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歲,是找到自我的最後機會,
至今尚未找到真正「自我」的人,在這之後也不會找到。
這本書,是為了讓你避免悲慘的老年生活而誕生。
「社畜」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詞語源於日文的「會社」與「家畜」,意思為「公司的牲畜」,用來自我揶揄或嘲笑他人為了企業放棄身為人類的尊嚴、賣力地為企業效勞。
過勞死、過長的時間勞動工作、憂鬱、黑心企業……諸如這些與工作相關的幾乎事件或事故,幾乎每日登上新聞版面,身為原本對這一切習以為常的中年世代,在這個不再是工作、事業至上的時代,又該何去何從呢?
中年,看似沒有未來,
但就因為如此,反而更可以無所限制,更積極地生活,
那些你以為的弱點,其實正是你的武器。
=內容簡介=
邁入中年的人必須擁有的不是「工作論」,
而是如何開拓外在世界的「放鬆論」,
本書想提倡的,便是追求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的方法。
身處在努力也沒有報酬的時代並非我們的錯,因此更沒必要為了公司鞠躬盡瘁,無論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只要能樂在其中的人就是贏家。如果說企業的目的是要使員工感到絕望,那麼樂在其中就是對企業最佳的反擊。
【給中年人的5個放鬆建議】
►一、忘記的能力
中年人若想活得輕鬆就要記得,比起「記憶力」更需要的是「忘記的能力」。愈是執著於過去,反而像是在向人宣告自己最近的人生過得不順利。
忘記的秘訣,就要把任何事都當成是別人的事。或許你好幾年內都無法忘記自己的失敗,但對別人的失敗卻無需幾週就忘得一乾二淨了;本人很在意,但周遭的人並沒有如此在乎。客觀看待自己的失敗就好。
►二、即使三分鐘熱度也沒關係
「與其練習三年,不如花三年尋找好的老師。」如果無法樂在其中也就沒有持續的意義,所以即便三分鐘熱度也沒關係。體力能否負荷、適不適合自己等,總之對任何事都先嘗試體驗之後再說。面對任何事都不能沒試過就放棄,「還沒做就認為自己不行」和「做過後才判斷自己不行」之間完全不同,總之只要過了四十歲,對任何事都挑戰過後再做決定就好。
►三、開創不必仰賴人脈的副業
與其創業,不如以興趣為基準來開創副業更為理想。同時,你可能以為「自己擁有人脈」,但從以前到現在你殷勤對待的那些客戶,並不會將工作託付給一個新手。客戶打交道的從來都不是你,而是公司。為了避免如此下場,思索不需要成本、不仰賴人脈的副業是必要鐵則。
►四、為了玩樂保留體力
考慮到健康,進入四十歲後盡量避免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要勉強自己的事。比起從事激烈運動過著有活力的生活,不如默默生存著才是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健康是為了人生過得快樂的手段而非目的。考慮到玩樂時需要的體力,自然而然地就會明白該以什麼事為優先。對工作及玩樂也沒必要用盡全力,只要保留為了玩樂的體力就好,這就是中年人的健康管理。
►五、健康法也以三分鐘熱度為原則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所以同樣一種健康法並不會讓每個人都變得健康。因此,一個一個嘗試做出選擇反而是最科學、最合理的方法。在更多的毛病出現之前,盡可能趁還是中年的時候試試看吧,即便無法持之以恆也無妨。到了中年,只做適合自己的健康法。
【中年人手中握有的7種武器】
►武器①:沒有未來
正因為中年人沒有未來,因此任何事都能隨意嘗試,再也沒有「失敗了怎麼辦」、「之後可能會後悔」的憂慮,可以更大方地拓展自己的人生。
►武器②:沒有不斷追求的精神
中年會失去不斷追求的精神,但如此卻不見得全是壞事,不再一心想著追求,反而因此可以讓精神上更有所餘裕,如此一來,做錯選擇的機率也會降低,因為內心有所滿足,不滿也就隨之減少。
►武器③:沒有冒險心
雖然冒險心在中年人身上減少了,擁有的卻是經驗,因此反而具備了新的結合與新的主軸的能力。能夠將既有的經驗做新的組合並思考新的架構,經驗愈豐富的人愈有利於創新。
►武器④:沒有體力
只有年輕人才靠體力決勝負,在世界中想長久持續下去並非全靠力氣,而是憑藉技巧及戰略等其他因素。中年人正因為年輕時有過失敗經驗,才有之後成功的結果。
►武器⑤:記憶力衰退
雖然記憶力衰退,但相對來說,也擁有了討厭的事三秒就忘掉的能力,不再陷入過於認真看待問題,而讓自己陷入太深的困境。人生剩餘的時間不是用來煩惱,而是用來享樂。
►武器⑥:遲鈍的感性
年輕人尚未獲得遲鈍的感性,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辭職、感到憂鬱,而遲鈍的感性的中年人比年輕人更有大膽對抗的優勢,更無所畏懼。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中年人遲鈍的感性反而值得期待。
►武器⑦:狡猾
面對無理的人事物也能釋懷地想著:「人生就是如此。」這是中年人才有的體悟,同時也知道只要稍微施點技巧就能輕易使對方滿足,這些花招都是中年人至今學習到的處世之道,這就是中年人的強項。
作者簡介:
成毛 真Naruke Makoto
1955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1979年中央大學商學院畢業,1982年起歷經ASCII等公司後,進入日本微軟公司任職,並於1991年就任該公司總經理。在2000年時,辭去日本微軟公司的工作,成立投資顧問公司INSPIRE。現任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兼任INSPIRE董事,另於2011年開辦書評網站「HONZ」,著有《孩子氣。成功者的迷人特質》、《成功人士為什麼這麼在意書櫃?》等書。
譯者簡介:
吳玲玲
台北人。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章節試閱
【修正人生軌道的最後機會】
現在超過六十五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團塊世代」。他們經歷了日本最輝煌
的時期,而且幸運地避開了日本式經營的崩壞和年金制度的破綻。就像過去很受歡迎的NHK電視節目《X計畫》中常常提到的,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中即使失敗,只要持續努力最後仍能獲得成功。而團塊世代正是獲取最多成功體驗的世代吧。
退休後住在貸款已經差不多付完的房子,手邊也有少許的存款。雖然醫療和年金可能在某天會像過度膨脹的氣球般爆炸,但總之眼下還能在其勉強維持的制度之下達到使用機能,或許不能說是過得悠閒自在,但也算稱得上是還不錯的舒適生活了。
但冷靜思考後,可能又會開始懷疑他們真的過得富裕嗎?
付完貸款的房子又老又舊,可能被迫面臨改建或搬家的問題。為了養家而埋頭工作造成了家人感情不睦,妻子還在自己退休後提出離婚,就算不至於離婚,每天在家也無所事事導致愈發抑鬱。
即便培養興趣,像是退休後開始迷上攝影而到處跑,或是為了一圓年輕時的夢而加入哈雷摩托車隊也都有其極限,最後還是會對這個社會感到厭倦。年金開始逐漸減少、醫療費可能開始增加,當消費稅提升,只靠年金過生活的六十歲以上老人將變得更辛苦。
至今所相信的富裕生活開始出現了裂縫。
另一方面,時下年輕人不僅對自己的房子或車子不感興趣,連酒或女人也都沒有興趣。這樣的年輕人被歸類於「草食系」。將來的年金既不能指望,多數的企業又不給三十多歲的人升職加薪的機會,乍看會覺得他們的人生沒有未來,不過,貸款後再花一輩子付銀行大筆利息來換取自己的房子或車子,這樣真的就是富裕的生活嗎?
不過,中年以上的人至今仍還是認為這才是富裕的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被灌輸拚命工作為的是對公司有所貢獻的觀念。也就是走在被架設好的軌道上,但現在來到的已經是一個沒有軌道的時代了。
靠自己尋找、發現答案,這不是被社會強迫的富裕,而是一趟探尋屬於自我富裕的旅程。相較之下,年輕一代反而過著更腳踏實地的生活。況且現在即使想學習團塊世代的生活方式,也得不到任何好處。就如同高齡者被可疑的投資機會吸引而賠了老本的事件層出不窮,如果只知道看金錢和物質,很容易失去人生的方向。
或許四十歲、五十歲確實是無路可逃的一群,也因此中年世代正是修正人生軌道
的最後機會。
【未置身上游產業的人,基本上已無轉行的機會】
日本從很久之前就有這麼一說「三十五歲以上要轉行很難」,但四十歲之後離職的人卻還是不少:「我知道這樣不簡單,但自己應該沒問題吧。」但其實我想不透他們為什麼這麼樂觀。
如果是因為公司倒閉、被裁員等這些不得已的理由就罷了,但若是仍在猶豫該不該轉行的人,此刻要我幫他們做決定的話,一定是選擇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因為沒有一個企業會要雇用超過四十歲的員工。
即使在徵才活動上寫著「年齡不拘」的企業,也會毫不遲疑地優先挑選年輕的應徵者。這和累積了多少年的社會經驗無關,容易任意使喚的年輕人才受企業歡迎,而且做事也比較迅速。如果不小心雇用了已經沾染其他企業習性的中年人,對企業來說反而覺得麻煩。
安倍政權的安倍經濟學效果也不太可靠,從雇用人才的方面來看,對中年人來
說是一點優惠也沒有。
日本企業一方面對於招募新鮮人的門檻沒有調降,同時另一方面對於已經達到老
練程度的中年人也相當冷淡,如果是五十歲以上的應徵者更是受到如同處理大型垃圾般的對待。無論是哪個年紀都得不到好處,對企業有所期待這件事本身就是錯誤的想法。
不過,無論現在的公司待遇多麼差勁、工作多麼不受到重視,都不該有辭職的念
頭。要是真的辭職了,無法保證會不會落得流落街頭的下場。
如果無論如何都想辭職的話,也只能找相同行業的其他公司了,比方說在出版業界不論幾歲都能跳槽到別家公司,相較之下是門檻比較不高的業界。但是一直以來都待在出版業界的人,如果要轉行到一般企業就沒這麼容易了。中年人即使能夠跳槽也無法轉行。更何況是電機製造廠等業界,每家公司的營運都差不多困難,連跳槽都不用想了。最後還是只能盡可能待在現在的公司,以求穩定的工作。
不過,這也不是擔憂就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是從踏入社會時進入的是什麼業種決定。
新鮮人如果能進入位於上游產業,甚至是那個業界中金字塔頂端的公司就所向無敵了。所謂上游,如果用汽車產業來比喻,指的不是豐田或日產等企業,而是供給豐田和日產碳纖維或電子零件等製作高科技材料的公司。供給材料方的地位會比製造廠來得高,因為要是沒有材料什麼也製造不了。材料的品質和價格都能直接反映在汽車的品質或價格上,所以真正握有主導權的是供給材料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不會被景氣所影響,社會對它的需求也不會中斷,我認為是一百年後
仍能繼續留存的產業。能夠在上游產業工作的人,即使過了四十歲大多也能自由地轉行,他們是每間製造廠都渴求的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幸運的話,甚至還能成立與大企業交易的公司。
總而言之,未置身上游產業的人,基本上已無轉行的機會。因此中年人沒有其他
辦法,只能緊緊抓住現在的公司不放。
【不要力抗組織,浪費精力】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會探尋自我的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但最近的社會似乎
不是如此。
兵庫縣的官網有「團塊世代的探尋自我專區」,甚至還細心製作了「如何支持團塊世代等在各地區發展的指導手冊」(兵庫縣團塊世代等支援網頁),指導民眾如果想要參加地區活動、如果想要開始生涯學習該怎麼做。現在其名稱已經改為「第二人生支援專區」,針對「想開始從事地區活動」、「想開始從事學習等活動」、「想開始體驗農業、鄉下生活」、「想從事有價值的工作」、「還想要繼續工作」的人提供各種情報。
總覺得在日本從小孩到老人,似乎只要沒有教學指南就很難展開行動。被年輕人輕蔑為「老人災害」的世代反過來批判「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自己思考」,但這也是因為孩子們都是看著大人的一舉一動長大的。如果大人們不以身作則自己思考,孩子們自然也不會如此成長。要是最後成為這樣的大人就太可惜了。
從幼稚園開始和大家穿一樣的制服、戴一樣的帽子、接受相同的考試就讀差不多的大學、在同一個圈子玩耍、進入相同的公司,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對於這種現況沒有任何疑問的世代,所以我們也莫可奈何。如果連上年紀之後的樂趣都不能由自己尋找,那人生還有什麼有趣的呢。
過了四十歲之後開始偶爾會在腦中浮現退休後的生活,「當自己不再是上班族之
後,其他人會怎麼看待自己?」抱持這種不安的人似乎也不少。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實際上則是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才會開始認真煩惱。我敢說的是,至今尚未找到真正「自我」的人,在這之後也不會找到。想要尋找自我的人,其實只是因為不喜歡也不想接受現在的自己而已吧,這種心態和吹噓「我只是還沒拿出真本事而已」的年輕人沒什麼兩樣。
年收入無法讓自己翻身、不斷對著上司低頭哈腰,但下屬卻根本不把自己當回事,這才是真實的你,即使現在想要尋找自我也只是浪費時間。如同人氣漫畫主角島耕作那樣有強烈正義感、聰明伶俐,而且還很受女性歡迎的上班族或許存在世界上某個角落,但絕對不會是在自己的公司。
我們只能肯定現在的自己,並且思考接下來這個自己該如何生存下去。大部分的
上班族,直到上班人生結束前都只是組織內的一枚齒輪。但這又有什麼不好,要成為齒輪也必須要擁有才能。我認為一邊抱怨上司交辦的事務一邊領取薪水的人真是愚昧至極,他們正是扮演不了齒輪這個角色的人。
如果自始至終都忠實地依循組織做事,就能給這樣的自己褒獎,接下來都以自己
的時間為最優先作為給自己的獎勵,我相信任何人都沒有生氣的權利。如果力抗組織只是浪費精力,不如從現在開始就只專心尋找能使自己快樂的興趣還比較有意義。
【中年的武器①沒有未來】
中年人總有「反正沒有未來」、「因為沒有未來」的想法,中年是人生轉折點的說法,一點也不新穎。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就呼籲四十歲前後是「人生的正中午」。後人往往解讀為過了中午就只能等待太陽西下,一切事物都將走下坡,然而這有所違背榮格真正的意思。
「中午前的太陽猛烈地升起,在其猛烈後追趕的、被藏於影子之下的事物過多,整理這些事物成了四十歲之後的課題。」榮格在此想表達的是,當過了人生的中午,就能看到前所未有的不同景色。
榮格在三十九歲時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和蘇黎世大學講師的工作,進入人生的後半段,並在六年後發表了代表作《心理類型學》。
有句話說「少年易老學難成」,從這點來看,對中年人來說,過了人生的中午有其利益。既不會像年輕時追在女性後面跑,也已經經歷過各種頑皮的惡作劇了,相較於年輕人,中年人更能將能量專注於「學習」。
在現今醫療技術進步的日本,要不長壽反而比較難,結果成了「老人易學死難成」。學習只是一種表現方式,無論生意、興趣或志向,你可以替換到自己喜歡的領域。
邁入中年後的人生可能長至四十年,也可能更短。而中年人的工作有一半以上都是熟悉的例行公事,對於出人頭地的可能性、生涯收入的預期等,大致都心裡有底。
覺得事到如今,對於未來不抱有希望的人似乎也不少。
孩子都長大成人、妻子也成為堅強的歐巴桑了,需要操心的事相對減少許多。剩下的事只有照顧年邁的雙親,光是為此就得堅持住自己保持身體健康。
在二十、三十歲時所做的努力,將影響是否出人頭地及未來的人生,這時候反而不能「不瞻前顧後地勇往直前」。但正因為中年人沒有未來,任何事都能隨意嘗試。
現在不是思考「失敗了怎麼辦」、「之後可能會後悔」的時候,甚至也沒有之後可言了。
要是不久的將來,例如,半年之後你的人生將結束,你會怎麼做?
你大概會在這半年間把想做的事一口氣做完吧。一旦想到無論有什麼結果都會在半年後結束,也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
中年人因為沒有未來才能成為不知恐懼為何物的人。無論是自暴自棄還是如何,試著往前衝之後,說不定會意外地發現更寬廣的道路。
【修正人生軌道的最後機會】
現在超過六十五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團塊世代」。他們經歷了日本最輝煌
的時期,而且幸運地避開了日本式經營的崩壞和年金制度的破綻。就像過去很受歡迎的NHK電視節目《X計畫》中常常提到的,在高度經濟成長期中即使失敗,只要持續努力最後仍能獲得成功。而團塊世代正是獲取最多成功體驗的世代吧。
退休後住在貸款已經差不多付完的房子,手邊也有少許的存款。雖然醫療和年金可能在某天會像過度膨脹的氣球般爆炸,但總之眼下還能在其勉強維持的制度之下達到使用機能,或許不能說是過得悠閒自在,但也算稱得...
作者序
【前言: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
大家知道水熊蟲這個生物嗎?
水熊蟲是體長不到一公釐,是一種必須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極小生物。牠用四對共八隻腳行走,樣子長得像莫斯拉,大多棲息在苔蘚之中。
水熊蟲在沒有水及沒有食物的狀態下都能生存,被稱之為是地表上最強的生物。即使是攝氏一百五十度或負兩百度也能活著,甚至在沒有空氣的宇宙或是被輻射線照射,也都能像是睡著了般繼續生存。據說還有水熊蟲睡了一百二十年之後被灑了水而開始活動的例子,是一種默默生存的生物。
邁入中年的人必須擁有的技能,不就是如同水熊蟲般的頑強嗎?
日本在三年前開始施行「六十五歲退休制」(改正高年齡者雇用安定法),意思是一般的上班族如果有意願的話,可以繼續工作到六十五歲。
當你得知這個消息時有什麼想法?
能夠不用另外尋找填補從退休開始到可以領取年金的年齡之間的工作,趁身體還能動時繼續工作感到很開心? 如果有為此覺得高興的人就大錯特錯了,你可能只是在終身收入沒什麼改變的情況之下,徒增勞動時間罷了。因為企業不可能讓六十歲的員工以相同的雇用條件繼續工作至六十五歲,那對企業來說會增加了人事成本。
例如,某大電機製造廠採用了「退休年齡選擇型薪資」,也就是只給五十五歲的員工兩種選擇:一、是維持現狀直至六十歲退休;二、是繼續工作至六十五歲,但是必須接受薪資縮減。如果選擇工作至六十五歲的話,公司很可能要求你轉調分公司、薪資縮減兩成、六十歲之後縮減至五成。即便表面上看來是多工作了五年,但是終身收入只不過增加了九百萬日圓,搞得像是為了遭受這種待遇而爭取最後的上班族生活似的。
相反地,也有為了延後退休時間而減少終身收入的例子,像是單純想要工作或是想要現金的人。上班族到了五十歲之後,都免不了面臨這樣的選擇。
即使領有和新進員工差不多的薪水,仍願意默默工作以求和社會有所連結的人,工作至六十五歲或許會是一個好選擇。如果能將七成的時間留給自己,三成的時間放
在工作正剛好。但若是想要盡可能賺錢的人,最好現在立刻開始發展副業,替新生活打基礎,而且還要盡早退休領取退休金。不過,即便是選擇了工作至六十五歲,也不保證就能過著安穩的生活。
日本自民黨實施擴大社會保險範圍的同時,也整合了使企業更容易解雇員工的法律。即便退休年齡上修,但仍能進行解雇的話,站在經營者角度的人會怎麼判斷呢?想必會先行解雇薪資又高工作效率又差的中年員工,改用充滿活力和勞動力的年輕人吧,日本傳統的終身雇用制度已經趨向崩壞。
日本也終於要走向如同歐美的實力主義社會了。在這樣的時代下,中年人該如何生存下去? 開頭提到的水熊蟲就是一個很好的範本。
現在超過四十歲的上班族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不動聲色地繼續在公司生存,同時也開拓外在的世界。除了選擇壓力較輕的工作、保持身體的健康之外,還要傾注於自己的嗜好和副業。當水熊蟲向後仰躺就很難靠自己爬起來,大家要有所警惕。
在公司和主管或下屬吵架、被客戶刁難而唉聲嘆氣都只是浪費自己的力氣,要學習被風吹動的柳葉一般,一笑置之。身處在努力也沒有報酬的時代並非我們的錯,因此更沒必要為了公司鞠躬盡瘁。
本書想提倡的,是追求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的方法論。
邁入中年的人必須擁有的不是「工作論」,而是如何開拓外在世界的「放鬆論」。生活在日本年紀超過四十歲的上班族中的九成,都不需要對工作用盡全力。這句話像是某本書的書名,但我是真的打從心底這麼認為。
【前言: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
大家知道水熊蟲這個生物嗎?
水熊蟲是體長不到一公釐,是一種必須透過顯微鏡才能看到的極小生物。牠用四對共八隻腳行走,樣子長得像莫斯拉,大多棲息在苔蘚之中。
水熊蟲在沒有水及沒有食物的狀態下都能生存,被稱之為是地表上最強的生物。即使是攝氏一百五十度或負兩百度也能活著,甚至在沒有空氣的宇宙或是被輻射線照射,也都能像是睡著了般繼續生存。據說還有水熊蟲睡了一百二十年之後被灑了水而開始活動的例子,是一種默默生存的生物。
邁入中年的人必須擁有的技能,不就是如同水熊蟲般的頑強嗎...
目錄
★前言 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無路可逃的四十歲、五十歲?】
修正人生軌道的最後機會
未置身上游產業的人,基本上已無轉行的機會
所謂的中年,更要緊抱著公司不放
所有的上班族都歸類在「人生失敗組」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設計
這是個所有的員工都沒有出場舞台的時代
即使工作表現不出色,也沒必要煩惱
不要力抗組織,浪費精力
幸福與否,由天生的遺傳基因決定!?
可以看見未來的人生,一點也不有趣
【第二章 既是中年更應該活得輕盈】
磨練好奇心,保持頭腦的輕盈
變成「半徑五十公分」的人時
若只是為了發佈資訊,也失去使用
SNS的意義
愈是中年,愈要往變化多端的大街邁去
僅交往同世代的朋友,會讓感性變得遲鈍
捨棄頭銜,經營自己這個品牌吧
比起「記憶力」,更需要的是「忘記的能力」
現在不是保守的時候
那些希望得到別人敬重的人,其實都是成不了大器的人
【第三章 讓副業變成原動力】
資產的運用有時就像賭博
想要再次創造奇蹟,靠個人是辦不到的
不只是物,自己本身也是商品
中年的知書達禮,就是武器
源源不絕的創意,其實與年齡無關
月薪階級,其實不適合獨立創業
冷門的興趣,鑽研到底就是一門生意
不花時間或資產,也能找到量身訂做的事業
即使是成功者,抵達成功也需要時間
我從「HONZ」開始出發
【第四章 從現在開始追求事業以外的興趣】
社會上愈是忙碌的成功者,愈是擁有多種興趣
體驗瘋狂著迷某件事
退休後才開始的興趣,沒有什麼像樣的
「以興趣翻轉人生」不再是夢想
中年人做任何事都三分鐘熱度也沒關係
與其到京都尋花問柳,不如深度理解京都
為了守護傳統表演藝術,盡可能買票到現場觀賞
不會做菜的男人,無法生存?!
愈帶有偏見的人,愈要嘗試高爾夫球
電子書正適合中年人閱讀
打造一個自己的家,才是至高無上的樂趣
【第五章 對健康不關心或太關心都NG】
凡事不過度才是重點
保留為了玩樂的體力
為了健康不要去醫院?!
健康法也以三分鐘熱度為原則
吃飽喝足,偶爾減肥
無論身體或心理的健康,都會表現於外貌
不注重儀態的人,內在也邋遢
一週步行七萬步,保持體態
盡可能訓練指頭的靈活度,同時不要忘記修整指甲
不要過於相信對身體有益的東西
不要浪費金錢,聰明地選擇並利用保險
【第六章 中年人的「七種武器」】
中年的武器①沒有未來
中年的武器②:沒有不斷追求的精神
中年的武器③:沒有冒險心
中年的武器④:沒有體力
中年的武器⑤:記憶力衰退
中年的武器⑥:遲鈍的感性
中年的武器⑦:狡猾
★結語
★前言 傾注全力放鬆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無路可逃的四十歲、五十歲?】
修正人生軌道的最後機會
未置身上游產業的人,基本上已無轉行的機會
所謂的中年,更要緊抱著公司不放
所有的上班族都歸類在「人生失敗組」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設計
這是個所有的員工都沒有出場舞台的時代
即使工作表現不出色,也沒必要煩惱
不要力抗組織,浪費精力
幸福與否,由天生的遺傳基因決定!?
可以看見未來的人生,一點也不有趣
【第二章 既是中年更應該活得輕盈】
磨練好奇心,保持頭腦的輕盈
變成「半徑五十公分」的人時
若只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