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Appétit
史丹佛大學廣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史丹佛大學廣受歡迎的通識課!
從冰淇淋到番茄醬、從歐洲到亞洲,跨越地理的界線探討食物、語言、文化間的關係。
美食愛好者必讀的語言學家菜單全球史。
語言學教授、麥克阿瑟獎得主任韶堂,
帶領讀者探索隱藏在食物中的全球文化歷史。
本書全方位探討關於食物的一切,包括古代食譜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及餐廳食評中隱含何種人類心理學。作者結合歷史及語言學分析的專業,闡述過去的料理方式對當今飲食有何影響,並探討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我們用餐時舉杯(toast)祝福他人健康,這個行為和早餐吃的「吐司」有何關聯?為什麼中式套餐沒有飯後「甜點」(dessert)的選項?能不能靠計算菜單上的字,算算一餐要花多少錢?我們熟知的番茄醬(ketchup)和臺語的魚露語出同源?
本書各章節的鋪陳比照正式套餐的順序,從菜單開始,接著是魚肉料理,再穿插水手和海盜的故事。休息一下,接著討論傳統晚餐烤肉上桌前的潘趣酒和烤麵包,再來是烤肉料理,並在進入飯後甜點前說說零食以及嘴饞這件事。內容包羅萬象,旁徵博引,筆調風趣,歡迎讀者盡情享用!
名人推薦
沙拉(salad)、鹽(salt)與義大利香腸(salami)的共同點何在?為什麼中價位的餐廳比高檔餐廳更常使用「真正」這個字眼?本書令人大開眼界,內容見解精闢,趣味橫生,每一頁都有驚喜。作者任韶堂告訴讀者,我們在提及食物時的選字隱藏了哪些祕密,以豐富學識與幽默筆調,說明食物語言其實反映出我們的慾望與渴求,無論那是出自高檔法國餐廳的菜單,或一包洋芋片。——碧.威爾森 (Bee Wilson),著有《叉子面面觀:飲食的歷史》、《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
本書是一流之作,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精彩無比。—泰勒.柯文(Tyler Cowen),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教授,著有《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再見,平庸世代》
任何喜歡語言、食物或對話的人,都會愛上這本書。作者學識豐富,風趣幽默,引導讀者穿過時光隧道,回到歷史上的中國、歐洲與古代波斯,探索日常食物起源。這本書提醒讀者,我們都是人類大家族的成員,透過所吃的食物產生深刻連結。讀完之後對於番茄醬、薯條或吐司必然另眼相待。書中提及許多食物之間意想不到的關聯與史實,堪稱集語言學、歷史與幽默大成之作。——黛博拉.譚南(Deborah Tannen),《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任韶堂巧妙結合學術論著的嚴謹與通俗讀物的樂趣,讓讀者大開眼界。談論雪酪、吐司與洋芋片包裝的篇章實在太好看了,下回逛超市時,你肯定會成為作者的信徒,以他的方式來瀏覽。獻上雙手大拇指、全心讚美! ——作家蘇西.布萊特(Susie Bright)
精彩好看。任韶堂是優秀的語言學家,他以精湛的能力連結起許多看似無關的菜色、揭露洋芋片廣告如何運作及行家如何閱讀菜單,令人手不釋卷。—— 瑞秋.羅丹(Rachel Laudan),著有《烹飪與帝國:世界料理史》
為什麼有人會在帽子上插一根羽毛,並稱之為通心粉(macaroni)?番茄醬(ketchup)之類的字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又可以拼成catsup?本書回答這些問題,並說明我們甚少思考的日常詞彙中隱含多大的學問。——約翰.麥克霍特(John McWhorter),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語言學副教授、《新共和》撰稿編輯、《時代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