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年初,子龍先生等整理的《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一書脫稿,我應邀為之作序,細讀書稿,深感子龍先生為中華傳統武術的傳承與保護做了一件很有貢獻的大實事。
我和安慰先生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初相遇相知,朝夕相處卅餘年,深感先生對武術文化的研究,每一步都是踏踏實實的,令人信服。傳統武術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記得多年前安慰先生曾跟我談到,傳統武術文化的研究不能離開傳承,還需要有辯證的態度,這樣才能避免浮躁,心平氣和地去做事。要用學術的標準去做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地研究。如果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勢必做不好研究。
對於本書的出版,我甚感欣慰,本書有傳承、有實證、有學理,亦有詳細的練功指導,是一本高品質的武術圖書典範。
我鄭重向大家推薦《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一書,希望廣大讀者能從中受益。
苗樹林
序二
民族文化底蘊是修習傳統武術的基礎,道德修養的深淺決定傳統武術修為的高低,博學善學、勤學苦練、潛心深悟、持之以恆是通向武學巔峰的階梯。
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子龍先生囑余為序,余誠感抬愛,自知「文不精、武不通,無名無望一白丁」,何以堪此大任?然而為答謝子龍先生知遇之情,於是余信口開河,胡亂塗鴉,寥書數語忝為序,凡不周之言、妄語之處,誠請讀者海涵。
閻子龍先生琴棋書畫無有不通,文武之道無有不曉,深諳儒釋道之精要,廣博諸子百家之經典。其自幼酷愛國學文化,謙遜好學,志向高遠,深得諸多明師名家垂愛。
尤為幸運的是,在修習傳統武術一途中,閻子龍先生得拜安慰先生門下。
安慰先生出身於書香門第,家境富庶,自幼聰穎好學,悟性靈智奇高。自總角之時始,安慰先生廣交大賢、高僧、武術明家,遊學於大江南北,遍習中華傳統武術,無不深窺其中堂奧。
安慰先生淡泊名利,擇徒嚴苛,一生雖無著作、文章刊行於世,但保存了大量與傳統武術明家的往來書信及其手稿、筆記、札記、拳譜等文獻資料,這些資料記錄了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經過。例如董秀升、王新午、辛元、劉殿琛、孫祿堂等民國時期著名武術大師的各類訊息,山西國術促進會的活動情況,以及安慰先生自己的拜師經過、習拳經歷、與全國各地武術名家的交往過程等文字記述。這些資料絕大部分由其親傳弟子閻子龍先生收集珍藏,這也為閻子龍先生整理這部具有濃郁史實性質的著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慰先生的國學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深悉《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諸多經典,在其文稿、筆記、札記中均映射出其淵博的傳統文化修養。
安慰先生對傳統武術的修習和涉獵十分廣博,遍習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少林拳、八翻手、三皇炮捶和槍、棍、劍、鞭,以及佛道兩家的內功等,一法精百法通,終達大乘之境。
閻子龍先生深得其師真傳,在經年累月的學習過程中深受薰陶。他整理的此書填補了許多武術明家在民國時期活動軌跡的盲點、斷點,還原了當時武林事件的原貌,澄清了許多無端的推測、臆想;在拳術拳法方面,對許多拳勢、拳法和樁功的誤傳進行了校正;在功法修練方面,對一些重點、要點、難點和瓶頸進行了開釋和糾偏。同時,這部著作中展示的圖片、信函等資料亦彌足珍貴,具有十分寶貴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傳統武術的傳承歷來多是口口相授,致使許多寶貴資料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此,感謝閻子龍先生的無私奉獻,將其師安慰先生的武術精髓和資料公之於世,為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和弘揚做出貢獻。
拙文澀語,忝為序。
王占偉
2020 年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