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個新陳代謝科醫師
身上卻掛著胰島素幫浦、施打胰島素近30年……
為什麼嘉鴻醫師和其他醫生不一樣?
多年病友心得/豐富臨床經驗/專業醫學知識/最佳健康管理
實行有用的生活管理,不靠無效的偏方治療
聽嘉鴻醫師的話,免於糖尿病威脅!
多年來,糖尿病占據國人10大死因之一
目前估粗全台約有近300萬人罹患糖尿病,
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更有近萬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
糖尿病之所以長占國人10大死因,
在於當血糖長期失衡後,會默默蠶食你全身,甚至引發影響未來人生的併發症!
大血管病變→心腦血管疾病(中風)
小血管病變→眼底病變(失明)、腎臟病變(洗腎)
足部病變→傷口無法癒合(截肢)
口腔病變→血液詢環不佳(牙周病、口腔感染)
神經病變→神經反應變慢(感覺遲鈍、失禁、性功能障礙)
別再用你以為的方式對待糖尿病!
血糖高一點,又沒關係!
→小心不只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智統統來找你。
血糖高,我可以生酮飲食啊!
→糖尿病患者不適合生酮飲食,一旦引發酮酸血症,小心致命危機!
什麼都不能吃,日子怎麼過?
→只要擬好飲食計畫,掌握醣分計算、熱量攝取、代換原則,生病也可以吃美食!
反正我有吃藥治療那就好啦!
→飲食與運動才是糖尿病的核心治療,回歸健康生活就有機會擺脫藥物。
嘉鴻鴻醫師與糖尿病共處30年的真心告白: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
在國中時期被發現罹患第1型糖尿病,至今已近30年。
他不僅是最了解糖尿病痛苦的病友,更是擁有專業知識的醫師。
對於預防,嘉鴻醫師體悟到就是回歸最健康的生活;
對於治療,嘉鴻醫師深知推陳出新的新式藥物與治療法。
本書將結合醫師個人成長經歷、臨床經驗、醫學知識、實行概念,以幫助更多人能免於糖尿病的威脅。更要破解大眾對糖尿病的迷思,帶領病友、讀者做正確的事,不盲從於媒體、網路的謠傳報導。
本書特色
1.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時隔多年的最新著作,分析現代人最危險的生活慢性病──糖尿病。
2. 針對市面上似是而非的糖尿病治療方法逐一分析解說,給予讀者最正確的觀念。
3. 提供正確的飲食、運動、生活方針,回歸最健康的日常生活。
4. 公開病患在診間最常提出的疑問,立即解決你的困惑。
5. 收錄糖尿病照護懶人包,方便讀者迅速使用。
作者簡介:
林嘉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在升國三的暑假發現罹患第1 型糖尿病,人生因此而改變,也立志進入醫學院就讀。考上台大醫學系,經過七年的學業及實習,投入糖尿病治療的心願始終沒有改變。畢業後進入長庚醫院服務,通過完整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進入新陳代謝科,並順利晉升主治醫師至今。
目前除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之外,更積極投入糖尿病研究、教育和服務的工作,以本身的豐富經驗,持續為糖尿病治療奉獻心力。
章節試閱
十五歲時,醫生說我有糖尿病
國中時,那時我只是個準備聯考的學生,每天就是努力讀書,卻發現體重莫名其妙地下降,還常常口渴、頻尿。原以為是念書太累,但後來口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我實在受不了了,便去看醫生。醫生聽了我的敘述,馬上要我去驗尿,結果發現尿糖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檢查後,血糖竟然高達二五○mg/dl。醫生說我可能有糖尿病問題,得去大醫院檢查。
人生路上的震撼彈
到了大醫院,醫師立刻要求我住院,每天不停地抽血,驗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我和家人才發現我的問題好像沒那麼簡單。一個星期過去,口渴的問題隨著血糖值下降,慢慢獲得改善。但醫生也宣布我是第1型糖尿病患者,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得從外注射胰島素,所以我得學習自己抽藥、注射。此外還要定時檢測血糖,隨時掌握血糖數值。
知道罹病的心情是很複雜的,尤其是我還得天天注射胰島素,總覺得自己好像得了什麼嚴重的絕症。爸媽一直想幫我找其他可以替代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方法,我自己則是不明白,這種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在當時,一般人都沒有青少年或小孩也可能罹患糖尿病的觀念,身邊的人知道我生病後,都說我好可憐。這點讓我更無法接受,罹患糖尿病並不是我的錯,為什麼你們要這樣看我?
鬼門關前和死神搏鬥
好不容易接受了自己生病的事實後,我開始和身體「討價還價」。我想著如果我真的有糖尿病,那可不可以想辦法不用注射胰島素?於是,從芭樂葉、生木瓜、各種奇怪的草藥湯,我全試了。那陣子大概是剛好碰上第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以為自己的狀況變好,可以完全不用注射胰島素。
誰知道,我的精神愈來愈差。記得當時是高一上學期末,我硬撐著身體,把學校的考試都考完,拖著疲累身軀走回家後,我竟然在恍惚間昏過去,家人急忙把我送去急診,才發現是糖尿病酮酸血症。醫師甚至發了病危通知書,要把我轉到加護病房。在救護車的偌大警鳴聲中,我的意識非常模糊,身體完全不聽使喚,即使醫護人員幫我插了中心靜脈導管、導尿管,我完全沒有掙扎的力氣。等我清醒,手腳能自由動作時,人已經在加護病房了,感覺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
接受「糖尿病」這個朋友
第二次住院的經驗,感覺很不一樣,讓我暫時脫離高中的繁重課業,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課業以外的事情。我告訴自己,不該就這樣對命運屈服,躺在醫院裡不是在等死,我必須站起來!同學們也來探望我,給我許多鼓勵。而我也得到最重要的結論――就是我想要積極地度過未來的人生,我不要被糖尿病擊倒!即使需要注射胰島素,只要我能控制好它,依舊還是可以活出自己。
我試著將糖尿病融入生活中,把它當成人生的一部分,與它和平相處。經過這次的可怕經驗後,爸媽也不再相信各種偏方或是拉著我去做各種民間治療,而選擇回歸到正統醫療方式。
當然,建立自信心也是一個關鍵,因為別人如何看你,就端看你怎麼看自己。如果因為罹患糖尿病而覺得羞恥,想到注射胰島素和測血糖很丟臉,便會打從心裡認為別人是在鄙視你。但其實我認為注射胰島素、測血糖就和近視需要戴眼鏡般,只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才能活得有自信。
雖然「糖尿病」這個名字讓人十分有負擔,但我可以選擇面對疾病、主宰自己的人生,也可以不接受生病的事實、放任糖尿病的病情失控。而我決定選擇前者,把握自己的人生絕不輸給糖尿病!
血糖檢測偏高時該注意的事
有沒有糖尿病,只驗空腹血糖就知道?
在台灣,常規的健康檢查都會有「空腹血糖」這一項,主要是檢測身體在平常狀態下的血糖值。但有研究指出,空腹血糖只可以篩檢出一部分的糖尿病患者。另外還有兩個數值可以幫助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分別是「糖化血色素」與「飯後血糖」。
◎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HbA1c)也是透過抽血檢驗得來的。原理是當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和血紅素結合後,就會形成糖化血色素,若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濃度也會愈高。因為葡萄糖黏著在血色素上不易脫落,加上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為一百二十天,因此糖化血色素的數值可以反應身體最近三個月左右的血糖情況。
◎飯後血糖
是指從食物進入口中的那一刻開始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最標準的檢測方法是接受七十五克葡萄糖耐受測試(OGTT):至少空腹八小時,喝下標準七十五克的糖水後,等待兩小時後再抽血。這時的血糖值可以看出身體對糖分的代謝能力。
因此,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例如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女性有多囊性卵巢、曾有妊娠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年過四十歲之後,每年除了要驗空腹血糖外,也要加驗糖化血色素及飯後血糖值,以免有漏網之魚,錯失了血糖控制的黃金期。
只要血糖值不到,糖尿病就沒關係?
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檢測值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之間的高危險族群,在常見的血糖檢測中,其判斷標準如下頁表格。
根據統計,台灣已被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二百萬人,而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高危者,也有五十至一百萬人之譜。
有些人的空腹血糖數值在一百以下,但是糖化血色素卻在五‧六%以上,這時除了考量各實驗室的儀器的誤差問題外,醫師會讓病人在一至三個月後再驗一次血糖,當兩次的檢測都超標時,才會定義為糖尿病前期。
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要盡早開始,千萬不能輕忽檢驗數據所帶來的警訊,當你發現自己的血糖檢驗數字落在糖尿病前期這一欄時,就要開始執行本書的保健計畫,做好血糖控制,改善後天的生活習慣,就能避免成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只需重視糖化血色素?
依據以往大型的臨床試驗,絕大多數是以糖化血色素作為和糖尿病併發症的相關指標。一般而言,若糖化血色素大於七%,則併發症的發生率,就會顯著地提高。
不過,糖化血色素代表著過往平均三個月的血糖高低程度,所以空腹血糖以及飯後血糖都會影響糖化血色素。過往,因為血糖監測不普及,抽血也往往只抽飯前,因此常忽略飯後血糖的升高。最新的研究指出,飯後血糖高比飯前血糖高,更會影響預後。
隨著連續血糖監測(C G M)的使用普及,血糖波動程度也被研究和併發症有關。所以不論是空腹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糖尿病患者其實都要嚴格控制,不可以稍有鬆懈,唯有隨時監控血糖,才能遠離併發症。
熟齡朋友血糖偏高很正常?
最近的研究顯示,經過小鼠的實驗,生物在老化的過程中血糖數值的確會愈來愈高,所以現在醫界也有人主張將血糖值視為個人老化的指標。但這是第2型的糖尿病才有的現象,第1型糖尿病大部分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是突然發生的,跟年齡的增長沒有任何關聯。
雖然中老年人的血糖值的確有變高的趨勢,但檢測的判斷標準仍舊是統一的,不能因為年紀大了就把血糖超標視為理所當然,還是要做好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上身。
Q長期注射胰島素,會造成失明或洗腎的危機?
A胰島素本身不會造成這些副作用!
這是錯誤的觀念!對於需要用藥的患者而言,聽從專業醫師指示把血糖控制好,是最安全的選擇。之所以會產生腎病變、失明等併發症,通常是因為患者沒有及早接受治療、或血糖控制不佳所導致,胰島素本身並不會造成這些副作用。
還有患者擔心長期注射胰島素,會不會肚子上都是針孔、皮膚會出現硬塊?首先,胰島素注射器所使用的針頭非常短且細,跟平常注射藥物的針頭不同,幾乎不會留下痕跡。而且,只要在身體的各部位輪流施打,也不怕皮膚會產生硬塊,更不怕會在肚皮上留下難看的針孔,或是導致皮膚潰爛。
總之,只要處理得當就不會有後遺症產生。注射次數和疾病嚴重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並非注射愈多次就代表病情愈嚴重。
Q飯前虛弱、飯後昏昏欲睡,就代表血糖不穩嗎?
A小心已是糖尿病前期
當一個人肚子餓,而且會餓到渾身沒力、冒冷汗,就代表有低血糖的問題(正常人肚子餓時不太會有上述症狀)。低血糖不只會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糖尿病前期的人也會出現這種問題,尤其是容易出現在空腹或是東西吃下去後的兩、三個小時。
這是因為糖尿病前期的人已有胰島素抗性,若又攝取高升糖指數飲食,就會導致胰島素過度分泌,當食物很快地消化掉後,便進入低血糖的狀態。
至於飯後昏昏欲睡這個情況就比較複雜,正常人也可能如此,因為腸道中的荷爾蒙在消化時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過度運動、熬夜、高齡都可能出現這類反應。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前期者也會因為飯後低血糖而造成昏沉想睡的狀況。
建議採取低升糖指數飲食,減緩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前期者就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而且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不要一餐吃一餐沒吃地暴飲暴食,或兩餐間隔過久的飲食不正常。讓胰島素的分泌處於持平狀態,血糖才不會暴起暴落。
十五歲時,醫生說我有糖尿病
國中時,那時我只是個準備聯考的學生,每天就是努力讀書,卻發現體重莫名其妙地下降,還常常口渴、頻尿。原以為是念書太累,但後來口渴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我實在受不了了,便去看醫生。醫生聽了我的敘述,馬上要我去驗尿,結果發現尿糖呈現陽性反應。進一步檢查後,血糖竟然高達二五○mg/dl。醫生說我可能有糖尿病問題,得去大醫院檢查。
人生路上的震撼彈
到了大醫院,醫師立刻要求我住院,每天不停地抽血,驗血糖和注射胰島素,我和家人才發現我的問題好像沒那麼簡單。一個星期過去,口渴的問題隨著血糖值...
作者序
控制好血糖,糖尿就不是病
回顧我的第一本著書《糖尿病醫師的自療筆記》出版,已倏忽近十年了。這幾年來,不管是糖尿病的治療或觀念都有許多的進展,該是時候針對原書做一些補強及革新。這次《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一樣依循原本的初衷,著重的是從我自己的觀點出發,嘗試以不同的風格,闡述關於糖尿病的點線面。
不同於坊間眾多糖尿病相關的書籍,我想放一些更貼近病友的想法,新知不必太過生硬表達,但感性的經驗卻是我更想傳遞出去的訊息。所以新版的編排會先從我個人的成長與糖尿病結緣切入,以我親生經歷,展現糖尿病對一個人的影響,尤其是如何改變一個小男孩的人生。接著,我嘗試以不同的見解,以問答的方式來宣導糖尿病的相關醫學知識,並兼以一位病患的觀點,陳述我們病友所最需要瞭解的細節。最後匯總更實用的血糖控制技巧於書末,希望帶給讀者全新的體驗。
從很多病友讀後給我的回饋,我知道《糖尿病醫師的自療筆記》這本書,帶給很多病友在面對糖尿病有更大勇氣與希望來努力前進,也深深感覺再版這本書的意義重大。雖然目前糖尿病仍難以根治,但我依舊相信只要能控制好血糖,糖尿就不是病。
新書付梓之際,恰得知大學摯友郁暉英年早逝,更深感健康的可貴與重要,願以此書的出版來代表對郁暉無限的思念。
林嘉鴻 筆于 2018 初春的台北
控制好血糖,糖尿就不是病
回顧我的第一本著書《糖尿病醫師的自療筆記》出版,已倏忽近十年了。這幾年來,不管是糖尿病的治療或觀念都有許多的進展,該是時候針對原書做一些補強及革新。這次《我的人生不被糖尿病控制》一樣依循原本的初衷,著重的是從我自己的觀點出發,嘗試以不同的風格,闡述關於糖尿病的點線面。
不同於坊間眾多糖尿病相關的書籍,我想放一些更貼近病友的想法,新知不必太過生硬表達,但感性的經驗卻是我更想傳遞出去的訊息。所以新版的編排會先從我個人的成長與糖尿病結緣切入,以我親生經歷,展現糖尿病對一個人的...
目錄
序章 我的故事 與糖尿病相處三十年的告白
十五歲時,醫生說我有糖尿病
正確的治療方式很重要
信任是與血糖奮鬥的重要依靠
規律的生活最重要
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第1章 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的糖尿病
什麼是糖尿病?
血糖是這樣變化的/日益嚴重的國病/定期健檢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糖尿病的三大類型與治療
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類型
你是糖尿病預備軍嗎?
檢測1內臟脂肪/檢測2遺傳因素/檢測3生活習慣/檢測4皮下脂肪/檢測5身體質量指數/檢測6綜合檢測
你的血糖正常嗎?
可怕的糖尿病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低血糖併發症•高血糖併發症/慢性併發症 大血管病變(動脈硬化症)•小血管病變/其他併發症 足部病變•皮膚病變•口腔病變
預防糖尿病可以這麼做
重點1 自我檢測定期檢查/重點2 控制體重,拒絕肥胖!/重點3 回歸最健康的飲食原則/重點4 找到你的專屬運動/重點5 改掉菸酒的壞習慣!/重點6 正常快樂的生活,遠離疾病!
第2章 糖尿病治療不是你想的那樣
破解糖尿病治療迷思
吃那麼多降血糖藥有必要嗎?/降血糖藥一定會失效?/用了胰島素後,就會上癮戒不掉?/針劑腸泌素與迴腸移位手術比傳統治療有效?/胃減重手術可以治糖尿病?
血糖檢測偏高時該注意的事
有沒有糖尿病,只驗空腹血糖就知道?/只要血糖值不到,糖尿病就沒關係?/糖尿病患者只須重視糖化血色素?/熟齡朋友血糖偏高很正常?
糖尿病是怎麼發生的?
第1型糖尿病是遺傳病?/第2型糖尿病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小心你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只要人瘦,就不會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現代病?/脂肪肝也和糖尿病有關?/曾有妊娠糖尿病,以後一定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食療有一套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法都一樣?/無醣的生酮飲食最適合糖尿病人?/糖尿病人完全不能碰甜食?/「升糖指數」=「升糖負荷」?/低脂高纖食物就可以不忌口、隨意吃?/飲食順序不會影響醣的總攝取量,對血糖沒影響?/只要減肥就能「治好」糖尿病?/用偏方治糖尿病,天然又無副作用?
糖尿病併發症大哉問
糖尿病一定會產生併發症?/糖尿病是代謝出問題,跟癌症無關?/已經產生了併發症,好好控制就可以逆轉?
第3章 比降血糖藥更有效的飲食調整
糖尿病醫師的兩大飲食原則
原則1 高纖、低油、低鹽、低熱量/原則2 健康吃不是要「放棄美食」
穩糖飲食四祕訣請你一起做
祕訣1 認識食物種類與分量/祕訣2 積極記錄飲食與血糖變化/祕訣3 少量多餐,血糖好穩定/祕訣4 長期規劃,循序漸進
穩定血糖七大重點
重點1 攝取均衡營養/重點2 三餐要定時定量/重點3 多攝取高纖食物/重點4 避免高鹽分食品/重點5 減少甜食攝取/重點6 少碰高油或高膽固醇食品/重點7 避免酒精飲料
調整飲食順序大有幫助
日常美食榜,這樣吃就對了
TOP1 中式自助餐/TOP2 西式自助餐/TOP3 素食/TOP4 簡餐•便當•日式料理•超商食品/TOP5 筵席•夜市小吃/TOP6 西式速食
自己做料理,營養又健康
基本的烹飪原則/烹飪前的準備工作/烹飪時的實用小祕訣
併發症時的飲食重點
血脂異常/腎臟病變/高血壓
糖尿病患者該知道的食物代換法
步驟1 認識六大類食物/步驟2 幫食物量體重/步驟3 計算每日所需熱量/步驟4 食物代換並平均分配/步驟5 記錄每日飲食與血糖
辨別紅黃綠燈食物
綠燈食物 適量攝取,健康加分!/黃燈食物 減量食用,滿足加倍!/紅燈食物 適時拒絕,危機減半!
第4章 不怕血糖大波動的生活好習慣
我維持了三十年的好習慣
六步驟調整生活習慣慢慢來
步驟1 正面心態是成功的開始!/步驟2 調整飲食,養成一輩子的好習慣!/步驟3 實行規律運動計畫!/步驟4 作息規律,良好睡眠不熬夜!/步驟5 戒除抽菸惡習!/步驟6 隨時隨地舒緩壓力!
運動前後你該注意這些事
選擇運動有重點/飲食藥物調整要小心/穩定血糖的運動四守則
尋找最適合你的運動
運動前停看聽
糖尿病醫師大推三種運動
勃氏運動/柔軟體操/足部運動
第5章 糖尿病醫師,我有問題!
我有糖尿病,以後孩子一定會得病?
我是糖尿病前期,少吃醣類食物就能預防糖尿病?
血糖控制得當,可以停藥或停止施打胰島素?
我的腳受了傷,一定會截肢嗎?
長期注射胰島素,會造成失明或洗腎?
每一單位胰島素可以降低多少血糖?
糖尿病人要特別練肌肉嗎?
超長效胰島素如何調整劑量?
不想吃太多西藥,能不能搭配中藥治療?
蛋白尿代表有什麼問題?
飯前虛弱、飯後昏昏欲睡,就代表血糖不穩嗎?
我有糖尿病,可以開刀嗎?
血糖降得愈快愈好?
食物代換表不準是什麼原因?
糖尿病影響性生活,怎麼辦?
女兒喝防彈咖啡成功減重了,我也可以喝嗎?
患病後就得長期吃無味的特製料理,與美食絕緣?
我有糖尿病,可以出國旅遊嗎?
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吃糖嗎?
情緒不佳是否會影響血糖?
洗澡前後的血糖值會有差嗎?
低血糖會造成什麼健康危害?
早上起床沒吃東西,為何血糖還會高?
我有糖尿病,可以懷孕嗎?
附錄 糖尿病照護懶人包
1 常見血糖控制療法/2 常見糖尿病藥物/3 常見糖尿病工具/4 糖尿病隨身急救小包/5 食物代換表/6 醣類計量表/7 保健食品選購注意事項
序章 我的故事 與糖尿病相處三十年的告白
十五歲時,醫生說我有糖尿病
正確的治療方式很重要
信任是與血糖奮鬥的重要依靠
規律的生活最重要
與糖尿病和平共處
第1章 每個人都可能面對的糖尿病
什麼是糖尿病?
血糖是這樣變化的/日益嚴重的國病/定期健檢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法
糖尿病的三大類型與治療
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類型
你是糖尿病預備軍嗎?
檢測1內臟脂肪/檢測2遺傳因素/檢測3生活習慣/檢測4皮下脂肪/檢測5身體質量指數/檢測6綜合檢測
你的血糖正常嗎?
可怕的糖尿病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 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