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劉鳳春八卦掌》一書脫稿在即,受史學良先生之托,撰寫序言,實屬勉為其難。我既非專業武術工作者,也非名家教授,且遠離武術圈多年,充其量僅僅是一位八卦掌愛好者。
先後見過史家五代人,與史家近二十年的友誼,這一切源起於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的「八卦掌專題調研」。當年我自費數次走訪河北腹地,先後途經固安、霸州、雄縣、文安、河間、深州、保定等地。
1994年春節前夕, 為調研「劉鳳春八卦掌」相關史料,再度蹬車隻身前往涿州,訪史老於家中,得其全家厚待。入夜對坐燈下,通宵長談。日當拂曉,先生以身說法,演示掌技,並與令郎對操散手於庭中,其手法細膩,風格古樸,至今令人難忘。
「劉鳳春八卦掌」是八卦掌百花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特定的歷史原因、特殊的地緣環境,在涿州一隅流傳近百年。其間,由於絕少受到外界競技武術的影響,以及都市健身武術的改造,迄今仍保留著鮮明的特色與獨特風貌。
事物的發展、演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八卦掌作為近代武術史上誕生最晚的拳種之一,其自身不斷的演化歷程,同樣走過一條曲折的道路。劉鳳春八卦掌最突出的研究價值,恰恰體現在它是八卦掌發展歷程中的「活化石」,為今人瞭解八卦掌的歷史風貌、演化歷程提供了重要參考。
2003年夏,我與學生一同前往涿州拜會史老,一同瞻仰劉鳳春家族墓地,席間約定歲末年初時再來涿州。不想新年剛過,老人一病不起,數月後竟黯然去世。他的辭世,不僅是八卦掌界的一大損失,也為後續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帶來了缺憾。
例如:在涿州史建華先生傳承的劉鳳春八卦掌體系中,至今仍保留有大量長拳類的訓練技法,這點實屬罕見。其原因究竟何在?考慮到史老幼年時跟隨舅父習長拳,其教學體系中諸多的長拳類訓練技法,是因此而載入,還是劉文華先生所傳授?
又如,無論是京城還是涿州,八卦掌界均有共識,言劉鳳春初學於程(庭華),後從師於董(海川)。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麼劉鳳春所習的八卦掌技藝,其風格技法理所當然應更接近程。但從目前流傳的技術體系上做深入細緻的比對,無論其風格還是技法,事實上卻更接近於尹福,對此又該如何解釋? ……諸如此類,眾多的歷史謎團,隨著先生的去世,或許成為了永久的謎。
值得欣慰的是,涿州劉鳳春八卦掌的傳播與發展並沒有止步。在史學良先生帶領下,保定市武術協會涿州市八卦掌研究會於2008年10月正式成立; 2009年發行《研究會會刊》;學子們在歷屆武術交流賽事中的成績喜人。如今這部《劉鳳春八卦掌》專著,幾經易稿,終將問世,不僅彌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缺,相信也會對今後的傳播、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值此,告慰史建華先生在天之靈!
張永春
辛卯年 歲在仲秋
前言
八卦掌自清同治年間傳世以來,歷經發展,業已成為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其獨特的練功方法,卓絕的武術技藝以及在強身祛病、益壽延年等諸多方面的特殊功效而享譽武林,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
流傳於河北省涿州市的劉鳳春八卦掌,自劉鳳春先生傳流至今已有百年,薪火相傳,代不乏人。家父史建華師承劉鳳春之子劉文華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練功不輟,一生為弘揚、傳播劉式八卦掌不遺餘力。臨終前曾留下遺願,將《劉鳳春八卦掌》刊行於世。
我自八歲開始隨父親史建華習練八卦掌,並曾先後師從於遼寧省武術教練徐其成、廣西省武術教練周樹生、著名武術名家孫劍雲老師等習練長拳、劍法、孫式太極拳。現任涿州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國家二級武術裁判、中國武術段位六段、河北省保定市武術協會涿州市八卦掌研究會會長。
本書較為詳盡地闡述了劉鳳春八卦掌的源流與發展。系統介紹了劉鳳春八卦掌總式樁、趟泥步、八大掌及散手。本書的問世,不僅圓了前輩幾代人的心願,為八卦掌的發揚光大起到推動作用,同時也彌補了劉鳳春八卦掌長久以來,僅憑口傳身授,而無專著的空白。由於寫作水準有限,書中出現錯誤和不當之處難免,懇請廣大武術界同仁批評、指正。
史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