件事,就發生在我順利完成夜間門診工作,也即將結束五十多位住院患者的病房巡診、稍微鬆一口氣的時候。有位跟我一同巡診的年輕護士嘴裡唸唸有詞地說:「吃了退燒藥還是發燒,又加上出疹……。」這句話讓我莫名地很在意。
我心想:「退燒藥……發燒……出疹……?難道是『史蒂芬強生症候群』?但是怎麼會……。」
我請那名年輕護士準備類固醇注射,同時向那名患者的病床走去,果然情況正如我所擔心的。我將護士準備好的類固醇注射液接上點滴,迅速注入患者體內,幸虧處理及時,總算化險為夷。
那名中年男性患者,三天前接受了膽結石手術,手術後便隨即開始服用消炎止痛藥。後來,他的體溫不斷升高,從黃昏開始臉部和頸部便出現伴隨水疱的紅疹。準備隔天早上再跟主治醫師報告的護士,一定是產生了不尋常的預感吧!
近來經常成為話題的「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JS/Stevens-Johnson Syndrome)」,日語的名稱非常長,叫做「皮膚黏膜眼症候群」。某些人在服用感冒藥和止痛藥等市售藥物之後,會出現SJS這種藥物副作用。二○一二年四月,厚生勞動省公布至二○一二年一月為止的兩年半期間,SJS已經造成一百三十一人死亡後,立即引起眾人的矚目。
所謂SJS,是一種皮膚及黏膜的過敏反應,因病毒感染或服用藥物所引起。初期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與感冒的初期症狀十分類似,所以經常遭到忽略,未能被診斷出是SJS。
然而,不予以處理的話,病情就會不斷惡化,出疹將擴散至皮膚及黏膜,並伴隨出現高燒現象。最大特徵是眼睛也會出現症狀,一旦到了這個階段,即使總算察覺並非普通的感冒,也可能留下失明或其他後遺症的問題。
不過,當時的我對SJS並不太清楚。至少在那次值班的一星期前是如此的。
根據我在醫學系所學,SJS的藥物副作用事實上非常少見,一生可能也不會遇到一次。這麼稀有的疾病,居然被我這個住院醫師碰上了,真是想都沒想過。
其實,剛好約一週之前,我才因為負責的住院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後失去意識一事,處於深受打擊的狀態。而且,在發生那件事之後才三天,又有門診患者在服用我開的頭痛藥之後,隨即在候診室昏迷倒下。因為自己的投藥導致兩位負責的患者差點失去性命,讓我不得不開始發奮研究藥物的副作用問題。後來,因為對藥物的猜疑心日漸增強,我便決定暫時離開臨床醫師的工作。
雖然,有時候還是必須開藥才能救治患者的性命。
或者有時候,如果不開藥就無法解除患者的痛苦。
不過我已經下定決心,若非這兩種情況就不開藥。
其實很重要的一點是,我之所以決定「不開藥」,並不只是因為覺得藥物副作用很可怕而已。
當出現藥物副作用時,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只是剛好體質跟藥物不合」或是「運氣不好」,但是,藥物的可怕並不僅如此。
我之所以主張「藥即毒,不可輕易服用」、「停止吃藥,病就會好」,其實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一旦經常服用藥物,不論有沒有發生副作用,都會導致壽命縮短。
這部分在內文將會有詳細說明。經常服用止痛藥、胃藥、感冒藥、安眠藥(睡眠導入劑)等藥物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那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的人卻很少。
當然,我並不是說只吃一次那些藥,壽命就會變短,而是一旦用藥變成了習慣,免疫力就會逐漸下降,提高壽命縮短的可能性。
我之所以要告訴大家「停止吃藥,病就會好」,是因為我感受到身為醫師的重大使命。我是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寫下這本書的。
請各位為了你自己、也為了你最重要的家人,務必閱讀本書到最後,這是我由衷的心願。
前言
我當醫生已經超過三十多年了,但是我自己幾乎不吃藥,也很少開藥給患者。
為什麼呢?因為吃藥很可怕,把藥開給患者更可怕。想當然,這也讓我難以在現今社會從事醫生的工作,因此我一度辭去了臨床醫師一職。在此,我先向各位說明讓我覺得藥物很可怕的起因。
我從醫學系畢業之後便成為住院醫師,在兩年的初期訓練結束之後,進入某間醫院從事值班的兼職工作。
那件事,就發生在我順利完成夜間門診工作,也即將結束五十多位住院患者的病房巡診、稍微鬆一口氣的時候。有位跟我一同巡診的年輕護士嘴裡唸唸有詞地說:「...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停止吃藥,才能變健康
一停藥,痴呆症就好了?
長壽的人不吃藥
為什麼一旦停止吃藥身體就變好?
第二章 為什麼醫生要開那麼多藥?
醫生開藥是為了賺錢嗎?
醫生將開藥當成護身符
不開藥就惹來抱怨
愈沒自信的醫生愈喜歡開藥
一面倒向西醫的日本太奇怪
並不全是開藥醫生的錯
獲利由製藥公司獨得
信念強烈的藥物信仰、到處都有的藥物信徒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可怕
西藥的歷史不過才一百一十多年
第三章 請記住,藥即是毒
「藥物」=「來路不明之物」
就連食物也會有副作用
藥是打亂體內秩序的入侵者
為藥物解毒忙得不可開交的肝臟
「五種以上的藥物屬於神的領域」
吃藥是種賭博
立即見效的藥,也會變得愈來愈沒效
身體的構造是非常合理的
請記得,藥就是毒
也有需要藥物的疾病
為什麼漢方不被認同為正式醫療?
只有藥物才能救命的情況
第四章 愈吃藥,愈短命
不停發生的「沙利竇邁事件」
一年內有數萬人成為藥物犧牲者
為什麼身體一受寒就會感冒?
吃感冒藥,病更難好
偶爾感冒是健康的證明
口罩可有效預防感冒
膽固醇低的話會早死
高血壓藥物有害身體
心肌梗塞、腦梗塞的原因並不是高血壓
何謂糖尿病?
不靠藥治好糖尿病
安眠藥、精神安定劑會降低免疫力
最好不要吃安眠藥的最大理由
因鎮痛劑而太晚發現癌症的人們
就算只是胃藥,也還是藥
最好別吃抗生素
持續服用骨質疏鬆症藥物將會如何?
依賴藥物前先轉換想法
自癒力提高就不需要用藥
為什麼學校不教藥物的副作用?
第五章 不吃藥、不生病的人實踐的黃金守則
不吃藥的人共同的特點
還能自己動嗎?
還能自己吃嗎?
還能自己睡嗎?
不安與憤怒最傷害身體
重視規律與飲食習慣
癌症倖存者為什麼能活得久?
規律的生活最重要
躲開壓力的妙方
不需要進行慢跑和肌肉訓練
健康長壽的人都吃什麼?
不生病的吃法
為什麼牛奶有害身體?
如何解決鈣質不足問題?
最好不要吃肉
女性因為有生理期,所以才能長壽
鐵質攝取過多將導致癌症
癌症倖存者不攝取牛奶及肉類
吃魚比較好嗎?
攝取健康長壽必須的營養
有益身體的蔬果汁及營養品的攝取法
「適可而止」勝於一切
結語
前言
第一章 停止吃藥,才能變健康
一停藥,痴呆症就好了?
長壽的人不吃藥
為什麼一旦停止吃藥身體就變好?
第二章 為什麼醫生要開那麼多藥?
醫生開藥是為了賺錢嗎?
醫生將開藥當成護身符
不開藥就惹來抱怨
愈沒自信的醫生愈喜歡開藥
一面倒向西醫的日本太奇怪
並不全是開藥醫生的錯
獲利由製藥公司獨得
信念強烈的藥物信仰、到處都有的藥物信徒
「史蒂芬強生症候群」的可怕
西藥的歷史不過才一百一十多年
第三章 請記住,藥即是毒
「藥物」=「來路不明之物」
就連食物也會有副作用
藥是打亂體內秩序的入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