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以體製為先,精工次之。失其體製,雖浮聲切響,抽黃對白,極其精工,不可謂之文矣。 ──宋.倪正父
文章的體類與內容及表達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古人論文,極為重視體類的分辨。完成於南北朝時代的《文心雕龍》,即以相當篇幅討論體類。而文章體類隨著時代推移,種類變化愈行繁多,明、清以來,各家不乏討論的專著。
「大安古典新刊」為服務讀者,特別挑選明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陳懋仁《文章緣起注》三種,合為一冊,使讀者能以最便捷的方式,理解中國傳統文章體類的發展與特色。
作者簡介:
明‧吳訥,字敏德,號思庵,常熟人。洪熙元年(1425)授監察御史,官至左副都御史。個性敬慎廉直,不務矯飾;為學博覽,史稱「議論有根柢,於性理之奧,多有發明」。著有《文章辨體》、《祥刑要覽》、《思庵文粹》等。
明‧徐師曾,字伯魯。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任兵科、吏科給事中。性醇謹,於學無所不窺,以儒學為根柢,旁及陰陽、醫卜。著有《周易演義》、《禮記集註》、《正蒙章句》等;纂集修訂有《文體明辨》、《臨川文粹》等。
明‧陳懋仁,字無功,嘉興人。曾任泉州府經歷,著有《泉南雜志》、《壽者傳》、《析酲漫錄》、《年號韻編》、《庶物異名疏》等。
作者序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2015年12月,當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結束營業的訊息時,我感到相當驚訝,隨即思考臺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揮些力量。經過聯絡、洽商,尤其是在夏長樸、葉國良、劉漢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幫忙之下,臺大出版中心與大安出版社很快便達成協議。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創立於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稱是臺灣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個年頭裡,它歷經過臺灣出版業的興衰變遷、飄風急雨,卻仍能一本初衷,堅持薪傳文化,陸續出版了二百多種優質的學術論著。大安的作者群,現在多為引領學術風氣之名家;對國內各大學文學院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而言,「大安」兩字等於是臺灣「文史研究」重要縮影之一。在大安出版社諸多優秀出版品中,有「古典新刊」系列。這個系列除了以精選經典、精校文字聞名外,另一重要特色在其版面,不論是字級、行距、段距,皆經精心設計,版面既清楚又美觀,極適合教學、自修之用。臺大出版中心為使之持續流傳,特以「大安古典新刊」之名稱予以重新出版──我們用原來的「古典新刊」,再冠以「大安」兩字,以彰顯大安出版社在中文學術著作出版之志業。
「大安古典新刊」包括:《楚辭補注》、《四書章句集注》、《周易王韓注》、《周易本義》、《老子四種》、《歷代短篇小說選》、《文體序說三種》、《周易二種》共八本書。每一本書,皆保留原來的優美版式、原出版說明(即「大安出版說明」),同時也將各書之勘誤補訂於正文中。期盼這套書的出版,能在教學、研究上持續服務學林。值出版前夕,爰申數語,以誌緣起。
大安出版說明(摘錄)
文章的體類,與內容及表達方式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古人論文,極重視體類的分辨。中古時期,《文心雕龍》即以相當篇幅討論體類,而為學界所熟知。但時代越晚,體類越多,所以明、清以來,不乏討論的專著。本社為饗讀者,特挑選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陳懋仁《文章緣起注》三種,合為《文體序說三種》一書,以便學者閱讀查檢。
吳訥《文章辨體》共五十九類,《文體明辨》共一百二十七類,遠較《文心雕龍》為多,是後代文體辨集大成之作。二書除依體序說外,亦分體選文,因而篇幅鉅大,本書僅錄其序說部分。以長安出版社印行之二書點校本為底本,重新標點校對,並改正若干訛誤。至於二書長安版所附「參考資料」部分,亦加採錄,以利讀者參考。陳懋仁《文章緣起注》是為梁朝任昉的《文章緣起》作注,份量雖不多,亦可供參考。標校時以《學海類編》本為底本,也曾改正若干訛誤。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項潔(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2015年12月,當得知大安出版社要結束營業的訊息時,我感到相當驚訝,隨即思考臺大出版中心是否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上發揮些力量。經過聯絡、洽商,尤其是在夏長樸、葉國良、劉漢初三位教授的大力幫忙之下,臺大出版中心與大安出版社很快便達成協議。這套「大安古典新刊」的出版,即其成果之一。
創立於1974年的大安出版社,堪稱是臺灣出版界的「奇蹟」。在整整41個年頭裡,它歷經過臺灣出版業的興衰變遷、飄風急雨,卻仍能一本初衷,堅持薪傳文化,陸續出版了二百多種優質的學術論著。...
目錄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大安古典新刊」總序
大安出版說明
文章辨體序說
文章辨體序/彭時
文章辨體凡例
諸儒總論作文法
內集
古歌謠辭
古賦
楚
兩漢
附錄
三國六朝
唐
宋
元
國朝
樂府
郊廟歌辭(吉禮)
愷樂歌辭(軍禮)
橫吹曲辭
燕饗歌辭(賓禮、嘉禮)
琴曲歌辭
相和歌辭
清商曲辭
古詩
四言
五言
七言
歌行
諭告
璽書
批答
詔
册
制、誥
制策
表
露布
論諫
奏疏
議
彈文
檄
書
記
序
論
說、解
辨
原
戒
題跋
雜著
箴
銘
頌
贊
七體
問對
傳
行狀
謚法
謚議
碑
墓碑、墓碣、墓表、墓誌、墓記、埋銘
誄辭、哀辭
祭文
外集
連珠
判
律賦
律詩
排律
絕句
聯句詩
雜體詩
近代詞曲
參考資料
《明史》〈吳訥傳〉
《常昭合志稿》〈吳訥傳〉
王直〈吳敏德象贊〉
〈文章辨體提要〉
丁丙〈文章辨體題記〉
文體明辨序說
文體明辨敘說序/趙夢麟
刻文體明辨序/顧爾行
文體明辨序/徐師曾
文章綱領
正編
古歌謠辭(歌、謠、謳、誦、詩、辭、諺附)
四言古詩
楚辭
賦
樂府
五言古詩
七言古詩
雜言古詩
近體歌行
近體律詩
排律詩
絕句詩
六言詩
合韻詩
聯句詩
集句詩
命
諭告
詔
敕(敕牓附)
璽書
制
誥
册
批答
御札
赦文(德音文附)
鐵券文
諭祭文
國書
誓
令
教
上書
章
表(笏記附)
牋
奏疏(奏、奏疏、奏對、奏啟、奏狀、奏劄、封事、彈事)
盟(誓附)
符
檄
露布
公移
判
書記(書、奏記、啟、簡、狀、疏)
約
策問
策
論
說
原
議
辯
解
釋
問對
序(序略附)
小序
引
題跋(題、跋、書、讀)
文
雜著
七
書
連珠
義
說書
箴
規
戒
銘
頌
贊
評
碑文
碑陰文
記
志
記事
題名
字說(字說、字序、字解、字辭、祝辭、名說、名序、女子名字說)
行狀
述
墓誌銘
墓碑文
墓碣文
墓表(墓表、阡表、殯表、靈表)
謚議
傳
哀辭
誄
祭文
弔文
祝文
嘏辭
附錄
句詩
雜言詩
雜體詩
雜韻詩
雜數詩
雜名詩
離合詩(口字詠、藏頭詩附)
詼諧詩
詩餘
玉牒文
符命
表本
口宣
宣答
致辭
祝辭
貼子詞
上梁文(寶瓶文說、上牌文附)
樂話
右語
道場榜
道場疏
表
青詞(密詞附)
募緣疏
法堂疏
資料
徐魯庵先生墓表
文體明辨提要
文章緣起注
文章緣起題辭/宋‧洪适
文章緣起注題辭/宋‧范應賓
三言詩
四言詩
五言詩
六言詩
七言詩
九言詩
賦
歌
離騷
詔
策文
表
讓表
上書
書
對賢良策
上疏
啟
奏記
牋
謝恩
令
奏
駮
論
議
反騷
彈文
薦
教
封事
白事
移書
銘
箴
封禪書
讚
頌
序
引
志錄
記
碑
碣
誥
誓
露布
檄
明文
樂府
對問
傳
上章
解嘲
訓
辭
旨
勸進
喻難
誡
弔文
告
傳贊
謁文
祈文
祝文
行狀
哀策
哀頌
墓誌
誄
悲文
祭文
哀詞
挽詞
七發
離合詩
連珠
篇
歌詩
遺命
圖
勢
約
「大安古典新刊」出版緣起
「大安古典新刊」總序
大安出版說明
文章辨體序說
文章辨體序/彭時
文章辨體凡例
諸儒總論作文法
內集
古歌謠辭
古賦
楚
兩漢
附錄
三國六朝
唐
宋
元
國朝
樂府
郊廟歌辭(吉禮)
愷樂歌辭(軍禮)
橫吹曲辭
燕饗歌辭(賓禮、嘉禮)
琴曲歌辭
相和歌辭
清商曲辭
古詩
四言
五言
七言
歌行
諭告
璽書
批答
詔
册
制、誥
制策
表
露布
論諫
奏疏
議
彈文
檄
書
記
序
論
說、解
辨
原
戒
題跋
雜著
箴
銘
頌
贊
七體
問對
傳
行狀
謚法
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