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吧!請舉起槍瞄準正確方向:
是時候向敵人宣戰了,也就是那些製造、支配戰爭的人。
反對不公義 當代革命經典 七十六週年紀念版 華文世界首度出版
國家書卷獎得主、奧斯卡金獎編劇道爾頓.杜倫波口碑佳作
作家南方朔專文導讀〈國家操弄的戰爭記憶〉
「反戰母親」辛蒂.西恩 《七月四日誕生》原著作者朗恩.柯維奇 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 《紐約時報》 《華盛頓郵報》 《星期六評論》 讚譽史上反戰經典之作
=內容簡介=
他想擁抱情人,但沒有手;
他想聆聽母親哼歌,可是他聾了,
他想站起身子自己奔向死亡,卻沒有雙腿。
戰場上,四、五百萬人送命,裡頭沒一個想死;
另有數千人因打仗而瘋了、瞎了、瘸了;無論多努力嘗試想死,卻都死不了。
一九一八年九月的某一天,喬.博納姆跳入防空洞,之後眼前事物抹滅,時間停止推移,他,就此不知年月。
當他有意識時,他躺在那兒,感覺頭顱纏滿繃帶,他卻聽不見、看不見,像隻死貓般全身僵硬凍結:他察覺他沒有雙腿和雙臂,沒有眼睛耳朵鼻子,沒有嘴巴和舌頭,半死不活。他怎麼了?他想起,因為國家號召他參戰,而他必須入伍。只是,他從來不知道打這場仗是為了什麼?
他們說,我們去為自由而戰;他們說,我們去為民主而戰;他們說,我們去為榮譽而戰……多麼高貴的出發點!然而,他現在躺著,像一塊肉般地躺著,不禁想問:我的自由、民主、榮譽呢?
本書於二次大戰爆發前首度出版,旋即成為暢銷書,書名取材號召青年從軍的歌詞Johnny get your gun。其描寫一次大戰的精準立場,引起多次查禁、絕版,後來不僅成為越戰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抗議小說,在美國進軍伊拉克期間,再度引起「反戰媽媽」的呼號:請讓我的兒子回家!對戰爭的深刻描寫,激勵了好幾代讀者,並且成為對抗不公義與權勢者的革命經典。其警告著:請勿掀起戰爭,一旦你掀起戰爭,那,去送死的不是我們,而是你!
作者簡介:
道爾頓.杜倫波(Dalton Trumbo,一九〇五-一九七六),從事小說與電影編劇創作,是美國當代重要電影劇本作家,曾寫過三十多部劇本。由於曾遭懷疑為共產黨員,杜倫波為了躲避嫌疑,使用化名撰寫劇本。描述杜倫波一生的同名紀錄片「杜倫波」 (Trumbo)揭露,杜倫波在一九五六年以化名Robert Rich寫《鐵牛傳》(The Brave One),他以該部片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著劇本,知名電影《出埃及記》(Exodus)與《萬夫莫敵》(Spartacus)的劇本亦出自他的手筆。一九九三年,在《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上映六十年後,奧斯卡追認杜倫波為《羅馬假期》的真正編劇,是他獲得的第二座奧斯卡獎。
本書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首次出版後兩天,二次大戰正式爆發,德軍進攻波蘭。對比今日國際局勢戰亂不斷,本書歷經七十餘年,仍給予世人重要的啟發。本書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杜倫波也親自在一九七一年將其改編為電影。一九八五年,劇作家Bradley Rand Smith將其改編為獨角戲,由近年剖析媒體亂象至力的劇集《新聞編輯室》(Newsroom)主角傑夫丹尼爾主演,他並因而獲Orbit 獎。二〇〇八年,此書再度搬上大銀幕,二度改編電影,成為影迷與書迷心中永恆的經典。二〇一四年亦在倫敦再度上映舞台劇。《衛報》書評並指出,本書令人震撼,充滿謀求和平者的不安。
譯者簡介:
楊芩雯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在紐約大學修過幾堂出版課,做採訪寫作、編輯和翻譯。編著《了解國際劇場組織》,譯有《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走到哪裡都帶著這本書,頁緣逐漸褪色發黃,封面脫落。它就像是我的《聖經》,只是比我讀過的任何經文都更切身,包括我在越南外出執勤巡守前會讀的《詩篇》。」──《七月四日誕生》朗恩.柯維奇
「強而有力……使人眼界大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
媒體推薦:
本書兩度改編電影、改編舞台劇 《新聞編輯室》男主角擔綱獨角戲
名列暢銷書《小說藥方》閱讀書單
「杜倫波先生開展故事幾乎毫不停頓,也不插進標點符號,以怒火織成雄辯。」──《紐約時報》
「一本驚心動魄的書,承載超乎尋常的情緒強度。」──《華盛頓郵報》
「讀過的人絕對難以忘懷。」──美國文學雜誌《星期六評論》
名人推薦:「我走到哪裡都帶著這本書,頁緣逐漸褪色發黃,封面脫落。它就像是我的《聖經》,只是比我讀過的任何經文都更切身,包括我在越南外出執勤巡守前會讀的《詩篇》。」──《七月四日誕生》朗恩.柯維奇
「強而有力……使人眼界大開。」──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媒體推薦:本書兩度改編電影、改編舞台劇 《新聞編輯室》男主角擔綱獨角戲
名列暢銷書《小說藥方》閱讀書單
「杜倫波先生開展故事幾乎毫不停頓,也不插進標點符號,以怒火織成雄辯。」──《紐約時報》
「一本驚心動魄的書,承載超乎尋常的情緒強度...
章節試閱
光躺著無事可做且無處可去,感覺有點像置身山丘高頂,遠離噪音與人煙。也像是獨自一人去露營,有許多時間可以想事情。你有時間思考以前沒想過的事,試圖理出頭緒來。例如參戰這回事。你孤身一人待在山頂上,完全阻絕人聲不致影響思緒。你只考慮自己,不去想外界任何一件小事。如此一來,你似乎想得更清楚,得出的答案更加合理。即使不合理也不要緊,因為再怎麼說,你根本無法採取任何行動。
他想,這就是你的處境,喬.博納姆,下半輩子像塊牛肉癱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拍拍你的肩說來吧孩子,我們要去打仗。所以你去了,但是為什麼呢?任何一筆交易,例如買車或跑腿,你總有權利問好處在哪裡?否則你有可能花大錢買一部爛車,或是替笨蛋辦事結果餓肚子。你得對自己負責任,當有人說來吧孩子做這件事那件事,你要挺身而出回答,聽我說這位先生,為什麼我該做這件事?為了誰去做?最終我又會得到什麼?現在有個傢伙跑過來說跟我走,你得冒生命危險還可能掛掉或殘廢,這時你卻失去問那些問題的機會,連回答好或不好、我考慮一下的權利都沒有。不少法律在保障人們的財產,即使戰時也受到保護,卻沒有任何條文說一個人的生命屬於他自己。
許多人理應感到羞愧。有人說我們去為自由而戰吧,他們就去了而且送掉命,完全不曾思索過何謂自由。再說了,他們爭取的是何種自由?哪種程度的自由、又是誰定義的自由?是終生免費吃冰淇淋的自由、隨心所欲搶劫他人的自由還是什麼?你告訴一個人他不能搶劫,這樣也算限制他某部分的自由。你得這麼做。天殺的自由究竟代表什麼?它只是一個字眼,跟房子、桌子、任何其他的字沒兩樣。只是它是特別的字。一個人說房子,他可以指一棟房子證明它的存在。可是一個人說來吧我們為自由而戰,他卻不能展示自由給你看。他無法證實他談論的事物存在,那麼見鬼了,他又怎麼能叫你為那樣事物而戰?
不,長官,任何投身前線、衝進戰壕為自由而戰的人都是天大的傻瓜,而唆使他們去的人則是騙子。下次再有人來,含糊地對他說起自由──下次是什麼意思?他已經沒有下次了。不過管他的,假如有下次,有人說來吧為自由而戰,他會回說這位先生,我的生命寶貴。我不是笨蛋,要我拿生命去換取自由,我得先知道是哪種自由,我們在談的是誰定義的自由,我們又將擁有哪種程度的哪種自由。我還要問,這位先生,你對這種自由的興趣,可有像你希望我投入的那麼多?而或許太多自由糟糕一如太少自由,我覺得你根本是個該死的騙子,對所知甚少的事侃侃而談。我已經決定了,我喜歡我現在擁有的自由,可以行走、觀看、聆聽、說話、飲食的自由,還有跟我馬子睡覺的自由。我喜歡這樣的自由,勝過挺身為一大堆我們得不到的事物而戰,最終失去所有自由,在我的人生還來不及好好開展前就死去腐壞,或是落得有如一片牛肉。多謝你,這位先生。你為自由而戰,而我只要一點自由就夠了。
地獄之火熊熊燃燒,人們總是為自由而戰。一七七六年美國開戰尋求某種自由,許多人死了。到頭來美國有比沒打仗的加拿大或澳洲得到更多自由嗎?可能有,我並非如此主張,只是提出疑問。你能看著一個人,然後說他是一個曾為自由而戰的美國人,所以他明顯不同於一個未曾為自由奮戰的加拿大人?不,上天為證,你不能,就是這樣。這麼說來,或許很多家有妻小在一七七六年死去的人,他們根本沒必要死。如今他們當然死了,可是葬送這些生命卻起不了什麼作用。一個人可以接受一百年後死去,他不會在意。但是假如明天早上就死,永遠死去,化為土地上的塵埃與惡臭,這難道算自由?
他們總是為了什麼而戰,那群混蛋,如果有人敢說管他戰什麼,全都沒差別,每場戰爭都跟另一場相仿,沒有人從中得到好處,敢這麼喊的人被稱為懦夫。假如他們不是為自由而戰,那他們就在為獨立而戰、為民主、為自由、為正直、為榮譽,或是為他們的祖國,為一種不具意義的事物而戰。戰爭是為了世界和平,為民主,為小國,為每一個人。假如戰爭已經結束了,那麼這個世界的民主必定通行無阻。有嗎?那是哪種民主?何種程度?又屬於誰?
接著是自由,年輕人總是為了自由遭到殺害。追求的是另一個國家的自由嗎?免於工作的自由、免於疾病的自由或者免於死亡的自由?避免見到岳母的自由?這位先生,在我們動身去遭到殘殺之前,請給我們一張此種自由的買賣契約。給一張白紙黑字的契約,如此我們才能預知自己將為何送命;也先拿出一部分的抵押品作為保證,如此我們才能確定,打贏了你的戰爭之後,我們將會得到當初講定的同一種自由。
再說正直好了。每個人都說美國正在打的仗是為了正直能得勝。然而是誰定義的正直?是誰能享有的正直?大聲說清楚,告訴我們正直是什麼。告訴我們一個正直的死人,會比一個不正直的活人感覺好多少。把事實比較條列出來,像是在比較房子或桌子。用我們能了解的字詞寫下來,而且別提榮譽。是中國人的榮譽、英國人的榮譽、非洲黑鬼的、美國人的還是墨西哥人的榮譽?你們這些想要奮戰以維護榮譽的人,請你們讓我們知道該死的榮譽究竟是什麼。我們爭取的可是美國榮譽彰顯在全世界?或許世界並不喜歡這種榮譽。或許南太平洋群島人更喜歡他們自己的榮譽。
看在基督的分上,給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能夠證實和理解的事物,再叫我們為此而戰。別再說冠冕堂皇而不具意義的字詞,像是祖國。母親的國、父親的國、家鄉,全叫做祖國,全部都一樣。你死了以後,你的祖國對你還有什麼該死的好處?你死了以後,那又是誰的祖國?如果你為祖國戰死了,那等於是沒先看過就胡亂購入,你為了永遠得不到的事物掏錢買單。
當他們誘騙不了小伙子去參戰,為自由為自主為民主為獨立為正直為榮譽而戰,他們試著拿女人來說。看那些骯髒的野蠻人,他們會說看哪,野蠻人是如何強暴美麗的法國和比利時女孩,總得有人去阻止這些強暴惡行。來吧小伙子,加入軍隊好拯救那些美麗的法國和比利時女孩。年輕人糊塗之下慨然從軍,不多久一顆砲彈擊中他,生命隨著紅色血肉泥糊飛濺遠離,他就此送命。為了另一個字詞送命,而「美國革命女兒會」那些狂熱瘋癲的老女人,全跑來他墳前歡呼嘶吼,慶賀他為了女性而死。
假如一個男人的女人被強暴,他可能願意冒生命危險。要是他真的這麼做,他只是認為這筆交易合算,以當時的狀況判斷,他認為他女人的安全比自己的性命重要,然而卻沒有特別高尚或英雄式的情懷摻雜其中。那是直截了當的交易,以生命交換另一樣他更看重的事物,跟你做的其他交易或多或少相仿。不過當你把你的女人代換成全世界的女人,那麼你就得保護大群的女人,並且加入群體為此征戰。到這地步,你又是在為一個字詞而戰。
一旦軍隊開拔,旗幟揮舞口號橫出,當心了小伙子,那是別人而不是你惹出來的麻煩。罪魁禍首是你為它征戰的那個字詞,你做的交易不公平,因為你拿生命交換的事物並沒有更好。你的行為高尚,而你遭到殺害以後,你拿性命交易的那樣東西幫不了你,它也很可能幫不了任何人。
或許那樣想不好。周遭有許多理想主義者,他們會說難道我們變得如此低下,沒有事物比生命珍貴了嗎?無疑存在著值得爭取的理想,甚至可以拿命去換。假如沒有的話,那麼我們還不如曠野中的野獸,淪為野蠻之人。你回說沒關係,野蠻就野蠻,只要世上沒有戰爭。儘管保有你的理想,別賠上我的生命就好。而他們說,可是生命當然不比道德重要。你回說噢不,或許你的生命沒道德重要,但我的可不是。天殺的道德是什麼?說出來它就是你的。
你總是聽到有人說,他願意犧牲其他人的性命。他們音量宏大,喋喋不休。你可以在教堂、學校、報紙、立法院、議會找到這群人,那是他們的生意經。他們所言聽來美好。受辱不如死去。血淨化了這片土地。這些光榮捐軀的人。他們將不會白白犧牲。崇高的死者。
嗯。
不過死者怎麼說?
可有死者回來,數百萬遭到殺害者之中可曾有任何一位回來,他說上天為證,我很高興我死了,因為死總比受到恥辱好?他們可曾說我很高興我死了,使得世界接納民主?他們可曾說比起失去自由,我寧可死?有沒有任何死者說,一想到我是出於國家尊嚴被轟得肚破腸流,真是件好事?可有任何死者曾說,看看我,我死了,不過我是為了正直而死,這比活著還好?有沒有任何一個死者曾說,我在這兒,在國外的墳裡腐爛兩年了,但是為你的祖國而死真是美好?可有任何死者說,太好了,我為女性而死,我很快樂,看看我是怎麼用塞滿蟲的嘴巴歌唱?
光躺著無事可做且無處可去,感覺有點像置身山丘高頂,遠離噪音與人煙。也像是獨自一人去露營,有許多時間可以想事情。你有時間思考以前沒想過的事,試圖理出頭緒來。例如參戰這回事。你孤身一人待在山頂上,完全阻絕人聲不致影響思緒。你只考慮自己,不去想外界任何一件小事。如此一來,你似乎想得更清楚,得出的答案更加合理。即使不合理也不要緊,因為再怎麼說,你根本無法採取任何行動。
他想,這就是你的處境,喬.博納姆,下半輩子像塊牛肉癱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拍拍你的肩說來吧孩子,我們要去打仗。所以你去了,但是為什麼呢...
推薦序
推薦文 戰爭是騙局/「反戰母親」辛蒂.西恩
第一次讀《強尼上戰場》的時候,我兒子凱西剛過世一年多。凱西是我的大兒子,二○○四年四月四日在伊拉克遇害,時年二十四。在喬治.布希瘋狂入侵伊拉克之前的時日,我曉得那是錯的,可是從未行動抗議,或明言我對此事的反感。直到凱西過世後,我知道我得做些什麼。於是我首度閱讀《強尼上戰場》,踏上追尋真理與和平之途。
《強尼上戰場》這本書,主要在描述一位名叫喬.博納姆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上戰場,遭炸彈擊中後他失去了雙手、雙腿、臉、耳朵和聽力等所有一切。他逐漸了解自己受的傷有多重,對自己被「策畫戰爭並下指導棋」的人所利用也心生憤怒。喬逐漸醒覺,他要用自己遭毀的樣貌去阻止其他人犯下相同錯誤:
他這是幫了大家一把,包括他自己。他會展示自己給那些小伙子看,也給他們的母親、父親、手足、妻子、情人、祖父母看。他要在身上掛牌子寫「此即戰爭」,把整場戰爭聚縮到如此一小塊骨肉毛髮上。這麼一來,他們餘生將永難忘懷。(第十四章)
在我南下德州克勞福德鎮,去到喬治國王自家草皮上,與他面對面質問戰爭「有何高尚理由?」之前,我巡遊全國,發表演說抵制謊言,倡導和平。旅程中,許多次人們問起我是否讀過《強尼上戰場》。我沒讀過,事實上我從未聽說過這本書。前幾次有人詢問,我只是聳聳肩。然而聽過十多次或更多的引述後,我決定在旅途中找來看。
我第一次讀完這本書花了三個月。《強尼上戰場》非常出色,文筆優美,深刻洞察而感人,且最重要的是──殘忍。我讀了又讀,接著書裡出現如下的段落:
他們死前內心如同小嬰兒般哭泣。他們忘了自己為之征戰的事物,忘了自己願意為它而死。他們想起的是人所能理解的事。他們死前渴望見朋友一面。他們死前哭求父母妻兒的聲音。他們死前滿心想望再看見出生之地一眼,求求上天,一眼就好。他們死前為生命悲鳴哀嘆。他們曉得什麼比較重要了。他們曉得生命是一切,死時尖喊哭訴。他們死時內心僅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我要活下去。(第十章)
這個段落讓我思索,凱西倒臥於伊拉克的敵土,將死之際會不會也在想同樣的事情。有幾次我把書朝房間另一頭猛扔,在書本飛行時詛咒它。我究竟是在詛咒道爾頓.杜倫波寫出如此難以卒睹的書,還是在詛咒喬治.布希把我的兒子派往伊拉克送死,置身另一場戰爭的砸鍋錯誤之中?不過在那之後,我又看到如此美麗地重述事物的段落,簡單至極卻很優美──那些我們不屑一顧的事物:
這就像一個成人突然被塞回母親的身體裡,他躺著不能動,全然的無助。有根管子插進他胃裡某處,他們從那兒餵食。跟置身子宮一模一樣,只不過嬰兒還可以期待有天能靠自己存活。
他得永永遠遠待在這個子宮裡。他得記住這一點,絕不能抱有期待或希求轉機。這就是他的人生,無論從今以後每一天、每一小時或每一分鐘。他再也不能夠說哈囉你好不好我愛你,再也不能夠聽見音樂、風撫過樹梢的低語或流水的輕笑。他從此無法聞到母親廚房傳來的煎牛排味,春天空氣裡的濕氣,亦或穿越開闊平原而來風裡夾帶的山艾樹美好氣息。他再也看不見人們的臉,那些讓你看一眼就感到舒心的人,像是卡琳。他再見不到陽光星辰,或生長在科羅拉多山腰上的嫩草。
他無法雙腳站立於地行走,不能奔跑跳躍,或疲累時伸展身子。他再也不會累了。(第七章)
或是以粗體標示的這一句,那無疑是我全書最喜愛的句子:
所以他的頭會顯得比腳的位置低,因為他沒了腳,當然會比較輕。空氣也很輕。跟空氣相比,連一片指甲都重。(第五章)
而我極其訝異於書中流洩的感知深度,以及對時間和空間的高明體察。在生命中此般時刻,我多希望能遇見這樣一位寫作者,具有如此的深度和簡潔。杜倫波使我對書中主角感同身受,他是遭受駭人重傷的士兵,過去曾身為別人的兒子、兄長、麵包坊工人和愛人。敘述逐漸開展喬如何得知自己的可怕處境,不僅在文學上才華洋溢,也證明杜倫波對筆下角色喬的深刻同理心。
喬的遭遇自然挑起我靈魂中的弦,傷害我母性的心。喬有可能是任何一個人,他是平凡的喬。不過我認同最深的角色是喬的母親。她的下半輩子必定反覆揣想兒子的遭遇,他或許列名於「M.I.A.」名單裡。任務中失蹤。喬的媽媽喜歡漢堡攤的三明治,夏天製作密封桃子,會彈鋼琴而且嗓音美麗。
喬的母親實際上代表了每個時代的所有母親,抱著渺茫的希望,期盼失蹤名單上的兒子還活在某個地方,而且終究會平安健康歸來。我知道喬的母親感覺得出喬沒死。她身為人母,心中必定知道喬還活著。我知道她直至入土之際,仍然感覺到喬在某處活著。我只能想像那種心碎,渴望見到她的喬沿著人行道一跛一跛走來,直入她歡欣且寬慰的雙臂裡。不幸地,我不需要想像自己的下半輩子日日期盼在一場狗屎戰爭中失蹤的兒子現身,而戰爭的目的出自於對金錢與權勢的貪婪。我,如同喬的母親,每天思念著我的兒子醒來,為我失去的感到悲痛。直到真正見到凱西棺木裡的屍體前,我心裡總祕密懷抱著希望,但願是他們搞錯人了,而凱西仍活在某處。
我也能理解平凡的喬的滿腔熱情,他意圖用自身的悲劇使現世成為更好的世界,用他令人驚恐的損傷,阻止其他年輕人犯下與他相同的錯。他躺在他的黑暗牢籠裡想通這一點,在那裡,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思緒:「不,長官,任何投身前線、衝進戰壕為自由而戰的人都是天大的傻瓜,而唆使他們去的人則是騙子。」(第十章)我了解那種衝動。我一度跌坐地板上為死去的孩子哭喊──喊得如此用力,我確信那嘶吼對我的心臟、肺臟和腦子造成某種程度的永久損傷。不久後,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使同樣的心痛不再發生於另一個母親和她兒子身上。
我同樣了解平凡的喬的痛苦,當他朝床頭板敲打後腦杓,試著讓某個人聽見他在說什麼,放他重回人世;我了解他的挫折感,當他被迫閉嘴,而且不容許他用自身的悲劇追求更好的人性。在入駐凱西營以前,我感到同等的挫折──失望於一再嘗試卻一再失敗,反覆請求他人聆聽我的故事。拜託,拜託……有沒有人願意聽一位母親心碎與親人逝去的故事?有沒有人願意知道我兒子凱西的事,戰爭機器猛然狂暴地截斷了他的性命?有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警告,別讓孩子犯下跟凱西和我相同的致命錯誤?似乎沒人想聽,沒人關心。我可能也曾朝床頭板敲打自己的頭。事實上,我常形容自己初期的追求就像是「把我的頭往牆上撞」。
跟平凡的喬處境不同,我最終突破了原本阻擋我訊息、反戰、支持和平訊息散布的溝通屏障。二○○五年夏天,媒體瘋狂造訪我在德州克勞福德鎮喬治.布希門前的抗議場地,將反戰訊息帶往大眾的眼前。那二十六天的日夜抗議終於讓全世界知道,世上存在不少如我這般遭遇的母親,還有其他數千人堅決反對繼續違法占領伊拉克。進展是令人樂見的奇蹟,更是一種寬慰。
我深信美國人有兩本書該讀,這樣他們就能理解:《強尼上戰場》和史邁德利.巴特勒(Smedley Butler)少將所著的《戰爭是騙局》(War Is a Racket),後者如前一本那樣強烈而豐富。杜倫波的作品描述戰爭之下的人類殘骸,巴特勒的作品點出戰爭得利者的邪惡意圖。我相信假使每個人都看過這兩本書,並且真正理解其內容,那麼戰爭的人肉砲灰將枯竭,戰爭也將隨之枯竭。巴特勒將軍說年輕人不該打老人的仗,平凡的喬說得更清楚:
他想,這就是你的處境,喬.博納姆,下半輩子像塊牛肉癱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有人拍拍你的肩說來吧孩子,我們要去打仗。所以你去了,但是為什麼呢?任何一筆交易,例如買車或跑腿,你總有權利問好處在哪裡?否則你有可能花大錢買一部爛車,或是替笨蛋辦事結果餓肚子。你得對自己負責任,當有人說來吧孩子做這件事那件事,你要挺身而出回答,聽我說這位先生,為什麼我該做這件事?為了誰去做?最終我又會得到什麼?現在有個傢伙跑過來說跟我走,你得冒生命危險還有可能掛掉或殘廢,這時你卻失去問那些問題的機會,連回答好或不好、我考慮一下的權利都沒有。(第十章)
二○○五年八月駐紮凱西營期間,即使和平運動吸引到所需的媒體注目,在我撰寫此文的當下,我仍感到沮喪。因為布希政權的戰爭惡行仍在持續。就算我盡了這許多力量,每天每天試圖阻止更多辛蒂.西恩和凱西.西恩生成,只為了貪得無饜的戰爭機器,伊拉克占領行動卻繼續下去,我方陣營和伊拉克平民百姓的死亡人數不降反升。
接近書末,喬的人性走到盡頭,他的探問一如我在二○○四年四月四日問上帝的問題,而且我要持續問這世界: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推薦文 戰爭是騙局/「反戰母親」辛蒂.西恩
第一次讀《強尼上戰場》的時候,我兒子凱西剛過世一年多。凱西是我的大兒子,二○○四年四月四日在伊拉克遇害,時年二十四。在喬治.布希瘋狂入侵伊拉克之前的時日,我曉得那是錯的,可是從未行動抗議,或明言我對此事的反感。直到凱西過世後,我知道我得做些什麼。於是我首度閱讀《強尼上戰場》,踏上追尋真理與和平之途。
《強尼上戰場》這本書,主要在描述一位名叫喬.博納姆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上戰場,遭炸彈擊中後他失去了雙手、雙腿、臉、耳朵和聽力等所有一切。他逐漸了解自己受...
目錄
導讀 國家操弄的戰爭記憶 南方朔
戰爭是騙局 辛蒂.西恩
從邪惡醜陋中創造美麗,從恥辱挫敗中肯定生命 朗恩.柯維奇
作者序一 一本書,三場戰役
作者序二 數字使我們失去人性
卷一 死者
卷二 生者
道爾頓.杜倫波年表
導讀 國家操弄的戰爭記憶 南方朔
戰爭是騙局 辛蒂.西恩
從邪惡醜陋中創造美麗,從恥辱挫敗中肯定生命 朗恩.柯維奇
作者序一 一本書,三場戰役
作者序二 數字使我們失去人性
卷一 死者
卷二 生者
道爾頓.杜倫波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