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2 項符合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這本書實際看完的感受沒有推薦介...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2/04/18
這本書實際看完的感受沒有推薦介紹寫的這麼棒,也許是時空背景有點太off,雖然可以看出作者愛孩子的心,但如果把這本書當作是工具書或是教養書,可能會大失所望。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作者:雅努什‧柯札克 / 譯者:林蔚昀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17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孩子思考的方式不會比大人差,只是以不一樣的方式思考。


百年經典‧歷久彌新!
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代表作
波蘭文直譯,忠實呈現原作精神


當你放下這本書,開始整理自己對孩子的想法,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
──雅努什,柯札克

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柯札克,是當代兒童教育的先鋒,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超過兩百國家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柯札克奉獻一生陪伴孤兒,主張「沒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針,肯定兒童的自主能力。在他眼裡,「孩子思考的方式不會比大人差,只是以不一樣的方式思考。」

因此,他在孤兒院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面對擔心孩子成長太慢的母親,他會說:「當孩子開始走路和說話,就是他該走路和說話的時候。」

柯札克認為,「在想要認識孩子之前,先認識你自己。」父母或照顧者對自身感受的覺察與信任,是對孩子尊重的基石,能確保不被四處飛竄的教養知識亂了手腳。在他眼裡,「沒有一本書、一個醫生能取代個人警醒的思緒以及專注的觀察。」他甚至這樣說:「塞給母親現成的想法,等於叫一個陌生女人去生你的孩子。」

這就是柯札克,在溫柔平實的筆觸中,不時犀利地道破盲點,喚起人們內心那股真實卻隱約的感動。本書如實記錄了柯札克的教養觀察,以及他與孩子周旋的點滴。他反省體制、分享管教訣竅,連許多慌張、失敗、自我質疑的經驗都毫不掩飾地揭露。正因如此,這本書貼近每一個人,給予所有在挫折中摸索的大人莫大鼓舞。

對柯札克而言,人類生命價值在於對社會及未來的人類有所貢獻,而他個人的生命故事就是對這理念最美麗的體現。
──梅西亞(Maciej Gaca)/華沙貿易辦事處代表

對父母來說它是一本理想的著作,但同時對教育系學生及關懷兒童及家庭的社工來說,它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馬克‧米哈拉克(Marek Michalak)/波蘭兒童人權監察使

柯札克提醒我們,給孩子受尊重、能互動的環境,將來他們就會用智慧回應這個世界。
──何素秋/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柯札克提醒我們拿出信心,去除文化、體制、專家學說的手鐐腳銬,讓身邊的生命奔向自由、自在與自信。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簡介:

雅努什‧柯札克(英語:Janusz Korczak,1878 or 1879-1942),猶太人,波蘭醫生、作家、教育家。本名家亨利•哥德施密特(Henryk Goldszmit),也被人稱為「老醫生」或「醫生先生」,為兒童人權與教育奉獻畢生,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

柯札克早年擔任兒科醫生,也曾在日俄戰爭、一次大戰與波蘇戰爭中擔任戰地軍醫。他曾遊歷各國講學、探訪慈善機構、從事義工服務,並在旅行中確立了為兒童事業奮鬥的志向。1912年,他與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ńska)創辦了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1919年起,亦協助照料另一家波蘭兒童機構。柯札克在孤兒院實驗以兒童為主體的教育,最為人樂道的即他開辦「同伴法庭」,讓孩童學習自治。他的教育觀念被認為是眾多教育潮流的先鋒。

二戰爆發後,柯札克為了陪伴孤兒院的孩子,拒絕離開猶太人聚集區,最後與兒童一起於集中營遇難。1979年逢柯札克百年誕辰,聯合國宣布當年為「國際兒童年」。198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超過兩百個國家簽署,其精神可視為柯札克的價值之發揚。2012年是柯札克逝世七十週年,波蘭特別將該年訂為「柯札克年」,提醒世人他留下的深遠影響。

譯者簡介:

林蔚昀,1982 年生,臺北人。多年來致力在華語界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 年獲得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文化功勳獎章,是首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臺灣人。著有《我媽媽的寄生蟲》,譯有《鱷魚街》、《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黑色的歌》等作。

TO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李崇建/作家、教育書作家

何素秋/中華民國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執行長

幸佳慧/兒少文學作家

陳培瑜/凱風卡瑪兒童書店創辦人

陳麗如/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鴻 鴻/詩人

顧瑜君/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



【推薦序】

揭開國王新衣的眼光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讀這本書,我其實是驚心動魄大於甘美的。

第一次拍案落淚,是在看到柯札克描述「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裡的描述是甘美的,用明日之屋,用弓與箭,藝術地...
»看全部
TOP

推薦序
以人的身分,愛身為人的孩子

談柯札克《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林蔚昀

會接觸到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的人和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但也有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感覺。

兒子快滿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來到克拉科夫(Kraków)的「綿羊電影院」(Kino pod Baranami),去參加一場兒童電影的放映。那天看的是一部動畫,改編自柯札克所著的少年小說《麥堤國王》(Król Maciuś Pierwszy/King Matt the First)。主人翁麥堤的父親過世了,於是他才小小年紀就得接下王位。在學習當國王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許...
»看全部
TOP

目錄
【推薦序1】看見兒童人權的過去與未來/何素秋
【推薦序2】揭開國王新衣的眼光/馮喬蘭

【中文版序1】變得更好的勇氣/梅西亞
【中文版序2】波蘭兒童人權監察使看柯札克對後世的影響及啟發/馬克‧米哈拉克

【導讀】以人的身分,愛身為人的孩子/林蔚昀

第一部:家庭中的孩子

我想要教導人們,去了解並喜愛那美妙、充滿生命、令人讚嘆的驚奇──那帶有創造性的「我不知道」,那關於「如何看待孩子」的現代知識。

第二部:收容所、夏令營和孤兒院中的孩子
﹝之一﹞收容所
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穿著光鮮的制服,到學校去上...
»看全部
TOP

商品資料
  • 作者: 雅努什‧柯札克 譯者: 林蔚昀
  • 出版社: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17 ISBN/ISSN:9789863570745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520頁 開數:14.8x21cm
  • 類別: 中文書> 少兒親子> 親子關係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本書實際看完的感受沒有推薦介...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2/04/18
這本書實際看完的感受沒有推薦介紹寫的這麼棒,也許是時空背景有點太off,雖然可以看出作者愛孩子的心,但如果把這本書當作是工具書或是教養書,可能會大失所望。
 關於育兒,《如何愛孩子:波蘭兒...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6/02
關於育兒,《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是我心中最偉大的作品,它不過度樂觀,也不悲觀。它非常實際,相當科學,由於作者既是醫生亦是教育家,不單著重於兒童心理層面的探討,對於教育制度、行為規範面同等重視。它是我所讀過對兒童教育剖析最深、最廣的著作,從一般嬰幼兒、孤兒院的孩子皆有所書,動人又震撼,誠心推薦所有父母、教師一看。
 在與父母諮詢的過程中,我常說一...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10/25
在與父母諮詢的過程中,我常說一句話:「我們這輩子,都是第一次成為父母」。這個第一次,是這輩子第一次,也是往後幾年唯一的一次。

這句話點出我們共有的焦慮經驗。面對育兒知識的懵懂,尋求專業人士、育兒書,又或者是諮詢親友的育兒經,都不失為經驗累積的好基礎。只是,父母多少會有感覺,那些流於階段式、步驟式的經驗分享,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也讓人感覺少了一些父母與親子之間相處的味道。

相較於新手階段的焦慮,隨著孩子長大、親身的育兒經驗累積,對於某些事情,我們變得更得心應手。只是,這樣的得心應手,也往往容易讓我們失去一些思考的空間與機會。

《如何愛孩子》並不是一本step-by-step的育兒書,反而比較像是一個觀察過無數孩子、無數父母的醫師,在那個距今有些遙遠,許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觀念都還不普遍的年代,所做的「親子關係剖析」。

不同於教科書式的條列整理,這本書乍看下會讓人感覺是作者的碎念與喃喃自語。讀到後來,又或者可以說是,許多不同型態父母的自省筆記。這些自省,有的從嬰兒角度出發、有的從父母角度出發,有的從作者本人的專業醫師角度出來。觀點的互相切換,呈現出育兒、愛孩子的豐富內涵。在友善、熟悉與親切的口語表達下,此書呈現了許多在當代可能難以被接受,但在近代卻相當重要的育兒觀念。

作者說:「當你放下這本書,開始整理自己對孩子的想法,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

因此,作者擺明了,不是要提供我們正確的育兒做法,而是想用他經歷大半輩子所累積的觀察,提醒著我們身為大人,該如何認識孩子、接納孩子、理解孩子,乃至於最後,我們真的有機會在不斷省思、整理自己的歷程,慢慢找到「愛孩子」,而不是「礙孩子」的方法。

請容我摘錄書中幾句讓我十分驚豔的句子。

・不管在懷孕的時期,或是生產的時刻,孩子都不是你的。
・愛是一種你會要求報酬的服務嗎?
・整個現代的教育方式,都在渴求孩子當一個方便的孩子。
・哺乳是懷孕的延續。
・我們可別脫離「綠色大便」的迷信,然後又掉入「完美成長曲線」的迷信啊。
・他了解語言,但不是透過文字,而是透過表情和語調。
・錯誤是一定會存在的。我們不要害怕錯誤:孩子會帶著令人驚訝的警醒去修正我們的錯誤,只・要我們不削弱他寶貴的天份,以及他強大的自我保護力量。
・他不是在玩,也不是在模仿大人。更不是在殺時間。他在工作。

上面小摘錄,僅是書籍的浮光掠影。如果這幾句話,讓你十分有感覺、十分困惑、或者不滿,那非常推薦你一起來看看這本書,聽作者娓娓道來,為什麼他這麼想。

在閱讀的過程,我們可能會不小心陷入作者的喃喃自語中,某些字詞、字句,當下閱讀時,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直接理解,但這樣的小碎念風格,並不會讓作者心中某些精闢、一針見血的觀察變的遜色。

「在想要認識孩子之前,先認識你自己」

閱讀過程,不求快。我想,之於作者,他或許更希望我們聽完他的分享之後,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反思、反省、反饋於孩子。

邀請各位爸媽,利用本書與你的內心交談,以及眼前這段珍貴的親子關係,好好的認識自己,也好好地認識你眼前珍貴的孩子。
 讀完這本書,心中最大的感觸是處...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0/18
讀完這本書,心中最大的感觸是處處驚喜,相見恨晚,恨不得自己能夠在初為人母之時便能與之相遇,在育兒的路程上少了那許多的跌跌撞撞與暗夜哭泣。或許,許多人一看到書名《如何愛孩子》,會以為這只是又一本給現代父母的教養指導手冊,對付孩子的教戰守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本書不但沒有搖旗喊的空洞理論,更沒有不切實際,彷彿培育聖賢的道德教條。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真摯熱情的大人在長時期和眾多孩子生活互動後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我省思。

整本書不時出現的直指核心、打破成見,發人深省的對兒童,對教育,對人性本質的既清明又澄透的剖析,不但引人思索,更神奇的是還展現了強大的療癒力量。

柯札克由衷的提醒大人『在你想要認識孩子之前,先認識你自己。在你開始劃出孩子的權利與義務範圍之前,先認清你自己可以做到什麼。最重要的,你自己也是個孩子,你必須認識自己、養育自己、教導自己。認為教育學是關於孩子的科學,而不是關於人的科學──這是最可怕的錯誤之一。』還記得曾有一位焦慮的母親曾和我聊起,不知何故她的孩子最近情緒跌宕,起伏不定,做母親的希望盡快找到讓孩子情緒變好的方法。在一陣討論之後,我輕聲問她:那你最近情緒好嗎?這位年輕母親忽然露出會心而尷尬的一笑。同樣的,在推廣閱讀多年的路上,許多大人常忽略,當我們期許孩子喜歡閱讀,成為讀者之前,第一個要用心培養的讀者是誰呢?沒錯!那便是自己。我想教養孩子最珍貴的價值不僅在於培育出優秀傑出的孩子,而是促使我們更深刻的去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柯札克強力主張讓『讓孩子犯錯』。他說:『讓孩子犯錯。我們不要努力試著對他每一個行為發出警告,也不要每次當懷疑出現,就立刻為他指出道路,⋯⋯他必須練習和自己的良心爭執,然後生出道德的抵抗力。』是的,所有的生命都必須自己獨自走過一回,體驗更是兒童認識世界,瞭解自我最重要的方式,童年時期的犯錯提供成長的養份並且鍛練心性。父母實在無需步步為營,焦慮萬分啊。
 【我的愛讓你感到沈重嗎?】 ...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10/18
【我的愛讓你感到沈重嗎?】
——讀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如何愛孩子》

波蘭的作者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如何愛孩子》是一本思考如何與孩子對話、相處的書,並思索兒童的心理,「對話」是《如何愛孩子》的重要關鍵——「不是——應該這樣,而是——可以怎樣」,在近百年的此刻讀來仍頗有啟發。

此書的成書背景是二十世紀的歐洲,科學與心理學在社會討論逐漸起步,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與由達爾文學派發展的演化論發展成社會達爾文主義,提供整個社會另一種思維;彼時優生學觀點瀰漫在歐洲,雅努什.柯札克寫道「『我不知道』像是正在形成的星雲,越來越接近真實的新想法在其中浮現」,身為醫生背景的柯札克在書裡當然也提及遺傳科學對新生兒產生差異的想法,但對他而言——「我不知道」構成了全書的核心:發問。即使優生學是在文化與基因的兩端辯論,然而柯札克更希望在這本書討論的是教育的模式,他說「沒有宇宙皆準的規則」,父母是在不斷與孩子的互動當中學習與介入孩子的成長的。


全書結構分為兩個部份:從家庭到家庭以外,第一部的寫作預設和父母訴說的口吻寫成,而第二部份則是柯札克親身在收容所、夏令營與孤兒院的親身經歷思考。《如何愛孩子》以筆記體寫成,我認為其動機可能來自柯札克對讀者想像的預設:如果今天你是一位照顧孩子的家長,或者是得面對一群孩子現場的工作教育者,你有多少時間好好閱讀一本書?但我相信在零碎的時間裡,這些筆記都能讓不同時空的讀者有不同的刺激。

在一則則發問的過程中,柯札克試著將不同孩子的面貌逐一開展,他試著告訴父母去多體會活生生的孩子現場,而不是育兒書指南提供的「瑣碎真相」;孩子正奮力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在與父母親交織的痛苦和跌跌撞撞中獲得意志。他希望父母想像教育的「可能性」,不是教育孩子成人,而是在當中發問「孩子,你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柯札克以詩意的手法寫作,彷彿讓我重回童年,在我瑣碎的記憶裡,孩童時代感受到的惡意正來自柯札克書裡提到關於孩子對世界的衝撞與「真」的觀察,社會化後的人所形成的惡是否來自不斷心裡的埋葬與重生,它與童年時形成的之間差異,正可以刺激讀者我去思索。柯札克也處理到孩子與成人之間的關係,童年與成人世界並不是應聲分裂的兩個世界,《如何愛孩子》顯然在不斷挑戰讀者(大人)的中心本位,柯札克在自己與孩童接觸的經驗也發現: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並無所謂真正單純的思維,在人與人的互動當中會不斷進行思維的演進,孩子的語言偶爾也挑釁了成人世界的虛假。柯札克說:「我們不只應該教孩子珍惜真相,也該教他們認出謊言;不只應該教他們愛,也該教他們恨;不只應該教他們尊重,也該教他們輕蔑;不只該教他們同意,也該教他們憤怒;不只應該教他們服從,也該教他們反抗」,在第一線的教育現場,柯札克也不免碰到難題與挫折,然而這些思索都無法真正的成為標準——人類創造了問號,我們在不斷的犯錯裡修正,因而形成有限的經驗。

《如何愛孩子》確實是一本長長的發問句之書,真相(教育)不應該是單向的給予而來,如同柯札克說的「靈感不是從書中流露出來,而是從母親自身」,我們都知道必須先呼口號——但不只是呼口號而已,柯札克的寫作與對兒童人權的實踐,我想便是這樣的完成。
 「美麗的童年,不,只是無聊的童...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6/10/17
「美麗的童年,不,只是無聊的童年,如果童年有美麗的瞬間,那都是爭取來的,更多時候是偷來的。」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情緒化」這三個字簡直像是緊箍咒,任憑我看似再怎麼不在乎,只要一念出來就能讓我頭痛到不能。從小只要一顯露情緒,不管是在學校或在家中,只要老實說出不愉快的心情或是不配合當下的活動,就會被排擠、斥責、毆打。為了好好融入社會,我接受這樣的批評並且想辦法改進,但是最近有一個我以為能認真理解我的人說我情緒化,使我現出原形。我愈是想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下次再爆發時就會更加嚴重。我時常認為自己或許只是個很像人的野獸而已。當然,身為成人,把自己的性格缺陷歸咎於童年創傷看似不負責任,但是不盡責的究竟是誰?是我不配合該打,還是師長強迫我配合卻不解釋原因,他們也難辭其咎?繼續追問下去,恐怕連他們也不知道何謂照顧孩子的責任,或是怎麼愛孩子。童年的我認為,老師不用愛孩子,反正教職只是領薪水的工作,而父母也不用愛孩子,小孩不要打擾他們工作就好。我因此不服管教,時常憤慨心想,「你儘管以愛之名管理孩子,但只有管理並不算愛。」

在《如何愛孩子》書中,作者雅努什•柯札克提到如果要起草兒童大憲章,應該包含以下三項:「兒童有死亡的權利/有活在當下的權利/有做他自己的權利」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震撼,因為小時候的我就是如此想像:我明確知道自己是一個人,是一個獨立個體,所以成人擁有的權利,不能從我身上被剝奪。我想死,我想玩,我想當我自己,都不應該被限制。成人宣稱為了保護孩子施加限制又缺乏對話,在我看來無異於歧視;他們為了方便管理,強迫孩子學習虛偽的道德觀,浪費他們原本應該玩耍的時間背誦弟子規,自己連一條也不懂甚至也沒做到,難怪孩子會瞧不起成人。書中提到「許多孩子長大後鄙視美德,因為他們小時候大人一直不斷用好話給他們強制灌輸這些概念。」如果行善確實值得,如果利他主義是美麗的,甜蜜的,必要的,讓孩子自己發現吧。決定孩子的道德感和未來發展的,不是行動,而是孩子的本能。於是成人開始擔憂,如果孩子沒有本能也沒本事,換句話說孩子就是劣根性,那該怎麼辦呢?如果擔憂的出發點真是為了孩子再來操心吧,會問這種問題的多半都是擔心面子的成人,其中尤以害怕批評的母親為多。這也不能怪她們,孩子歪掉了,多半都是母親遭受抨擊,這也是本書開頭令我坐立不安的原因。

此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標題為「家庭中的孩子」,其實改為「母親的孩子」更為貼切。出版年代為1919年,柯札克不意外地預設照顧孩子的必定是母親。他指責許多母親照顧孩子不力——她們不願意哺乳,不願意正視孩子的意願,看到孩子哭鬧就發怒,急著要讓孩子順從自己。換句話說,母親顯得非常幼稚而情緒化,那麼母親豈不是另外一種孩子嗎?書中提到「專斷獨裁的孩子放聲尖叫,正在要求、控訴,要人幫忙…今天母親不會控訴孩子,而孩子也不會了解,因為正在受苦。但是有一天那個時刻會到來,母親會對孩子說:「我也有感覺,我也在受苦。」是的,母親也為育兒受苦,但是母親的苦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化解?如果看完這本書只想到「如何愛孩子」,而不去思考「為何無法愛孩子」、「為何非得愛孩子不可」,我認為這代表從1919到2016的一百多年之間,關於育兒乃至於女權甚至是人權的思考,進步少得令人失望。

話說回來,既然《如何愛孩子》即使在百年之後依舊有出版社願意從波蘭原文翻譯出版,書中必有能夠跨越時代鴻溝依舊動人的部分——全書核心雖為提倡兒童人權,就其根本,終究還是出自對於「人的關心」。為了維護兒童人權壓迫母親,不考慮她們的感受,強迫她們交出母愛,為孩子犧牲,這並不是真正的關心,當然也違反了當初提倡兒童人權的本意。一本穿越時間洪流的著作,所呈現的不只是出版當時的社會脈絡,也該對照出現代的社會困境。

書中提到「在產婦依然面臨死亡威脅時,沒什麼人關心新生兒。無菌處理和催生技術保障了產婦性命,新生兒才得到注意。」同理,如果女權依然得面對懷胎、產子、育兒所帶來的威脅,那麼新生兒得到的注意,其實就是建立在女權的剝奪之上。如何愛孩子,同時也盡可能不犧牲母親或者任何照顧者的權利,我認為才是這本百年老書的新時代責任。
 這本書完全出乎我意料。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0/17
這本書完全出乎我意料。
  看到「如何愛孩子」這樣的標題時,以為打開來會如同很多坊間偽心理書籍一般,充斥著「與孩子相處的一百種方法」、「跟孩子溝通的12種秘方」、「教你聽懂孩子的心的87種小秘密」,偽善、虛偽又不明所以的讓人以為這些是寵物飼養指南,但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完完全全出乎我的預料,充斥著可能的真實(所以同時是殘酷的真實),以及意圖成為警鐘,讓讀者警醒的散文述說方式,而且重新將焦點真正放回孩子身上,讓讀者的視角不僅僅是停留在「親子關係」,而是隨著文字逐漸看到了「兒童自身」,蘊藏在這樣的文體下,是許多的難過、感動、希望,以及對自己的重新檢視。
  如果你是一位助人工作者,這會是一本你可以從中進行非常多思考激盪的書籍(服用前的善意提醒:如果不習慣思考碰撞,當然可能會腦過勞,或腦抽筋),而如果你並非從是助人相關工作,這本書也可能會提供你一個全新的視角去檢視自己、重新認識所謂的「孩子」;以下我簡單擷取在閱讀這本書時寫下的一個筆記和一個經歷,與各位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視角

一、「自以為是愛的愛」與「要你不誠實的誠實」
  「家長是愛著孩子的」在台灣這句話通常被當作親子關係的大前提,但家長真的愛著孩子嗎?或是僅僅只是用著自己自以為是愛的方式去愛著孩子?
  在兒童、青少年的諮商實務現場中常常可見的是,與當事人共同努力、奮鬥,讓內在可能出現了一點改變、鬆動,但當遇到寒假、暑假,這樣長時間和家庭相處的時候,一切努力又很像化為烏有;父母是真的愛著孩子嗎?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孩子真的愛著父母,因為是唯一的、無可取代的;所以才會那麼拚盡全力,想去贏得那一點點的關注、那一點點的愛。
  另個方面,在家庭中、教育現場中,常見的一件事情是,家長或教育者常常教導孩子:「要誠實」,但當孩子真的「誠實」的時候,卻又遭受批評:「沒禮貌、沒教養」,言行不一的大人啊,你們可曾見過青少年眼中那不屈、憤怒的眼光,如果您也曾如此背棄您的教導,又為何能要求我呢?

二、「我說了算的當家氣勢」
  前幾日,剛好在辦理網路業務的時候,旁邊坐著一頭憤怒而「講理」的母親,因為孩子要期中考前回到家還先打開電腦玩而正感到憤怒,所以拿著資料抽了號碼牌準備把家中的網路都停掉,一邊講著手機,告訴孩子這個晴天霹靂的事實,對孩子不斷重複著一句話:「我要把你們網路停掉,我知道,你會聽話對不對」,一道聖旨就此降臨,母親的一個「看不下去」,成為了這個家庭兩個孩子無法反抗的聖旨;對照作者所言【最重要、最理所當然的兒童人權是: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主動參與大人關於他的考量及決定。當我們成熟到可以信任、尊重孩子,當孩子也信任我們、說出自己的權利-教育中的問題和錯誤就會比較少】。
  這本書確實成為了警鐘,但也如同此書作者所述:「沒有一本書、沒有一個醫生能取代個人警醒的思緒,以及個人專注的觀察」,若是我們喪失了清醒的腦袋,就看不見任何新的可能性,也看不到蘊藏其中的希望,從兩個人類間互相理解、互相信任開始的希望,如果可以的話,開始將孩子當成一個人類吧、開始將自己當成一個人類吧…
 每一頁幾乎都有一句(或好幾句)...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0/17
每一頁幾乎都有一句(或好幾句)當頭棒喝,推薦給所有心臟夠強,又真的願意好好面對自己的父母親。當你覺得每讀幾行就被刺一下,當你即使一直被刺依然堅持繼續讀下去,當你明白自己一再犯錯但願意改變自己讓錯誤可以越來越少,當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與孩子----我想,我們身為父母的"等級",又進步了一點點。不斷累積這些願意與努力,我想,我們就會更懂得如何愛孩子一點點。
 雅努什.柯札克所著《如何愛孩子...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0/17
雅努什.柯札克所著《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一書,以細膩的多元視角去探察身而為人,這樣獨一無二的個體,從懷孕的母親、初誕生的嬰兒、生物與環境的依存共生,對話互動的觀察反思,一步步引導讀者覺察自我與父母親、子女、照顧者之間那絲終生牢牢牽絆的身心靈細線,乃至更擴及教育、社會環境各層次的「5W1H 愛的思考」。

隨著作者的帶領,若你還未經生孕,你或許能探索自己從小至今的生命歷程,若你已為人父母或照顧者,你或許能覺思專屬你教養孩子的方式,書中通篇不會有任何規章教條道理,卻能讓你深層體悟過去、現在、未來,得出心中那種種困惑的新方向,沒有制式統一的養育法則,卻能令你開擴設限的思維框架,以更多元的視角找出符合現狀的最適彈性理解。

當你開始思考,那麼這就會是作者的初衷:「有些想法要自己經歷過痛苦才會誕生」。回歸生命最原始的生存本能,以自然的方式去發掘每一生物個體的獨一無二,並尊重不同世代的成長時代環境與權利自主性,如作者所述「每一個專斷獨裁的決定都是可能的錯誤」,每一位成人可能都忘了曾經是個孩子,孩子是最原始的生命力量,當你決定帶他們來到這世上前,你會否曾認真思考過能給他們什麼樣的未來? 這樣的一張純潔白紙,你將陪著他們妝點哪些色彩? 父母與師長或許僅是領著孩子探索世界的媒介,你會如何以所知所學去觀察孩子? 陪伴孩子? 愛孩子?,複製自己原生家庭的重複迴圈? 或是你內心已有創新的思維脈絡?

就從雅努什.柯札克所著的《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漸進地去探索出你的智慧方向吧!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腦海裡,...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6/10/17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經常浮現出柯札克的身影。他蹲下來,蹲得很低,用孩子的高度看著眼前的孩子,試著體會他的感受與世界。
他靜靜的看著眼前的孩子,看他如何從遠處搬來一張椅子、如何爬上去、如何遇到挫折、如何終於歷經千辛地把門打開。他只是靜靜地觀察、靜靜地思索,不打擾。他不只看見孩子會搬椅子了、可以把門打開了,他花更多時間探究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心智如何發展,而這過程中的每一步,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又是如何深具意義。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8-11-01
$ 27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女友的朋友(4)
作者:じゅら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作者:花於景
出版社:魔豆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 25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博客來獨家作者親簽版
$ 25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定義關係2特裝版
作者:CHADA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1-28
$ 79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緋色誘惑(07)完結特裝版
作者:山根綾乃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1
$ 69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二冊套書】
作者:孫大川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52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