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雖然出生在榆次,但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時期卻是在介休度過的。我從小體弱多病,又喜靜好學,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歸為文人一類才對。但不知什麼緣故,一直就非常敬佩和仰慕那些古典武俠小說中描寫的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一門心思要學武術。
從初中開始,先是自己找了一張《青年拳》掛圖,在家偷偷模仿練習,隨後又跟在練太極拳的介休中學李校長後面比比劃劃,同時又聽說有同學在練形意拳,就糾纏著向人家學習。最後終於在不滿20 歲的時候,透過楊泉禮同學的介紹,正式遞帖拜師學習形意拳,師父就是我仰慕已久、當時在介休城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形意拳師——梁啟政。
20 世紀70 年代,在介休武術圈內名聲叫得比較響的,除了練形意的保金(梁啟政)師父和米貴(李德勝)師父老哥倆、練綿掌的權汝桃師父以外,還有一位就是既練形意又練長拳的介休張蘭中學體育教師賈保壽。據說賈老師曾經被選為隨周總理出國訪問的武術團成員,由此可見其武術造詣非同一般。那時我們都以能見到賈老師練拳為榮。
由於當時梁啟政恩師已年逾古稀,所以我們一幫師兄弟更多的是在大師兄二友(王光奎)那裡習武,二友師兄自己常常去向賈老師請教,然後再把學到的東西傳授給我們,這當然是因為梁師父和賈老師的關係很好的緣故。對此,我們這些年齡較小的毛頭小子們羡慕不已,有時也只能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去體育場觀摩一下賈老師組織的武術表演和比賽,過過眼癮,而沒有直接向賈老師學習的機會。
在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曾多次代表榆次參加晉中市、山西省以及全國的各類武術比賽,也就有了幾次和賈老師接觸的機會。因為我們倆的工作單位分別為榆次和介休的教師進修校,這樣我們之間的關係又親近了許多。進入21 世紀以後,我在回介休辦事的過程中,由楊子江、郝思元等師兄弟引見,又和賈老師有過幾次深入交往。雖然此時的賈老師已經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但練起拳來仍然動靜相間、起落有序、縱跳自如、虎虎生風,絲毫不減當年之勇,我深深地被賈老師深厚的武術功底和高超的形意拳藝所折服,並被賈老師豪爽、開朗、優雅、風趣的性格所感染。遺憾的是,許多在介休常年堅持練拳的師兄弟在恩師梁啟政去世以後,尊師命先後轉投在賈老師門下,而我則因為遠在榆次,加之其他各種原因,無法享此殊榮。
當得知賈老師的著作《形意八卦拳》即將出版,需要我提供技術支援時,我毫不猶豫地與賈老師以及書稿整理者配合,往返於榆次和介休兩地,修訂《形意八卦拳》書稿。
太極、形意、八卦,號稱內家三拳。在歷史上,這三家關係相處得一直比較融洽。尤其是形意拳和八卦掌兩家,似乎走得更近一些。據傳當年董海川和郭雲深兩位大師曾經比武較技,苦戰三日,不分勝負。於是,二人在一起共同研究數月,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形意拳、八卦掌二者雖然名稱相異,但理法相同,完全可以相輔相成。習練形意拳者以八卦掌做調劑,自無偏剛偏進之弊;習八卦掌者,以形意拳做輔佐,則剛柔相濟,有攻堅克銳之能。後來李存義來山西避難,和宋鐵麟朝夕相處,相互交流,互換拳藝,從而使得「形意八卦拳」在宋氏形意拳中代代傳承。
宋氏形意拳是整個形意拳體系中的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派系,由宋世榮精研並傳世的《內功四經》被視為經典,以其文句絕妙、技義深奧、義理精闢、拳理精絕而為各派形意拳家所尊崇。宋氏獨門絕械「麟角刀」,形似麒麟之角,雙尖雙刃,能刺能砍,易攻難防,用法多變,是中國各派武術均未見之稀有兵器,現已傳世甚少。還有我們從小就只聞其名、未見其面的「盤根」,也是宋門傳人將八卦掌元素引入形意拳後所形成的獨特練法,在形意拳大家族中可謂絕無僅有、獨具特色。
賈保壽老師是宋氏形意拳的正宗傳人。賈老師師承趙永昌先生,而趙先生是宋氏形意拳的代表人物宋鐵麟老師的得意門徒。因此,賈老師這次出版的這本《形意八卦拳》,是賈老師對宋氏形意拳的繼承、總結和提高,是形意拳和八卦掌完美結合的成果,是宋氏形意拳對中華武術的獨特貢獻,是「天下武術是一家」的真實寫照,也是中華文化中「和為貴」核心理念的發揚和光大。
《形意八卦拳》的內容不僅有詳細的文字說明,更配有清晰明確的動作圖解,非常便於自學。除了介紹形意八卦拳的具體習練流程外,還展示了諸多武術大師的精闢拳論,有些甚至是首次公開的珍貴資料,這些都是武學愛好者們夢寐以求的。對此,讀者萬萬不可掉以輕心,隨意對待。
田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