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 回到大明
復興王朝 龍騰天下
內憂外患的明朝末年,誰能力挽狂瀾,救黎民於水火之中?來自現代的他,該如何扭轉乾坤,改變命運?
在伽利略的引導下,張偉來到當時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前,觀測著伽利略新發現的木星衛星。原本他十幾年前就該有些成就,因到中國一事,耽擱了這一天文學上的進展。
張偉觀察片刻,心中激動。在回到明朝二十年間,他就是偶爾抬頭仰望天空,也只是為了戰事擔心天氣。此時由這碩大的望遠鏡裏看到了夜空中遙遠的星空,倒令他立時想起未來時的時光。
「不知道是否能返回原有的時間呢……」
大漢江山已定,然而,面對盤踞北方的皇太極,仍是令張偉頭痛不已。為了平息北方不安勢力,張偉終於與皇太極展開一場殊死決戰;而皇太極也因此戰含恨而亡。至此,張偉方算是成功地解決了所有的後顧之憂。他的無雙艦隊更是揚威海外,將他的勢力範圍擴至整個南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現代小子,也終至一步登天,問鼎天下!
本書重點
◎一個成天只沉迷於電玩遊戲的現代宅男,怎會莫名其妙的跑到了明朝末年?
外星人也會凸槌?原是想去三國一展身手的說,沒想到竟陰錯陽差回到明末,這下可糗了,他該怎麼辦?
◎華語世界最夯奇幻穿越史實小說!網路原名《大明龍騰》,點擊率一再突破新高!
◎亂世天下,新人備出;扭轉乾坤,大明龍騰!紛亂不堪的明末王朝,正是他大展身手的最佳時機;百年不遇的天下之爭,更是他責無旁貸的最後使命!
◎打破傳統宮鬥劇新奇幻穿越小說以真實歷史為背景,明末台灣發展為主軸,穿插歷史人物為陪襯,輕鬆詼諧的對白,絕無冷場的劇情,一部讓你看了熱血沸騰的東方奇幻歷史小說!!
作者簡介:
淡墨青杉,網路上異軍突起的新一代人氣作家。作品多以結合歷史和現代為主,依據真實歷史為背景,或史上知名人物為主旨,加上輕鬆幽默的對話及流利暢快的劇情,讓人一讀便無法放下,堪稱現今最夯最熱的青年作家,獨霸書市。
章節試閱
豪格遠遠看到城頭下的障礙物已經被全數掃開,有一段幾百米長的空隙已經可以奔至城下,他知道此時已經可以攻城,望著城頭上不住吶喊射箭,並且用少數火槍開火的明軍,冷笑道:「最多一個時辰,就可以登城打開城門。」
碩塞點頭道:「我看也是!城頭上雖然發箭開炮,不過火力並不強,人數也很稀疏,並不像是有四五萬人。依我看,可能是守城將領把精兵埋伏在城下,等會兒可能會有步騎開城門出戰,毀掉我們的鐵頭車。」
豪格傲然道:「怕什麼,咱們等著他們!只不過,我看他們未必有膽子敢出城來。」
又揮手道:「這裏的明軍不足為患!一則士卒是驚弓之鳥,就是袁蠻子親來,也穩不住軍心。二來,此時冬季水涸,沒有護城河,咱們可以奔攻到城下,他們缺衣少糧,沒有援兵,這樣的城池是守不住的。咱們需速戰速決,打下天津後往德州一帶游擊,野戰時和漢軍交一交手。探明了虛實後,不可戀戰,不可攻城,只需把敵人虛實探聽清楚,就是大功一樁。」
碩塞靜靜聽完,只覺佩服非常,向他道:「我還怕你有輕敵之意,漢軍與明軍不同,火器精良許多,咱們若是貪功,只怕會多損士卒,既然你如此想,我就放心多了。」
「嘿,女真人是勇士,不過並不是蠢夫。若是不看出城內虛弱,將無戰心,我連這裏都不會攻打。」
他兩人均是得意非常,自覺算無遺策,已在盤算著破城之後,要拚著父皇責罰,也要想辦法下令親兵搶掠一些金銀珠寶,做為私產。
一萬多滿人騎兵此時已在城下一里多處下馬,將雲梯、鐵頭車、衝車及可以向城上平射的大型推車準備妥當,就在衝殺在前的騎兵們的掩護下,開始緩慢地往城門方向前進。
與此同時,清兵後陣中隨行南下的二十多門仿造的紅衣大炮亦已開始發炮,不一時就將城上明軍的炮火壓制住,一顆顆炮彈砸在城頭上下,使得原本就已有些不穩的明軍軍心更加驚慌。
「砰!」
一顆炮彈正巧砸在南門正中的城樓之上,將城樓大樑砸斷,七八米高的城樓發出吱呀吱呀的巨響之後,頹然傾倒。一時間煙塵漫天飛揚,整個城門附近都被城樓坍倒後的煙塵和碎瓦籠罩。
吳三桂距離城樓不過十餘米距離,虧得有親兵將他按倒護住,這才沒有受傷。待煙塵稍稍散去,他狼狽起身,頭盔已不見蹤影,身上的亮銀甲胄亦是佈滿灰塵,心慌意亂之後,發現敵軍赫然已攻到城下。
他又急又氣,知道憑這裏的一萬多本部兵馬很難擋住兇狠的八旗兵攻擊,忙向身邊的親兵道:「快去知會幾位總兵,由其餘各門抽調人馬過來援助!」
然後又向屬下各將令道:「擂鼓,敵人就要登城,爾等各自帶領下屬,務必死戰,不可以讓韃子入城!」
各將心中皆是忐忑不安,雖然軍紀經過整頓,本部又在關寧與辮子軍爭戰多年,並不如內地明軍那麼畏敵如虎,但是經年以來,對八旗兵從無勝績,錦州那樣的堅固要城都被攻下,天津雖強,只怕也很難擋住敵軍。
隨著清兵越發逼近,已經有如同小型城堡一樣的大型推車推到射程之內,每一個推車上都有幾十名清兵強弓射手,或是利用地勢高過城頭,居高臨下往城上射箭,或是利用木車的高度,與城頭平射。在這些射手和騎兵們仰射的掩護下,第一波登城的士兵開始架起雲梯,準備登城。十幾輛車腹藏人的鐵頭車和邊翼有防護的衝車已衝到城下,開始往凹入城腹的城門洞推入。
「傳令,用滾油澆推車的滿兵!」
吳三桂雖然心慌,到底是將門之後,看起來還是神色如常,只鐵青著臉看著敵人越發深入,已經靠近城下,便向屬下各將喝道:「擂木、條石、滾油、鐵釘,都給我往下扔!」
城牒間的明軍早有準備,聽得命令,就將堆積如山的各種器械不住地往下扔去,將城頭下準備攀城的八旗兵砸得死傷一片。
一時間,整個戰場都可聽到石塊和硬木砸在人身上的噗噗聲,傷兵的慘叫聲,雲梯被砸斷後的劈啪斷裂聲不絕於耳,雙方的火炮已停住,所有的明軍健壯士卒都已登城,準備與登上城頭的敵兵肉搏。
一桶桶燒得滾熱的熱油被潑了下去,車下的士卒雖然箭矢並不能傷,卻不能抵抗住這無孔不入的熱油,不住有士兵被燙得慘叫起來,由車上竄出,狂奔呼喊,痛苦不已。他們身邊的士兵眼看這些人太過痛苦,無奈之下只得張弓搭箭,將他們射死,以減少痛苦。不一時,所有近城的衝車之下已是再無一人,癱瘓城下,不再動彈。
陸續搭在城頭的雲梯亦多半被推倒,常常是整個雲梯被推倒,爬在高處的滿兵或死或傷,就在城頭下哀號慘叫。偶爾有一些士兵爬上城頭,也迅即被早有準備的明軍以長矛或大刀刺戳、斬殺,很難立足。
在陣前指揮的正是一等總兵官譚泰,他乃是正黃旗下的大將,歷次八旗攻克堅城的大戰,都有參加。他知道此刻死傷雖重,一會兒明軍的擂木和條石用完,就是破城之時。所以他根本不管部下的死傷很是慘重,除了下令繼續進攻外,又加派人手,在城下射箭,雖然效果不佳,卻也能給城頭的明軍加重壓力。
事實果真如同他料想的一般無二,在清兵潮水般不曾間斷的攻擊下,城頭的輔助器械越用越少,打擊的強度和力度越來越弱,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清兵可以登上城頭,與城上的明軍肉搏。
這一戰自早晨打到現在,已經是近午時分,與驍勇的八旗兵將相反,明軍越打越疲,膽子越打越寒。其餘各門雖然也同時受到攻擊,不過比之南門的程度輕上許多,各總兵早已將大部的明軍調過來,可是仍然不能阻擋武力和膽量遠在明軍之上的八旗悍卒。若不是知道主力就在城外不遠處往八旗陣後迂迴包抄,隨時可能出現,又因前番被周全斌以軍法立威,銀錢邀心而士氣大漲,這些明軍早就潰敗下來,不能支持了。
「砰……」
一股清兵以棉被覆蓋在身上,拚命將衝車推進城門之後,不住地撞擊城門,連撞了十幾下之後,厚重的城門抵擋不住如斯強大的衝力,終於砰然而裂,眾清兵一聲歡呼,加大力度,又連續撞上數下,終將南門城門撞開!
隨著城門的破開,城外所有進攻中的清兵都是一聲歡呼,知道城破在即。遠處的譚泰和更遠處的豪格、碩塞等八旗王公都是齊聲一笑,各人都道:「南蠻子雖然發了瘋,拚命地在打,到底不能擋住八旗精兵!」
城頭上的明軍聽得城外清兵的歡呼聲響,各人都是臉色慘白,知道大事不妙。吳三桂與趕來協同助戰的唐通及劉澤清等人都是汗流浹背,神色慌張。
劉澤清最怕戰事失利,他原本就是待罪之人,仗打得不好,別人也罷了,只怕他是第一個被處斬的總兵官,便拉住吳三桂臂膀,急聲問道:「城下還有多少人,能擋得住敵人的進擊麼?」
吳三桂緩緩搖頭道:「城下除了一些搬運物什上城的老兵,再無守卒。強兵勁卒,盡數在城上了。」
唐通急道:「那還不快派些兵士下城,務要堵住城門!」
吳三桂氣急敗壞道:「怎麼調!城頭上現下已快吃不住勁,軍心已是不穩,要是這會兒突然調人下城,立刻就是一潰千里,兵敗如山倒!」
又氣道:「又把咱們的兵調走,又不准失城,這他娘的叫什麼事!要是在以前,老子早就開城跑他娘的了!」
幾人對視一眼,均是點頭會意,知道對方眼中含意。周全斌的漢軍足以對付城外清軍,之所以調走近半明軍,又下嚴令不准失城,不准逃走,卻又不讓人將城門堵死,就是等著這幾個將軍動作,看他們究竟如何。
他們既然想通這一點,均是暴跳起來。那唐通由關外一路逃到此處,論起逃跑最是擅長,便向吳三桂等人道:「依我看,不如跑了算了。漢軍既然不能容人,咱們去投奔袁督師,或是乾脆投了韃子,反正手裏有兵,不失富貴。」
他見吳三桂與劉澤清猶豫,又急道:「速斷,遲則不及!一會兒滿兵大股入城,就玉石俱焚了!」
劉澤清慘然搖頭,淒然笑道:「劉某既然已降,不想再剃髮以事蠻夷了。聽說漢軍撫恤恩典都是不薄,與其將來給韃子賣命被人唾罵,不如圖個事後恩典也好。」
吳三桂思忖一番,亦道:「本鎮亦是與劉總鎮一樣看法,城頭不保,還可巷戰,若是投降,則萬事休矣。」
說罷,兩人將身上腰刀抽出,帶著親兵親自向前,堵住蜂擁而上的清兵。在兩人感召之下,城頭明軍士氣為之一振,清兵本欲大股衝上,一時間竟不能成功。
只是城門已破,城下的滿兵已在調集,放下手中的弓箭,準備好盾牌和各式武器,準備衝入城內,再往城上攻擊。城頭上的明軍將校看了,卻是苦於無法撥出援兵,其餘各門雖未被破,卻也很有壓力,無法再調來援兵。
眼看著數百名清兵一擁而入,先將堵住路道的衝車移開,然後發一聲喊,持刀弄槍地往城內突去,明軍將校都是面無人色,一時間魂飛魄散,卻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慌亂間,聽得衝入城門的清兵紛紛怒喝大叫,再回頭看時,卻見城門內火勢大起,竄起的火苗直衝到城牆上方,熱氣逼人,連城上守備的明軍亦能感覺。
眼見衝進去的清兵又灰頭土臉退出,指著城門內呼喝叫罵,城上明軍都是鬆一口氣,知道終於挺過了這一關。
吳三桂令人訊問,才知道是城下的老軍們拚著身死,先行擋住城門,後又以準備搬上城的木料引火燃燒,這才擋住了敵人,而之前進入門洞阻敵的老軍,或是被敵人斬死,或是被大火燒死,當真是慘不堪言。
吳三桂心神激蕩,只覺一股熱氣直衝入眼,一時間忍不住眼淚長流。他知道這是因為打的是韃子,那些老軍一來有了銀兩安家,二來這些年來與韃子有著刻骨之仇,是以願意如此犧牲,不但沒有在敵人入城時逃走,反而拚命向前,保住了城池不失。
想到此時,他不免對自己身為統兵大將,卻從來不以國仇為重,只想著吳家富貴而慚愧。又羞又愧之下,吳三桂暴叫一聲,衝至前方,向一個剛剛在城牒處冒頭的清兵一刀劈下,待那清兵一頭栽倒摔下城去,他不顧滿身的鮮血,振臂喝道:
「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兄弟們一定要死守,漢軍一會兒就可以反擊救咱們了!」
這裏多半是吳氏家兵,此時見了家主總兵如此模樣,當真是威風凜凜,狀若天神,從未見過他如此慷慨激昂模樣,各兵將都是士氣大振,將手中刀舞得如雪花一般,將適才成功登城的清兵又逼下城去。
就是連傷兵亦掙扎起身,拚命向前,手腳並用,或咬或抓,與敵人做殊死的爭鬥。若是那傷重的明軍,寧願抱著敵人一起墮城立死,亦不願留在城頭多活片刻。明軍自瀋陽一役戰後,從未有過如此拚命的打法,攻城的清兵雖是不懼,卻也是驚詫莫名。
豪格等人適才原以為必將破城,卻不料眼見城門處火光大起,一時間進攻受挫,八旗兵受創甚重,攻城部隊如同螻蟻般不住地往城上攀爬,一刻也沒有停過攻擊,半天下來,已有近半人或傷或死,雖然旗兵們悍勇如故,不斷地開炮發箭,仍然在冒死進攻,威勢卻已不如適才,一時半會兒是斷然無法破城了。
各人皆被這慘烈之極的攻防戰驚得呆住,記憶中,除了當年瀋陽一戰,明軍全數戰死的那一戰以來,遼東戰事再無如此的激鬥。縱是寧遠一戰,其實清兵死傷不過兩千餘人,還是因為努爾哈赤偶被大炮彈丸擊中受傷,不得已方才退兵。此後攻大凌河,攻錦州,清兵都是無往而不勝,明軍仗著堅城和人數的優勢,輔以大量的火器,才能勉強支持得住。只是無論士氣和勇毅,都遠遠不及今日城頭上下的明軍。
豪格等人眼見城頭上的明軍仍是拚死作戰,有不少傷兵抱著攀城的清兵一起滾下,當真是驚駭莫名,他忍不住向身邊的各親將問道:「這股明軍是怎麼了?難道害怕咱們屠城麼?就是害怕屠城,也可以打開其餘的城門逃跑的啊!」
「是啊!這些漢人是發了瘋麼?」
「肅親王,這樣打下去,死傷可真是不得了!皇上知道了,一定不高興。不如命人稍退,咱們把城圍住,諒他一個小小衛城能有多少糧食,最多一兩個月,城內必定無糧而降。」
「這話說得很是,咱們的勇士不必無謂死在這個小城的城頭,不如留下一半人手圍城,咱們繼續往南,也不怕這些漢人能衝出來。」
豪格擺手命這些大將不要再說,他抿著嘴,向遠方的城頭眺望一番,然後方道:「他們不過是憑著一時的血氣之勇,可一而不可再!雖然拚死,不過力氣已竭,很難擋得住咱們的生力軍攻擊了。薩木什喀、索海,伊遜、葉克舍,你們各帶一千五百人,把譚泰換下來,然後由你們攻城,務必一戰而下!」
聽得他的命令,四將都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手裏用出來的老將,均覺得很是有理。四人在馬上躬身一禮,各帶著手下精兵向前,準備替換譚泰攻城。
城頭上的明軍們見了,自然知道敵人的用意,眼見數千名養精蓄銳了半天的清軍強兵殺氣騰騰過來,眾人雖然還靠著一股血氣支撐,卻知道再也無法擋住這一股敵人的進攻了。
吳三桂砍殺了半日,到底是少年得志,並不是上陣搏殺的武人,拚殺了這些時間,已是體力極限,他用佩刀支持著身體,就在倒塌的城樓邊上休息遠望,心中又急又怒,眼見敵人的生力軍又將壓上,卻不知道漢軍大軍為何還不出現。他心中暗道:「難不成是非要我們死,以翦除異己麼?」
正沮喪間,卻聽得身邊親兵們大喊道:「大人,快看!」
他急忙抬起頭來,往城池四周一看,並沒有漢軍身影,直待眾親兵提醒,這才往清兵陣後遠眺,只見得遠方的地平線處隱約出現大股黑衣軍隊的身影,正是周全斌所領的漢軍主力大陣。他只覺得渾身一陣痠軟,再也支持不住,猛一下癱倒在地上,向各人笑道:「這可終於守得住了!」
城上的明軍發現漢軍在清軍陣後出現,豪格等人亦同時發覺。他卻不驚慌,只是立刻命人將攻城的近兩萬大軍調回來,護住後陣的兩翼。聽得城頭明軍的高呼叫罵聲,豪格心中雖然憤恨,卻知道此時並不是與這些明軍計較的時候,只在心中暗下決心,待打敗這股援軍,一定要在城破後屠盡全城。
他策馬向前,就近觀察了敵軍動靜之後,方向己方的將領笑道:「我原說明朝軍隊也不會如此敢戰,原來是有援兵來助。看對面這支軍隊的扮相,想必就是上次屠盡瀋陽,挖出我阿瑪屍體的漢軍了!」
清兵左翼的主將譚泰當日曾追擊漢軍,雖然不曾與漢軍主力交手,卻曾經有過小規模的接戰。他騎馬自城下返回,一路觀察後方的敵軍,已肯定這支軍隊就是當年漢軍的裝扮。此時聽得豪格說話,便點頭道:
「沒錯,就是他們!聽說漢軍以黑色為軍袍,乃是取他們歷史上秦朝人勇武善戰,其色尚黑的緣故。」
豪格輕輕點頭,格格一笑道:「勇武善戰?綿羊就是綿羊,再兇狠的綿羊也不會變成獅子!今日之事,想來就是這些漢軍將軍們搞出的花樣,以堅城耗我軍心士氣,然後繞行至我後方,想使我腹背受敵?」
他又輕蔑一笑,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方道:「漢人就喜歡玩這些沒用的東西!城裏的明軍還能打麼?當面和我們八旗將士野戰,這些漢軍又能強到哪裡去了?」
碩塞知道此時士氣稍挫,亦隨之開口道:「女真滿萬不可敵!當年阿瑪以六萬大軍擊攻明軍四路四十七萬,這幾萬漢軍又能算得了什麼!」
聽了兩位王爺這番話語,所有八旗將校均是感奮,各人呼喝咆哮,將有些散亂的戰線瞬息間收攏整齊,除了留下小股騎兵防備著城內明軍殺出,大半都已面向漢軍成陣,準備與這傳說中戰無不勝的漢人軍隊交手決戰。
周全斌此時位於漢軍大陣中間,此戰是他首次指揮大軍與八旗精兵野戰。雖有遼東之役,到底是偷襲攻城,並不足以打破滿人中所謂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傳言,是以張偉很是看重,要他首戰務勝,他雖然亦是很有信心,此時卻也不免惴惴不安。
眼見敵人迅即收攏佈防,由橫陣轉為凸型的標準步騎突擊戰陣,周全斌心中暗讚,知道眼前這支軍隊確實是從伍這些年來沒有見識過的強敵。敵人強橫如此,他反倒起了爭強鬥勝之心,開始時的不自信一掃而空,只想著要擊敗這支強軍,立下萬世傳頌的功勛。
他面露微笑,眼見敵方陣腳前壓,數萬精騎在佈滿枯黃野草的平原上慢慢前移,雖然沒有萬馬奔騰時的聲勢浩大,卻向當面的漢軍施加著只有久歷戰陣、殺人無算的強軍方能擁有的殺氣。在這股氣勢面前,縱然是精銳強橫之極的漢軍亦有些抵受不住,陣腳最前的漢軍士卒眼看著敵人不慌不忙地逼近,如同一座大山一般慢慢壓將過來,感受到這股壓力的漢軍士卒,竟覺得呼吸不暢,很難定神。
「來人,命炮隊開炮!」
周全斌知道必須先將敵人的氣勢打壓下去,眼前這支漢軍雖然打過幾仗,卻都是敵人一戰就潰,或是不戰而降的戰鬥。只有少數的老兵和軍官打過襲遼之戰那樣的血戰,才能在氣勢上不輸給對方。而那些沒有經歷過的新兵,卻非得靠著己方優於敵人的炮火來提升士氣。
漢軍一衛五萬餘人,配有各式口徑的野戰火炮四百餘門。當時的明軍和清兵火炮基本上都是一根長型的重鐵管,攜帶很是不便;而漢軍有炮架車輪,最重的六千斤二十四磅火炮亦只是配有十六匹馬即可。最小的六磅小炮,不過四匹馬和十二個炮手及輔助人員,就可敷用。
待周全斌一聲令下,後陣炮隊立時點火發炮。此番炮擊的威勢遠遠大過適才明軍的轟擊,漢軍四百門制式火炮一起開火,方圓十數里的土地都被強大的反震力所震動,不但當事的漢軍被晃得東倒西歪,便是城頭的明軍亦能感覺到這炮擊的威力,只覺得城頭上的磚石都在微微晃動,各兵腳下不穩,臉上變色,各人都道:「莫不要把城牆震塌了才好!」
漢軍火炮震動的威力如此之大,首當其衝的八旗大陣卻是被如雨點一般降落的炮彈擊中,瞬息間,無數顆炮彈以八旗兵從未見識過的威力在他們的身邊爆炸,無數顆碎裂開來的彈片四處橫飛,如同勾魂的使者,將這些橫行遼東、只會拉弓射箭的粗豪漢子一個個當場炸死,若是正巧被重達二十四磅的超大炮彈擊中,便立時連人帶馬被砸得血肉模糊,不成人形。
豪格等人在炮聲初起時還曾大笑,言道這些南蠻子別無長技,只會開槍放炮,不敢當面拚殺,待炮聲一起,清兵連綿近十里的陣列中盡皆被炮彈擊中,每一顆炮彈落下,便是數十過百人的死傷。就是大將索海,皇太極的庶弟塔拜等人,亦被炮彈炸中,當場身死。
豪格等人只覺得炮聲隆隆,渾似在耳邊不停地敲響,眼見無數人就在眼前被彈片剖腹挖心,血肉橫飛,令人覺得天地間一片血色,耳中再無別的聲響,只有不停地炮擊聲,還有八旗戰馬的慘嘶聲,受傷的清兵慘叫聲充斥於耳,幾欲令人瘋狂。
豪格遠遠看到城頭下的障礙物已經被全數掃開,有一段幾百米長的空隙已經可以奔至城下,他知道此時已經可以攻城,望著城頭上不住吶喊射箭,並且用少數火槍開火的明軍,冷笑道:「最多一個時辰,就可以登城打開城門。」
碩塞點頭道:「我看也是!城頭上雖然發箭開炮,不過火力並不強,人數也很稀疏,並不像是有四五萬人。依我看,可能是守城將領把精兵埋伏在城下,等會兒可能會有步騎開城門出戰,毀掉我們的鐵頭車。」
豪格傲然道:「怕什麼,咱們等著他們!只不過,我看他們未必有膽子敢出城來。」
又揮手道:「這裏的明軍不足為患!一則士...
目錄
第一章 血戰天津
第二章 清軍大敗
第三章 小鎮伏擊
第四章 前明太子
第五章 清帝之死
第六章 八旗之滅
第七章 定鼎中原
第八章 英國來使
第九章 大封功臣
第十章 打擊黨爭
第十一章 無雙艦隊
第十二章 南洋攻略
第十三章 再上爪哇
第十四章 破馬六甲
第十五章 統治南洋 尾聲
第一章 血戰天津
第二章 清軍大敗
第三章 小鎮伏擊
第四章 前明太子
第五章 清帝之死
第六章 八旗之滅
第七章 定鼎中原
第八章 英國來使
第九章 大封功臣
第十章 打擊黨爭
第十一章 無雙艦隊
第十二章 南洋攻略
第十三章 再上爪哇
第十四章 破馬六甲
第十五章 統治南洋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