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余因少年時患慢性腎炎,體弱多病,多方求醫未見好轉。經友人介紹習練形意拳,身體日漸好轉,後正式拜入王薌齋老先生門下弟子五虎將之首張長信老師門下。余長年陪伴老師,侍奉老師左右,得老師口授心傳,漸悟郭雲深太師爺所說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生生不已之動」的拳術真意。
太師爺郭雲深所云:形意拳術之道,練之極易,亦極難。易者,是拳術之形式至易至簡而不繁亂。其拳術之始終,動作運用,皆人之所不慮而知、不學而能者也。周身動作運用,亦皆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學時,手足動作運用無有規矩而不能整齊,所教授者,不過將人之不慮而知、不學而能、平常所運用之形式入於規矩之中,四肢動作而不散亂者也。果練之有恆而不間斷,可以至於至善矣。若到至善處,諸形之運用,無不合道矣。以他人觀之,有一動一靜、一言一默之運用,奧妙不測之神氣。然而自己並不知其善於拳術也。因動作運用皆是平常之道理,無強人之所難,所以拳術練之極易也。
中庸云:「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難者,是練者厭其拳之形式簡單而不良於觀,以致半途而廢者有之,或是練者惡其道理平常而無有奇妙之法則,自己專好剛勁之氣,身外又務奇異之形,故終身練之而不能得著形意拳術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騖遠,看理偏僻,所以拳術之道理,得之甚難。中庸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即此意義也。
我從小即在上海中華武術會長大,常年浸淫其中,淵源頗深。上海中華武術會建於一九一九年二月二日,由著名體育家吳志青發起,宗旨為「發達國民之本能,表彰國人之特色」。孫中山先生曾為中華武術會會所題署「尚武樓」並贈匾一方。二十世紀八○年代中華武術會恢復活動,因擔心「武術會無硬手」,恐有人尋釁,故邀我入會任教。其時,我於會中得到一本中華武術會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發行的李劍秋《形意拳術》,並珍藏多年。今值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李劍秋先生著作,特將此本供為影印,請讀者參考。
涂榮康口述
弟子林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