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鑄就的皇權 元太祖手足相殘秘事
□「以域取才」的改革 朱元璋謀略經國秘事
□解不開的歷史之謎 鐵面人秘事
□革命的風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秘事
□同室操戈的殘酷 建文帝被叔叔趕盡殺絕秘事
□飽經摧殘下的反抗 「壬寅宮變」秘事
□無冕之王的悲慘命運 路易十七死亡秘事
□曇花一現的帝王 李自成秘事
□偏狹與勤勉 崇禎斷送大明江山秘事
□巨星之殞落 拿破崙死亡秘事
□世界上最奇妙的改造者 腓特烈二世秘事
□登峰造極的擅權 康熙智殺鰲拜秘事
□奪嫡殺父的謎案 雍正即位秘事
□傳奇一生的最後懸案 伊凡雷帝死亡秘事
□是誰殺了皇帝? 雍正暴死秘事
□殘暴沙皇不幸的延續 小皇子季米特里死亡秘事
□手握皇權的囚徒 光緒革新背後的秘事
□稱霸歐洲的狼子野心 《彼得大帝遺囑》偽造秘事
□千古風流人物 蘇東坡被權臣彈壓秘事
□功與名的歸屬 「晉陽兵變」秘事
□甘苦兩重天 孟皇后被屢廢屢立秘事
□毀滅一切擋道的東西 蘇里曼大帝秘事
※內文試閱:
◎前言:皇位與厚黑的特殊關係
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人類從來就未曾擺脫過自然界「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叢林規則」,而那一個個青史留名的為「王」勝者,有些是靠自己的雄才偉略,踩著萬人屍骨,攻城掠池,打下了萬里江山;也有些是靠祖宗的福蔭,不動一槍一炮,不費吹灰之力,就繼承了前輩的寶座。
但凡能夠坐在至尊寶座上的人,為了攬權自肥,常採取非常之手段,甚至習於發揮非常人的思考邏輯;更需時時以「厚黑」二字自勉提醒,亦即對任何人皆需臉夠厚、心夠黑,方能應付居心叵測、接踵而至的篡位者。
好比劉備為了拉攏人心,博得民望,竟不惜將自己扶不起的兒子硬是摔在地上,更不惜在臨死之際,假惺惺寧願將皇位讓給諸葛亮,以求他好好照顧阿斗,此舉不但讓劉備自己名留千古,更害得諸葛亮只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是使用「厚黑」手段的高段生。
再看宋太祖趙匡胤,本是一名武將,出身平凡,亦無顯赫雄厚的家世幫襯,卻很懂得利用輿論民情,先塑造一種高人氣的聲望,再明示暗示屬下,終於在陳橋「皇袍加身」,順利取得帝位。皇位到手之後,為了鞏固皇權,他更不忘將往日替他抬轎、現今卻可能對他形成威脅的勢力排除,利用酒宴中大夥喝得高興之際來個「杯酒釋兵權」,巧妙地勸退眾臣。如此一來,恩威並施之下,哪個不要命的還敢有二心?這也可算是「厚黑」學的充分運用者。
總之,只要臉皮厚如城牆,心思黑如煤炭,自然能夠昧著良心將異己踩在腳下,將圖謀不軌者狠踢在外,即使親如父子兒女、兄弟手足也不例外。如此「厚黑」,還怕皇位不是你的嗎?!
□對皇權的眷戀 秦始皇尋仙秘事
秦始皇(前二五九~前二一○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十三歲即王位,三十九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自西元前二三○年至西元前二二一年,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戰國末期七雄並立,秦王嬴政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嬴政長得蜂鼻長目,鶻胸豺聲。滅了六國,自稱為始皇帝,後世子孫,企圖二世三世以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秦始皇已定帝號,特旨恩使天下人相聚宴飲數日,名曰「大酺」。因為秦時的法律,不許三人以上一同聚飲。百姓平日艱苦勞作,應付徭役。偶然閒暇,連親朋聚首,杯酒談心的樂趣都不能享受。可見當時秦法的嚴酷。
始皇又怕百姓謀反,於是發詔書,令各郡縣將民間私藏的兵器盡數收送咸陽銷毀,鎔化後鑄成十二個銅人安置在宮門,每個重二十四萬斤;令各郡世家富室十二萬戶一律遷居咸陽;險要地方所有城堡關塞,概行平毀。
以前秦國宗廟及苑榭,都在渭水南。滅六國後,令畫工仿繪各國宮室,在咸陽北阪依式營造。殿宇、樓閣、台榭,沿路逶迤,下通複道,上架周閣,風雨不入,日光無阻。將六國的妃嬪子女分置宮中。所有六國的美女,任他顛鸞倒鳳,日夕交歡。
但秦始皇只有一個,寵幸有限,咸陽宮裏怨女成群。秦始皇又在渭水南造信宮,後改名「極廟」,自極廟到驪山,另造甘泉前殿,殿通咸陽宮,中築甬道,如街巷相似,乘輿所過,外人不能望見。
天下無事,始皇便到處巡行。他覺得官道狹隘,往來不便,令天下遍築馳道。自咸陽起,東至齊魯,北達燕山,南通吳楚,專備自己巡遊之用,百姓不得行走。馳道寬五十步,加土石填高,用鐵椎夯築堅實。道旁每隔三丈,栽種一株青松。
泰山是五嶽之東嶽,古帝王如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周成王,都在此舉辦過封禪大典。秦始皇斬木削草,開除車道,行至半路,忽然刮起大風,飛沙走石。霎時天色昏黑,一聲迅雷,大雨如注。山上潦水沖流而下,眾人急切中無處躲避,見路旁有五棵大松樹,黛色參天,蔭蔽十餘畝地,秦始皇便命從人在樹下暫行休息。
大眾到了樹下,樹竟可以遮蔽千人,濃蔭如幕,雨一點都漏不進。秦始皇大喜,下詔封此五棵樹為「五大夫」。後世「松」姓即來源於此。待風平雨止,秦始皇命詞臣撰辭,自誇功德,勒石山中。
戰國時代,有燕國人宋無忌、羨門、子高等人,自稱有神仙法術,能屍解飛升。燕、齊間好奇人士爭往學習。時人因其專求出世之學,遊方之外,故稱為「方士」。當時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好神仙,招致無數方士,入海求仙尋藥,可惜皆不得至。此次秦始皇東遊,有方士齊人徐福上書言神仙事。
書中大致說: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瀛洲地方四千里,正對著會稽郡,與中原相距七十萬里。山上生長神芝仙草,還有高至千丈的玉石。洲中流出的泉水像酒一樣甘甜,名叫「玉醴泉」,飲此水易醉,可令人長生;方丈山在東海的中心,四邊正方,每邊各長五千里,中間有金玉琉璃宮殿,是三天司命真人的居所。凡仙人得道,不欲升天的,多住在這裏,神仙不下數十萬。仙人都種植芝草,分劃隴畝,如世間耕種稻麥。島中泉水,泉上有九源丈人宮,主管天下的水神及龍蛇,因此島中的龍很多。
蓬萊在東海的東北,周圍五千里,外面有圓海環繞,海水純黑,稱為「冥海」。海中無風的時候,也有洶湧的波浪,浪高百丈。蓬萊山是太上真人的居所。這三座神山遠望如一片靜止的白雲,身臨其境,才知道地勢反而在海水之下。世間有慕仙道者,往往不顧生死,冒險前去。望見神山相距不遠,眼看快到時,往往刮起逆風,將船吹回,所以世人很少有到仙山的。也曾有人曾如願以償,遇到仙人,又採到不死之藥。
秦始皇見徐福的上書,恍似神仙即在目前,不可錯過,急命隨從日夜兼程。待到了海上,他召見上書的方士,各依所說方法乘船入海,往求神山。那些方士的船隻在海中往來如織。秦始皇滿望指日就可得仙,自己在海上昂首翹盼。等了許多時,方士們陸續回奏說:「看見了神山,無奈被風所阻,不得前進。」秦始皇見事不成,滿腔欲望化作冰消。但尚未甘休,仍命方士隨時訪求,自己啟程西歸。
到了彭城,他記起以前秦昭王兵滅西周,將九鼎用船載回。行至泗水,忽然有一鼎躍入泗水,無從尋取。九鼎是大禹取九州所貢之金鑄成,歷代視為傳國重寶,所以得天下者稱為定鼎。如今缺少一個,不免遺憾。況此鼎能自躍入水,定是神物。秦始皇遂齋戒三天,向水神禱告一番,下令召集知水性者一千名,泅水尋覓。但如大海撈針一般,不見蹤影。秦始皇悶悶不樂,繼續南行散悶。
不覺到了長江北岸。地方官吏預備了大船,始皇登舟溯江西上,正打算渡江去湘山,忽然暴風驟起,從水波中刮起狂飆,江中的波浪洶湧如山,龍舟在水中上下顛簸,如同一片樹葉。秦始皇生長北方,從未經過險惡風浪,嚇得魂魄飛揚。幸虧水手舵工純熟,好容易將船攏近岸頭。
秦始皇平日憑藉威權,縱情肆欲,所求必得,所謀必成,此番求仙不遇,尋鼎不獲,連遭拂意,加上渡江遇險,心裏十分懊惱。待船已泊定,秦始皇便上岸遊行。
山上有一座紅牆碧瓦的古廟,他問左右:「廟中所祀何神?」
左右說:「此名湘山廟,廟中神號為湘君。」
秦始皇想:「天子出行,百神開道。朕今日渡江,幾遭不測,什麼湘君,敢來驚朕?」於是召博士詢問。
博士說:「古史相傳,湘君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死於江湘之間,因此葬於此地。」秦始皇勃然大怒,命遣刑徒三千人,將湘山樹木全部砍伐。又放起一把火,將山燒成赤色。
秦始皇沒什麼情緒,回到咸陽。好容易又過了一年,又照常出遊。
一路錦旗蔽日,甲乘如雲,不料行至博浪沙,被張良所募的力士用大鐵錘擊碎副車。受驚回去,一連三年都未遠出。但秦始皇求仙的心愈加強烈。
一天他微服出宮,聽到路人口唱謠歌:「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秦始皇以此謠歌問里中父老。
父老說:「近日有仙人茅蒙,九月庚子日,在華山中乘雲駕龍,白日升天。當茅仙未升天前,邑中先有此謠。如今其事應驗,所以路人常唱此歌。」
秦始皇欣然問:「人生得道,可以成仙麼?」父老說人有道心,便可長生,既得長生,便可成仙。
秦始皇又動了求仙之念。下詔將臘月改名為「嘉平月」,以應仙謠。至今世俗尚稱陰曆臘月為「嘉平」。
秦始皇因連年求仙,都未成事,便在咸陽鑿開一個大池,引渭水灌入。此池共長二百里,闊二十里,稱「蘭池」,在池上築起宮殿,模仿傳說的蓬萊瀛洲。池中有一塊大石,秦始皇命工匠刻成鯨魚,長二百丈。秦始皇常來此間,以慰求仙之志。
咸陽有幾個暴徒,亡命在蘭池中,晝伏夜出,看見始皇衣裝華麗,便去搶劫。多虧身邊武士拚命護衛,勉強殺退群盜。秦始皇經此一嚇,從此不再微行。
又過一年,秦始皇求仙心切,起駕東遊碣石。遣燕人盧生入海尋求古仙人羨門。自己耐心守候,望眼欲穿地等盧生回來。
燕人盧生本是儒士,因為利慾薰心,借著求仙學道的名目,取得秦始皇寵信,因此讓他入海求仙。
盧生奉命前往,路上左思右想,正在為難之際,忽然想得一法,他乘船向大海中空走好幾日。卻暗地寫成一書,回奏秦始皇:「仙人雖未遇見,已將仙書私下抄來。」
秦始皇披閱書中言語,大抵支離恍惚、虛無縹渺之語。其中有一句話:「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讀到此處,不由得吃了一驚。以為胡是匈奴的別號,將來與秦為敵的,定是匈奴。不如趁此時強盛將匈奴逐出塞外,以免後患。想到此,便命蒙恬調兵三十萬人遠伐匈奴。
盧生自從假作仙書,瞞過秦始皇之後,仍得到秦始皇寵任,屢受賞賜。他對秦始皇說:「臣奉命往求靈芝奇藥及仙人,往往不能遇得。就中似有惡鬼作祟!大凡人君欲求仙術,必須隨時微行,以辟惡鬼,惡鬼遠離,真人便至。上乘雲氣往來,壽與天地同久。今主上平日遊幸所在,往往使臣下得知。身在塵凡,不能招致真人,此於求仙大有妨礙,願主上此後所到之處,勿使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方可求得。」
秦始皇聽了盧生之言,甚以為然,「朕今才如夢初覺了,朕仰慕真人,從今以後,便自稱為真人,不再稱朕。」並依照盧生之言,下令凡咸陽近旁二百里之內,所有宮、觀二百七十所,一律建成復道或甬道,彼此連接,以便遊行時旁人無從窺見。各處都設帷帳,置鐘鼓、充美人,並將日用器具、陳設物品,一律配置齊全,臨時不必遷移,以免動人耳目。又警告隨從人員不得漏洩,違者立處死刑。
從此,秦始皇遂日在宮內行樂。吳姬趙女皆是沉魚落雁、傾國傾城的姿色,專待始皇來片刻魚水歡。大多數一生一世也盼不到始皇臨幸,只落得深宮寂淒。
唐杜牧《阿房宮賦》云:「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一天,秦始皇到了梁山宮。偶然登山遊玩,忽然見一隊車馬由山下經過,千餘人前呼後擁,十分顯赫。秦始皇驚疑問:「這是什麼人?」左右說:「是丞相。」秦始皇對左右說:「原來丞相如此威風!」言下露出怒意。
丞相李斯不知秦始皇就在山上,秦始皇身邊有一個近侍,平日與李斯親密,暗地遣人飛報李斯。李斯吃驚不小。
過了幾天,秦始皇又在一處遇見丞相,覺得隨從人馬比以前減少許多,越覺動疑:「此必近侍漏洩我的話!」他立喚近侍至前,逐一詰問。眾近侍皆不承認。秦始皇大怒,叱令武士將前日隨從在旁的近侍,一概縛出斬首。餘人嚇得股栗,從此不敢多口。以後秦始皇遊行所在,外間無一人得知。
盧生騙過始皇,見秦始皇御下嚴刻。心想:「我若留戀不去,必遭誅戮。」私下與韓客侯生密議:「主上天性剛戾,親近獄吏,喜用嚴刑。志驕意滿,自謂從古以來,無人可及,天下已畏罪避禍,裹足不前。吾輩不能為之求仙尋藥,不如棄之而去。」二人議定,遂乘隙結伴逃走。
事後有人將消息及臨行言語報與秦始皇。秦始皇拍案大怒,「我平日收召許多文學方術之士,希望可以致太平,求長生,誰知終一去不回,徐福等費至巨萬,並未得有奇藥,且聽說有受賄舞弊情事。至如盧生諸人,我對之優給賞賜。如此厚待,竟敢妄肆誹謗!必須拿獲,處以重刑,方洩我忿!」於是,通令各地嚴密查捕。各地官吏奉命,四出訪拿,竟未尋獲。
秦始皇痛盧生諸人,無處洩忿,遂遷怒到天下儒生身上。便下詔,命御史將在京儒生一律傳到,逐人究問,有無妖言構造,煽惑黔首?儒生中有平日好發議論者,便坐以誹謗之罪。施以重刑,輾轉牽引,構成一場大獄。連累的人不計其數。秦始皇自行按名定罪,共有四百六十餘人,皆推出咸陽盡驅入深谷中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