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2015年12月,當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結束營業的訊息時,我感到相當驚訝,隨即思考臺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揮些力量。經過聯絡、洽商,尤其是在夏長樸、葉國良、劉漢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幫忙之下,臺大出版中心與大安出版社很快便達成協議。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創立於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稱是臺灣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個年頭裡,它歷經過臺灣出版業的興衰變遷、飄風急雨,卻仍能一本初衷,堅持薪傳文化,陸續出版了二百多種優質的學術論著。大安的作者群,現在多為引領學術風氣之名家;對國內各大學文學院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而言,「大安」兩字等於是臺灣「文史研究」重要縮影之一。在大安出版社諸多優秀出版品中,有「古典新刊」系列。這個系列除了以精選經典、精校文字聞名外,另一重要特色在其版面,不論是字級、行距、段距,皆經精心設計,版面既清楚又美觀,極適合教學、自修之用。臺大出版中心為使之持續流傳,特以「大安古典新刊」之名稱予以重新出版──我們用原來的「古典新刊」,再冠以「大安」兩字,以彰顯大安出版社在中文學術著作出版之志業。
「大安古典新刊」包括:《楚辭補注》、《四書章句集注》、《周易王韓注》、《周易本義》、《老子四種》、《歷代短篇小說選》、《文體序說三種》、《周易二種》共八本書。每一本書,皆保留原來的優美版式、原出版說明(即「大安出版說明」),同時也將各書之勘誤補訂於正文中。期盼這套書的出版,能在教學、研究上持續服務學林。值出版前夕,爰申數語,以誌緣起。
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大安出版說明(摘錄)
《老子》一書,歷代注釋,汗牛充棟,而以《王弼注》及《河上公注》為必讀之作。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西漢時代帛書《老子》甲、乙二本;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戰國時代竹簡《老子》甲、乙、丙三篇;上述兩種考古發現,自披露以來,已引起學界的普遍重視,而為研究《老子》必須參考的資料。以上四種文獻,為研讀《老子》所必備,可惜坊間迄無理想的合刊讀本。
本社為饗讀者,特將上述四種文獻合刊,稱為《老子四種》。《王弼注》及《河上公注》二種,特別設計新穎版式,以改進歷來版本經注混雜、眉目不清的缺點。內容方面,則精選善本,並廣泛參考學者的研究成果,重新標點,精心校對,務求成為精審可靠的讀本。至於帛書、竹簡二種,則加以標點,依章次或簡次排印,附於書後,俾使讀者隨時查檢。相信這本《老子四種》,將受到讀者的廣泛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