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7000萬日本人都在讀他的快樂學?
與其聽貌似成功者頻頻說教,讓你的人生疲於奔命,
不如想想如何讓人生更輕鬆、更快樂!
你的人生快樂嗎?
如果那麼不快樂,為什麼呢?
俗語說「良藥苦口」,
因此許多人總主張「辛苦=有其一定價值之事」,
但事實上,現代不比從前,
不再是付出就能得到相對回報的時代!
你的不快樂,有可能是因為你用前人的想法在過生活、
或是因為你總在追逐別人的人生經驗與歷程,
而從沒有為自己思考過!
你有發現嗎?
現在反而是那些追求「快樂、輕鬆又喜愛之事」的人,
比較有機會掌握先機!
對自我與對世界而言,搞不好那才是最有價值的事!
人們應該以自己的「喜好」、「快樂」、「輕鬆」為優先,
並以此訂定自我的生活基準,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
從別人的觀念中解放出來!
【你該做的事】
1.重新定位價值觀
2.依「自我基準」生活
3.聰明理財獲得真自由
4.讓工作成為興趣、創造未來
5.零壓力的快樂生活
【本書特色】
1. 常識不可靠,運用思考法,從常識中解脫吧!
2. 認清自己的人生獨一無二、與他人不同,不須追逐別人腳蹤!
3. 衡量得失、確信選擇,活出快樂又盡其在我的人生!
作者簡介:
Chikirin
出生於日本關西。泡沫經濟最盛期任職於證券公司,之後於美國攻讀研究所後任職於外商公司。現正為「不工作的生活」謳歌,連同瓦解前的蘇聯等在內,曾旅遊50多國。
2005年春天起以「吊兒啷噹社會派」自稱,開設部落格「Chikirin的日記」。每月點閱數超過150萬人次,每日訪問人數達2萬人以上,目前共有超過7000萬的點閱數。
部落格:http://d.hatena.ne.jp/Chikirin/
Twitter:@InsideCHIKIRIN
譯者簡介:
李伊芳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擔任女性雜誌資深編輯,廣泛涉獵日本文化,擅長家庭類、生活類、健康美容類、大眾文學與人文心理類翻譯。譯有:《空中送行者:我們運送的不只是遺體,我們的使命是帶領「靈魂」回家》、《為何錢來了留不住?:偷學有錢人的體質養成術》、《惡魔交涉術:讓人無法拒絕的黑暗智慧》、《為何有錢人越花越有錢:成為大富豪的金錢使用法》
部落格:http://yvonnelee724.blogspot.tw
章節試閱
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
為什麼會有人因忙碌不已的生活而感到快樂呢?
看到那種假日仍東奔西走、四處忙碌的人,我的心頭浮現了這個疑問。
「時時與他人維持連繫,積極行動」的人,無由來地令人感到正面積極。
「早起運動舒暢身心,下午去看一場電影,晚餐和大夥兒大口飲酒、談天說笑,臨睡前再讀本勵志的暢銷好書」,像這樣安排的禮拜日,比起那種「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後去吃一碗拉麵,之後就無所事事到傍晚,晚上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喝啤酒,感到睏意時倒頭就睡」,是不是令人感覺前面那種才像是個「充實的禮拜日」呢?
當你也這麼認同時,你就已經被洗腦了。
其實「充實的休假日」一詞,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為什麼休假日有「充實度過」的必要呢?休假日就是「休息的日子」,整天悠哉悠哉地消磨時間、讓疲勞充分消除就已經足夠了。
不分平日假日,「有預定行程就是好事」的想法其實粗糙不已。無時無刻受到時間的追趕,並不是生活應有的樣貌。
旅行時也是同樣的情形。一定要去那兒、一定要去這兒;一定要看那個、一定要吃這個……。會嚷著「旅行好累」的人就是這個樣子吧!明明是難得的個人旅行,卻要如同團體旅遊般,無論大小事情都排定行程、事先預約,反倒成了被時間束縛的旅行。
只因沒有計畫就感到不安,連枝微末節的小事也要排入行程,未依照預定計畫進行時,就會感到焦慮、憤怒,甚至是罪惡感。但是這樣反而不知道真正旅行的理由與目的是什麼了。
若是事關工作、為了促進效率而排定計畫的確是情有可原,然而休假日其實並無高效率度過的必要。以我個人來說,我非常討厭安排假日計畫。此外,我也不喜歡排定多項行程。「禮拜六日各安排一項活動」讓我感到鬱悶煩躁,我覺得只要偶爾「啊,這週末有排活動」即可。
無所事事而覺得不知所措、對沒有安排活動感到恐懼,這其實是種現代文明病。當你覺得自己也罹患這個病時,不妨嘗試看看「三天內不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雖然可能難免會偶爾感到「這樣真的好嗎?」,但此時只要稍稍把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提高一點,就會覺得「這樣就好」了。
對於將尼特族(NEET,全稱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視為問題的想法,我並不認同。在不對任何人造成麻煩的前提下,我認為完全不從事任何有意義行為的人生,應當也可以作為人生的選項之一。「想要活得有意義」的人,就自行過著有意義的生活,並沒有強迫他人跟自己走上相同道路的必要。人們應摒除心中「不想過著有意義生活的人不具存在意義,對社會零貢獻」的想法。
尼特族本來的含意,是指「非就業中、非在學中、非進修中」的狀態,對尼特族貶意的認定是基於「只有工作、學習、訓練具有價值」的想法為前提。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正是這個想法嗎?全世界所有人僅認同這三項活動才具備價值,這實在是件恐怖的事情。
懂得享受無所事事時光的人,應該被稱為「閒暇的達人」。
人生前輩的建議是否要聽
父母「好好用功唸書!」
國中生的兒子「我討厭唸書,也不擅長考試。我不要唸什麼大學!」
父母「你太不了解社會了。大學非唸不可」
女兒「我想離婚!」
母親「都結婚了就忍耐點!」
女兒「我已經無法忍受了。我沒辦法和他過一輩子!」
母親「我也好幾次想和妳爸爸離婚。妳再過幾年就會理解了。現在回想起來,好險當初沒有離婚。」
上述都是隨處可見的對話。究竟孰是孰非呢?為人父母,其實也不可能對孩子說謊。他們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才會說出這番話。
其實這並不是「誰」正確的問題,而是要視「在討論什麼問題」,才能判定哪方正確。
舉例來說,關於歷經數十年已有了變化的事物,年長者的建議不僅無益,還可能有害。自己30歲時生下的孩子,生活在與自己相隔30年的時代中,對於在30年內已產生轉變的這些事物,父母基於經驗所提出的建議並無太大的助益。
距離現今30年前、約1980年上半年,大約是泡沫經濟前,日本未來的前景一片看好。那時網際網路與行動電話尚未出現。在這般時代背景下,可以由已有人生歷練的父母身上學習;可以因年長社會人士「大學非唸不可」、「這個產業將來大有希望」、「總之年輕時就多忍耐」的這類建議而受益。但是,現今社會改變的腳步日益加快,像上述的情形在現代其實難以想像。
不過,另一方面,「人類本質」即使過了100年也不會有改變。人類出生,成長而成熟,接著年老走向死亡,這般循環一成不變。
開心、喜歡、快樂等情緒,及羞恥心、嫉妒、憤怒等感情,人類的七情六慾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時常由人生的前輩那兒聽取這類關於「作為生物的人生訊號」及「感情與心理」的建議,絕對會對往後的人生有所幫助。
舉例而言,當意識到「死亡」時人會是什麼樣的心境、如何面對人生……了解這些的年輕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反之,已達花甲之年的長者多半都已經對這些事物有所體悟。若是能在年輕時就有所認知,想必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將為之一變。
「父母對於孩子抱持什麼樣的心情」、「失去重要的人,內心作何感想」等,這些都是未曾親身經歷過的年輕人難以想像之事。世上有很多「隨著年齡增長才會理解的事物」,這的確也是不爭的事實。
總歸來說,人生的前輩對於工作選擇、孩子教育等看似煞有其事、頭頭是道的建議,年輕人其實多半沒有聽從的必要。
然而,若是「身為人,與人相關的生活方式」等建議,就請保持謙虛的態度洗耳恭聽吧!如此一來,也可避免日後因無法挽回的錯誤而後悔。
更進一步來說,如此可以使人更容易看見重要的事物。換言之,即是「身為人,與他人的關係中,未能體驗、感受、成長,就也無法獲得任何足以留給後輩的建議」。不論在社會上累積多麼豐富的職場經驗、事業多麼成功出色,這些職場經驗都無法通用於下個時代。
與孩子、父母、朋友、同事間的相處,同時包含了正面與負面的情感與經驗,親身感受「作為人」的感覺,並從中學習,勢必可以獲得足以傳承給下個世代、擁有一定價值的事物。
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
為什麼會有人因忙碌不已的生活而感到快樂呢?
看到那種假日仍東奔西走、四處忙碌的人,我的心頭浮現了這個疑問。
「時時與他人維持連繫,積極行動」的人,無由來地令人感到正面積極。
「早起運動舒暢身心,下午去看一場電影,晚餐和大夥兒大口飲酒、談天說笑,臨睡前再讀本勵志的暢銷好書」,像這樣安排的禮拜日,比起那種「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後去吃一碗拉麵,之後就無所事事到傍晚,晚上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喝啤酒,感到睏意時倒頭就睡」,是不是令人感覺前面那種才像是個「充實的禮拜日」呢?
當你也這麼認同...
作者序
你徹底過著快樂的人生嗎?除了工作、嗜好、遊玩、與家人和朋友往來這些生活中理所當然的重要因素外,吃東西時、睡覺時、發呆時,這些時間你都是輕鬆零壓力的快樂度過嗎?
「為了快樂人生、輕鬆生活,就試著緩慢思考吧!」—─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由於不論過了十年、二十年,即使時代明顯劇烈變動,但從古至今「總之就是努力再努力」的作法卻是一成不變,我對此感到毫無意義。
古往今來,「幸福的雛型」或許是所有人的生活憑藉。不帶私情、盡忠職守、努力工作的丈夫,以及專注於家事和育兒的妻子,或是一家人同心協力讓家族事業生意興隆,這般生活形貌已被確立為認真踏實的人生典範。
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即使與旁人都朝相同事物「努力」,仍然可以獲得實質的經濟報酬。
然而,現代不比從前,以往那個付出就能得到相應回報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因此,我主張貫徹自我的「喜好」、「快樂」、「輕鬆」,反而更能讓所有事情發展順利。
沉醉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中,討厭的事物則一直設法向後推延……對我而言,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最終仍無法與圓滿結果產生連結。選擇從事自己感到既快樂又輕鬆的事物而生活,不是在撒嬌也絕非逃避,這反而才是真正正確的人生之路。
不拘泥於既有的準則與規範,以自我的「喜好」、「快樂」、「輕鬆」為第一優先—這即是依「自我基準」生活。
俗語說「良藥苦口」,許多人因而主張「辛苦=有其一定價值之事」。然而,就邏輯思考上來說,「快樂、輕鬆又有價值之事」,對自我而言才是最好的選擇,人們不是應該以此為目標嗎?
日本社會遵循著「為了整體社會,應忍耐而壓抑個體」之觀念,並視其為一種美德逐漸蔓延開來。本書就是要將社會強壓在人們身上、固定觀念的束縛一一解開,為了自由、快樂、散發個人色彩的生活,對於生活的各個面向,許多時候我們都應該更輕鬆、「緩慢」思考,本書即是這般想法的集大成。
或許部分內容看來過於「吊兒啷噹、輕浮」,有些想法讓人覺得太過極端,但若是本書能有任何內容令你感到「原來也有這種思考方法!」,將是我的莫大榮幸。
緩慢思考,輕鬆地快樂生活吧!
Chikirin
你徹底過著快樂的人生嗎?除了工作、嗜好、遊玩、與家人和朋友往來這些生活中理所當然的重要因素外,吃東西時、睡覺時、發呆時,這些時間你都是輕鬆零壓力的快樂度過嗎?
「為了快樂人生、輕鬆生活,就試著緩慢思考吧!」—─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由於不論過了十年、二十年,即使時代明顯劇烈變動,但從古至今「總之就是努力再努力」的作法卻是一成不變,我對此感到毫無意義。
古往今來,「幸福的雛型」或許是所有人的生活憑藉。不帶私情、盡忠職守、努力工作的丈夫,以及專注於家事和育兒的妻子,或是一家人同心協力讓家族事業...
目錄
序
1.選擇你的道路
.降低目標吧!
.人生就是要趁早放棄!
.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
.多數不代表正確
.當自己人生的主角
.日本是優秀的國家
.日本是亞洲的義大利
2.依「自我基準」生活
.以「工作.家庭.興趣的3X3分割圖」來規劃人生
.人生充斥著「因無聊而做的事」
.奪回自己的欲望!
.採用一點「豪華基準」,擁有一點豪華人生!
.能決定「現在就放棄」才能「現在就開始」
.前輩的建議是否要聽 ?
.不要堅持於唾手可得的事物!
3.聰明理財
.不要十年以上的貸款
.大部分的保險都不需要
.維持費吃掉你的自由
.何時應該賺錢?何時應該付錢?
.別人從你身上獲利的方式
.情報為什麼值錢?
.宗教的定義
.不對重要事物設定預算
.儲蓄不增與體重不減的理由
.你的「擁有」是否已經落伍?
.防災用品的必要性?
4.讓工作成為興趣、創造未來
.年輕人,出局!
.不幸轉職變成福
.「逆勢」與「先知先覺」 的能力
.「金領族」的登場
.選擇勝出率較大的市場
.重要的不是輸入,而是你能輸出多少?
.讓輸入最小化
.「建立人脈」多半是無意義的
.給無能者的四個建議
.正確獲得建議的方法
.「有能者」的類型
5.零壓力的快樂生活
.享受美食的人生
.酒與戀愛的魔法
.溝通的成立比率
.曉得自己幾兩重
.理解作為接收者的對方
.個性可以改變
.對自己而言的「適當價錢」
.要向命運挑戰或低頭?
.結婚與否是個人自由
.找到「自我的表現方法」
.旅行的效用
後序
.自由這回事
.樂觀這回事-「確認太好了」
序
1.選擇你的道路
.降低目標吧!
.人生就是要趁早放棄!
.享受無所事事的時光
.多數不代表正確
.當自己人生的主角
.日本是優秀的國家
.日本是亞洲的義大利
2.依「自我基準」生活
.以「工作.家庭.興趣的3X3分割圖」來規劃人生
.人生充斥著「因無聊而做的事」
.奪回自己的欲望!
.採用一點「豪華基準」,擁有一點豪華人生!
.能決定「現在就放棄」才能「現在就開始」
.前輩的建議是否要聽 ?
.不要堅持於唾手可得的事物!
3.聰明理財
.不要十年以上的貸款
.大部分的保險都不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