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羅素曾言,黑格爾是所有大哲學家中最難理解的。
本書立論持之有據,論證言之成理,成功地將黑格爾「去神祕化」,
並詮釋其哲學為一開放的系統,為黑格爾研究開創新局面。
黑格爾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哲學體系包羅萬象,不單幾乎涵蓋所有傳統哲學領域,更觸及絕大部分的主要知識範疇,構成龐大而嚴密的體系。
本書嘗試整體地重新解釋黑格爾的哲學,處理並分析其主要著作《哲學百科全書》與《邏輯學》的系統框架和理論基礎,同時討論黑格爾在哲學史上的地位。筆者反對傳統將黑格爾哲學視為封閉形上學系統的一貫解讀方式,事實上,黑格爾是康德哲學的繼承者,他進一步發揮批判哲學的精神,不單審視理性的形式條件,也反省哲學思維自身的歷史文化條件,把純粹理性批判轉化為一種面向歷史的理性批判。本書期望,藉由整理黑格爾哲學中較容易被忽略的原則與創見,能展現其思想活力,讓黑格爾更接近當代哲學。
作者簡介:
劉創馥
香港中文大學訊息工程學學士(1995),哲學碩士(1997),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2002),德國洪堡特基金會學人(2003-2004)。2004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現職為副教授及研究學部主任。研究興趣廣泛,主要研究康德及黑格爾哲學,並觸及西方哲學史、心靈哲學、認知科學、宗教與科學等課題。曾出版Hegels Urteilskritik一書,以及在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Kant-Studien、Kant Yearbook、Idealistic Studies、The Owl of Minerva、Perspektiven der Philosophie等國際期刊出版論文,中文論文曾刊載於《歐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臺大文史哲學報》等。
章節試閱
【代序】封閉系統的開放解讀(摘錄)
關子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黑格爾哲學自面世以來,其於世上的影響,無論直接或間接,無論是好是壞,都可謂波瀾壯闊,其於學界所引起的爭議,更是一浪接一浪,而且毀譽互見。黑格爾哲學以宏大見稱,但一向最被批評的,是其過度強烈的系統性和封閉性。先是祈克果,後是波普,都因此對黑格爾哲學大施撻伐。儘管如此,黑格爾著作處理各種課題,特別是社會政治議題時的曲折但深邃的論述,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故百年以還,於普遍的敵視眼光之中,還是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黑格爾復興」運動,這些思潮的基本旨趣,可謂各有所本:如德國狄爾泰之為人文科學重新定位,如義大利克羅齊的歷史反思,如法國希波拉特、科耶夫等關於哲學與社會政治參與的討論,如匈牙利盧卡奇的資本主義批判,如法蘭克福學派之論工具理性,乃至當代美國匹茲堡學派對經驗認知和概念規範性的重新思考等,不一而足。最有趣的,是上述各家關注的議題雖異,但都不約而同地從黑格爾的閱讀和詮釋中得到重要靈感,而其取法者,都以較早期的黑格爾著作為主,特別是《精神現象學》一書(間或包括後期著作中的一些焦點主題,如客觀精神、法權哲學……)。學者之所以特別重視黑格爾較早期的著述,除因為其中獨特的反思精神和對常理充滿洞見的批判外,大概也因為其相對而言的開放性。
相反地,明顯地代表了黑格爾較成熟階段的系統著作如《大邏輯》,特別是其《哲學百科全書》,長久以來,除非對黑格爾後期系統架構有偏好,學者大都持保留態度,特別是面對黑格爾史無前例的系統營造意欲,和由此而帶出的一些驚世的論旨,如言哲學或歷史的終結、絕對精神的自我認知、概念與客觀性的絕對統一等,論者更視為畏途。總而言之,世人對黑格爾於哲學史中享有的祭酒地位雖鮮有懷疑,但對其成熟期籠罩一切的學說都保持相當距離。這種對黑格爾學說的觀感不獨廣見於一般學者,即使當代哲學名家亦不能免!在一個學術會議上,伽達瑪和利科之間便有以下一段發人深省的對話。伽達瑪說:「關於黑格爾,我是有保留的。在這次討論中,我將嘗試尋找一種方法,看看能否超越和克服黑格爾的終點。」利科回應說:「我完全同意伽達瑪教授的看法,即我們要放棄一種〔建基於〕絕對知識的哲學。現代哲學的悲歌,就是我們必須提出黑格爾的問題而不採納黑格爾的答案。」甚至是巨擘如海德格,更一直把黑格爾視作「持久的頭號論敵」,以至其畢生漫長的思想旅途中,每一個階段都要大費周章地與黑格爾劃清界線。其所以如此,亦因其不滿於黑格爾哲學森嚴的系統性和其系統的無限性等。這一點,他的好幾位高弟如穆勒(Max Müller)、布略克(Walter Bröcker)等都看得明晰,於此不贅。
就在這樣的一個學術氛圍下,劉君創馥近著《黑格爾新釋》一書的學術意義便清楚顯出。創馥負笈德國經年,對德國觀念論,特別是康德和黑格爾哲學有深厚造詣。他對黑格爾的解讀與評價,整體而言,固然是正面和肯定的,但劉著最大的理論特點並不單如此,而是其把黑格爾哲學解讀為一開放的系統。他所設想的開放性並不只限於黑格爾的早期著作,而更貫徹於其晚期著作之中,包括《大邏輯》和《哲學百科全書》。要達到這一論點,作者必須對黑格爾系統的整個理論建築做全面的重估。他緊扣黑格爾辯證法旨在對吾人經驗理解中的片面性與獨斷性層層超越這一基本精神,用以對黑格爾晚期哲學中歷來最具爭議的核心概念如無限、理性、思辯、永恆、絕對等做全新的思考,從而把「終點」的困難消解於無形:如把「無限」了解為一並非與有限相對立的「二階範疇」,把「理性」設想為不固守於任何確實不移立場的一種「務虛」的能力,把「思辯」了解為層出不窮的「後設的反思」,把「永恆」了解為「無時間的把握」或不再受時間條件所限囿,和把「絕對觀念」僅視為一套總攝一切議題的「方法論」。有別於對黑格爾的主流解讀,作者獨排眾議,力主「黑格爾的野心其實可謂非常細小」,並矢志於把黑格爾「去神祕化」,俾其學說的理論活力得以釋放,並充分發揮其對現代世界眾多議題的縣解功能。最難得的,是作者於黑格爾原典出入無礙之餘,更自當代分析哲學傳統的有關論述中擷菁取華,權作他山之石。特別是他借用戴維森的「善解原則」,以說明黑格爾精神哲學藉自由概念去解析人文精神世界這一進路的理論依據,這一點尤為全書點睛之筆。總的而言,劉著於文獻上持之有據,於論述上言之成理,並帶出嶄新視野。無論能否真的平息普世對黑格爾哲學的猜疑,起碼已成功地為黑格爾研究開創新局。
【代序】封閉系統的開放解讀(摘錄)
關子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黑格爾哲學自面世以來,其於世上的影響,無論直接或間接,無論是好是壞,都可謂波瀾壯闊,其於學界所引起的爭議,更是一浪接一浪,而且毀譽互見。黑格爾哲學以宏大見稱,但一向最被批評的,是其過度強烈的系統性和封閉性。先是祈克果,後是波普,都因此對黑格爾哲學大施撻伐。儘管如此,黑格爾著作處理各種課題,特別是社會政治議題時的曲折但深邃的論述,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故百年以還,於普遍的敵視眼光之中,還是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黑格爾復興」運動,這些思潮...
作者序
有說黑格爾臨終臥病在床時曾經慨嘆:「只有一人明白我。」然後更馬上憂傷地補充道:「而且他也不明白我。」(Heine, 1971: 608)這段傳聞來自著名的德國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海涅曾受業於黑格爾,在柏林聽過黑格爾的哲學課,與黑格爾也算相熟;上述話語後來被廣泛流傳,但應該只是海涅構想出來的情節,並非真有其事。然而,海涅也不是完全無中生有,黑格爾的確有可能說出這種話,心中或許更不時有上述慨嘆;因為黑格爾的思想確實不容易明白,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其《西方哲學史》斷言,黑格爾是「所有大哲學家中最難理解的」(Russell, 1946: 757)。黑格爾之難不僅在於其理論龐大、論證複雜,而是連最基本的概念都非常抽象,表達方式極為獨特,經常出現表面上看來自相矛盾的句子,很多時候讀者完全摸不著頭腦,甚至會懷疑黑格爾自己可能也不知所云。所有認真研讀黑格爾哲學的人都難免在上述的困難中掙扎,筆者當然也不例外。黑格爾哲學是筆者在德國念博士時的研究題目,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當年是如何面對各種困難的。在筆者個人經驗中,似乎有一點較為關鍵:要了解黑格爾哲學就要與它保持距離,可謂「宜遠觀,不宜近看」!當然這並非意味我們不應細讀黑格爾的文字,而是要小心被奇怪的語言和弔詭的論述所迷惑;要避免「見木不見林」,首先要了解黑格爾所在的時代、所面對的哲學史、所要回答的問題,要對這些背景有一定把握,才不容易迷失於黑格爾的哲學迷宮之中。
這是一本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專書,討論黑格爾在《哲學百科全書》和《邏輯學》所建立的哲學體系;本書嘗試整理和分析黑格爾哲學,但基於上述考慮,其重點是要宏觀地勾畫出黑格爾的系統框架,尤其是透過討論黑格爾對不同理論對手的批評,顯示其思維特性,確立其哲學定位和立場。黑格爾哲學一向被視為封閉獨斷的形上學系統,但這可能正是一種「見木不見林」的結果。誠然,黑格爾經常強調擁有絕對知識、絕對真理,甚至好像自以為上帝一樣,宣稱歷史、文化和哲學的終結,這些都難免令現代讀者感到抗拒;但若能跳出對黑格爾哲學流行的字面解讀,會發現他的哲學系統完全可以成為一套有活力的理論框架。本書正是嘗試把黑格爾哲學解釋為開放的系統,避免以傳統形上學的角度來理解黑格爾,而是視之為康德(Immanuel Kant)批判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把純粹理性批判轉化為一種面向歷史的理性批判。本書部分觀點可能較為大膽,有別於傳統對黑格爾的理解,但筆者期望能透過分析黑格爾哲學中較易被忽略的原則和創見,減少其獨斷性,展現其思想活力,讓黑格爾更接近當代哲學。
有說黑格爾臨終臥病在床時曾經慨嘆:「只有一人明白我。」然後更馬上憂傷地補充道:「而且他也不明白我。」(Heine, 1971: 608)這段傳聞來自著名的德國詩人海涅(Heinrich Heine),海涅曾受業於黑格爾,在柏林聽過黑格爾的哲學課,與黑格爾也算相熟;上述話語後來被廣泛流傳,但應該只是海涅構想出來的情節,並非真有其事。然而,海涅也不是完全無中生有,黑格爾的確有可能說出這種話,心中或許更不時有上述慨嘆;因為黑格爾的思想確實不容易明白,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其《西方哲學史》斷言,黑格爾是「所有大哲學家中最難理解的...
目錄
封閉系統的開放解讀(代序)╱關子尹
自 序
導 論
第一章 黑格爾及其哲學
一、生平與主要著作
二、著作版本與翻譯
三、哲學系統與結構
四、系統補充與導論
第二章 批判哲學與思辯哲學
一、康德的理性批判
二、理性界限與真正無限
三、思辯理性與邏輯形上學
第三章 哲學系統與理論預設
一、笛卡兒與斯賓諾莎
二、德國觀念論與基礎主義
三、無預設性與直接知識
四、整體主義與概念系統
第四章 判斷批判與思辯命題
一、判斷批判的背景和發展
二、主謂命題的兩種解讀
三、同一命題與本質命題
四、後設思維與語言反省
五、矛盾張力與命題運動
第五章 邏輯學與範疇論
一、亞里士多德的範疇論
二、康德的範疇論
三、黑格爾的範疇論
四、絕對知識與範疇辯證
五、歷史理性與開放系統
第六章 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
一、因果規律與精神自由
二、理性實在與國家歷史
三、相容主義與善解原則
四、歷史發展與自由體現
第七章 黑格爾與當代哲學
一、胡塞爾與嚴格科學
二、現象學與科學危機
三、分析哲學與還原主義
四、實用主義與黑格爾復興
文獻
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封閉系統的開放解讀(代序)╱關子尹
自 序
導 論
第一章 黑格爾及其哲學
一、生平與主要著作
二、著作版本與翻譯
三、哲學系統與結構
四、系統補充與導論
第二章 批判哲學與思辯哲學
一、康德的理性批判
二、理性界限與真正無限
三、思辯理性與邏輯形上學
第三章 哲學系統與理論預設
一、笛卡兒與斯賓諾莎
二、德國觀念論與基礎主義
三、無預設性與直接知識
四、整體主義與概念系統
第四章 判斷批判與思辯命題
一、判斷批判的背景和發展
二、主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